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义完全控制住了彭城,识时务者为俊杰,他命人打开城门,亲自迎接项梁义军,依附项梁,以项梁为尊,共商反秦义举。当是时,项梁声威无人能及,在众人拥戴之下,领义军盟主,在彭城召开反秦联盟大会。
居巢范增、沛公刘邦、南楚屈家少主屈明皆赶往彭城。长沙一带,依附楚国世族昭家的黥布也竖起反秦旗帜,领军飞奔至彭城投奔项羽。衡山郡吴芮委派手下将军梅晟前来彭城,更带来了庐江郡守吕赞的头颅,吴芮明白反秦之势已势不可挡,他做出了最为正确的选择。
荆楚大地,谁敢称王,项梁可以率先灭了他,但是天下太大,他也有鞭长莫及的时候。陈胜建立张楚政权称王之后,手下的部众,部众的部众纷纷效仿,武臣率张耳、陈余拿下赵地后自立为赵王,遣部将韩广攻占燕地,韩广夺取燕地后,学武臣依样画葫芦,背武臣而自立为燕王。
陈胜部将周市受王命侵夺齐地,哪知不敌齐地田儋,田儋大胜之后,遂自立为齐王。周市引兵向西攻取魏地,立魏国宗族魏咎为魏王。
这些人纷纷割据称王,很快就忘记了反秦重任,一步步划地自守,徐图观望。一年前,他们还在咬牙切齿地咒骂着咸阳宫的主人是多么荒淫无道,是天下祸根,达官显贵们穷凶极恶,骄奢淫逸。
但是现在,他们同样深深爱上纸醉金迷的生活,感叹着人生如白驹过隙,在属于自己的独立王国里,享受着权势地位给自己带来从未有过的快乐与满足。
对于未来,他们充满深深的恐惧,所以他们就变得更加疯狂与贪婪,掠夺民财,以供享用,广纳美人,充实后宫,拼命地享受着曾经来之不易,现已唾手可得的富贵。
项梁对这些人嗤之以鼻,在项梁眼里,这些井底之蛙,多行不义必自毙,人不取之,天必灭之。
但项梁心中也有深深的担忧,楚国宗室嫡系消亡殆尽,父亲项燕以忠臣自居,自己继承父亲遗志,自然不能自立,这样的话,楚王该立谁呢?楚国的王室远枝不能立,因为太多,人人都有立的理由,若行之踏错,将造成楚国的分裂。
好在范增来了,他告诉了项梁一个惊人的消息,楚怀王的嫡孙还活着,尚在人间!
如此及时的消息,让项梁感到振奋与激动。范增为何会知道,为何如此笃定,其中内情只有范增与项梁知道,密室之中,他们交谈许久,谁也不知他们究竟说了些什么。
于此同时,一个震惊的消息传到义军之中,张楚王陈胜与章邯交锋数次,皆惨败。士气低落,军心涣散,手下诸将为自己的后路开始谋划,替陈胜御车的庄贾见败局已定,阴谋杀陈,用陈胜的项上人头换取富贵,投奔了秦国。
陈胜死后,葬于芒砀山,谥号为“隐王”。部下吕臣发誓为陈胜复仇,召集四散的旧部,终于击杀庄贾,恢复张楚政权,只是陈胜已死,吕臣的势力太过弱小,出于现实的考虑,他派人向项家联络,拥戴项梁为反秦领袖。
**********
彭城,项梁理政之所。
项梁召集反秦义军将领议事,当众人之面,宣布陈胜已死的消息。消息一出,很多人攀龙附凤,欲图富贵,劝项梁自立,项梁早已深思熟虑,义正言辞地回绝。说出一个让人震惊的消息,楚怀王嫡孙还活着,话说到这个份上,在场之人都明白了项梁意图,找到怀王嫡孙,拥立为王,重建楚国。
诸将心知肚明,此次军议,划分义军辖区,通传陈胜之死不是重头戏,重头戏是寻到楚怀王嫡孙,再肇楚国。但诸将不太明白项梁究竟是什么意图,各自心中盘算着,权衡利弊,因为怀王嫡孙还活着的消息太令人惊讶了,早就听闻怀王嫡系子孙都死绝了,这时候冒出个嫡孙,让人匪夷所思。
桓楚二世为人,自然知晓一定的历史,项梁确实寻到怀王嫡孙并且称楚怀王,后来被项羽尊称为“义帝”,最后黥布等奉项羽王命,将义帝杀于江中。
但这个怀王嫡孙是不是真的,谁也不敢保证,项家实力太强大,他说是真的,谁还敢说是假的。到刘邦当皇帝时,“义帝”早就死了,谁还会去管他的真假。
今天军议,秦汉的英雄人物基本都来了。桓楚仔细瞧了瞧刘邦、陈婴、宋义,刘邦神情自若,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倒是他身后有位儒生,墨色青衫,俊秀飘逸,眉宇间在思考着什么,桓楚心道,此人应该是刘邦才结识不久的张良。
当得知怀王嫡孙还活着时,陈婴、宋义、屈明等人显得惊讶万分,看来他们事先并不知情,甚至在此之前,都没听过这样消息。
项氏诸将似乎根本不在意,项梁才是他们真正的主,怀王嫡孙是死是活与他们毫无干系。
桓楚瞧见项羽身后有个人,此人正眼神恶毒地盯着自己,原来是黥布。黥布还是投靠了项家,不过没当成吴家女婿,这桩美好的婚姻让桓楚给一脚踹了。
现如今,同为反秦义军,桓楚向黥布点头微笑示意,可黥布看上去颇为怨恨,冷哼一声。桓楚见此,懒得理他,心中不禁暗道:真没肚量,以后共事,得留一手。
约半刻钟,诸将皆沉默,人人都不知道项梁、范增到底“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并不急于表态,准备先看看再说。
唯独桓楚明白,这是个基本脱离项家的好机会,找到怀王嫡孙,自然有从龙护驾之功,受其封赏,则自然与项梁、宋义等人同朝为官,哪怕是再小的官,也是“义帝”的臣子,而不是和龙且、钟离昧一样,即使领再多的兵,名声再大,也摆脱不掉项氏家臣部属的实际。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桓楚出列,朝项梁躬身言道:“项公,末将愿前去寻访怀王嫡孙,早日恢复楚国大好河山。”
桓楚此举,诸将皆不解。
荆楚大地,幅员辽阔,茫茫人海,寻找怀王嫡孙,给人的感觉有些天方夜谭。
就算找到了,你怎么确定是真的?若有人贪图富贵,胆大包天,冒充怀王嫡孙,你又该怎么分辨?弄得不好,寻个假怀王嫡孙回来,那可不光是出笑话,是要吃不了兜着走的。
更有甚者,万一有人恶毒,一心一意想对付你,再给你添个串谋的罪名,恐怕项上人头都不保。所以很多人窃窃私语,桓楚的脑袋是不是让驴给踢了?
议政大厅内,有两个人看着桓楚的眼神很不一样。首先是项梁,他不在乎谁会去寻怀王嫡孙,但现在偏偏是桓楚要去,桓楚的行为,让项梁颇为气愤,不过他掩藏的很好,眉头一皱,随即恢复自然。
为何?在旁人眼里,桓楚乃项氏门人,项梁都没有开口让桓楚去寻,他怎么能擅自做主。尊卑有序,在世人眼里,尤其这些世家贵族眼里更显得重要,桓楚的言行深深刺痛了项梁,桓楚发觉了项梁心中的不悦,而且结果很严重。
项梁目露威严,冷冷地说道:“寻怀王嫡孙,刻不容缓,要立下军令状,若限期不回,军法从事!”
项梁话语落地,诸将心中暗道:“这不是点了谁,就准备扒了谁身上一层皮嘛!谁敢保证限期找到怀王嫡孙。”
当然,有些人看出端倪,譬如张良、宋义,他们明白项梁此语怕是针对桓楚一人,若其他诸将寻访,估计又是令一番说辞。但他们不明白,桓楚为何如此自告奋勇,领命去寻怀王嫡孙?
厅内,还有一人看桓楚的眼神有些异样,那就是范增。范增年过七旬,一生阅人无数,在他看来,桓楚持重沉稳,不似轻浮之人,神态眉宇间充满自信,似乎胸有成竹,自己定能完成使命。
事实上,范增亦是偶然间得知怀王嫡孙可能尚在人世,在一次机缘巧合下,范氏家族有人找到当年楚怀王的贴身侍卫。侍卫名叫昭铁,寿春城破后,保护怀王嫡孙的百名侍卫之一,范增将昭铁隐姓埋名,留在身边。
从他口中得知,百名侍卫保护怀王嫡孙逃亡,被秦军一路追杀,间隙期间,侍卫长熊蒙命人偷偷寻到一个差不多大的孩子与怀王嫡孙掉包,熊蒙、副将景秋以及几名侍卫换上农家衣服,带着真正的怀王嫡孙沿小路躲进深山之中。
余下的侍卫将寻来的孩子换上宫中服饰,沿大路南下,后来多数战死,情急之下,自己跳入湍急河中保全性命,所以,昭铁依当时情形而论,肯定怀王嫡孙还活着。
范增望着桓楚,久久不语,他甚至开始怀疑,难道桓楚和怀王嫡孙之间,是否会存在有种关联?否则,怎样解释桓楚如此自告奋勇和一脸地从容不迫。
项梁眼神冰冷,见桓楚无言,以为心生胆怯,再次说道:“桓校尉,军中无戏言,哪怕你是我父项燕之徒,限期无法复命,亦当军法从事。”
哪知桓楚拱手说道:“请项公设定期限。”
项梁心中甚怒,暗道桓楚不知好歹,遂道:“就以四个月为期,现已年终,明年初夏时节之前,必须迎回怀王嫡孙。如何?”
厅中诸将再次窃窃私语,“四个月”,这不是开玩笑嘛!荆楚大地东西走个来回,遇到恶劣天气等其他不可测因素,都无法完成。
项羽坐不住了,有些恼怒,恼怒这大半年来,好兄弟桓楚怎么像变了个人似的,以前飞鹰走犬,喝酒吃肉,切磋武艺,其他事一概不问有多好,可现在竟然参合到这些事情上,这些事情本就是叔父、范增、宋义、陈婴等该干的事,武人,就管好领兵打仗就行了。
毕竟从小玩到大,项羽心中不忍,起身上前言道:“叔父,寻找怀王嫡孙事关重大,趁着我军与章邯之间的战争间隙,请让侄儿率桓楚等人一同前往。”
诸人当然明白项羽的心思,有意分担责任。可项梁似乎已经铁了心了,或许他认为维护自己的权威更为重要。项梁道:“羽儿不必多言,桓校尉既出此言,必有道理。”
桓楚十分感激地望着项羽,他发现以前项羽可能对自己不满,但关键时候,还念及二人这份恩情。
桓楚对项羽说道:“兄弟放心,小弟既出此言,心中自有计较。”转身面朝向项梁,单膝跪下行军礼,郑重言道:“末将领命,定不负项公所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