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无忌运劲通行督脉,足劂阴(肝)、足少阳(胆)、足少阴(肾)等经,一拳打出,无声无息之处,空气荡起一圈涟漪。后脚大脚指跟部用力,大脚趾内侧脾经之起点隐白穴,其外侧为肝经之起点大敦穴,一步迈出从此二穴牵动脾经,使之沿腿内侧而上,起到“肝脾之气宜升”的作用。
两臂出入时紧贴肋部,不断地抚摩期门、章门二穴。章门为肝经之要穴,脾经之募穴,八会穴之一,期门为肝经之募穴,大敦为肝经之井穴。故练习崩拳可以炼肝。肝气舒则心血足,筋膜健脾气开则肌肉丰满。
拳距短,爆发力强,张功当年五行俱练,但独爱崩、炮二拳,张无忌受其影响,也练习这两种拳法的时间居多,但如想进军化境,身体五脏无一不可缺,需齐头并进才可,所以他每次修炼五行拳都是依次金木水火土五行挨着修炼一遍,不偏不倚。
钻拳属水,是一气之曲曲流形,无微不至也。钻上如水在地上忽然突出,亦如拳水之上翻似闪。在腹内属肾,在拳中即为钻。钻拳炼肾,其气和则肾足,其气乖则肾虚,肾虚则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矣。故钻拳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拳路上的表现,却是跟启动的钻机相同,是一股螺旋激进的劲道。
走的是任督脉,足少阴(肾)、足太阳(膀胱)、手少阳(心)、手劂阴(心、包)、手少阴(三焦)等经。有益肾填精,还精补脑之作用。
炮拳属火,是一气之开合,如炮忽然炸裂,其弹突出,其性最烈,其式最猛。在腹内属心,在拳中即为炮。炮拳炼心,最是危险,其气和则心中虚灵,其气乖则心中朦昧,其人必愚矣。其拳和则身体舒畅,其拳谬则四体失和矣。
在拳路上,一记炮拳打出,首先就是一记爆裂声先声夺人,拳头犹如飞出炮筒的炮弹一样,击中人体,劲道在人体中爆裂开来,跟爆炸的炮弹一模一样,威力十分巨大。
走的是冲脉,任督脉,手少阴(心),手劂阳(心包)手太阳(小肠)等经。
修炼炮拳,一拳上翻,可发动心经脉气自腋下之极泉经少海、神门、少府直达小指尖桡侧的少冲穴。同时,也调动了心包经的脉气自****外侧的天池穴,沿臂内侧,正中经曲泽、内关、劳宫而达于中指尖的中冲穴。另一拳磨胁而出,发动肝木之气以助心火之威。左右交替,生生不息,两脉畅通则心气和顺,方能养心血。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与小肠火密切相关。心、肾相交,有赖于呼气推动心火下降,吸气引动肾水上升。
修炼此拳,全在一心,心平气和、动静相间、神明有责、则四肢百赅悉皆听命,不愧为五脏中枢之首脑要害。
横拳属土,是一气之团聚也。在腹内则属脾,在拳中即为横。其形圆,是以性实,其气顺,则脾胃和缓。其气乖,则内气必努力矣。故横拳炼脾。内中努则失中,失中则四体百骸无所措施,诸式无形矣。其气要圆,其劲要和,万物土中生,所谓横拳似弹属土是也。先哲有云:“在理则为信,在人则为脾,在拳则为横。”
横拳走的是任督脉、带脉、足太阴(脾)、足阳明(胃)、足劂阴(肝)、足少阳(胆)等经。修炼横拳时,后脚斜蹬、拇趾叩地、两臂如丝锥拧进,阴阳转换。大脚趾内侧的隐白穴,乃脾经之起点。两臂阴阳分布着大肠经、小肠经和三焦经。蹬脚、拧臂,则带起碑经之脉气,大小肠经之脉气亦随之通畅。久练食欲增进,体重增加,乃大地之厚重感。脾胃为后天之本,为生化之源。练习此拳至一定功候,气发章门、势如泉涌、身体捷健,有轻身凝脂之效、荡涤肠胃之功。
人而无信,百事不成,人伤其脾,则五脏失调,横拳不和,百式无形。此言形虽殊,其理则一也。
形意五行,劈、钻、崩、炮、横,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循环,息息相关,缺一不可。各有各的作用,各有各的威力,练到深处,奇妙无穷。
五行拳打完,五行要义在心中又过了一遍,他能够清晰的感觉到五脏六腑在每次行拳中的轻微变化,每打一次五行拳,总能感觉到身体在发生明显的变化。
这一变化却是当下的拳法比不上的,当下的武学还是以练气为主,气为体,招为用。炼气最主要是通过打坐来实现,而国术是通过动的形式来实现,究其根本就是形而内用,招式的意义不仅仅体现在对敌上,也作用于己身的修炼,这是当下武学比之不及的优势所在。
修炼至今,张无忌发现劲道虽然也走经脉,也可储藏丹田,但是它比之真气,却有了一番不小的变化,劲道不仅能够行走经脉,也可附着于全身上下的血肉皮肤、血管大筋,全身内外,无处不可走。锻炼全身的同时,劲可藏身于全身上下,并不局限于丹田一处。
相比较而言,当下的武学应该是传于上古的炼气一脉,而后世的国术像是炼体一脉,二者修行方式不同,但是大道殊途同归,张无忌相信在上古之时,二者应该是共同存在的。
只不过上古之时,天地元气丰沛,炼气更容易取得成就,炼体则需要对肉身进行严酷的锻炼,颇多折磨才可成功,非大毅力之辈不可功成。
慢慢的,炼体之术就没落了,但是根据张功的记忆就可知道,后世修炼内功心法毫无进展,有武学人士认为天地元气已经丧失殆尽,所以后人才琢磨出了内家拳修行体系,按照后世记载,天地元气好像就是从当下这百年时光逐渐消失的,到底是何原因,说法不一,自己正好处于这个武学大变革时代,今生今世,或能发现一二,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