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7500000040

第40章 母爱如歌,每一个音符都完美无缺(2)

这年秋天,得知姥爷、舅舅逃荒到了土默特右旗竹拉沁村,我们也来到了这里,住在村子附近的瓜茅庵里,没有窗户,晚上用一捆草堵门。父亲给人家包月子(即按月付工钱),妈妈给人家收割庄稼,做家务,捡田。妈妈走到哪里我跟到哪里。当地有个习惯,干一天活中午管吃一顿饭,多数人家也给我吃。可有一次妈妈给温三寡妇家割糜子,中午吃莜麦面、葫芦汤卤,远远就闻到香味,管家说“不给娃娃管饭”。听到这话,妈妈已拿起的碗筷又放下了,我只好蹲在墙角等妈妈。这件事妈妈在几十年后说起来都心痛不已,当然她也得意,说我有骨气。

冬天了,瓜茅庵里住不成,就借了温三寡妇一间库房,将炕和炉灶收拾了一下住了进去。但仅靠做饭烧炕取暖很有限,特别是进入数九天后冻得很难熬。父亲去看爷爷,妈妈、二姐和我冻得晚上没法睡。常常是妈妈将我和二姐搂在身边,再把少得可怜的破衣被全盖上,又把两手压上。实在冻得不行,妈妈再用秋天攒下的一点烧柴“烤干锅”,将燃烧过的柴灰挖到破盆里,母子三人围着取暖。眼看柴火要烧完了,妈妈找温三寡妇借,说开春后用劳动来还。老太婆这次发善心了,让妈妈到场院里背一背麦秸。妈妈找了一根长绳子,与二姐一起到场院里捆这“一背”麦秸。反正是“一背”,妈妈就使劲往上垛。妈妈穿的是一件烂山羊皮袄,加上左缝右补僵硬得两肩套不进背绳里,她一咬牙就将烂皮袄脱掉,只穿着一件破布衫背。一家人过冬取暖有了着落,妈妈却冻得感冒咳嗽,大口吐痰。由于没钱治疗,竟咳了一冬,落下了一着凉就咳嗽吐痰的疾患。

1950年开春后,我们一家人又流落到黄河南的达拉特旗梁家圪堵村,入冬后又到了什拉胡同村。那里是库布其沙漠的腹地,是牧区,人口少,植被还可以,特别是到处长着沙蒿,烧柴取暖有保证。再加上当地生长着一种叫灯香子的野草,草籽磨成面比较好吃,能食用的野菜也多,是个“养穷人”的地方,就住下了。为了生计,父亲第二年春给村里放了一群羊,260多只。到了12月,他回陕西20来天,这群羊就全由8岁的我放了。

1952年土改,农会派父亲出民工,羊转给了村里的张五仁放。张五仁来找妈妈,要我给他“打伴子”(当小羊倌)。因为青草刚露出地面,味道很浓,但羊吃不到多少,而枯草又不愿吃,就到处跑着寻找青草。这叫“跑青”,他拦不过来。经商量,打伴子40天,付我5块钱和一块毛巾。张五仁不厚道,经常是他坐着,让我四处拦羊。一次下了大半天雨,他披着雨帽,而我穿着一件烂皮袄挨雨淋。天黑回到家里后,妈妈又心疼又气愤……打伴子结束,张五仁给了钱,却死活不给毛巾。妈妈厉声厉色地质问他,又找农会领导,张五仁不得不给了。到了这个时候,我又产生了一个新感觉:妈妈真了不起!

从我记事时就常听妈妈说两句话:养儿要用千张纸,养女要费千条线。意思是说,做父母的,要培养儿子多读书,而女儿则要练就一手精巧针线活才算抚养成人。

我亲眼见到读书是在竹拉沁村。那是1949年冬,当地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村里有个“堂院”,实际是神父办的学校,常看到一些小孩拿著书从那里出入,当地叫做“上书房”。有时赶上那里上课,我就悄悄站在窗外听里边的读书声。

可我们家太穷了,又四处流浪。达拉特旗土改比土默特右旗还晚,且什拉胡同村方圆几十里内也没有一所学校。1952年土改后,同院范里权家来了一位识字老人,经妈妈同意,我和村里几个孩子用给范家砍沙蒿作柴烧,来换取老人教我们认字,就是拿一个器具,盛上沙土,用柴棍在土上写字。

为了我读书,我家于1953年春节后赶着土改时分得的一头驴,驮上仅有的一点“家当”,再次来到竹拉沁村。开春后在舅舅家的土地边种了些荒地,我给人家放了一夏天牛。9月1日,与二姐一同上了竹拉沁小学一年级。1954年秋,学校决定我和二姐“跳班”上三年级。此时,达拉特旗刘五圪堵村给我家分了25亩耕地。父亲首先考虑第二年春耕,决定我和二姐停学参加劳动。在妈妈的力主下我还是上了三年级,但到了1955年春节后,父亲就不让我上了。看得出妈妈当时是两难的心情,她没吭声;我则是“只做不说”,开学后照例去报了到、领了书、去上课。

后来,父亲从离竹拉沁村不远的南窑子村借了一头母牛,与我家毛驴“合犋”组成一副犁杖,条件是我给人家放牛。我只好从学校将书取回来,跟着父亲一边哭一边往南窑子村走。妈妈始终未说一句话,她一定和我一样在掉泪。班主任常老师专门来我家,试图说服父亲,最后流着泪走了。

三叔是毡匠,来我家时,我仍是身在放牛心想念书,一肚子不痛快。三叔听后要我跟他去毡子。他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担水、烧水、扫地、倒垃圾等我都主动做。我当时个子矮,人们说我是个碗大的毡匠,但几乎都说我应该念书。三叔对我很满意,说我“宁可身吃苦,不让脸吃苦”,记账、算账很利索。这些话也都传到了父母耳朵里,他们对我失学更加无奈和后悔。1956年春,我又回到了竹拉沁小学上三年级第二学期。妈妈说:以后不到万不得已你就一直念下去。

1958年冬,给生产队放羊的父亲大口吐血,医生说是肺结核。扛不过去,注射了几支链霉素有了好转,但实在没钱继续治疗了。为了相互照应,1959年春节后,二叔将我们一家迁到了他所在的村子。父亲一直在病中,两岁的小弟弟也夭折了。就在这样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妈妈仍支持我到五原县一所农村小学读六年级最后一学期。高小毕业,我觉得难以再上学了,生产队也希望我回队里当会计。可学校决定保送我上初中,我又在妈妈的力主下跨进了五原县第一中学校门。

三年困难时期,班里同学多数离校了,而妈妈则说再苦也要念下去。1962年,我要初中毕业了,全地区仅招三个高中班。我准备回家务农,照顾父亲,只是由于我任班团支部书记,班主任是体育老师,常外出,就要我领着全班同学复习。为了稳定人心还要我也参加考试。让我没想到的是竟被杭锦后旗第一中学(今奋斗中学)破格录取了,离家240里路。

还在犹豫的时候,妈妈说话了:让你念就念,反正有妈两只手。妈妈一年挣100多个工,父亲身体稍好时就给队里放羊或给场院下夜(打更),也能挣百十来个工。可所有工分加起来也不够四口人的口粮钱。这一处境逼出了妈妈新的劳动本领:缝皮衣。1963年寒假回家,我看见妈妈正坐在炕上缝皮衣。她瘦了许多,脸色很不好,我鼻子不由酸了。妈妈看见我后却立刻精神了起来,一边说“我的儿子回来了!”一边放下针线起身下地。原来,妈妈入冬后感冒就未断过,除了咳嗽有时还头疼,而且一头疼就吃不进东西。她吃上个止痛片,躺下歇一会儿就又坐起来缝皮衣。

1965年夏,我要高中毕业,可父亲又犯病吐血了。上完课后,我借了同学家里一辆自行车,一天骑了240里路赶回家。父亲到公社卫生院打了几针,躺几天已好了。公社领导对我家的处境很同情,建议我毕业后回公社办农业中学,既可增加收入也好照顾父亲。我回学校后和班主任老师讲了情况。他对我的家境和心情既同情也理解,但还是很认真地说:你一定要参加高考。

得知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政教系,我原本踏实的心又忐忑起来。回家跟父母、弟弟一说,全家又喜又忧。考上了大学,又是首都的大学,怎能不高兴?但也确实很为难。且不说父亲有病,家里生活困难,连我去北京上学的衣服和路费也没有啊!更何况公社正筹办农业中学,有意让我负责。这是个可按月拿工资的工作,对于当时的我无疑很有吸引力。第二天,我和妈妈赶着驴驮着一口袋小麦去加工面粉。她突然问我:“上大学要几年?”我说5年,妈妈斩钉截铁地说:“你去上吧,咱再穷5年!”我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但感觉到这是妈妈考虑两天后的“决定”。我觉得眼前亮了。妈妈将我秋天穿的外衣缝补了一遍,买了袋染料染了一下,“统一”了颜色。县文教科补助了路费,信用社贷了款,我带了25元钱踏上了赴京上大学的路程。

妈妈的很多地方口头语一直铭记在我脑海中,如我从记事起就听她常说:“鞋新鞋旧利落点儿,穷来富个质骨点儿”,意思是鞋不论新旧都不能走样,人不论穷富都不能没有骨气。妈妈说,咱现在穷,吃糠,吃野菜,穿得烂,挨饿受冻,但咱在家里,老有老样,小有小样;在家外,地分高低,人分老幼。咱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对谁,分里外,知好歹;咱无理的不做,反胃(受欺负)的不吃……这样,咱就甚时候也是个有模有样的人。

妈妈这样“说人”,也这样“做人”,且天长地久。在家,妈妈总是先人后己、尊老爱幼。在家外,她确信世上好人多,凡走过的地方都有很好的朋友。她常说,咱给人家初一,人家才可能给咱十五。妈妈是个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人,她既敢于据理抗争,又知恩图报,特别看不起和痛恨那些恩将仇报的人。

参加工作后,妈妈一直帮我带孩子,还尽力做些家务。她对于“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个说法,好像有着天然的“顺劲”。中央决定我去西藏工作,妈妈听到长期在那里会对身体有害的议论后,有担心也掉过泪,但她说天塌对众人,那里的那么多人也都是娘生的,人家能活咱就能活。

妈妈不识字,但记忆力很好,常能把人们的一些说法和社会现象联系起来思考,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说法。陕北农村流传很多民间谚语和故事,妈妈常讲给我们听。她总是说:官不在大小在做事,在做“扬名留后世的事”。

妈妈用慈爱、勤劳、坚强、正直呵护了我50多年,留给儿女们的是不尽的思念,也是永远激励我们堂堂正正做人、做事的精神财富。

抱一抱母亲

雪小禅

吃年夜饭的时候,他封了一个大大的红包给母亲,母亲拒绝了,笑着说:“儿子的拥抱是我晚年最好的礼物,千金难得。”

他感觉和母亲隔得很远,也许是长大了,如今娶妻生子,加上工作繁忙,他很少有时间回家。

但这次,他却必须回家了。

母亲生病了,住院了,从医生的神态中他看出,母亲的病很重,而母亲也确实看上去十分憔悴,好象秋天棉花摘完了,就剩光秃秃的秆儿了。

他是家中独子,父亲又去世得早,母亲一直没有再嫁,把他拉扯大极不容易。母亲现在真的需要他了,他真的不能离开,虽然呆在医院里他的生意要损失几万块。

当时母亲已经虚弱到不能走路了,还要做各种各样的化验,他有责任亲自照顾:要抱着母亲放在轮椅上,再把母亲放在检查台上。

那是他第一次抱母亲,就在那一刹那,他突然想掉眼泪。他抱过儿子,抱过妻子,但他从来没有抱过自己的母亲。没有想到,母亲这样轻,不足90斤,身上的骨头都硌疼了他——什么时候,那个庇护他的强大的怀抱,如此羸弱了呢?

母亲也很惊慌,说,你抱得动吗?抱不动我一点点挪过去就行。他忙笑着说,当然抱得动,儿子还有这点出息。母亲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了头,同室的人都说,你儿子真好。

母亲眼睛有点湿了,他的心也微微颤抖着,赶紧抱着母亲走到化验室。

母亲的手紧紧勾着他,他知道,母亲是想让他省一些力气。他根本不在乎这点辛劳,但这个细微动作仍让他非常感动。

回来后母亲长久无语,最后才绽出一个微笑:“我这一辈子没有被人抱过,儿子,你是第一个抱妈妈的人。”

听后他十分难过。他总以为母亲老了,给她足够的物质生活就够了,而更多的爱,他给了儿子和妻子。儿子每天都在成长,妻子也十分青春健康,抱着他们,他感到沉甸甸的幸福,而第一次抱了瘦弱的母亲,他感到的是心疼和自责。

母亲同样需要他的拥抱。

那一个月,他把母亲抱来抱去,后来母亲能走路了,可仍然让他抱。他就想笑,他想,母亲真是一个老小孩呢。

不久,母亲出院了,他又开始忙了,每天都那样忙,但周末的时候,他必然要回家,而回家后,他第一个动作就是拥抱一下母亲。因为他知道,母亲想要的是子女的爱和温暖。

吃年夜饭的时候,他封了一个大大的红包给母亲,母亲拒绝了,笑着说:“儿子的拥抱是我晚年最好的礼物,千金难得。”小孙子在一旁嚷着:“奶奶,我长大了也要抱你!”又转向自己的母亲:“妈妈,今后你老了我也会每天抱你!”

那是他吃过的最美最香甜的年夜饭,他从此明白,有时候,爱不需要太多语言,也不需要太多物质,只要一个轻轻拥抱,就足以表达。

如果母亲仍然健在,那么请拥抱自己的母亲吧。

记忆深处

汪静慧

娘真想能等到你进大学的那一天,可不行啊,娘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你就把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再印一张,到娘的坟前烧给娘看看,娘会在那里笑。

毛小凡是个从农村来的高三女同学。一看就是那种在贫苦人家长大的孩子,这么冷的天,窗外还下着大雪呢,她校服里面只套着两件单衣。

同类推荐
  • 一种寂静叫幸福(华夏作家文库)

    一种寂静叫幸福(华夏作家文库)

    萧萧春雨:我深深体会到,不静下来思考,是无法写作的。天界:那肯定。你看别人坐在那里,洋洋洒洒。一个晚上写出几首或几十行的诗歌,那是好诗吗?会有好语言吗?写诗就是经历一场战争。而战争,哪有不用精力和高度思维的?
  • 赵大年卷

    赵大年卷

    古人讲究惜墨如金,大概与刀刻竹简之费力有关。埃及的羊皮书,朝鲜的陶片书,我国的钟鼎铭文,肯定都是短文章。本书收集了作者的151篇小散文、小随笔。小,就是短小,每篇五六百字。一篇一页,每篇配一页插图,文图并茂,更好看。古人讲究惜墨如金,大概与刀刻竹简之费力有关。埃及的羊皮书,朝鲜的陶片书,我国的钟鼎铭文,肯定都是短文章。 一个故事、一点醒悟、一篇文字、一幅图画,互相映衬,蕴涵了生活多彩的色调与悠长的滋味。
  • 午后的镜子

    午后的镜子

    杨森君,笔名杨迈,宁夏灵武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致力诗歌创作二十余年。已出版诗集《梦是唯一的行李》、《上色的草图》、《砂之塔》(中英文对照本)、《午后的镜子》,随笔集《冥想者的塔梯》(与人合著)、《草芥之芒》。《午后的镜子》是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之一。收录了作者《十一月的山上》、《向下望去》、《观察一滴水》、《清水营湖》、《高空》、《黑山》、《桃花》、《再次来到镇北堡》、《五月十六日在磁窑堡西夏瓷窑遗》、《在东庄子草原上》、《登秦长城》、《荒芜之述》、《东塔寺院》、《中午之蔽》等。
  • 风缘

    风缘

    常越所著的《风缘/宁夏诗歌学会丛书》是《宁夏诗歌学会丛书》的其中一部,选取了作者长期以来创作的诗歌,抒发了作者在人生长河中的经历和感叹。作者文笔自然纯朴,如叙事般娓娓道来。书稿作者常越,现为刊物《贺兰山》诗歌编辑,作品发表于《绿风》《朔方》《西部》等报刊,并获得相关奖项。其作品感情充沛,从中可看出作者对生活的一些思考。
  • 寻找属于我的翅膀

    寻找属于我的翅膀

    本书作者通过对学习、生活的感悟,用细腻、真切的描写手法,表现了作者对理想、人生的执着追求和对友谊、亲情的无限眷恋,点缀出了小作者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十五岁绚灿人生。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旷世极尊

    重生之旷世极尊

    这是一片从星空摄取修炼资源的大陆。断山劈石的星灵,神秘莫测的星纹,更有威力惊人的星阵。这是一个普通的乞丐之子。被什刹域第一大家族选为暗杀对象,命不保夕之际,却蓦然得到一块神秘的水晶命运之轮轰然倒转。神域传承,神挡杀神,鬼挡屠鬼——“我草,究竟谁是谁的猎物?”至顶资源,成群美女,一涌而来,椰风挡不住——“兄弟,老子看不上,你先拿着吧”皇族青睐,宗门拉拢,各方势力眼中最璀璨的新星——“想要收编我,先来过过招”三尺画戟,独步一域,掀开血雨腥风,更有神域千古机缘等候
  • 芥舟学画编

    芥舟学画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正值五年青春时

    正值五年青春时

    一切的不知不觉都是因为正值青春时,坐看五年成长,望可以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青春依旧,我们依旧。回过头,就可以看见当年那些我们错过的人,错过的事,经历的所有所有都会让我们成长…
  • 冰澜之巅

    冰澜之巅

    身负寒流,笑看烦愁;各族强手,攀天灵兽。地府洞天,闯它个地覆天翻。沙漠孤舟,斩它个七零八落。凌天崖,阴阳谋,倚风凭栏,只为伊人忧。人生是一段未知的旅程,许多精彩的故事便从你翻开书的第一页开始。作者和你一起探索这个独特的混元世界,带你经历世事的激荡变化,带你走过燃情的时光,带你感悟生命的征程……
  • 晚来江南雪

    晚来江南雪

    十九年前,在北国柏棉,遭遇爱情背叛的乐瑾和医生俞达晟纠葛在一起,一场错误的婚姻徒增给世界一个错误的生命。四年后,乐瑾带着对婚姻的失望和对爱情的绝望离开,后来的事,就是这部小说。她,带着扑朔迷离的身世,一路追寻早逝母亲的足迹成长起来,却发现一切只是父亲的谎言。面对欺骗,她要如何前行?以后的的人生旅途中,她又将遭遇怎样的友情,爱情?过往青春,她可否释怀所有?梦中的,现实的江城柏棉,俞乐的人生序幕缓缓拉开...
  • 废材太逆天魔女逆袭记

    废材太逆天魔女逆袭记

    天啊,她慕九漓怎么那么悲催啊!果然是人倒霉起来喝凉水都会塞牙缝啊!被一块从天上突然掉下来的石头噎住了,然后就莫名其妙的穿越到异世界。穿越到异世界,这还不算什么,这个咱能忍。但是,非穿越到一个草包小姐身上。慕九漓真的忍不住高呼:“伤不起,真的伤不起…”从此过上了斗小三、虐渣男的生活。未婚夫和自己的庶妹私通,切,他算个什么东西。被自己的爹爹嫌弃,被赶出府。赶出去就赶出去呗,我还不想呆呢!他们说丹药很珍贵。啊?是吗?我一大堆不要的。她们说玄者很难得。啊?是吗?他们还不配给我提鞋呢!如此嚣张霸道的她,却意外地陷进了一场感情风波之中。
  • 盗墓诡灵

    盗墓诡灵

    人生自古谁无死,我来揭开旧历史。天苍苍,野茫茫,我来盗墓取阴阳!
  • 我想知道究竟有多远

    我想知道究竟有多远

    本书讲述了一个“在路上”的故事。住在山里的小说家,忽然萌发了徒步走回城市的念头。路远,刮风,下雨,体力不支,都挡不住唐吉诃德式的热情。他艰难地走完上百公里的路,愉快地思索关于信念、信条、执着、坚守、拒绝的问题。对人生意义的追问,引人深思,弥足珍贵。
  • 星空帝国之龙的传人

    星空帝国之龙的传人

    一个曾经默默无名的青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开启了尘封的星空之门,一次不同寻常的寻根之旅,揭开了一个伟大民族的起源和一段凄美的故事。爱千年,恨千年,花开花落五千年。身已逝,心永存,只为你那不变的誓言!(欢迎大家多多点评,在您们的帮助下,我会做得更好。如果喜欢请各位大大多推荐,谢谢!)
  • 花千骨之白头偕老

    花千骨之白头偕老

    本书为花千骨的番外希望大家支持我会每周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