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昊失业了。
陈昊失业的原因源于那场世界经济危机。
陈昊怎么也没想到,那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会波及到他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可残酷的事实已容不得他不信——他受到了牵连,离开了他工作五年的永升公司。
陈昊对永升公司很有感情。大学一毕业,他陈昊便荣幸地进了这家在天海市数一数二的大型合资企业,从一蝼蚁般无名小辈迅速脱颖而出,成为二级部的经理,用同事们对他的赞誉和评价说是书写了职场神话。如果不是2007年的那场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导致永升公司外贸定单严重缩水,企业也就不会遭遇停产。企业不停产,也就不会裁员。他陈昊在永生公司不仅不会失业而且其前程还会更加光辉灿烂。
可是,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如果。
其实,陈昊并不在裁员之列,董事长黄伯安亲自点将,要将他带到SH总部培训深造,却被陈昊婉拒。
陈昊出生在天海、生活在天海、读书在天海、熟悉天海、喜欢天海,这样的缘由,使他不愿意离开天海。
陈昊当时暗想:凭自己一个毕业于天海市工学院工商管理系的本科毕业生,又在永生公司这个大企业的熔炉里锤炼过,想在天海这个中等城市找一合适的工作还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可是,有生以来,陈昊的自信心遭遇到从未有过的致命打击——他在求职的道路上越走越窄,艰难寻求了三个月,竟然没有寻找到一份合适他的理想工作,在希望的肥皂泡一次次破灭以后,真的后悔拒绝黄伯安董事长的美意,但世上哪有后悔药,自己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怎么可以收回呢。
这些天,陈昊已经饥不择食,不得不再次降低条件继续求职,求职的范围也已扩大到天海市区及周边县区,这才陆续有几家企业约他面谈,结果仍不尽人意。正犹豫之际,突然接到华德建筑公司的老板亲自打来的面试约谈电话。
陈昊想都没想便答应了。
陈昊与华德公司的老板苏德俊相约在一家咖啡厅,约定的时间是晚上七时。陈昊提前十分钟到达,等到六点五十五分时,掏出手机,拨通了对方的电话,告知对方已经到达。
“好的,你不挂电话。我也到了。”
陈昊的手机里传来对方的回话。他把手机贴在耳边,放目四顾,目光触及咖啡厅大厅入口处,果见一中年男人举着手机,向他摆手示意。
陈昊即刻迎了上去:“您是苏总吧?”
“我是苏德俊。”对方微笑着伸出手,“你好,陈先生。”
“您好苏总,我叫陈昊,您叫我小陈吧。”陈昊热情地伸出双手,握住苏德俊的右手。
“好,小陈,请吧,我们里边谈。”
苏德俊领着陈昊进了一个小包间。服务员跟了进来,礼貌地问:“请问二位需要点什么?”
“小陈喝点什么?”
“龙井吧。”
“一杯龙井、一杯铁观音。”苏德俊吩咐服务员道。
“好的,请稍等。”服务员退了出去。
双方坐定后,苏德俊掏出“硬中华”,抽出一支,递与陈昊。
“哦,不会。”陈昊笑着摆摆手。
“小陈是81年出生的吧?”苏德俊一边自顾点燃香烟,一边问陈昊道。
“苏总好记性,我是81年的,这是我的个人简历。”说着从随身的挎包里取出打印好的简历,递与苏德俊。
“不用。”苏德俊微微一笑,和蔼的目光注视着陈昊道,“小陈今年二十七周岁,天海市江汇区人。2002年毕业于天海市工学院,所学专业是工商管理。毕业后一直在大型生产型企业永升公司工作,职位是永升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离职原因是因全球爆发经济危机,导致永升公司外贸定单缩水,企业停产、员工分流、下岗。我说得没错吧?”
“苏总真是有心人。”陈昊呵呵一笑,暗自佩服苏德俊的记忆力。自己的简历已经被他熟记于心。
开始,陈昊对苏德俊的印象很一般,觉得对方简直就一地道的农民工,行为举止无一点老板的气派和气质。装束也很普通,上身随便着一件灰色夹克外套,使其显得苍老土气,看年纪,足有五十开外。黑亮的脸庞好像长期被野风侵蚀、烈日炙烤过似的。偶尔一笑,露出的门牙也留下烟薰的痕迹。这与前天接触的那家保险代理公司的那位美女老总以及食品公司的那个一身名牌的年轻老总相比,简直南辕北辙、天壤之别。难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早在三百年前就说过“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经典名句来。看来,企业家们个个都有他们的精明和独到之处。不能仅仅看他的外表和封面。
服务员送来了茶水后,又退了出去。
“小陈原来的永升公司是做什么业务的?”苏德俊吸了一口烟,漫不经心地问,语气中让陈昊感觉到没有丝毫的距离感,感觉到并非是来接受面试,而是在聊天拉家常。
苏德俊朴素的外表和拉家常式的谈吐让陈昊略显紧张的心情放松了下来。
“我们公司主要生产塑胶系列圣诞树和花园式帐篷、救灾帐篷,产品全部出口,销往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巴西、澳大利亚、RB、韩国等五大洲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陈昊如数家珍道。
“看得出,你对公司的业务很熟悉,对你的公司很留念。”苏德俊说。
“是的。我大学毕业就一直在永升,五年了,现在突然离开,是有点留念难舍。”陈昊动容道。
“这个能理解,也很欣赏你对企业的这种感情。”苏德俊赞许的目光看着陈昊,突然话锋一转问,“你对我们华德了解吗?”
“昨天接到苏总的电话后,想从网上了解公司的相关信息,结果没搜到,可能公司暂时还没建网站。”
“我们华德原来是个县属集体企业,也就是过去的六河县,现在改为六河区。”苏德俊没接陈昊的话茬,自顾自介绍说,“1998年,改制成民营企业,更名为华德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这两年,公司由原来的三级企业升为二级企业。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原来跟我一起打拼的那些旧臣元老们好像已经陶醉于已有的成就,没了斗志、不思进取了,对公司以后的走向没有丝毫的想法。在管理上,我也感到很困惑,跟了我八年的办公室主任不仅利用公司的资源在外面接私活,而且还有严重的贪污腐败行为。这样的人尽管过去为公司做了不少贡献,但我还是不能继续留用。公司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也作了认真地总结思考,下一步到底怎么办?回答只有两句话:一要加强管理,二要转型发展。现在的工程越来越难做,所以,公司今后不打算再做工程项目,而要朝管理型企业转变。这就迫切需要像小陈这样的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