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互联网,过去的全球化以美国为中心展开;因为互联网,未来的全球化必将以中国为中心展开。但,中国互联网的全球化之路将由互联网企业作为排头兵。
我们从全球网民与人数分布来看,根据维基百科上的数据,全球互联网基本格局大致可以分为5个区域。
首先,看全球的人口数量与网民分布,从中可以算出潜在的网民,明显可以感觉发展中国家的未来发展必须真正地依靠互联网,不然永远也别想打“翻身仗”。到2014年底,全球互联网用户数量将会接近30亿,占全球总人口的40%,其中三分之二的用户将来自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网民总量和增速都超过发达国家,实际上发达国家的人口和网民的增长都遇到了瓶颈。在那些尚未使用互联网的人群中,约有90%的人均来自发展中国家,说明未来新增网民的主力在发展中国家。
其次,从各大洲分别来看,情况差异明显。到2014年底,非洲将有大约五分之一的人访问互联网;美洲将有近三分之二的人访问互联网。目前,欧洲的互联网渗透率最高,约为75%;而亚太地区的互联网用户数量最多。
由此,中国互联网企业也可看到全球市场的长远趋势。发表上述数据报告之后,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电信发展局主管布拉希马·萨努(BrahimaSanou)称:“全世界人与信息通信技术的亲密关系已达到了一个‘分水岭’。”而以阿里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高科技企业也到达了这个“分水岭”。
特别是在走向全球化发展的道路上,如何有大局的印象?我们认为阿里在世界的5大区域市场的选择上可有所侧重,可突出自身优势,避开或削弱不利因素,更好地作为中国走出的“第一商业代表”,给后来者以启迪。
我们划分五大市场的网民状况与市场潜力等因素,主要基于下面的数据。全球截止到2014年人口为71亿,网民为30亿,还有41亿网民等待着触网。
阿里巴巴想在世界市场站住脚跟,需要更好地把握全球五大市场的人文地理、基础条件以及未来的趋势特征,只有更好地把握各个地区的本质特点,才能为更好地进军美欧及周边的市场做好充足准备,踏踏实实走出国门。
如果阿里想在全球继续其在中国取得的辉煌,必须把15年来走过来的艰辛之路,以及在战略、经营、管理上的优势再次充分发挥,并最大限度释放内生核聚变般的能量。
实际上在中国这个网民大国基础上,阿里积累了可观的企业进取经验。最为典型的就是马云带领着他的团队,一步步从网络空间1.0思维,逐步走向2.0、3.0,扎实而有力地走向未来的全球网民60亿的大市场,撬动网络空间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商业经济格局。
首先看Cyberspace1.0的思维,最早阿里以B2B业务,促进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与物流的加速流通,开辟了阿里的15年长征的第一阶段,主要是通过把企业、供货商的信息采集、汇聚和扩散,按照单线流动,线上引导线下的方式一步步将现实空间的商务谈判、贸易接洽、实时联络转化成网络辅助的集约化流程。
对于阿里巴巴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所取得的成绩大家有目共睹,贡献越大,争议越大,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马云所创造的阿里巴巴在各方面引起的“震动”都很多,印象最深的就是专家座谈会上,有人直言“阿里巴巴对社会就业(传统门店生意)的冲击是其原罪”的说法。这完全误解了阿里巴巴存在的巨大进步价值。
展望下一个十年,在网络空间思维引导下,也就是c思维模式的3.0状态下,马云及其带领下的阿里巴巴,继续坚持从人出发,从生态出发,以商业为契机,以每个平凡大众与组织的生产生活为落脚点,从服务个人、组织、企业、社会、国家、全球,从商业、工业、农业、各行各业上升到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科技,甚至外交、军事、体育、哲学的深刻触及。我乐观地大胆揣测:马云及其网络空间的理想终将成为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无缝融合的典范!
全球化的选择:投资、收购还是自主耕耘?
上市一刻的辉煌和荣耀稍纵即逝,接下来面临的就是每个季度的财务报表。如何让业绩符合或者超越投资者的期望,成为一个上市公司的第一任务。上市之后,阿里下一步的增长是继续以大力发展中国本土业务为主,还是开始大刀阔斧的全球化进程?“阿里的投资将以建立阿里巴巴生态系统、帮助中小企业发展为目标。以前企业家有什么东西都试图自己做,而现在我们需要整合生态圈,不仅在中国,而且要整合非洲、东南亚和欧洲的行业内公司。我们要帮助生态系统的建立,帮助小生意人赚到钱。”在随后的私人晚宴上,马云第一次做了更清晰的说明,“在美国上市,我觉得不能把美国的钱都拿到中国去,可以把钱多一些地花在海外。要放眼世界,吸引全世界的人才,买全球的公司。我们要像美国一样,吸引你们的人才,买你们的公司。”马云此番言论,让阿里未来收购海外公司充满了想象空间。
目前为止,阿里的增长速度还没有令市场失望。在截至2014年3月31日的2014财年内,该公司营收增长52%,达到525亿元人民币。2013财年营收增幅更是高达72%。利润同样也在大幅飙升,2014财年增长175%,2013财年也实现翻番。那么这种发展还能够持续吗?
显然,未来的高速增长完全依赖中国市场,无论市场的自然发展,还是对于客户的收费压力,都将压力巨大。最糟糕的就是涸泽而渔,焚林而猎,整个阿里生态出现恶化。因此,将全球化作为增长的主战场,还是最佳选择。毕竟除了欧美等发达国家之外,全球还有180多个(占85%以上的人口)发展中国家。这将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开疆拓土的蓝海。
那么,阿里全球化的步伐是通过投资和自主业务延伸慢慢摸索,还是会通过并购或合作大阔步地国际扩张?显然,这一切还在马云的构思,“我一直在思考未来5至10年的发展,思考如何能让这些股东满意。”“我觉得不在于一个企业在哪里,而是心在哪里,如果你的心是全球的,就做全球的生意,如果你的心在一个省,就做一个省的生意。中国企业国际化,我是这么认为的,国际化绝不等于在国外有业务,绝不等于在国外有工厂,国际化最重要的是要有国际化的思想和国际化的战略。所谓国际化的思想,就是你要去那个地方不是从那个地方挣多少钱,而是因为有你,那个地方发生什么变化。”
阿里巴巴一上市就超越亚马逊和Facebook,堪称惊艳。但是,无论市值上如何超越,阿里巴巴或者说任何一个中国互联网巨头当下无法比拟的,就是全球化方面的差距。这方面美国的几大互联网巨头在全球化方面可谓遥遥领先。目前Facebook美国本土之外用户占到80%以上,谷歌美国之外收入占到60%以上。而中国互联网巨头虽然市值很高,规模也不小,但是全球化问题上都还没有真正突破,最多算刚开始学会走路。基本上主要的用户和收入都还是在国内。根据统计,2013年标普500公司美国以外地区的销售占到销售总额的33%。这大概可以作为一个公司全球化程度的及格线。
中国三大巨头在海外的投资都已经开始,除了腾讯大手笔的海外投资,2014年早些时候,阿里针对小型卖家推出了一个名为11Main.com的购物网站,并且投资了多家美国创业公司,包括租车服务Lyft、移动聊天应用TangoMe和电子商务网站ShopRunner。
最诱人但是也最微妙的收购是收购雅虎。马云告诉我,因为雅虎毕竟是美国第一网络媒体,媒体就无法回避意识形态的问题。尤其是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层面的争端、博弈与竞争是长期的事情。收购雅虎,当然可以解决一个大股东的麻烦,但是,也将把阿里带入意识形态的旋涡当中,对于一直以商人自称的马云来说,这方面的麻烦不是他的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