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7800000025

第25章 弘一法师编——说经悟佛及格言别录(6)

善导大师讲,九品往生总在遇缘不同,如遇缘殊胜,即能上上品往生。我们今天的缘无比殊胜,超过任何一个时代,如不能上三辈往生,真叫冤枉。现代的佛教典籍容易得到,《无量寿经》译本有五种,无人能遍读五种版本。《无量寿经》是净宗第一经。会集本有四种,夏莲居老居士民国二十一年发愿会集,集五本之大成,比王龙舒、彭二林、魏源他们所会集的都圆满。此夏编会集本在台湾只印了三千余本,许多人未见过,道源老法师对五种译本未全读过,亦未见到夏编会集本。台中李老师九种本只见过五种,尚有四种未见过。今天我们把九种版本印成一册,此乃无比殊胜之缘。现在我们所缺欠的是善根。善根是真正相信发愿,福德是真肯念佛。我的善根很薄,学佛之初不相信净土法门,老师虽然苦口相劝,我不好意思同他顶嘴而心里不服。后来经过研究《华严》《楞严》《大乘起信论》之后才相信净土是归宿。特别是《华严》,古德说:“华严、法华是无量寿经之导引”,这话说的一点不错。我劝人就念一句阿弥陀佛,不要研究经论,有人还不相信,也不服气。他说:“法师叫我们不要研究经典,但是他自己曾经学了许多经典,他这是愚民政策。”其实他哪里晓得我的真意,我实在不愿意同学们再走我的冤枉路。我耗费了三四十年才回头,吃了亏上了当之后才找到这个法门。假如我老早听老师的话,一心专攻念佛法门,到今天无论走到哪里,人家会称呼我是阿弥陀佛。

一百零一.汝须自知好歹,修行要各尽其分,潜修默契方可。急急改过摄心念佛。

修行要各尽其分,根性利者可学教参禅,总不如念佛稳当,中下根性,学教参禅得益非常有限,不如老实念佛。出家人的本分是“远绍如来,近光大法”。在家人本分是“弘法利生,护持佛法”。僧团作到六和敬,佛菩萨必来护持。修行的态度无须要表现,工夫随其自然成就,无须与他人争胜,学愚,自觉一切不如人,自然不会贡高我慢,还要改过迁善,摄心念佛,勇往直前,永不懈怠。

(二)格言别录

(弘一法师编订)

学问类

◎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 茅鹿门云:“人生在世,多行救济事,则彼之感我,中怀倾倒,浸入肝脾。何幸而得人心如此哉?”

◎ 诸君到此何为,岂徒学问文章,擅一艺微长,便算读书种子?在我所求亦恕,不过子臣弟友,尽五伦本分,共成名教中人。(广州香山书院楹联)

◎ 何谓至行?曰:“庸行。”何谓大人?曰:“小心。”

◎ 凛闲居以体独,不动念以知几,谨威仪以定命,敦大伦以凝道,备百行以考德,迁善改过以作圣。(刘忠介《人谱》六条)

◎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存养类

◎ 自家有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涵育以养深。别人不好处,要掩藏几分,这是浑厚以养大。

◎ 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 一动于欲,欲迷则昏,一任乎气,气偏则戾。

◎ 刘直斋云:“存心养性,须要耐烦耐苦,耐惊耐怕,方得纯熟。”

◎ 寡欲故静,有主则虚。

◎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 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

◎ 敬守此心,则心定,敛抑其气,则气平。

◎ 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室屋漏中培来,旋乾转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得力。

◎ 谦退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世第一法,涵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养心第一法。

◎ 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 刘念台云:“易喜易怒,轻言轻动,只是一种浮气用事,此病根最不小。”

◎ 吕新吾云:“心平气和四字,非有涵养者不能做,工夫只在个定火。”

◎ 陈榕门云:“定火工夫,不外以理制欲。理胜,则气自平矣。”

◎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斩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 气忌盛,心忌满,才忌露。

◎ 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骈集。

◎ 冲繁地,顽钝人,拂逆时,纷杂事,此中最好养火:若决烈愤激,不但无益,而事卒以偾,人卒以怨,我卒以无成,是谓至愚,耐得过时,便有无限受用处。

◎ 人性褊急则气盛,气盛则心粗,心粗则神昏,乖舛谬戾,可胜言哉?

◎ 以和气迎人,则乖渗灭,以正气接物,则妖氛消,以浩气临事,则疑畏释,以静气养身,则梦寐恬。

◎ 轻当矫之以重,浮当矫之以实,褊当矫之以宽,躁急当矫之以和缓,刚暴当矫之以温柔,浅露当矫之以沉潜,骼刻当矫之以浑厚。

◎ 尹和靖云:“莫大之祸,皆起于须臾之不能忍,不可不谨。”

◎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持躬类

◎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道德隆重,守之以谦。

◎ 富贵,怨之府也;才能,身之灾也;声名,谤之媒也;欢乐,悲之渐也。

◎ 只是常有惧心,退一步做,见益而思损,持满而思溢,则免于祸。

◎ 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 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 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罪恶,当不得一个悔字。

◎ 大着肚皮容物,立定脚跟做人。

◎ 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时须住。

◎ 殃咎之来,未有不始于快心者。故君子得意而忧,逢喜而惧。

◎ 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 尽前行者地步窄,向后看者眼界宽。

◎ 花繁柳密处拨得开,方见手段。风狂雨骤时立得定,才是脚跟。

◎ 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

◎ 步步占先者,必有人以挤之;事事争胜者,必有人以挫之。

◎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 行已恭,责躬厚,接众和,立心正,进道勇。择友以求益,改过以全身。

◎ 度量如海涵春育,持身如玉洁冰清,襟抱如光风霁月,气概如乔岳泰山。

◎ 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 心志要苦,意趣要乐,气度要宏,言动要谨。

◎ 心术以光明笃实为第一,容貌以正大老成为第一,言语以简重真切为第一。平生无一事可瞒人,此是大快。

◎ 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 心思要缜密,不可琐屑。操守要严明,不可激烈。

◎ 聪明者戒太察,刚强者戒太暴。

◎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

◎ 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 唐荆川云:“须要刻刻检点自家病痛,盖所恶于人许多病痛处,若真知反己,则色色有之也。”

◎ 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 居安虑危,处治思乱。

◎ 事事难上难,举足常虞失坠,件件想一想,浑身都是过差。

◎ 怒宜实力消融,过要细心检点。

◎ 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 胡文定公云:“人家最不要事事足意,常有事不足处方好。才事事足意,便有不好事出来,历试历验。邵康节诗云:‘好花看到半开时。’最为亲切有味。”

◎ 精细者,无苛察之心。光明者,无浅露之病。

◎ 识不足则多虑,威不足则多怒,信不足则多言。

◎ 足恭伪态,礼之贼也。苛察歧疑,智之贼也。

◎ 缓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祸。

敦品类

◎ 教诗书,尚气节,慎取与,谨威仪,此惜名也。竞标榜,邀权贵,务矫激,习模棱,此市名也。惜名者,静而休。市名者,躁而拙。辱身丧名,莫不由此。求名适所以坏名,名岂可市哉!

处事类

◎ 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

◎ 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 吕新吾云:“做天下好事,既度德量力,又须审势择人。‘专欲难成,众怒难犯’——此八字,不独妄动邪为者宜慎,虽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亦须调剂人情,发明事理,俾大家信从,然后动有成,事可久。盖群情多暗于远识,小人不便于私己,群起而坏之,虽有良法,胡成胡久?”

◎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 白香山诗云:“我有一言君记取,世间自取苦人多。”

◎ 无事时,戒一“偷”字。有事时,戒一“乱”字。

◎ 刘念台云:“学者遇事不能应,总是此心受病处。只有炼心法,更无炼事法。炼心之法,大要只是胸中无一事而已。无一事,乃能事事,此是主静工夫得力处。”

◎ 处事大忌急躁,急躁则先自处不暇,何暇治事?

◎ 论人当节取其长,曲谅其短,做事必先审其害,后计其利。

◎ 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接物类

◎ 严着此心以拒外诱,须如一团烈火,遇物即烧。宽着此心以待同群,须如一片春阳,无人不暖。

◎ 凡一事而关人终身,纵确见实闻,不可着口。凡一语而伤我长厚,虽闲谈戏谑,慎勿形言。结怨仇,招祸害,伤阴骘,皆由于此。

◎ 持己当从无过中求有过,非独进德,亦且免患。待人当于有过中求无过,非但存厚,亦且解怨。

◎ 遇事只一味镇定从容,虽纷若乱丝,终当就绪。待人无半毫矫伪欺诈,纵狡如山鬼,亦自献诚。

◎ 公生明,诚生明,从容生明。公生明者,不敝于私也;诚生明者,不杂以伪也;从容生明者,不淆于惑也。

◎ 穷天下之辩者,不在辩而在讷,伏天下之勇者,不在勇而在怯。

◎ 何以息谤?曰:“无辩。”何以止怨?曰:“不争。”

◎ 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 张梦复云:“受得小气,则不至于受大气。吃得小亏,则不至于吃大亏。”

◎ 又云:“凡事最不可想占便宜,便宜者,天下人之所共争也。我一人据之,则怨萃于我矣,我失便宜,则众怨消矣,故终身失便宜,乃终身得便宜也。此余数十年阅历有得之言,其遵守之,毋忽。余生平未尝多受小人之侮,只有一善策,能转弯早耳。”

◎ 忍与让,足以消无穷之灾悔。古人有言:“终身让路,不失尺寸。”

◎ 以仁义存心,以忍让接物。

◎ 林退斋临终,子孙环跪请训,曰:“无他言,尔等只要学吃亏。”

◎ 任难任之事,要有力而无气。处难处之人,要有知而无言。

◎ 穷寇不可追也,遁辞不可攻也。

◎ 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 先益后损,则恩反为仇,前功尽弃。先松后紧,则管束不下,反招怨怒。

◎ 善用威者不轻怒,善用恩者不妄施。

◎ 宽厚者,毋使人有所恃。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

◎ 轻信轻发,听言之大戒也。愈激愈厉,责善之大戒也。

◎ 吕新吾云:“隗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为小人。”

◎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机。

◎ 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 曲木恶绳,顽石恶攻。责善之言,不可不慎也。

◎ 吕新吾云:“责善要看其人何如,又当尽长善救失之道。无指摘其所忌,无尽数其所失,无对人,无峭直,无长言,无累言。犯此六戒,虽忠告非善道矣。”又云:“论人须带三分浑厚,非直远祸,亦以留人掩盖之路,触人悔晤之机,养人体面之余,犹天地含蓄之气也。”

◎ 使人敢怒而不敢言者,便是损阴骘处。

◎ 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怒则言难入也。善化人者,心诚色温,气和辞婉;容其所不及,而谅其所不能;恕其所不知,而体其所不欲;随事讲说,随时开导。彼乐接引之诚,而喜于所好;感督责之宽,而愧其不材。人非木石,未有不长进者。我若嫉恶如仇,彼亦趋死如鹜,虽欲自新而不可得,哀哉!

◎ 先哲云:“觉人之诈,不形于言;受人之侮,不动于色。此中有无穷意味,亦有无限受用。”

◎ 喜闻人过,不如喜闻己过,乐道己善,何如乐道人善。

◎ 论人之非,当原其心,不可徒泥其迹。取人之善,当据其迹,不必深究其心。

◎ 吕新吾云:“论人情,只向薄处求;说人心,只从恶边想,此是私而刻底念头,非长厚之道也。”

◎ 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祸莫大于言人之非。

◎ 施之君子,则丧吾德,施之小人,则杀吾身。(案此指言人之非者)

◎ 人褊急,我受之以宽宏。人险仄,我待之以坦荡。

◎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纳得。处世不可太分明,一切贤愚好丑要包容得。

◎ 精明须藏在浑厚里作用。古人得祸,精明人十居其州,未有浑厚而得祸者。

◎ 德盛者,其心和平,见人皆可取,故口中所许可者多。德薄者,其心刻傲,见人皆可憎,故目中所鄙弃者众。

◎ 吕新吾云:“世人喜言无好人,此盂浪语也。推原其病,皆从不忠不恕所致,自家便是个不好人,更何暇责备他人乎?”

◎ 律己宜带秋气,处世须带春风。

◎ 盛喜中勿许人物,盛怒中勿答人书。

◎ 喜时之言多失信,怒时之言多失体。

◎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 面谀之词,有识者未必悦心。背后之议,受憾者常若刻骨。

◎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可从。

◎ 事有急之不白者,缓之或自明,毋急躁以速其戾。人有操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苛刻以益其顽。

◎ 己性不可任,当用逆法制之,其道在一忍字。人性不可拂,当用顺法调之,其道在一恕字。

◎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 欲论人者先自论,欲知人者先自知。

◎ 凡为外所胜者,皆内不足。凡为邪所夺者,皆正不足。

◎ 今人见人敬慢,辄生喜愠心,皆外重者也。此迷不破,胸中冰炭一生。

◎ 小人乐闻君子之过,君子耻闻小人之恶。此存心厚薄之分,故人品因之而别。

◎ 惠不在大,在乎当厄,怨不在多,在乎伤心。

◎ 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 刘直斋云:“好合不如好散,此言极有理。盖合者,始也,散者,终也。至于好散,则善其终矣。凡处一事,交一人,无不皆然。”

惠吉类

◎ 群居守口,独坐防心。

◎ 造物所忌,日刻日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

◎ 《谦》卦六爻皆吉,恕字终身可行。

◎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悖凶类

◎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 “谈玄说妙、修证次第,自以佛书最为详尽。而我等初学之人,持躬敦品、处世接物等法,虽佛书中亦有说者,但儒书所说,尤为明白详尽,适于初学。故今多引之,以为吾等学佛法者之一助焉。”(摘自弘一法师《改过实验谈》)

同类推荐
  •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弘一法师经历了的两世人生集于一身,由风流倜傥的浊世才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宗师,一个转身,演绎了一个旷世传奇。红尘世俗中,世人追捧他的才情;佛门禅院里,世人景仰他的风范。读他的文,风骨、才骨、傲骨,尽显其中;品他的人,真挚、认真、脱俗,做到极致。
  •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故事(第三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禅宗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聆听圣哲教诲,汲取人文涵养,感受生命关怀,获取智慧启迪,当你为人生的种种烦恼所困时,当你为生活种种不平怨恨时,请读一点儿禅的故事吧!凝聚着东方智慧的禅宗以其对个体生命和心灵的关注,对真实人生的追求,空前绝后的惊人妙语和大智慧,让人拍案叫绝,回味无穷。
  •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世风日下的种种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批判。比如“小悦悦”问题折射出的社会失德问题。感召人们向善,淡泊名利,宠辱不惊。
  • 道家文化常识

    道家文化常识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哲学--道家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展和演变,突出表现了其在中国对思想、文化及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旨在提升大众的文化修养,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热门推荐
  • 人格撼裂之纹身女孩

    人格撼裂之纹身女孩

    北京,纹身女孩Gal故意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与男主人公蓝相遇后,展开了一场温馨浪漫又黑暗惊悚的爱情。然而当蓝深深爱上Gal时,却发现自己身边的女人,竟只是一个偷窃了别人身体的人格而已,而身体的主人正是08年汶川大地震中的幸存者——林夕。八年前,遭遇地震的林夕患上了一种罕见的心理疾病——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俗称精神分裂。之后便有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甚至不同性别的人,以独立人格的方式住进了她的身体里,接着侵占她的身体,时间和记忆,而Gal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得知了真相,蓝却无法割舍对Gal的爱。面对眼前两个女人惊悚、毫无征兆的人格转换,蓝不断徘徊,挣扎,试图在濒临失衡的爱情里寻找一个出口......
  • 经幄管见

    经幄管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谁家的孩子在加拿大

    谁家的孩子在加拿大

    他们是一群在多伦多读语言的高中生,他们是一群所谓的富二代,他们真的奢靡无度挥金如土醉生梦死吗?让我们跟着故事里的小主人公一个中国北方普通人家长大的女孩袁小鹿一起走进这个群体里。。。。。。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少年戈果的奇幻之旅

    少年戈果的奇幻之旅

    少年戈果从睡梦中苏醒过来,意外地发现这个世界从所未有之大,比之前所见到的世界大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万倍……原来,不是世界变大了,而是他变小了。
  • 混在大唐闯江湖

    混在大唐闯江湖

    混在大唐闯江湖,美人相伴,与我再战风流!————————————————————————各位看官,觉得能看的,收藏走一走,手里有推荐票的,麻烦送一送,能打分的,麻烦给个五星好评,小谢在此拜谢各位了!
  • 情不可禁

    情不可禁

    爱,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千转百回之后,总会有一个归宿。情欲纠葛,从来就不是一种简单的本能,迷离沉醉后,总会有一个领悟。
  • 时光逆流我们不散

    时光逆流我们不散

    时光荏苒,一场童话也会落下帷幕,一场爱的故事,彼此的纠缠,最后的依恋,是想要守护,还是忍痛割舍?爱过了,泪干了,转身了,错过了。。。
  • 鬼话斋聊

    鬼话斋聊

    改编自聊斋志异。一部充满友情,亲情,爱情的灵异恐怖故事。每周日更新两回
  • 八部天神

    八部天神

    太古年间,佛道盛世,统领三千大世界,诸界臣服,佛界大能聚诸界强者,以诸界至宝凝练至尊神器,欲打破轮回之道,然五衰将至,天地大劫来临,诸界群起攻之,佛道衰败,聚合了佛、天、龙、修罗等八界的至尊神器遗落天地,从此消失世间。数百万年后,一个少年自天外而来,从幽冥而出,得到“八部浮屠,”掀起血雨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