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关于梦想的书。
我认为,一个想要成功的人,把自己的梦想写下来,并且长久地珍藏起来,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以我的理解,人们的梦想可以分为六个层次。
一是根本没有梦想;
二是有,但没有说出来,这种梦想处于游离的状态;
三是说出来了,但没有写下来,所以经常发生变化;
四是写下来,但没有真正为之去努力,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了;
五是写下来并且追求了,但没有实现;
六是经过一番努力,最终得以实现。
按照这样的划分,可以清楚地看到,将梦想写下来,就离实现梦想很近了。
这本书,就是想激励那些没有梦想的人去寻找自己的梦想,激励那些拥有梦想的人说出自己的梦想,激励那些说出梦想的人写下自己的梦想,激励那些写下梦想的人执著追求自己的梦想,激励那些追求梦想的人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要轻易放弃。
我始终坚信,一个人只要心怀梦想,锲而不舍,就一定能够实现梦想。即使不能实现梦想,也要倒在通往梦想的路上。
写下自己的梦想,很重要。
上面这句话是董思阳送给我的。
董思阳是谁?香港凤博国际集团董事长、上海凤博餐饮有限公司执行总裁、中国喜客多连锁餐饮公司执行总裁、美国民族大学MBA管理学硕士,曾经留学新加坡和美国。这个年仅22岁的女孩005年7月被新加坡中华总商会评为“亚太最具有潜力的女企业
我·梦想·董思阳家”,2006年11月被中国《海外赤子》杂志评为“中国最年轻的女企业家”,2007年1月被中国工商时报评为“中国最有潜力的优秀企业家”。国际最有名望的励志大师艾莫誉之为“少女企业家之最”,更多媒体称之为“美女总裁”或“少女总裁”。在我看来,她好像只是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
10月28日晚,北京大学图书馆北配殿,商界传媒组织的2007中国企业家高校巡讲活动在这里举行。年轻、漂亮、自信的董思阳同佳美口腔集团董事长刘佳、泡泡网和汽车之家的首席执行官李想、海纳亚洲创投基金中国区总经理张浩一起,与数百名北大学子围绕“从容就业、激情创业”的主题进行了轻松愉快的对话。作为当天唯一的女性嘉宾,董思阳格外引人注目。她乌黑的长发,灿烂的笑容,简洁的穿着,言谈中流露出对未来的自信,举手投足间洋溢着一种天然的亲和力。其间,董思阳多次谈到关于梦想的话题,特别是在最后的发言中,她肯定地说:“我相信,有梦想就有未来。只要你能想到的,并且相信的,终将能够成为现实!”
我当时站在最后一排,看到北大学子争抢话筒要求提问,我一直不好意思举手。但听到董思阳的这番话后,我的情绪激动起来,全身写满“梦想”两字的细胞立即指向董思阳的方向,那真是叫砰然心动,按捺不住。当主持人孙保罗问“还有谁要提问,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当一个北大学生手作OK状说“给我三分钟”的时候,我终于鼓起勇气举起手,大声喊道:“我只需要三十秒!”感谢主持人孙保罗先生将这个历史性的提问机会给了我。我几乎是用颤抖的声音说:“我写了一本书,是一本关于梦想的书。刚才,我听见那个姓董的女孩说有梦想就有未来。我现在没有问题,只有一个小小的请求,请董思阳将她刚才说的那句话写在我将要出版的这本书上。”风趣幽默的孙保罗当时非常兴奋,他看了看董思阳,董思阳点了点头。他立即夸张地举起手在身前的茶几上“拍板”,并大声说:“同意。来吧!”随即,主持人宣布当天的活动到此结束。
我,因梦想而不同的我,穿过拥挤的人群来到前台,来到董思阳的身边。那个传说中的美女总裁,那个敢梦敢想的女孩,在北大图书馆的北配殿里,在北大学子纷纷要求签名的拥挤中,在我的书稿上写下了前面提到的这句话。董思阳一边写一边说,她正在写一本书,书名叫《二十一岁当总裁》,快的话年底就可出版,希望我到时候可以看看。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学友余光瑞、谢莲见证了这一刻。
对董思阳来讲,被人要求签名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对我来讲,请一个怀有远大梦想的名人写一句话也是情理中的事,然而有意思的是——那天晚上,从北配殿回住处的路上,脑海中闪过一个念头,要是能请董思阳为我的新书作序那就更好了,当时又觉得这似乎不可能。回到住处,打开电脑,我在第一时间记录了这个难忘的经历,并且将其放在“我因梦想而不同”的雅虎博客上。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晚上,当我打开董思阳在阿里巴巴开设的博客时,竟发现那篇499个字的博客被董思阳一字不落地粘贴下来放在她的博客上,并说“还有个挺有意思的文章,是我刚刚看到的”,最后加了一个括号,注明作者是“我因梦想而不同”。不知道她是怎样找到的。
当下,我想起拿破仑·希尔的一句话——心真才能事成,那是千真万确的。
真是这样的吗?否则,怎么这么巧?
也许,这就是我与董思阳的缘分,是梦想与梦想的缘分。
不吝笔墨记下这样一个场景,并将这句话郑重地留在这里,不是因为董思阳的美丽,也不是因为董思阳的富有,只因为这个年仅22岁的女孩有一个大大的梦想——成为华人史上最成功的女企业家,而我的梦想则是,为全中国人全世界人珍藏梦想,并且我们共同坚信——
有梦想就有未来。
编者注:之所以称这篇文章为“号外”,是缘于作者与董思阳的一次偶遇,且文章完成是在书稿付梓前夕。于是,就有了这则“号外”,作者称之为“一个很好的梦想故事”。
梦想源起
关于梦想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