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学的推广9月12号正式开始,持续到14号。得知了我们在江城学院的悲惨遭遇,技术伙伴们都尽量抽时间或者派家属来现场,身边的朋友们也赶来支援。根本都不用招兼职,8,9个人分守两个食堂,人力足足的。
和江城学院一样,科大也有自己的合作驾校,场地就在学校旁边,让人有点心有余悸。
幸好和江城学院不同的是,这家驾校教练和车辆都是直属管理,每次开学头几天,教练可以自己进校园推广,但是所有的着装、DM单包括价格都是驾校统一定制,超出这段时间,根本不允许进来。驾校在校园内设有报名点,学生报名后,由驾校统一分配给教练教授并发工资;如果是教练自己招的生,驾校会额外给招生提成。
之前我和科大驾校校长谈过合作,因为管理模式和操作模式不同,进行计时付费的合作行不通。校长倒也爽快:“这想法很好,但我们没法操作,你们反正也在科大招生,直接给我,按人头提成就行了,没必要整那么复杂,大家还轻松。”
可是,这样的钱我们挣过,而且短时间内挣了很多,但是它与我们创新模式的宗旨背道而驰。
科技大学校园很大,但是所有商业铺面都由校后勤部直管,显得井然有序,需要时在身边,不需要时不会有任何骚扰。
不过这样一来,本来也就发点饮品的合作就变复杂了,实在不想因为这事又去和后勤部谈合作,拿条子。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冰淇淋不发了,自己分批采购饮料拉到学校发。我们和学生团体合作,付钱拿摊位。
科大的人比江城学院要多,一到了下课和饭点,学生络绎不绝,我们又找了个好口岸,人气相当旺;每组人员2个人边发DM单边吆喝,2个人负责指导学生关注微信号,分发礼品,介绍项目模式,配合得很流畅;时不时有学员非常感兴趣的,坐在太阳伞下和我们慢慢聊,我们也像遇见知音了一样,兴奋得很;也有非常精明的学员,说我们是在做实验,不愿意当小白鼠,还是自己去找教练报。
我心里想,如果不是做实验,谁愿意这么辛苦贴着自己的钱来做推广,做优惠啊。人会习惯性地排斥新事物,可能也把好东西给一并排掉了。这也是新品牌起步最为艰难的地方。
推广进行得很顺利,没有任何人来找麻烦,社团联合会的几个学生干部还时不时来关注一下,问问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一切都衔接得很好,我们自然也是心情舒畅。
推广效果不错,有了好些意向学员,之前准备的微信文章关注阅读量已经接近5000。其间取消关注的也多,估计都是冲着礼品来的。不过,这本来就是推广的一部分,完全陌生的平台让别人关注和信任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江城学院的扫楼已经进行了几天,粉丝量几乎没有任何增长。召集学生起来开会,看原因出在哪里。
兼职的学生们七嘴八舌,总结起来,不外乎几点:第一,学生们基本都在寝室里打游戏、做自己的事情,基本不太关心其他;第二,奖品太小没吸引力,建议把奖品成本提高到20元左右,并且要求提高兼职工资。听得我直冒汗,20元一个人的推广成本,他们倒是觉得可以,但我们的钱是大风吹来的么?第三,学员从来没听说过“U驾网”,不敢选择。
这样下去不会有任何收获,我们果断决定,正式放弃江城学院。只做线上推广,第一天摆点还留了些粉丝,能起到什么效果,就什么效果。不再强求。
科技大学的推广终于到了最后一天。我们每天早上7.8点出门,晚上8点左右收摊回家,炎热的天气,高强度的推广让大家疲惫不堪,声音也哑了。唯有应青还仍然精力充沛,其实每晚听到她的呼噜打得震天响,这姑娘,实诚得很,白天一直拿着小蜜蜂在那吆喝不带歇气的,遇到校园歌唱比赛撞倒一起,她的声音居然能高过别人的喇叭,大家在一旁哈哈大笑,也挺心疼她。
三天的推广即将结束,后台与现场咨询的人不少,可是并没有人下单,我们开始急了。
“活动要做就要做得彻底,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豁出去了,反正都已经花了这么多钱,不在乎再花点,总要拉点实际用户过来。
“14号晚上,微信群答题抽奖,第一名免1***元报名费,第二名免1000元,第三名免680,四到十名免380”我们赶紧修改了展架,趁最后的时间再拉下人气。这时群里已经聚集了几百人。
晚上10点,石头准时出题,“学员A通过传统驾校学车交了4000元学费,后来收取复训费500元,请教练吃饭200,给教练买烟100元;学员B通过“U驾网”学车,缴纳报名费1***元,学习28个学时,学时单价**,请问,学员A、B学车分别花了多少钱?B学员比A学员节省了多少钱?…….”精心设计的题目一发出,群里很快给出了答案。
不出几分钟,前十名就出来了,群里一时好热闹,有说别人作弊的,有告别人直接复制答案的,有不服排名时间的。但规则就是规则,以聊天记录为准。
我纷纷打电话落实,不符合条件的剔除,后面的顺着名次往上排,居然还有住得非常远的学员。我有些疑惑,目前教练基本分布在公司附近,一再确认他是否要报。小伙伴们在一旁骂我太老实了,但是我真的不想误导学员,毕竟那么远,学车太辛苦。
和这名学员聊了许多,原来他不是科大的学生,之前有报过驾照,不过因为工作忙,教练不好又没有动力学车,一拖就超期了。曾经被传统模式深深伤害过,他一眼就觉得我们的模式好,深知学车最重要的就是主动权,还有教练品行。所以他最终还是义无反顾决定报名。这让我很是兴奋,我的真诚赢得了别人的认可,我们的模式看来也很有前景,特别是对于曾经有过学车经历的人来说。
然而,我们也发现了驾培行业创业最为尴尬的地方,99%的人一生就考一次,不会有曾经的学车经历,连比较的机会都没有,被坑了就是坑了,不会重来一次。
发了这么大的优惠,就等着学员们报名了。。。。。。
第二天打开后台一看,居然已经有一个同学成功报名,不过没在优惠名单里面。
石头想了想,这个学生和她聊过,来自北京,不领饮料,也不抢名额。在他看来,我们的模式好像不是什么太新的东西,看来北上广的行业水平内地确实没法比。所以,他根本不需要我们做过多解释,自己就把名给报了。而除了他,所有的学员我们都还得去教育。
市场教育实在是个太大的课题,市场不成熟不接受,我们就算倾家荡产,以自己的力量也无法完成。市场的成熟度就是风口,起步太早了熬不过去,起步太晚了没得吃,风口在哪里,每个人有自己的判断。但是要判断准确,很难。
推广完毕,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科大一个校区三天的地推,人力、物料、礼品、报名优惠算下来,花了3万多块钱。想想后面的推广工作,压力山大。加上江城学院已发生的费用,帐上只剩不到1万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