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7700000013

第13章 太后治下的中国(13)

1881年3月,两宫冲突加剧,争吵激烈。这次的导火线是大太监李莲英。慈安认为李莲英在朝中权力日益膨胀,且对待其他朝臣傲慢无礼。慈安还抱怨说,慈禧这位心腹下人竟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经常无视她,更不把她的权威

注释:① 不难注意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皇陵经常沦为这样的争论之地,在皇宫之中积压已久的不满和忿怒在这里找到了倾泻之地。另一件类似的事情发生在1909年慈禧太后的葬礼上。葬礼上同治先帝和光绪帝的遗妃在有关类似即位问题上与新的皇太后隆裕太后发生了争执。他们拒绝回京,气愤地待在皇陵。直到一位皇族亲王被特派请求他们回京。此事成为大清朝一大丑闻。当一回事。渐渐上行下效,连她自己的随从也经常嘲笑她。她哀叹、强烈谴责当前的国家状况,继而怒斥,李莲英一个太监,竟然公开称自己是“九千岁”?,意味着他只比万岁低一个等级,与皇族的亲王等级相当。

这次争吵异常激烈,最终也没有达成任何妥协。当时有传言,慈禧怒不可遏,不愿再让慈安干预自己的权威,随即下毒除掉了慈安太后。

东方宫廷中这样的事情总是由于证据不足,成为一个又一个不解之谜。但是,回想起来,但凡阻碍了慈禧权力之路,或是惹得她心情不悦的人,全部神秘死亡,没有一个捱过去的。这样看来,这样的事情如此频繁,绝不是什么机缘巧合的小事,无法让人不去猜测事情真相到底如何。

就拿这件事来说吧,慈安本来好好的,不知怎么就突然患上了一种神秘怪病,圣谕中说她于三月十日晚“仙驭遐升”。按照传统,宾天之前,她起草了一封遗诏。读完这封遗诏,我们发现其中未有一丝谈及当时的政事。一直到宾天,她依然是将国事政事留给了那位强势的共同垂帘者。

遗诏中,慈安提到了自己是咸丰皇帝的皇后,写道:在光绪皇帝年幼之时,典学维勤,且自己一直非常关心他的学习。这封诏书大致内容如下:

虽当时事多艰,昕宵勤政,然幸体气素称强健,或冀克享遐龄,得资颐养。本月初九日,偶染微疴,皇帝侍药问安,祈予速痊,不意初十日病势陡重。延至戌时,神思渐散,遂至弥留。予年四十有五,母仪尊养,垂二十年,屡逢庆典,叠晋徽称,夫复何憾。

慈安太后请求以简朴之风办理后事,因此,丧期由原来的二十七个月缩短到了二十七天。诏书的最后,我们读出了十足的人情味,可知慈禧应该与这封遗诏起草一事无关。遗诏中称慈安“向以俭约朴素,为宫壸先,一切事关典礼,固不容矫从抑损。”慈安举行简约葬礼的请求恰好与慈禧奢侈之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多年以来,不断有御史谏官或是王公大臣指责慈禧奢华浪费,这明显讽刺了慈禧的生活作风。

注释:① “九千岁”这一称呼源自于明朝朱由校皇帝统治时期恶名昭著的大太监魏忠贤,他对堕落皇帝影响极大。此后,大太监安德海也曾经被冠以这个称谓。

慈安死了,她曾是慈禧儿时的伙伴,也曾和慈禧一同面对过庄严神秘的紫禁城深宫,后来因为没能为皇室增添子嗣,转而支持慈禧,多年来也曾懦弱无力地对抗慈禧,此时撒手人寰,再也不会给慈禧制造任何麻烦了。自此之后,慈禧想象着再也不受任何人的羁绊,独自驾驶着大清王朝这艘巨轮,成为唯一垂帘摄政的太后。

共同垂帘听政的伙伴已逝,慈禧急着摆脱所有的束缚和限制,想马上成为整个国家无可置疑的唯一统治者,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首脑。这条道路上最大的挡路石便是恭亲王了。

自从恭亲王与慈安太后一起处死了自己的心腹太监安德海,慈禧便与恭亲王不和。与此同时,她还嫉妒恭亲王的影响力和公认的政治才能。前文我们提到,早在几年前,她便除去了他议政大臣的头衔,但是就当时的情形来看,她还离不开他的辅助,还希望能够从他丰富的政治经验,尤其是卓越的外交能力中,有所收益。由此一来,她虽对他心存怨恨,但形势所需,也只好先将嫉恨之心放了下来。

1884年,慈禧感觉自己处理政事的能力已经成熟,能够独当一面了,再加上当时的中法战争(中国要求成为越南北部某地区的宗主国,由此引发战争)给了慈禧一个绝好的借口,她因此借机摆脱了恭亲王以及他在军机处的追随者。

慈禧当时撤去他们的职务的借口是,闽江一战中清军的舰队简直不堪一击,最终战败。然而真正的原因在于,她认为恭亲王正与皇帝密谋,要与自己为敌。再加上最近几位御史频频上奏,严厉指责慈禧道德败坏、奢侈无度,她也认定恭亲王为其主谋。

那封撤除恭亲王职务的圣旨,言辞巧妙,展示出了这位非凡女性能够长久统治大清朝的高超政治手腕与非凡品质。圣旨中所提到的事实与后来的历史有着直接且有趣的联系,现抄录如下:

现值国家元气未充,时艰犹巨,政虞丛脞,民未敉安,内外事务,必须得人而理,而军机处实为内外用人行政之枢纽。

恭亲王奕等,始尚小心匡弼,继则委蛇保荣,近年爵禄日崇,因循日甚,每于朝廷振作求治之意,谬执成见,不肯实力奉行,屡经言者论列,或目为壅蔽,或劾其委靡,或谓簠簋不饬,或谓昧于知人。

本朝家法綦严,若谓其如前代之窃权乱政,不惟居心所不敢,亦实法律所不容,祇以上数端,贻误已非浅鲜,若不改图,专务姑息,何以仰副列圣之伟烈贻谋?将来皇帝亲政,又安能诸臻上理?若竟照弹章一一宣示,即不能复议亲贵,亦不能曲全耆旧,是岂朝廷宽大之政所忍为哉?言念及此,良用恻然。

恭亲王奕、大学士宝鋆入直最久,责备宜严。姑念一系多病,一系年老,兹特录其前劳,全其末路。奕著加恩,仍留世袭罔替亲王,赏食亲王全俸,开去一切差使,并撤去恩加双俸,家居养疾。

宝鋆著原品休致,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李鸿藻?内廷当差有年,祇为囿于才识,遂致办事竭蹶。兵部尚书景廉、祇能循分供职,经济非其所长,均著开去一切差使,降二级调用。工部尚书翁同龢和甫直枢廷,适当多事,惟既别无建白,亦有应得之咎,著加恩革职留任,退出军机处,仍在毓庆宫行走,以示区别。

朝廷于该王大臣之居心办事,默察已久,知其决难振作。诚恐贻误愈深则获咎愈重,是以曲示矜全,从轻予谴。初不因寻常一眚之微,小臣一疏之劾,遽将亲藩大臣投闲降级也。

诏书下达,恭亲王随即淡出政治舞台,一直闲居在家,直到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惨败,慈禧再一次向他寻求援助,他才重新踏入政坛。那时的慈禧比当年更多了一分老成,一分睿智,但即便如此,恭亲王也不能够像慈禧垂帘听政初的那几年般位高权重了。自他1894年再次回朝任职到1898年逝世,他在国内外尤其是在洋人中间颇有威望。尽管慈禧不喜欢恭亲王,但也不得不承认恭亲王在处理自己被降职一事时依然保留了尊严。

注释:① 慈禧不喜欢李鸿藻,因为正是李鸿藻在1861年时受肃顺指使,起草了那封咸丰帝的遗诏。

恭亲王被撤职后,接替他的是礼亲王,八大亲王家族之首,努尔哈赤小儿子的后代。同礼亲王一起进入军机处的还有张之洞的哥哥张之万和孙毓文?。这后者与太傅翁同龢素来互为死敌。不难明白,慈禧之所以将此人调入军机处,是为了在大臣之间制造间隙,维持朝臣间权力的均衡,牵制他们的权力,加固自己的权威。

接下来,慈禧的举措招来一片反对、谴责之声。她下诏:在向皇帝报告任何紧急事件前,军机处都要首先与皇帝的父亲醇亲王商讨,待皇帝长大成人,会在此事上下发新的指示。这样的事之前从未出现过。如若太后履行此诏,醇亲王就变成行政权力的真正拥有者,这有违1875年慈禧对臣民做出的郑重承诺:为同治皇帝立嗣。

此事又一次触动了大众的神经,大家担心在醇亲王的劝导下,光绪皇帝可能会无视为同治皇帝立嗣的承诺,以醇亲王为首成立一支新的皇族家系。醇亲王这样做的动机很强,这样他和自己的福晋(慈禧的妹妹)便能够在有生之年获得皇族头衔,死后还能够得到皇族谥号。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同治皇帝的统治就此结束。

一个名叫盛昱的皇亲,与几名士大夫联名上书,言辞恳切,乞求慈禧太后收回之前成命,说如若真的需要醇亲王的意见,也应该是直接向她汇报而不是到军机处禀报。上奏者还提出了诸多论据,一方面极力保全醇亲王颜面,另一方面阻止他接受慈禧的任命。他们认为此职压力大、事务繁重,醇亲王身体状况欠佳,怀疑其无法承受如此压力。同时他们预见到授予醇亲王独裁者般的权力,无疑会让他不得人心,这定是慈禧太后本人不愿看到的。另外,嘉庆皇帝于1799年宣布:“仁宗睿皇帝圣训,本朝自设立军机处以来,向无诸王在军机行走等因,钦此圣谟深远。”

注释:①孙毓文一直身居要职,非常得宠。直到1894年12月,在翁同龢劝说下,光绪皇帝将其撤职。当时慈禧太后整日待在颐和园中沉迷在戏曲及其它娱乐之中,很少积极参与朝政的管理。对于朝政采取了一种观望的态度,因此,当时孙毓文生命确实受到威胁。

“事实上,”他们总结道:“凡皇族血亲,身份使然,不能如一般臣民受同样处分,由此不应担任朝中职务,虽恭亲王在朝中身居要职,然也仅仅是暂时之职,而这次赋予醇亲王的职务则更高更重。臣等恭请皇太后遵照祖制,收回赋予醇亲王军机处议事权力的成命。”

最后,上奏者建议,醇亲王不得日日上早朝,也不得将军机大臣带至自己的居所商讨军机事务,以避免篡权之嫌。如若亲王入主军机处,即使犯了错,御史大臣也不好指责。

御史赵尔巽?也因此事上奏,称如果军机处每件事都需先与醇亲王商讨,则军机处就浮于形式,又何必设立。醇亲王作为皇帝生父,断不能担任此职。他接着说道:“太后若真需要醇亲王建议,为何不直接召见他,当面陈述?如若太后如是下令,则群臣应无异议。”

对于这些满含谴责之声的奏折,慈禧批复如下:

圣谟深远,允宜永遵,惟自垂帘以来,揆度时势,不能不用亲藩进参机务,此不得已之深衷,当为在廷诸臣所共谅。本月十四日,醇亲王奕譞,与军机大臣会商事件,本为军机处现办紧要事件而言,并非寻常诸事,概令与闻亦断不能另派差使,醇亲王奕譞再四坚辞,碰头恳恩,当经曲加勉励。并谕,俟皇帝亲政后,再降懿旨,始暂时奉命。此中委折,尔诸臣岂能尽知耶。至军机处政事,委任枢臣,不准推诿,希图卸肩,以专责成。经此次剀切晓谕,在廷诸臣,自当仰体上意,毋再多渎。盛昱等所奏,应毋庸议。

如此诏书很容易让我们联想到英国伊丽莎白在收到恪职尽守臣子类似的请愿时的处理方法。

注释:① 一个正直的官员,曾任东北三省和四川省的总督。

§§§第11章慈禧让权

1887年,光绪年满十七,慈禧不得不将国家政权移交给他。慈禧的那些随从下属,在过去十年间,一直无忧无虑地在她的保护伞下作威作福。一旦江山易主,光绪皇帝掌权,这些人从前享受的特权很有可能一去不返。这一切,慈禧也了然于心,但碍于责任,她依然表示愿意将权力转交给光绪,从繁忙的公事中抽出身来。

紧接着一封封紧急请愿书、劝谏书便如潮水般涌来,请求她继续把持朝政。但奇怪的是,慈禧不为这些劝谏所动,依然将国家大权交给光绪。1889年2月,光绪皇帝娶了慈禧太后弟弟桂祥的女儿。

此时的慈禧已经五十五岁高龄,统管大清长达三十多年,品尝过专制独裁的滋味,满足了自己的统治欲望。但看上去她似乎并不享受这么多年来的劳动成果,而是希望能够早日结束在紫禁城日复一日的艰辛,退居到正在重建的颐和园去享清福。她渴求改变,厌倦了大臣永无休止的觐见和汹涌而来的奏折,外国列强在中国边疆蠢蠢欲动,对中国步步紧逼,令她痛心疾首。相比之下,颐和园的生活休闲自在、愉快安详,更吸引人。再加上,光绪虽然已经成年,却并未有大张旗鼓谋反篡权的倾向,慈禧便没有什么借口继续把持政权,如若坚持如此,于情于理说不过去。国内外的一些作者将慈禧此时采取的政策称为“以退为进”,也就是说,表面上,她不再插手国家政事,实际上,却从来没有将权力之手从紫禁城中抽出。这种说法从一定程度上来说确实属实。但是,不得不承认,从慈禧让权、退居颐和园到重新掌权,持续了十余年,其间,除了那些直接影响到其切身利益之事,她几乎不再关注国家政事。

尽管慈禧将大权交给了光绪皇帝,但她并不打算就此沦为一个无关紧要、可以被人忽视的小角色,更不愿与当前的内政外交产生断层。她在山脚下建立了豪华住处,从那里可以俯视整个京城,紧密注视皇帝的一举一动,维护自己及京城亲信的利益。在大太监李莲英建议下,她保留了朝臣官员的任免大权。

慈禧选了自己的侄女嫁给光绪做皇后,是为了避免重蹈当年为自己儿子选后之覆辙。那时,她让同治娶了端庄贤德且勇气可嘉的阿鲁特氏为皇后,却没想到,最终两人联合起来与自己反目。那次悲剧为她敲了一记警钟,所以这次挑选皇后,她不再考虑皇帝是否会幸福,而只考虑自己将来的利益。

自己心爱的侄女成为皇后,这就如同在皇帝身边安插了一个眼线,可以随时了解皇帝的所为。这份差事,她那侄女做得得心应手。她长相不佳,谈不上端庄美丽,性情上,也称不上宅心仁厚,但作为叶赫那拉族的一员,她拥有叶赫那拉族女性特有的智慧和意志。从一开始,她与皇帝的关系就非常紧张。这些宫中人人皆知,并不是什么秘密。他们两人经常陷入激烈又长久的争吵之中,往往是年轻的皇后大获全胜。光绪皇帝逐渐开始宠爱那两个较为年长的妃子,分别为“珍妃”和“瑾妃”。

皇帝亲政,叶赫那拉氏族内的长者皆认为应该把握这次机会,加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他们纷纷觐见,建议皇帝赋予醇亲王更高的等级头衔。慈禧一方面极力维护醇亲王的颜面,一方面又婉言拒绝。

从此事,我们看到了中国朝廷事务下的暗流涌动,让欧洲人甚是费解的明争暗斗。

吴大澂呈给慈禧的奏折反映了醇亲王追随者的普遍观点。吴大澂为前左都御史,担任黄河河道总督。奏折中,他首先表达了对醇亲王担任海军总督所作贡献的赞赏,称醇亲王忠贞爱国、拥有满腔热情,且为人极其谦逊虚心。接着,他强调了醇亲王无论如何依然是光绪皇帝生父这一事实,称其有权在这样一个以“以忠孝治天下”的王朝中享有更高的荣誉。

同类推荐
  • 中华帝王(第四卷)

    中华帝王(第四卷)

    《中华帝王(全4卷)》帝王作为历史的重要角色之一,是当时左右和影响国家、民族的关键人物,研究他们的是非功过,治乱兴替,在一定意义上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个人成败,并对我们现代人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中华帝王(全6卷)》所选辑的帝王传记,以皇家修订的正史为主线,辅之以别史、小说家言、笔记、见闻等,以修补正史的不足。
  • 雷锋

    雷锋

    本书主要以雷锋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主要内容包括参加建设、走进军营、关荣入党几部分。
  • 稻盛和夫全传

    稻盛和夫全传

    《稻盛和夫全传》是从稻盛和夫的童年时光开始追忆,讲述了这位被称为“经营之神”的日本企业家领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生走向全球著名企业家的全过程。
  • 齐白石 聂耳(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齐白石 聂耳(中外名人的青少年时代丛书)

    本书讲述了齐白石、聂耳两位艺术家的成才、成功过程。文中对他们各自的家世、家教、兴趣、爱好,以及对其一生有影响的人和事着墨颇多,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很有帮助。
  • 我先祖的故事

    我先祖的故事

    本书的作者是利玛窦、徐光启与熊三拔的后代。四百年前,利玛窦、熊三拔跋山涉水从意大利来到中国,与徐光启相遇,共同致力于中西文化交流。四百年之后他们的后人也走到了一起,追溯古时,谈论当下。本书主体部分共分为三章,由三位后人分别叙述他们祖先的生平故事、历史贡献及迄今的家族发展史。在2010利玛窦逝世四百周年纪念之际,本书有着更为特殊的价值。书稿中文后附意大利文。
热门推荐
  • 完美魂界

    完美魂界

    我若成佛,天下无魔,我若成魔,佛奈我何?,狂过、疯过、闯过、辉煌过,落魄过;悔恨过,得意过,战斗过,努力过,但是从来都没有怂过。
  • 腹黑王妃惹不起

    腹黑王妃惹不起

    她,21世纪黑白两道闻风丧胆的杀手女王,腹黑狡诈,却因为一次任务一朝穿越为宸王朝丞相府的懦弱三小姐周雨沫。当懦弱的三小姐不再懦弱,取而代之的是无与伦比的腹黑狡诈,且看她如何在宸王朝傲世而立。他,宸王朝的战神王爷,从出生到现在从未打过败仗,也是皇帝最为疼爱的二皇子,被皇帝赐国号封为宸王,睿智,腹黑,狂妄是他的代名词。当21世纪的杀手女王遇到同样腹黑狡诈的宸王爷,又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 倾城小毒妃

    倾城小毒妃

    一朝穿越,她成了与人私奔的太师之女,被灌剧毒扔到乱坟岗,自己解毒重回太师府,成功逆袭,她医术高超,毒术惊人,娘家陷害,她狠狠回击,太子紧逼,她进退有度,更来一场红杏翻墙,助小叔倾权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劝发诸王要偈

    劝发诸王要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花样人生:花样追爱

    花样人生:花样追爱

    不强迫,只求回眸一眼!内容可能不符合你们的要求,但是你们的建议,定会用心考虑,谢谢!
  • 梦想青春,lovely

    梦想青春,lovely

    一个美丽的女孩,在生活中的故事,青春而又清纯
  • 蝼蚁别跑

    蝼蚁别跑

    “蝼蚁,别跑”“你丫都知道是蝼蚁,不跑等着躺尸啊”邵炎泪流满面,作为猪脚,却从未有猪脚的待遇。看大千世界最弱的猪脚如何崛起“崛起你妹啊,快点让我变强大,我要花姑娘......”某猪脚放声呐喊
  • 尺定苍穹

    尺定苍穹

    本书是第一本还望大家多多包涵。主人公扮猪吃老虎。打抱不平伸张正义。
  • 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

    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

    等待的八年,八年未见,你是否还记得我,还记得那个承诺。“你好,我叫玖姻。”八年后的再次遇见,“你好,我叫玖姻,我一直在等你。”“我也一样在等你,好久不见。”太美的承诺因为太年轻,但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
  • 青烟或白雾

    青烟或白雾

    “做官一时,强似为民一世”。在崇“官文化”的时代里,“做官情结”一直萦绕在一代代农民心中,哪个家族都希冀能出几个光宗耀祖的官儿。而面对自己头上的层层政权机构,呼唤“清官”,盼望“清官”为他们做主,又是中国农民的基本思维定势。可是,“清官”这种明显带有封建时代色彩的昨夜星辰,能照亮中国民主政治的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