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柩所经之处都洒满了黄沙,道路两旁站着维护秩序的士兵和警卫。送葬队伍在醇亲王、宫中众亲王以及军机处和内阁所有大臣的带领下行进着。外国公使团按长幼顺序排列,慢慢走在灵柩前头,以表对慈禧太后的尊敬。在灵柩后面的是穿着现代军服的骑兵,而骑兵后面是与其对比鲜明的牵着骆驼的蒙古侍从,在骆驼身上驮着在队伍休憩之时用于遮挡慈禧太后灵柩的棚子。接着,是一排排举着葬旗的仆役。仆役之后,是身穿深黄色袈裟的喇嘛和尚,还有一队扛着满族祭祀船只、佛教象徵、鲜艳旌旗的人。除此之外,还有三辆大车,满载绣着龙凤的黄色丝质服饰和帘子以及慈禧太后生前最喜欢的两个轿子的四轮马车。
出城之后,慈禧太后的灵柩换由一百二十位轿夫抬着。而摄政王在城门与外国使团告别后,将他们安排到一个专门为他们而建的楼阁里。摄政王带领丧葬队伍走到城外一段距离之后,便回到宫中,而丧葬队伍则继续东行。
然而光绪帝的葬礼就没有如此奢华壮丽了。光绪帝葬礼花费不到五十万两,而慈禧太后的花费在一百至一百五十万两之间。《泰晤士报》记者评论道:“在中国,葬礼的花费多少代表着逝者地位的尊贵与否,也与他的‘面子’密切相关。我们对比光绪与慈禧葬礼的数据之后,便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
§§§第21章慈禧太后
在中国的历史上,从古自今有没有一位帝王像慈禧太后一样,在位时期要忍受诸多偏见,而在死后又得到如此多的颂扬。
任何时代的杰出男女都会受到各方面舆论的影响,主要包括:道德、政治或者种族倾向等。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慈禧太后,还有谁能够被拿来与耶洗别、梅萨丽娜、狄奥多拉、卡德林·美第奇、叶卡捷琳娜二世对比?在当时,慈禧被称为中国最伟大的女人,“历史上现有的铁娘子”以及“历史上最强的统治者之一”。1875年至1908年间的中国历史记录都丢失了吗?为什么人们只能从一些分析慈禧性格的文章中去认识慈禧?这些性格分析的文章使迷惑的读者们以为当时掌控天朝大权的是两个女子,——其中一个是面目狰狞的恶魔,另一个是爱国而开明的,十分讨人喜欢的女子。
为了从关于慈禧太后的各种评论中找出真相,我们首先应判断她的朋友或敌人言论的夸大程度,然后对夸赞和诋毁的两个极端进行平衡。这样我们便不会被那些言论误导而颠倒黑白,才能接近真实的慈禧太后。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用发现的眼光去看待评论中两个极端的慈禧太后,只有多看,多发现,才会渐渐地将慈禧太后还原。
慈禧太后的反对者列出了长长一串慈禧太后的缺点:残酷、恶毒、自私、嗜血成性、自负、道德败坏、贪污腐败、铺张浪费、极端迷信、虚伪。如果这些缺点都可以被证实,那么慈禧太后在后来就不可能成为很多平凡人口中的伟大女性了。
但慈禧太后却难以摆脱残忍与恶毒的骂名。她如此残忍地对待光绪帝,甚至连她的仰慕者都无法找到令人信服的理由为其开脱,即使她从未想过要置光绪帝于死地。自1898年以来,慈禧太后对光绪帝无情的折磨,其实比死还难受,而她对光绪帝长时间的精神折磨在历史上也无法抹灭。
也许光绪帝对一些人来说并不重要,但就算是一个亲王,他也不该遭受这样的命运,更不该被幽禁二十余年。变法失败后,他眼睁睁地看着以自己名义发布的严惩自己变法伙伴的诏书却无能为力,对于光绪帝而言,这定然是一个耻辱。但光绪帝在朝中屈辱的地位,也正是慈禧太后愿意看到的。只有在极少数的时候,慈禧太后会对光绪帝心生怜悯,温柔待之,但这些都会转瞬即逝,很快慈禧太后便会变换回冷酷无情的面庞。
慈禧太后最想打击报复的无疑是1898年所有的改良派。慈禧太后的党羽们曾经说过,慈禧太后是一个极易冲动的人,但他们都极力否认是慈禧太后使得局势几乎无法控制。 有时候,慈禧太后会突然暴怒,做出一些无理之事。例如,1907年,慈禧太后在看完一位内阁大臣的两位敌对者谴责其行为的奏折时,瞬时雷霆大怒,立马将这位内阁大臣革职,不给他丝毫辩解的机会。
1898年光绪帝发动戊戌变法时,也是慈禧太后脾气最为暴躁的时期。她不仅对改良派和他的支持者们残酷镇压,对于宫中戊戌变法的支持者也同样严厉打击,他们中有很多人因此被置于死地。这一时期宫中太监死亡的数量是她统治时期最多的。这样的结果好坏与否我们难以评价,但是我们并不能通过这些去世的太监而判断慈禧太后是一个凶残的人。
反对慈禧太后的人还提出了四项指控。第一,她谋杀了她的丈夫咸丰帝;第二,她谋杀了她的儿子同治帝;第三,她谋杀了她的媳妇阿鲁特氏皇后;第四,她谋杀了慈安太后。甚至还有人说,她还谋杀了光绪帝生母。据说,1896年的某一天,慈禧太后将她召到宫中,规劝她不要再陪伴光绪帝左右,以便让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朝事之中。第二天,光绪帝生母便去世了。但是这仅仅是谣传而已。
从前面的章节中,我们可看出,阿鲁特氏皇后的死亡无疑对慈禧太后独揽大权有利,即使她怀了同治帝的孩子,慈禧太后也可能将其除去。此外,阿鲁特氏的死亡仍疑点重重,这些我们有理由怀疑慈禧太后。在其他的事件中,我们也不难找到慈禧太后为实现独揽大权的野心而嗜血成性的证据。不论如何,慈禧太后是难以摆脱这些污名的,因为有些确实难以辩驳。
在慈禧太后所有的性格特征中,强大的野心是最为突出的。然而,拥有掌控大权能力的慈禧太后,对权力的热爱其实也是自然之事。为了牢牢握住大权,慈禧太后不得不扫清其掌权道路上的障碍,稍有心慈手软,多年来的努力便有可能功亏一篑。同治帝和光绪帝的软弱和优柔寡断,给了慈禧太后长期掌权的借口与机会。然而,在如此强势的慈禧太后面前,光绪帝是无法发挥自己的才能的。即使是在慈禧太后归政那几年,她都会想方设法干涉朝事,阻止光绪帝壮大自己的势力。
在个人道德方面,慈禧太后的敌对者试图全方位最大限度地对其进行抹黑。谣言让很多北京人相信,慈禧太后是一个极端纵情玩乐的人。与慈禧太后其他恶劣的行径相比,这是人们比较能够接受的。一位熟悉中国的西方作家说道:“我们没有必要如此看重中国文化中的个人享乐主义。也许这样的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实际上慈禧太后的长寿、精神充沛,以及为实现更高野心而努力就已经可以证明她所作所为不仅仅是为了享乐。”
权力欲望如此之重的慈禧太后,却给予了大太监李莲英极大的权力。而这位声名狼藉的太监,不管真实的为人如何,的确与慈禧太后走得很近(卡尔女士在描绘李莲英时,更倾向于相信坊间谣言中对他的评价)。在慈禧太后的反对者看来,他也是令人憎恶的。这些反对者非常渴望抓住他与慈禧太后有不正当关系的把柄,以此来报复慈禧太后。
在慈禧太后生命即将走到终点时,她终于克服了面对相机镜头的恐慌情绪,在李莲英的陪伴下,常常留影纪念,他们二人经常为拍照而盛装打扮,有一次他们拍摄了一组观音与和尚的场景——慈禧太后扮观音娘娘,而李莲英和另一位太监扮和尚——此时她已经置自己名声于不顾。
由于“皮硝李”李莲英和李鸿章二者姓氏相同,西方人常常将二者弄混,一些西方作家传言他们都是慈禧太后的情人。如果这个故事有事实根据,我想这将是一个十分精彩的故事。同样的传闻在最近出版的一本法国文学作品中也有描述,咸丰帝的兄弟醇亲王被当作是慈禧太后的“老情人”。
慈禧太后的个人品行如何,仍然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因为没有一个直接的证据可以支持人们的判断。
世界上没有哪个女性的政治生活如慈禧太后一般紧张,在忙于朝事的同时,又能够传出如此之多风流韵事。这就使得人们有了足够的想象和争论空间去探讨慈禧太后的身体构造和体质是否异于常人。
据说,慈禧太后在选择心腹时,常常变得愚笨起来。甚至连慈禧太后的好朋友都承认,如果有人能够有幸取得她的信任,那么将来想要谋害她就很容易了。因此,义和团的拳民就是得到了她的这种信任。
事实上,在支持义和团的时候,慈禧太后的迷信思想也起了重要作用。在她亲眼所见义和团的神奇演示后,她便消除了对义和团的疑虑。作为一位自强不息的女性,慈禧太后同时又是极端迷信的。她是礼部的常客,她在做出任何重大决定之前,都免不了要到礼部占一卦。除此之外,她对义和团咒符的效力也是深信不疑的。
贪污腐败是慈禧太后被反对者攻击的一个重点。慈禧太后挪用公款是为了满足自己对金钱的渴望;招募腐败官员,是因为她能分一杯羹。慈禧太后非常擅长以爱国的名义捞取巨额财富,就如我们曾经看到过的,由她主导的、在各地区掀起的反腐倡廉运动中,她趁机撷取利益那样。1906年,旧金山大地震后,她从皇室专用金中抽取15,000英镑,捐赠给当地灾民;当美国政府拒绝接受外界援助时,她便从中拿出6000英镑安抚在地震中饱受折磨的中国华人,剩余的据为己有。
慈禧太后是一个贪得无厌的人,尽管她已经拥有巨额财富,但她还常常想方设法争取到更多的钱来满足她的各种欲望。她对建筑的狂热不亚于法国约瑟芬皇后。慈禧太后对珠宝也情有独钟。其中,珍珠和翡翠是她的挚爱。到她生命末期,她尤其珍爱钻石,并开始佩戴一些镶钻的戒指。
慈禧太后的一身行头在卡尔小姐看来不算过于奢华——慈禧太后身着丝质的黄色满族旗服,上面绣着一条栩栩如生的紫藤,显得雍容华贵。扣子是用翡翠做成的,从右肩一直延伸到旗服底部。从第一粒扣子开始,每一粒扣子上都挂着巨大的珍珠做装饰,总共十八粒。同样,还是第一粒扣子,上面嵌着一颗做工精美的红宝石,红宝石下端的黄色流苏,吊着挂着梨状大小的珍珠。围在她脖子上的是两英尺宽的,点缀着大珍珠的浅蓝色领子。她的发髻高高盘起,珍珠自然是少不了的装饰品,围绕着发髻精巧地点缀着。在头的一侧,慈禧太后别着一朵鲜花,以及大量的珠宝,在头的另一侧,则由八个穗的带着珍珠的头饰垂挂在肩膀之上。
除了服装,慈禧太后一只手上还会戴上戒指、手镯、翡翠护指,而另一只手上戴着镶嵌有宝石、珍珠的金饰等。我们不得不承认,慈禧太后的一生并不是俭朴的。
虽然慈禧太后不能抹掉残酷、野心勃勃、迷信、奢侈淫逸、虚伪的标签。但慈禧太后的反对者们也必须承认她的政治能力。他们承认,她有一双会发掘人才的慧眼,并且熟知如何与他们和谐相处。为了避免某人势力过于强大,她还会在其中起到协调的作用,既能让各方势力互相牵制,也能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慈禧太后的反对者还指出,不管外界抗议声如何强烈,也无法迫使她停止对自己亲信的宠爱。她对于李鸿章的态度便能说明这一问题。在任何压力下她都不会让她的朋友成为政治的牺牲品,这样的不忠是不可能在慈禧太后身上发生的。而庄亲王、毓贤以及其他人的命运并不能质疑慈禧太后的忠诚,因为对于这些“祸首”的处罚,并非慈禧太后本意。
一位罗马英雄曾被称赞“从未让共和国失望过”,慈禧太后亦是如此。一些人非常不情愿地把她称为爱国者,认为她对外国势力的抵抗是因为她所处的位置迫使她不得不这么做,并不是出自于一个中国人的爱国之心。但是对于慈禧太后而言,不管是出于怎样的原因,她都会这么做。她的经历告诉她,要保住大清江山,保住皇位,保住手中大权,她责无旁贷。但我们并不能这么说,管理朝事对于慈禧太后而言是一种纯粹的享受。因为她为此一刻也不得闲,她从未放松过自己。在她濒死时发布的诏书中说的“日夜操劳”没有丝毫的夸张成分。
历朝历代,中国统治者的生活作息都难以规律,每天都必须早起且全年无休(作者的个人观点);将皇权占为己有的慈禧太后也是如此,她同样也会经历身居高位的艰难。
卡尔小姐,作为西方人中唯一一位能够与慈禧太后同住一屋檐下的人,亲眼目睹了慈禧太后在颐和园时每天的作息情况。深夜的时候,在熟睡中的慈禧太后常常不得不起身前往会议厅听取大臣们的汇报。在她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时,她仍然对每一份文件都格外关注,她不论走到哪都会带着便笺,以便记下所有重要事务。即使是普通的会话,慈禧太后也是如此。慈禧太后的习惯不会因为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就算是寒冷的冬天也不会动摇。只有在宫殿中又黑又冷,光线不足时,她才会提前休息。没有哪个西方统治者像慈禧太后一样在长时间的统治中一直都是如此的辛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