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7700000034

第34章 太后治下的中国(34)

上午十一点钟三十分整,列车到达丰台,这里是卢汉铁路和京津铁路的交汇之处,是英军的管辖区。太后到的时候,表达了对所有安排和旅途的时间安排的满意,然而,她依然有些担心不能在两点到达京城,频频看自己的表与列车上的表。杰多先生在丰台与皇帝、太后告别时,太后再次声明,对他的这次出行安排很满意,称自己初次火车之行很成功,承诺日后必定还要乘坐列车出行,还承诺会出席卢汉铁路正式开车仪式,还赏赐杰多先生五千元,用以酬谢铁路线上的中外办事人员,另赏赐他二等双龙宝星勋章一枚。

这段由英国控制的铁路,由丰台直至北京前门,然而,钦天监占卜师称,为了吉兆,遵照祖制,太后应该在马家堡下车,然后坐轿直至永定门。因此,太后于中午离开车站,坐轿进城。一行人浩浩荡荡,盛况空前。欧洲作者称这一景象宏伟壮观,而日本访者则称其为彼国乡村之间粗鄙的戏剧表演,滑稽可笑。皇帝先于太后而行,以便能够提前到达迎接太后圣驾,最后太后在皇帝的迎接下,在钦天监选定的吉时,重新回到了十八个月前自己仓皇狼狈逃离的北京城。蒙尘于外多时,现在终于回归京城,太后后来所发谕旨的口吻多自责,可见明智之人的选择确实无误。

最后,还有一事不得不记,盛宣怀置办的太后车厢中,有一张卧床,乃是欧式卧榻,除此之外,还备有鸦片烟具,装饰豪华精美。

朝廷回到京城不到一周,即按照《辛丑条约》的规定,接见列强使臣。和往常一样,太后坐于殿中最高的宝座之上,皇帝坐在旁边稍低的座位上,显得无足轻重,可有可无。之后,太后在千秋亭接见诸位公使夫人。公使领袖夫人为太后祝辞“欢迎太后回到美丽的京城。”这份祝辞言辞极为诚恳,可谓是真情流露,字字斟酌,由此可见,之前太后谨慎采取的调和列强的政策已经起到了预期的效果。1900年被围之恐惧,所受的侮辱和无礼,洋人们全部都忘到九霄云外去了。这些列强再次故态萌生,彼此猜忌,竞争,以求得中国政府的欢心。

太后听得公使夫人的祝辞后,亲切问候所有洋人以及在场的客人,其回答之辞亦是饱含真情,感人至深。她解释道,正是由于“宫廷政变”自己才不得不逃离京城,对此给她的外国好友及使馆区人民带来的苦难和不便她深感愧疚,并希望能够与外国友人重归于好。看到太后如此屈尊俯就,如此真诚,外国使者夫人离开时,皆非常满意。

之后,太后还多次邀请诸位夫人入宫,这仅仅是个开头罢了。很多讲述太后处理外国关系的作品都曾经提到过这件事,同时也证明了,太后曾经对荣禄所言并无差错。她曾多次称古时经典记载中有对付蛮夷的办法,称只需要谦虚,并对其以礼相待,之前发生的不愉快便很快会被忘却。

之后,京城的生活又回到了旧时的摸样,一切如之前一样按部就班,联军留守北京,成为街上的常见之景,渐渐地人们也习以为常,之前逃走的商人和住户也逐渐搬了回来。列强与中国这个所谓的天朝上国再次开始邦交,列强之间又同往昔一样开始互相猜忌,勾心斗角,阴谋横生,如此一来,中国的统治者得以保持势力的均衡制约。

此时,荣禄在朝廷背后操纵着大权。然而,使馆区的洋人对当年使馆被围攻一事依然耿耿于怀,对义和团运动的起因,只要说法与他们心中所想不同,他们便持怀疑态度。他们认为荣禄乃是义和团同党之一,应该受到应有的处罚。

然而,实际上,《景善日记》中对那一时期荣禄所为的记载,以及其他的资料,皆可完全可以证明他与此事无关,然而洋人则很难看到这些资料。如此一来,荣禄第一次去正式拜会各个公使时吃了闭门羹。无奈,他只好向一位之前交好的外交团的人保证,以天为证,1900年的灾难中,他所做的仅是极力保护帮助使馆区洋人。然而,竟无一人相信他。荣禄心中非常不平,认为洋人对他不公,请求太后容许他辞去军机大臣一职。但是慈禧太后清楚他是被人误会了,称自己完全信任他。后下谕旨安慰勉励,以示朝廷的信任器重,并驳回了他辞去军机大臣一职的请求,谕旨内容如下:

大学士荣禄奏沥陈下情,恳请开去各项重要差使一折。该大学士公忠体国,谨慎小心,久为朝廷所信任。上年拳匪之变,众口纷呶,该大学士独能坚持定见,匡扶大局,厥功甚伟。今虽时事粗定,而元气大伤,除弊更新,百端待理。正当同心戮力,共济艰难,宫廷振厉不遑,孜孜求治。该大学士受恩深重,更何忍置身事外?独使宵旰忧劳,揆诸鞠躬尽瘁之义,于心安乎?所请著不准行。

慈禧太后宾天前,有两次出行归来是乘坐火车,因此百姓与洋人才有幸一睹其回銮的盛况,每一次,她都和蔼可亲,表现得与洋人很熟络,这样的的事情成为大家谈论的主题。第一件事发生在一年的春天,当时她刚刚从东陵祭祀回来,回到宫中,要到太庙祭祀。一路上她和几位曾经邀请到宫中的贵妇交谈甚欢。从太庙出来后,她命令手下一太监将其观戏时所用望远镜拿来,透过望远镜站在城墙上扫视下面人群,每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就挥挥手绢致意。有一次,她竟然大声呼喊,询问一位外国公使,其女儿是否安康。虽然说之前经历了庚子之难,朝中满族亲王和内阁大臣依然认为洋人乃外族蛮夷。如今看到太后对他们屈尊俯就,便无法压抑心中的愤懑。他们甚至催促继禄,求太后不要再如此,请其赶快入轿。而太后对这样的请求无动于衷,置若罔闻。太后显然对自己违背祖制的行为很满意。而皇帝对洋人则完全不理睬,似乎陷入了无尽抑郁之中。

第二件事则是在1903年4月,发生在慈禧太后自西陵祭祀归来的途中。此时她最忠心耿耿的朋友和辅助大臣荣禄已经去世四天了。这一次,太后情绪低落,缓缓从火车上走下,往日的活力荡然无存。此时,她的弟弟桂祥正跪在月台上迎接,她走上前去,仅短短地说了一句:“你推荐的大夫,真是没用,你害死了荣禄。”说罢,一言不发,径直上轿离去。也就是这次出行,太后在保定府的行宫接待了几位外国公使夫人,其间她直接暗示,城中先前发生的屠杀案与自己完全无关,毫无疑问,慈禧太后不断地重复这样的断言,渐渐地连自己都坚信自己在此事中绝对清白,然而不论如何,毋庸置疑,她通过自己的魅力和言谈举止中流露的诚恳,彻底征服了与她打交道的洋人,完完全全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太后渐渐痴迷于通过下发谕旨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在渐渐回归到宫廷按部就班的生活前,她又下一旨,为她赢回了中国各级官员的同情和支持。谕旨照常劝勉忠臣与朝廷同心协力,次第将改革之策付诸实践,认真整顿。痛除粉饰过去因循之习,励精图治。接着她绘声绘色地描述了与皇帝二人在西狩中经历的磨难和困苦。谈完那时心中难忘的震惊和创伤,谕旨如是说道:

兹者銮舆遄返,匕鬯依然,钦懔之余,弥增悚惧,惩前毖后,惟有恐惧修省,庶几克笃前烈,以敬迓天庥。

接着,后文又提到了山西和陕西两省的旱灾,使两地面临饥荒,而百姓则陷入食不果腹的境地。她接着说道:

值此国用空虚,筹款迫切,何一非万姓脂膏,断不忍厚敛繁征,剥削元气,深宫薄于自奉,一切减省,常愿以节俭为天下先。除坛庙各处要工已饬核实估修外,其余可缓之工,应裁之费,皆应力杜虚糜。

§§§第24章慈禧新政

1900年庚子之变,京城陷入一片狼藉,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加上离京逃亡,旅途劳顿,太后苦不堪言。慈禧太后恍悟,大清朝软弱之根源现在亟需改革补救,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上一章,我们摘引了慈禧太后颁发的悔过诏书,而早在此前,她就以特有的果敢,向世人宣告想要施行新政,摆脱过去种种陋习。在她眼中,这些陋习乃是国家腐败堕落的根源。尽管她从不承认,但接下来实行的政策本质上正是1898年光绪皇帝锐意改革时期的政策。与光绪皇帝不同,慈禧太后着重调和新旧势力间的权力、利益平衡,消除地方强大守旧势力的反对、抵触,为新政做万全准备。

1901年1月28日,慈禧太后在西安以皇帝名义颁发圣旨,首次向全世界正式宣告改变旧制度,实行新政。荣禄参与、协助了此圣旨的起草。朝廷谕旨一贯冗长啰嗦,这道也不例外。圣旨彰显了慈禧太后的刚毅、睿智和精明。帝国上下士大夫文人看到这道谕旨,欢呼雀跃,即使是历来反对慈禧太后的广东和南方诸省,百姓也是一样的欣喜,拍手称快。

中国的报纸撰文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惹人注目的圣旨。它言辞雄辩,能够说服众人接受改革,同时又巧妙地指出了中国及其民众在世界上的地位,措辞用字极其巧妙,既平复了国内各党派之心,又提高了太后的声誉。

这道圣谕明确废除了几个世纪以来中国政治体系的基石,即绝对专权制度,“少壮派”党人闻知,更是心潮澎湃。1900年庚子之变,慈禧太后吸取了教训,才会选择大清王朝历来传统、与皇亲国戚,与之前坚持的所有信念彻底决裂。

慈禧太后业已花甲高龄,却凭借着如此气魄,重新回到惨遭联军蹂躏的京城,担负起国家政治改革重任,实在令人敬佩。她身担国辱,痛自刻责,承诺会在将来施行更新、更好的政策。慈禧太后以此向世人展现了她的统治热情,对深陷危机的民族既忧患又同情。

然而,根据过往经验,民众及大部分洋人均怀疑她颁布谕旨、宣称改革是否出自真心。他们认为这道谕旨,与之前很多谕旨并无两样,都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而已。但自打回到京城,朝廷近侍、高官意识到,太后确实是诚心改革,她不断颁布新政策,强压在不情愿的皇族身上。也因此她赢得了大部分臣民的拥戴,特别是南方民众(1898年慈禧太后打压广东改革派,人们对她心存恶感)。通过这些改革措施,她逐渐令他们回心转意,赢回了他们的拥护和爱戴。自此之后,直到太后宾天,不管她的高级顾问大臣和主要官员是否信任改革,她的每一项改革举措都表明了对改革大业的诚心和执着,这些通过她的言行举止表露无疑。

慈禧太后从义和团运动中得到了惨痛教训,并从中吸取经验,指导其新的实践。然而,自始至终,每想起义和团首领的英勇无畏,太后总是难以抑制对他们的赞美,称他们对朝廷忠心耿耿,满怀着对国家的热爱,勇敢无畏地驱逐蛮夷。但通过义和团惨烈的结局,她意识到大清真正强盛起来之前,任何反抗列强蛮夷的壮举都只可能以失败告终,朝廷只能选择镇压。

因此,太后果断向臣民宣布,进行改革,这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她采取如此剧烈的改革举措,却没有引发严重争论或国家内战,除了她任何一位君主都无法做到这点。想想1898年光绪皇帝维新变法,就明白了。然而,慈禧太后处理国事巧妙,应对局势手段高超,谕旨论据充分,所言极具说服力,士大夫文人看后,不禁叹服。太后暗示,若是孔圣人遇到当前形势又会采取怎样的举措呢?通过如此微妙的暗示,即使是那些最顽固的孔教人士也都为之折服。

以下便为记录了慈禧太后态度及策略转变的谕旨,读来十分有趣,现将全文摘录如下:

谕内阁,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穷变通久,见于大易,损益可知,著于《论语》。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之改弦,伊古以来,代有兴革。即我朝列祖列宗,因时立制,屡有异同。入关以后,已殊沈阳之时。

嘉庆道光以来,渐变雍正乾隆之旧,大抵法积则弊,法弊则更,惟归于强国利民而已。自播迁以来,皇太后宵旰焦劳?。

朕尤痛自刻责,深念近数十年积习相仍,因循粉饰,以致成此大衅。现正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图富强。懿训以为取外国之长,乃可补中国之短;惩前事之失,乃可作后事之师。

自丁戊以还,伪辩纵横,妄分新旧,康逆之祸,殆更甚于红巾。迄今海外逋逃,尚以富有贵为等票,诱人谋逆。更藉保皇保种之妖言,为离间宫庭之计。殊不知康逆之谈新法,乃乱法也,非变法也。该逆等乘朕躬不豫,潜谋不轨。朕吁恳皇太后训政,乃拯朕于濒危,而锄奸于一旦,实则翦除乱逆,皇太后何尝不许更新?损益科条,朕何尝概行除旧?酌中以御,择善而从,母子一心,臣民共见。

今者,恭承慈命,一意振兴,严祛新旧之名,浑融中外之迹。中国之弱,在于习气太深,文法太密,庸俗之吏多,豪杰之士少,文法者,庸人藉为藏身之固,而胥吏倚为牟利之符。公私以文牍相往来,而毫无实际。人才

注释:①“宵旰焦劳”直译的话为“日落之时用膳,和衣而眠。”形容勤于政事。以资格相限制,而日见消磨。误国家者在一私字,祸天下者在一例字。

至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机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政之本源也。居上宽,临下简,言必信,行必果,服往圣之遗训,即西人富强之始基。中国不此之务,徒学其一言一话、一技一能,而佐以瞻徇情面、自利身家之积习。舍其本源而不学,学其皮毛而又不精,天下安得富强耶?总之,法令不更,锢习不破,欲求振作,当议更张。

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盛,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精,各举所知,各抒所见。通限两个月,详悉条议以闻,再由朕上禀慈谟,斟酌尽善,切实施行。

自西幸太原,下诏求言,封章屡见。而今之言者,率有两途:一则袭报馆之文章,一则拘书生之成见,更相笑亦更相非,两囿于偏私不化;睹其利,未睹其害,一归于窒碍难行。新进讲富强,往往自迷本始;迂儒谈正学,又往往不达事情。尔中外臣工,当鉴斯二者,酌中发论,通变达权,务极精详,以备甄择。

惟是有治法,尤贵有治人。苟得其人,敝法无难于补救。苟失其人,徒法不能以自行。流俗之人,已有百短,遂不愿人有一长,以拘牵文义为认真,以奉行故事为合例,举宜兴宜革之事,皆坐废于无形之中。而旅进旅退之员,遂酿成此不治之病。欲去此弊,其本在于公尔忘私,其究归于实事求是。又改弦更张以后,所当简任贤能,上下交儆者也。朕与皇太后久蓄于中,事穷则变,安危强弱,全系于斯。倘再蹈因循敷衍之故辙,空言塞责,省事偷安,宪典具存,朕不能宥,将此通谕知之。

同类推荐
  • 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陈,统一中国;隋的统一,促进了边境同内地、台湾同大陆的联系。然而,隋炀帝奢侈腐化,苛酷无比,弄得民穷财尽,终于爆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隋唐时期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唐代的诗歌,在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中发展到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的散文也有很大成就,韩愈和柳宗元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唐代的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不论在绘画和雕塑方面,都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
  • 亨利·福特(名人传记丛书)

    亨利·福特(名人传记丛书)

    一个极富好奇心的农家少年,通过自学走上了机械工程师的道路,秉承着刻苦钻研的精神,成为世界第一批汽车的制造者之一,并创办了福特汽车公司,将汽车从新奇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改变了美国乃至世界的交通历史。本书讲述了美国著名的企业家亨利?福特的传奇一生,让青少年读者了解早期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学习他那执着和永不言败的创业精神。
  •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恭亲王奕诉政海沉浮录

    晚清历史风云变幻,爆发于19世纪中叶前后的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从内外冲击着清王朝的统治基础,有忧患意识的统治阶层开始思索如何自强以抵御外侮,于是自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他们发起并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自强”、“求富”运动——洋务运动。中法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相继爆发使洋务官员寄予办洋务以自强御侮的梦破灭,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出的新生资产阶级力量则开始思索一条新的社会发展的道路——鼓动光绪帝进行改良变法。
  • 哥白尼

    哥白尼

    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micus,1473-1543),波兰天文学家,第一个提出日心说。他所著的《天体运行论》,是现代天文学的起步点。哥白尼于1473年2月19日出生于波兰西部托伦城圣阿娜港。他的父亲是富商,曾任过市政官吏。哥白尼10岁时,父亲去世,由舅父路加斯·瓦兹罗德抚养。瓦兹罗德博学多才,思想开放,提倡研究实际,这对少年时期的哥白尼有很深刻的影响。
  • 马克思传

    马克思传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萧灼基先生历三十年而完成的一部完整的马克思学术传记,全面记述了马克思一生的学术思想发展历史,并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社会实践,对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进行了新的概括和总结,资料翔实,脉络清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重生蛇女异闻录

    重生蛇女异闻录

    这是一个少女死后变成蛇的故事。不过她却是重生成了另一个世界中刚出生的蛇。抱歉,本故事没有主线,仅仅只是一条蛇的生活~(注:这本小说是本人闲来无事写的,一个月只有一更都有可能,应该不会签约或者上架,估计写到完结都是免费,请格位不要在意)
  • 鹿晗:我的网红女友

    鹿晗:我的网红女友

    素颜女神高能杀入网红圈单凭一张合照迅速走红恰好碰到偶像鹿晗!死缠烂打擦出火花#微博热搜#我的女友是网红!?
  • 苍穹灵尊

    苍穹灵尊

    天穹之下,万族林立!看少年穿越异界,如何成为无上灵尊,携美共逍遥!
  • 慕燃洄首

    慕燃洄首

    我们往往不知道,谁得了天下。我们也往往不知道,谁才是乱世枭雄。何晓慕,吕千燃,滕沐洄,甄貘首,四个少年因为偶然机遇相遇,成为好友,浪迹天涯,但在游历过程中,他们却发现隋炀帝有一个阴谋,引起天下大乱。四人在心底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刺杀隋炀帝,挽救华夏。
  • 贴心营养菜

    贴心营养菜

    常言道:“药补不如食补”。如果您通过“食疗”,祛除了身体的不适和潜在的疾患,这不正是您和编者共同的愿望吗?本书根据科学的平衡膳食原则,选用常见的材料,采用了简单易行且最大限度实现营养价值的烹调技法,精心选择了数百款既美味又营养的菜肴,让你成为自己的家庭营养师!还有“厨房小常识”告诉你健康饮食生活的小窍门,贴心又实用!
  • 浮生欢:腹黑相公追妻记

    浮生欢:腹黑相公追妻记

    她本是呆傻庶女,却在十岁那年被指给心中仰慕的霖王爷,怎奈两年之后,被他一纸休书,遣回本家,受尽屈辱,那个默默在墙外守候的男子,力排众议,亲自将他抱回本家的男子,却是她同父异母的大哥,这场感情要怎么继续,“扇儿,命中注定了我要纠缠你,你要纠缠我,我们何必再走弯路,留在我身边,即便我受尽屈辱,我仍要护你”当她袒露心扉,却将是另一个劫难的开始。三年的坚持,绕过艰苦的岁月,满心欢喜回到他身边,却发现,他的身边早已有了与他匹配的女子,她又该何去何从?
  • 寒龙之无限黑暗

    寒龙之无限黑暗

    一颗带着异界无限黑暗的陨石降落地球,以其摧枯拉朽的力量吞噬着现代文明,将世界引向罪恶的深渊......
  • 绝品男友(完结)

    绝品男友(完结)

    事业成功的沐圣野,是女性追捧的最具魅力钻石王老五,并且成为女性最想嫁的人选之一,但在回忆里却一直放不过自己。在一次学校舞会上,偶然认识了比自己小六岁却善良美好的莫熙乔,但万万没想到,命运的红线早已经将他们牵绊,即使彼此心中都有不能忘记的谁。沐圣野能放下过去重新开始么?谁又会是莫熙乔心中一直追求的真正绝品男友呢?
  • 新语

    新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茅山养尸人

    茅山养尸人

    通往幽冥的古洞,盘伏的灵蛇不知守候谁人之尸!暗浑的大河,尸骨洵洵,这是谁的杰作!深渊崖墓,入者长生,是真是假?幽冥不归,妖孽横行,天下大乱!我只是一个小小的茅山养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