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俄罗斯主要报纸还是集中在莫斯科和彼得堡这样的大城市,每个州也都有自己的地方报纸。一些报纸增加了副刊,力求形成自己的统一品牌,如《论据与事实》(周报)下面就有:《论据与事实——我是年轻人》(周报),主要是刊登恋爱、化妆服饰、旅游奇遇和歌星影星访谈等内容轻松的图片和文字;《论据与事实——母女版》,这是为各年龄段的妇女提供生活咨询的彩色半月刊;《论据与事实——文摘版》,这是《论据与事实》上所有趣味性很强的文章的汇集。此外,《共青团真理报》的周五专版、《劳动报》的周日专版也因笔触犀利幽默、内容生动通俗而吸引着大量读者。这些子刊的订售额往往比母刊的收益要高得多。总之,印刷传媒业经年累月的竞争使得传统报刊和新办报刊努力利用自己的优势,凸显自己的特色。传统报业拥有作为无形资产的老牌子、固定读者群和长期开拓出来的订阅零售网络;而新报则以精彩的内容、精美的印刷和别具匠心的与读者沟通的方式引人注目。
俄罗斯报纸和杂志在零售价格上全部放开,今天的俄罗斯报刊很难看到固定定价,大部分都采取自由定价方式,报社不再指定价格,至多也只是“建议售价”,大部分都是“议定价格”和“自由定价”,所以在不同城市,报纸杂志的价格往往差异较大,这在某种程度上扩大了读者群,增加了发行量,同时也就加剧了传媒的业内竞争。几家报纸一统传媒天下的事情再也不会出现。今天不仅莫斯科和彼得堡这样的文化中心报业竞争激烈,就是一些地方报纸也以自己新的姿态参与到竞争当中来。如图拉州的报纸《村镇报》属于“家庭型报纸”(这类报纸几乎在每个州都有),“新闻时效性”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能够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这样的“地方报纸”虽然不够时尚,但很受人们欢迎。一个外地人或者外国人来到一地,买上一份这样的报纸基本就可以开始自己的“世俗生活”了,风土人情、衣食住行,一目了然。
比起网络,俄罗斯人似乎更喜欢报刊。报刊发行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报纸也越来越“好看”了。
今天的俄罗斯报刊从其历史发展脉络来看,以“苏联解体”作为历史临界点可大致分为两类:1苏报俄版——指原来在苏联就存在,解体后仍然在传媒业占据重要地位的报刊,如《消息报》、《共青团真理报》、《劳动报》、《红星报》等。2三色旗报刊——指在苏联解体之后新创办的报纸和刊物。这一类报纸以娱乐和商业报纸居多,报纸多掌控在俄国财团资本手中。外国传媒也开始在俄罗斯有选择地出版自己的报纸和期刊,以期刊居多,主要为综合类杂志,如《财富》和《读者文摘》等;也有一般生活类的,如《电影明星的生活》、《魅力》等。《明镜》、《焦点》和《费加罗周刊》等著名期刊也有了自己的俄语版本,在俄罗斯拥有自己固定的读者群。
(一)苏报俄版
苏联解体之前,俄罗斯各大报纸几乎都属于“机关报”,如《真理报》属于党中央,《文学报》属于作家协会,《劳动报》属于工会等。当然,还有按照生产部门细分的各类专业报纸。1993年10月,《真理报》、《苏维埃俄罗斯报》和《工人论坛报》等十多种共产党的报刊停止发行,后来虽然复刊,但是除了《真理报》之外,大部分原来的党报党刊改换门庭,以新的姿态进入传媒业,如《消息报》的一部分股份被波塔宁拥有,另一部分股份则属于“卢克”石油公司;《共青团真理报》投奔了波塔宁的传媒集团;《劳动报》、《论坛报》则归入国家石油工业公司。
《真理报》在列宁的倡导下于1912年5月5日创刊,是苏联时期最重要的党报。至1987年,《真理报》一期发行量都超过1000万份。《真理报》的管理层人员往往既是资深新闻工作从事者,同时又在国家和党内担任重要的职务。苏联解体后,《真理报》的经营权始终在共产党手里,办报方针没有改变。报纸的刊头仍然是列宁像和十月革命像。
今天的《真理报》仍然是黑白版面,如果说俄境内大部分报纸喜欢用新鲜刺激的标题和花哨的内容来吸引读者,那么《真理报》却对过去的历史和从过去的历史走来的人们的生活倾注了全部的注意力。报纸的头版头条多是民众集会的消息以及俄境内弱势群体的生活新闻,当然也及时向读者公布党内活动和他们针对社会生活的倡议。对于议会中共产党员的介绍也是报纸的重要内容。同时,该报力求使报纸的风格更具有吸引力。如“街上的‘真理’栏目,主要登载新闻消息、评论评价、时事预测等;“世界脉搏”栏目中则主要刊发世界各地的大政要闻。《真理报》希望能够继续在俄罗斯乃至世界传媒业发出自己独特的声音。在苏联时期为人们所熟悉并且深受普通民众喜欢的传统在这里找到了延续,如2006年4月18—19日的《真理报》在头版报道了秋明的青年活动队义务在当地:‘共青团公园”参加植树等活动,并纪念列宁诞辰日。《真理报》在今天的俄罗斯仍然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共青团真理报》是带着过去的烙印走进新时代的报纸。该报资深记者嘉莉娜·延丘克在写于2005年8月10日的博客中,回顾了这份诞生于1925年5月的报纸的历史,博客的题目叫做:《共青团真理报——不只是一份报纸!》。在苏联历史上的几次大的社会浪潮中,《共青团真理报》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报纸艰难地度过了自己的转型期,至今仍在大众传媒中占据重要地位。
今天的《共青团真理报》在努力经营报纸的同时,开辟了自己的文化门户网站wwwkmru<http://wwwkmru>。网站的形式相对更加活泼生动。除了“常规题目”和“热点问题”之外,新闻滚动的间隙前后相隔不超过15分钟,人们只要登陆这个网站似乎就可以相信没有什么消息可以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常规题目主要有:苏联加盟共和国如乌克兰、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波罗的海沿岸、高加索等地的新闻;目前俄罗斯人关注的大众传媒、人口、教育、军队和世贸组织等问题以及明星隐私、视频访谈等等,可谓无所不包。
《消息报》目前仍然是俄罗斯非常权威的社会时事报纸。报纸最早创刊于1917年3月当时的彼得格勒。自1977年到1991年全称为《苏联人民代表苏维埃消息报》,从1991起隶属于《消息报》出版集团,正式更名为《消息报》。1998年《消息报》又创立了自己的报纸《新消息报》。同时在每周五配发副刊《一周》,彩色印刷。到2007年《消息报》即将迎来90华诞。通过出版报纸、经营网站和有声新闻的立体包围使得没有什么消息可以漏网。只要登陆《消息报》网站,不仅可以浏览各种新闻,同时可以听到莫斯科当地国际台的新闻滚动,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汽车、人物等极为广泛的内容。
《莫斯科共青团员报》中的“共青团员”只是一个历史的称谓而已,在今天竞争激烈的俄罗斯报业里,该报依然以:‘视点独特,语言犀利”见长,依然是俄罗斯广受喜爱的一份报纸。该报是目前俄罗斯为数不多的依靠出版资金经营的集团之一,它还拥有《高峰时刻》和《莫斯科共青团员街区》等报刊。网络虽然可能在信息传播和观点罗列中占了优势,但是在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旧不能和报纸相比。例如,2005年5月26曰该报对莫斯科大停电事件的报道和评析。及时的信息和有力的分析是这家报纸的特点,青年人的生活和思想是该报关注的焦点,它和时下眼花缭乱的时尚杂志划清界限,所以也就不奇怪为什么这样一份黑白版的报纸一直有着不断扩大的读者群了。
《论据与事实》创刊于1978年,在戈尔巴乔夫时代成为激进派的报纸,1991年订户飙升至3300万。苏联解体后,虽然销量减少,但该报特色鲜明,成为俄罗斯民众的一份消遣性的“参考消息”。目前,该报依靠出版基金发展,除了自己的报纸,还有其他附属刊物,如关于年轻人生活、民众健康、宠物等内容的副刊和电子刊物,经营模式十分灵活。虽然“参考消息”甚至是“八卦新闻”使得新闻价值有所降低,但是因为报纸风格生动活泼,对新闻细节的关注和对热点人物的专访能满足读者的好奇心,所以依然受到读者欢迎。该报分别在莫斯科等俄罗斯的中心城市和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苏联国家出版,报纸根据当地风土人情和文化价值取向及时调整版面内容。
类似这样创刊于苏联时期,在苏联解体之后仍然在传媒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的报纸还有不少,大部分报纸保留了从前的名称,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满足了人们对于历史的接续感,获得了民众的支持。如创刊于1924年、隶属于俄罗斯国防部的《红军报》,现在的报头上仍然保留着创刊时的列宁像章和苏联国徽。也有一些“苏报”在转型时期被淘汰,如创刊于1926年的《商业报》(后称《苏联商业报》,又曾改为《俄罗斯商业报》)与苏联解体之后出现的《生意人报》相比,因明显落伍而遭淘汰。
(二)新版报刊
创刊于苏联解体之后的报纸种类比较繁杂,这些报纸的办报宗旨就是彻底颠覆苏联时期的传媒模式。20世纪90年代初期,由于《传媒法》的颁布,大量的机构、组织和个人开始创办自己的报纸。仅在《传媒法》颁布的最初几个月,就有近2000家报刊申请登记注册,其中有870家为新媒体,这些新媒体主要归属于政党或社会组织、企业和宗教机构等。尽管这些报刊能长久生存的不多,但也不乏迅速成长,乃至在今天的传媒业占据举足轻重地位者,如《独立报》等。
《独立报》创刊于1990年12月22曰,主编是原《莫斯科新闻报》的主编B特列基亚科夫。该报在创刊之初以“独立办报人”的形象出现,希望成为完全独立于政府和财团的报纸,传达民意、监督政府。该报有自己的出版社,主要出版历史、文学等书籍。《独立报》里工作着一批资深记者、政治和社会文化的分析专家,设有政治经济报道、地区和世界新闻、重大事件追踪以及有关文化、科学、生活风格等方面的栏目,内容相对严肃而不乏趣味性,多为知识分子关注的话题,这使得该报在创办之初就深得受众的喜欢,可谓俄罗斯的精英报纸。
《独立报》在1991年达到20万份的订数,创下了历史最高点。后遭遇经济困难,1993年跌到谷底,1995年停刊。此年年底,该报复刊,但为别列佐夫斯基金融集团所控制,办报理念已发生变化。
《俄罗斯联邦报》创刊于1990年11月11曰,是克里姆林宫的对外喉舌,在维护普京政府的威信方面不遗佘力。报纸主要报道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以及政府的重要命令和政策。报纸风格激扬,少有疑虑,以期增加“俄联邦国民的自信心”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例如同样是报道莫斯科2005年5月的一次大面积停电事件,它选择的角度和画面显然较其他报纸温和:地铁站里虽然人群拥挤,人们表情茫然,可是给人一种感觉似乎只是一个周末下班回家的平常场面,文章的题目也是“没有电的白天”,配发的图片是一群人站在路边伸出手来打车,背着登山包的青年学生和漂亮女人的纤纤玉手占据了主要画面,似乎他们只是等待去约会或者度假,而不是焦灼地计算着迟到的时间和将被扣除的薪水。该报还负责树立总统在传媒面前的新形象:干练、内敛、勤政和亲民。在2005年5月的报纸中,为纪念肖洛霍夫诞辰100周年登载了普京总统和肖洛霍夫的孩子们在一起喝茶的温馨场面。普京微笑着倾听孩子们的讲述,表述自己对哥萨克人民的关怀。蛋糕和茶,回忆和微笑,无不显示着国家元首对人们文化生活和过去历史的关心。该报在俄境内的其他区域有自己的地方版,而且多是装帧精美、纸张厚实的彩色报纸,这类报纸有时候已经很难和杂志相区别。
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复兴,新版的经济类报刊增多,像《公司》和《生意》(针对中小投资)这一类报刊不胜枚举,汽车、美女和更新速度突飞猛进的电子产品是杂志的新宠。通俗易懂的科普报纸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其中不乏一些如《在不可能的边缘》这样的既有趣味又涵盖了大量科学信息的报纸,发行量也相当可观。
二、转型中的俄罗斯广播电视
(一)迅速发展的俄罗斯广播电视
20世纪最后10年,国家经济状况恶化,报刊杂志发行量大幅降低,但是广播电视发展规模非但没有缩小,反而成了传媒领域发展最快的门类。同时,节目开始确立“迎合受众,服务受众”的意识,追求轻松化,增强信息量,增加服务功能,注重情趣性和娱乐性。广播电台的“商业波段”每天24小时不间断播出,“为商业提供信息,为灵魂播送音乐”,最新的国内外商业信息和优美的立体声音乐配合默契,一张一弛,深得已经厌倦了政治的俄罗斯听众的喜欢。“听众点播”、“流行音乐排行榜”、“星座运程”和“午夜爵士”等等娱乐互动节目名目繁多,使得许多听众欲罢不能。目前,俄罗斯的广播已基本具有针对不同时段、不同年龄和不同层次的听众的特色节目。
相对欧美成熟的电视行业的商业操作来讲,俄罗斯大众传媒还比较年轻,但从形式上看和西方差距已不很明显,比如新闻滚动(新闻台每一刻钟滚动播送一次新闻),播音员语速等。虽然俄罗斯官方对来势凶猛的美国文化持保留态度,但是在电视中美国节目还是占了相当的比例,像“花花公子”这样的成人节目会在周末午夜成为一些电视台的主打节目。用一定的奖金作为刺激成了观众参加节目的驱动力,其他一些风行全球的类似:‘开心辞典”、“暗中偷拍”和“电视征友”等节目在俄罗斯也以自己的方式演绎得热火朝天。
1990年7月颁布的《关于电视和广播民主化的命令》打破了中央政府对电视经营的垄断权。地方政府以及不同政党、政治团体和组织,包括财团和外国资本都开始涉足电视传媒业。非国有电视公司和电视节目制作很快地在各地出现。绝大多数联邦主体现在者有了非国有的地方电视台。它们与国家电视台是合作与交流的关系,而不是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地方台在保证自己节目正常播出的情况下,适当安排时间播出官方台的节目。苏联解体成就了一批私有电视传媒的兴起,最初的私有电视台如创立于1993年的第六电视台都有外资背景,第六电视台成立之初的定位是娱乐为先。稍后成立的独立电视台则有金融寡头的支持,以新闻特色取胜。当然,这两家电视台都在普京政府期间让出了部分股份。1994年11月在苏联的奥斯坦基诺电视台的基础上改组成立了国家公共电视有限公司(OPT)。2002年更名为国家电视一频道TV—1,电视台正式更名为Pocchh是股份制电视台。
(二)俄罗斯主要电视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