庐江郡,郡守府。吴芮正仔细批阅着各县呈上的公文,面色轻松,属吏陆瑗立于下侧,等吴芮批好之后,就拿去执行。
如今,吴芮已是庐江郡一郡之首,在各地反秦一浪高过一浪的时候,他当机立断,用吕赞的项上人头换来了全郡官员百姓的拥戴。
百姓们都很实在,他们心中都有一杆秤,一个标准,臧否人物,称量天下。北方烽烟四起,不断有难民逃到庐江郡,看看这些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人,庐江郡百姓们由衷地暗自庆幸,他们的选择没有错,番君吴芮仁义忠厚,值得信赖。
百姓这么想,可吴芮心里却像大半桶水,七上八下,很难这样认为。
吴芮为官二十年,对国家、对官场总认为比别人理解的深刻。咸阳大殿之上,秦二世昏庸是不假,赵高揽政是不错,但这又能说明什么呢?数百年前,周幽王宠信褒姒,烽火戏诸侯,闹得够大了吧!犬戎入侵,镐京一片焦土,可是平王东迁洛邑,国家照样转了几百年。
如今,咸阳依旧是世人瞩目的中心,大秦的黑水旗帜仍在中原大地飘扬。始皇帝余威尚在,章邯已经率领秦军所向披靡,横扫中原大地,似乎又要回到当初大一统的局面了。
深思之下,吴芮甚至有些懊恼,出手是不是太快了点,若不取吕赞的头颅,只是驱逐出境,或许很多事情上都有回旋的余地。
现在吴芮进退两难,再次依附秦廷已不可能。可是吴芮亦不愿意追随项梁,项梁诛殷通、景驹,狠辣之极,吴芮认为自己毕竟是降官,害怕以后会鸟尽弓藏。
思来想去,吴芮认为两不相帮,守着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反而会更好,他很自信,自己坐镇庐江郡,进取不足,自保有余。始皇帝时尚能割据城池,现天下纷扰,章邯、项梁之辈又能奈我何?
望着属吏陆瑗离去的背影,吴芮觉得陆瑗是极其优秀的世家子弟,年纪轻轻,却侵淫官场多年,深得奥妙,若能收为婿,不断壮大自身实力,那就再好不过了。
想到女婿,吴芮又想起了桓楚,能够得到吴芮赏识的年轻人不多,但桓楚绝对能算得上一个。桓楚不仅对吴芮有恩,更为吴芮立下汗马功劳,即使没有季布前来说媒,吴芮心里也很乐意招桓楚为婿。
听说桓楚被怀王任命为裨将,食邑五百户,一个有前途的年轻人,和女儿凝思很般配。想到女婿、女儿,吴芮面露慈爱,或许他已经老了,失去了进取心,失去了豪情壮志,对于眼前拥有的一切,他已经觉得很满足了。
********
时光飞快,转眼已至初夏。
最近,桓楚有些郁闷,主要是战事越来越吃紧,和凝思的婚期迟迟不能定下来,河南之地已爆发数场战争,皆是楚军与秦军之间相互试探性进攻,依目前局势,一场恶仗势不可免。
更让人懊恼的是,吴芮明明已经归顺楚怀王,竟然还在想着拥兵自重,坐山观虎斗,直到目前,才象征性地派了三千兵马前来助战。桓楚心中又急又气,暗道老丈人糊涂,此时不选边站队更待何时,他日章邯若败,你们这些人选择拥兵观望,难道会有好果子吃?
果然军议之时,得知庐江郡仅仅驰援三千兵马,项梁颇为恼怒,脸色铁青地望着桓楚。
桓楚无奈,暗暗叫苦,遂上前言道:“将军,番君既归顺我大楚,必当尽心尽力,依末将看,此事定有内情。恳请将军给末将一个月时间,末将将亲自前往庐江郡问明缘由,给将军一个满意的答复。将军请放心,大义面前,末将绝不含糊。”
桓楚挺身而出,句句说的斩钉截铁,大义凛然。
项梁没有吭声,眼神却望向范增,范增并未言明,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以示默许。桓楚偷偷瞧在眼里,心下甚喜,事有转机。
项梁道:“既如此,本将军准了,速去速回。”
桓楚躬身施礼道:“诺,末将即刻下去准备。”
待桓楚退下,项梁有点疑惑地问道:“桓楚不过一将,非舌辩之士,范兄为何默许其前往?”
范增笑道:“很简单,桓楚对吴芮有恩,闻曾救其夫人,更重要的是桓楚乃吴芮之婿,他去合适。”
听了范增之言,项梁有些不以为然,缓缓道:“世人皆言番君吴芮仁厚,恩怨分明。实则不然,我观此人善于投机,好左右逢源,谋取利益。今日我军与秦军对垒,互有胜负,长此以往则旷日持久,天下一分为二,吴芮认为形势不明,遂止步观望。说不定,他现在已经后悔为何那么早就献上吕赞的项上人头了。”
范增依旧未言,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项梁忽然明白了什么,挥手让众将退下,对范增言道:“范兄,现在就你我二人,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范增笑了笑道:“吴芮此人,朝秦暮楚,今只遣三千人,倒是在老夫意料之中。桓楚此时前去,吴芮定会百般拖延,以观形势发展。其实我军与章邯军大战在即,远水难解近火,今可遣项羽为将,引军南下迂回,穿九江、庐江、颍川三郡,直取秦军第二势力李由,斩章邯一臂。我军两面夹击,使章邯进退失据,焉能不败?”
项梁思之若悟,言道:“好计,此计一举两得,不仅可以削弱章邯,而且若吴芮识实务,我军过庐江时,就命吴芮遣兵相助,若依旧推三阻四,则趁出城犒劳三军之时,将其拿下,顺势夺取庐江。”
范增道:“知我者项公也!”二人不禁相视大笑。
********
桓楚将军中事务交由蒲坚打理,只带章匡等百余位亲兵前往,当天就回到居所,让莫昆收拾行装,准备明日出发。
是夜,有人到访,竟是郑亮祖,亮祖长高不少,人亦壮实许多,一年未见,二人相见甚喜,桓楚让仆人热了些酒菜,边吃边聊。
闲谈中得知,亮祖随父亲郑鸷离开山南村,迁往鹤壁乡,一切安好。陈胜大泽乡首义后没多久,刘邦进驻沛县,亮祖大哥耀祖在周勃军中任屯长,二哥辉祖现在萧何帐下为吏。
桓楚心里面暗道:沛县一带,从去年到现在都挺乱,郑老爷子不知使得什么法子,倒像稳坐钓鱼台似的,听亮祖言语,日子过得还挺滋润。
桓楚边想边说:“亮祖,你此次前来有事吗?”
亮祖笑道:“桓大哥,你现在可出名啦,淮泗一带的百姓都说你是员福将,只花了二个月时间就寻到怀王嫡孙,真乃上天垂怜,天不灭楚。前段时日,得知你在彭城,爹说我成年了,需要历练历练,便让我充军投到你帐下。”
桓楚一愣,问道:“你爹真是这样说的?”
亮祖道:“是啊,爹亲口告诉我的,让我来寻你。”
桓楚感到有点费解,但一时也不愿多想,遂笑道:“既然是你爹让你来的,这样吧,你就留在我身边,今夜好好休息,明早随我去庐江郡。”
由于一路劳累,亮祖吃完后就觉得昏昏欲睡,桓楚令仆人收拾间屋,安排早早睡下。
桓楚迟迟没有入睡,不知郑老爷子此举何意?难道是咸阳出了变故,“黑冰台”已经树倒猢狲散,赵高正继续铲除其残余势力,郑老爷子只得将小儿子留在军中以策万全?还是老爷子看清楚秦朝如朽木将亡,独自解散东南一地的“黑冰台”,过起了闲云野鹤的生活?亦或是郑老爷子觉得自己能力还行,现在就把亮祖留在自己身边,开始放长线投资呢?
想不出个所以然,桓楚想着还是等庐江郡事情一了,抽出时间亲自去拜会下,自然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