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痛了的青春
1、这个该死的女人
从琳谈过几次恋爱,我没有确切地与她核实过。
我是她大学时的男朋友,认识至今已有15年。我们毕业前半年分手,再见已是6年后。我们的再次相遇,被从琳认为是很深的缘分,从此把我当成她的至亲。高兴的时候又搂又抱,不高兴的时候又踢又咬。有时候我很讨厌她,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只要有个屁大的事儿也要来骚扰我,也不问我是否乐意。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我都会给她开一扇门,借她一张床,我说这是报答她当日的收留之恩。
当然必须承认,我曾经很爱她,希望和她一起白头偕老,希望每天早晨起床都可以看见那张耍赖搞怪的脸,希望每天晚上都能听她讲不怎么好笑的笑话,希望陪她打篮球的人一直是我。直到有一天发现,我们之间已经不再是爱情,我有点像她的爸爸、哥哥、情人或者是精神上可以依赖的人。当我意识到这些的时候我决定和别的女孩子约会,我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虽然我有时怀疑,至今未婚是不是还在等她,但很快惊出了一身冷汗。
这个该死的女人,我常在她离开后这样咒骂她。
2、烂尾楼似的青春期
从琳说她的青春期就像一幢烂尾楼,没人接手,也没人愿意炸掉重建,就那样扔在那儿,搁置在那儿。唯一的温暖来自一个叫香兰的小姑娘,总爱跟在她身后,丢都丢不掉。虽是小姑娘,年纪却比从琳大,只因家里太穷,所以严重营养不良导致娇小瘦弱。一起打群架的时候,香兰很少挨打,因为瘦弱的总是被人忽视。以至于多年后,从琳见到大块头的香兰时抱着她喜极而泣。
从琳跟着奶奶长大,父亲在地质队做野外探测,母亲在小学当老师,一家三口聚少离多。父亲粗犷的像极了西北汉子,母亲细腻的像极了江南女子,而从琳就像一只撒野的小疯狗,无人管束。提及她的年少,从琳说爸爸、妈妈和奶奶是爱我的,只是他们都不擅于表达,总是安静地望着,如果犯了错她看到的只是无奈的眼神,那时她并不清楚这个家里是有秘密,有故事的。奶奶总会说:“小丫啊,别惹事,姑娘家别惹事!”爸爸总会眼神飘摇着说:“你这丫头怎么跟个野小子似的。”妈妈总会用疑惑地眼光看着她说:“你到底是谁的女儿!”然后继续沉浸在她那如梦的世界里。
从琳书读得不是很糟,否则也不会一直被老师容忍,就是脾气很差,总看不惯,很爱打抱不平。关键是一个女孩子家家的总是跟人动真格的。香兰被一个学习好、家世好的女孩子嘲笑了两句,她拎着板凳就砸将过去,那女孩当时就吓慌了,被人拦下后,从琳还指着人家大骂:“今天我要是不让你见血,我都不姓我爹的姓。”当然,后果很严重,单单那女孩母亲的一个耳光就让她晕了好几天,吓得香兰直哭,一直问“会不会得脑震荡。”
当然在这烂尾楼似的青春里不会缺少男孩。
从琳总是和一群男孩子厮混。他们一起逃课,一起抽烟,一起打架,一起在街边瞎晃荡,只是不愿意回到课堂上。也会有男孩子给她递纸条,可惜都被她拿来卷烟了,她喜欢把那些纸条裁成小块,卷上奶奶的旱烟,吸一口,吐出一个烟圈,看着那些幼稚的文字和烟圈一起消散;也会有男孩子拦下她问是不是可以交朋友,她总是骄傲的哼一声,说:“交朋友,能打得服我再来和我谈朋友吧。”有时候被街边小混混纠缠久了,从琳就会拿个啤酒瓶子砸在自己脑袋上,吓得男孩子们说她是疯子。
从琳不漂亮但却无法被人忽视,骨子里的倔强很远就能感觉得到。
其实,从琳的心里一直喜欢那个男生,那个阳光、干净而又爱运动的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