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851500000016

第16章 独步古今的表现手法之“合身法”

什么是“合身法”?“合身法”就是以同一名称同一身份的艺术形象,表述多个不同人物。它与“分身法”是相辅相成又相反的表述方式,二者之间所具有的对称关系,同样也无处不在地体现了“两山对峙法”的艺术美妙。“分身法”的代表人物是书中的女主角林黛玉,她是全书拥有“分身”人物最多的“原身”。而“合身法”的代表人就是书中的男主角“宝玉”。因为该书是作者为母亲黛玉所写的传记,黛玉在书中拥有至高无上而无人能与之相抗衡的文学地位。可是男主角“宝玉”却不是在文学地位上能与黛玉相匹敌的现实中的某个男人,而是一个集体,是一个包含黛玉在内的五人综合体,就是曹寅和他的四位无才补天的儿女。“宝玉”是“合身法”中最有代表性,独步古今,神奇的“合身人”。“合身人”不是通常意义上综合了多个原型人物的素材,由作者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而是剧中艺术人物的合体。在“宝玉”这个人物名称下,活动着的是分别有独立思维,可以随时进行人物转换的不同的五个剧中人。宝玉是“合身法”的代表人物,书中“合身法”的示范说明就是以宝玉为范例。请看第五十六回:

贾母又问:“你这哥儿也跟着你们老太太?”四人回说:“也是跟着老太太。”贾母道:“几岁了?”又问:“上学不曾?”四人笑说:“今年十三岁。因长得齐整,老太太很疼。自幼淘气异常,天天逃学,老爷太太也不便十分管教。”贾母笑道:“也不成了我们家的了!你这哥儿叫什么名字?”四人道:“因老太太当作宝贝一样,他又生的白,老太太便叫作宝玉。”贾母便向李纨等道:“偏也叫作个宝玉。”李纨忙欠身笑道:“从古至今,同时隔代重名的很多。”(见《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宝玉道:“那里的谎话你也信了,偏又有个宝玉了?”湘云道:“怎么列国有个蔺相如,汉朝又有个司马相如呢?”宝玉笑道:“这也罢了,偏又模样儿也一样,这是没有的事。”湘云道:“怎么匡人看见孔子,只当是阳虎呢?”宝玉笑道:“孔子、阳虎虽同貌,却不同名;蔺与司马虽同名,而又不同貌;偏我和他就两样俱同不成?”(见《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书中出现两个一模一样的宝玉,正如宝玉与湘云谈话中所说,巧合到名字、性情、模样都相同,其实已经说明了就是同一个人。即使姓名不同,也只能说明这个人有两个名称而已。但李纨却说:“从古至今,同时隔代重名的很多。”这个“同时隔代”的提法本身就非常怪异,“隔代”所暗示的就是,甄宝玉与贾宝玉是不同辈分的人。“很多”又说明,这个不同辈分的人不是两个,而是有很多,所指的就是“宝玉”这个名下所代表的曹寅和他的四位儿女们。“同时”所寓意的正是“合身法”的特性,“宝玉”这个同一名称同一身份的艺术形象,在表述多个不同时期的不同人物。因为书中的“甄”所影射的是曹,“贾”也是曹,所以,甄宝玉与贾宝玉实际上根本没有区别,就是同一个人宝玉,而这个宝玉是一个同时承载了不同辈分的多人综合体,即曹寅和他四位儿女们的“合身人”。请往下继续看第五十六回:

宝玉心中便又疑惑起来:若说必无,然亦似有;若说必有,又并无目睹。心中闷了,回至房中榻上默默盘算,不觉就忽忽的睡去,不觉竟到了一座花园之内。宝玉诧异道:“除了我们大观园,竟又有这一个园子?”【庚辰双行夹批:写园可知。】正疑惑间,从那边来了几个女儿,都是丫鬟。宝玉又诧异道:“除了鸳鸯、袭人、平儿之外,也竟还有这一干人?”【庚辰双行夹批:写人可知。妙在更不说“更强”二字。】(见《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宝玉又诧异道:“除了怡红院,也更还有这么一个院落。”忽上了台矶,进入屋内,只见榻上那个少年叹了一声。一个丫鬟笑问道:“宝玉,你不睡又叹什么?想必为你妹妹病了,你又胡愁乱恨呢。”宝玉听说,心下也便吃惊。只见榻上少年说道:“我听见老太太说,长安都中也有个宝玉,和我一样的性情,我只不信。我才作了一个梦,竟梦中到了都中一个花园子里头,遇见几个姐姐,都叫我臭小厮,不理我。好容易找到他房里头,偏他睡觉,空有皮囊,真性不知那去了。”宝玉听说,忙说道:“我因找宝玉来到这里。原来你就是宝玉?”榻上的忙下来拉住:“原来你就是宝玉?这可不是梦里了。”宝玉道:“这如何是梦?真而又真了。”一语未了,只见人来说:“老爷叫宝玉。”唬得二人皆慌了。一个宝玉就走,一个宝玉便忙叫:“宝玉快回来,快回来!”(见《红楼梦》第五十六回)

就如同宝玉的这个梦境,甄宝玉和贾宝玉可以随时不着痕迹的合二为一,又随时可以一分为二,这就是“合身法”的表述特征。这种神奇的不着痕迹的转换方式,属于作者头脑里自由流淌的意识形态,即作者无疆界、无羁绊,天马行空般的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合身法”。

但是,如果没有“分身法”的配合,没有鲜明的人物个性做佐证,读者并不能单纯的根据宝玉这个名称,来判断出这个“合身人”宝玉当下所演绎的究竟是谁的故事。因为甄宝玉与贾宝玉根本没有区别,就是同一个人的两个“分身”,因此,这就是作者运用“分身法”所营造的掩体,是障眼法,所以才会有与之相对应的同样的园子和同样的丫环。否则,便不仅仅是有两个模样、性情相似的人的神奇,而是决不可能存在的有两个相同的环境和两群相同的人的奇事。所以,这个示范讲解的不仅是“合身法”,同时也在进一步解析“分身法”的性质,所阐述的是“合身法”与“分身法”之间相辅相成,相结合的表述关系。

由于宝玉是集合了五个不同身份的“合身人”,所以,他时而如“婴儿恋母,雏鸟寻巢”,指小雪芹;时而又是“愚顽怕读文章”的懵懂顽童,指曹頫;时而“直似一个守礼代嫁的女儿”,即黛玉;时而又是“一位年轻的公子”,指曹顒;时而又说:“我就如那野坟圈子里长的几十年的一棵老杨树”,即曹寅。这五个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在宝玉这个名称下可以随时不着痕迹的进行身份转换,这就是作者独创的:合身法中的“合身人”宝玉。

女娲为什么要炼石补天?因为天将塌。何为天?父为天,父死如天塌,需要修补父亲这片天的,当然就是他的儿女。因此,女娲所炼成的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补天的“顽石”所影射的,就是这位将死的父亲的四个经过“分身法”演化后的儿女们,即曹寅的四位儿女。因为曹顒、曹頫曾先后接替织造之职,黛玉被曹家献给太子胤礽同样是企图为曹家谋求富贵,因此,这三位儿女都曾被曹家选出做过补天工作。而作者雪芹在曹寅、曹顒去世时还不到五岁,所以四位儿女中只有他未曾获选参与补天,单单剩下未用的那一块所影射的是作者自己。但无论获选与否,该书所出现的顽石都是指女娲石所象征的曹寅的儿女。

那僧对这块不堪入选之石大展幻术,将它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其实只是女娲炼石造人工作的一次现场示范表演。而这个示范表演是以雪芹的来历为例,所演绎的是这块未曾补天的石头雪芹的来历。但是,“通灵宝玉”并非单指这一块未能补天的所遗之石,它还包括曾经参与过补天工作的其他三位儿女,所以“通灵宝玉”也是一个“合身人”,它是除将崩塌的天所寓意的父亲曹寅以外的曹寅的四位儿女的“合体”。请看:

【宝玉通灵可爱,天生有眼堪穿。万年幸一遇仙缘,从此春光美满。随时喜怒哀乐,远却离合悲欢。地久天长香影连,可意方舒心眼。】(见《红楼梦》第三回)

【宝玉衔来,是补天之余,落地已久,得地气收藏,因人而现,其性质内阳外阴,其形体光白温润,天生有眼可穿,故名曰宝玉,将欲得者尽宝爱此玉之意也。】(见《红楼梦》第三回)

这两段批文交待的是“宝玉”与“通灵宝玉”的关系以及“通灵宝玉”的性质。“宝玉通灵可爱”内含“通灵宝玉”四字是暗示这个“宝玉”指的是“通灵宝玉”,“随时喜怒哀乐”又进一步揭示“通灵宝玉”不是一件道具而是能随时喜怒哀乐的人。

“宝玉衔来”指宝玉出生时从嘴里带来“通灵宝玉”的神奇之事,但是“补天之余,落地已久,得地气收藏”又揭示“通灵宝玉”并不是宝玉出生时所产生的物品,此时,它是已经补过天之后,出世已久的,被地气所收藏着的物体。那么“通灵宝玉”究竟从何而来、又是何时出世,作者为什么会有如此自相矛盾的交待呢?因为“通灵宝玉”指代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四个人的来历。

“通灵宝玉”不属于正常生产,而是由宝玉嘴里衔来就是玄机。因为曹寅的所谓儿女,曹顒、曹頫以及林黛玉都不是曹寅的亲生子女,而亲生的雪芹又没有作为他儿子的名份,所以“通灵宝玉”所涉及的四位儿女都不属于自然生产,只能算是从嘴里衔来。衔出“通灵宝玉”的宝玉也不单指曹寅,还包括了曹顒和曹頫,因为雪芹虽然是曹寅亲生但却没有名分,名义上他是曹顒的遗腹子,因为不是曹顒亲生,所以“通灵宝玉”雪芹也可以说是由曹顒宝玉嘴中衔来。当曹頫过继到曹家时,曹家早有一个五岁的雪芹等着他来抚养,就是曹頫宝玉必须挂在脖子上的这个“通灵宝玉”雪芹,“通灵宝玉”雪芹不是曹頫宝玉亲生却与他天生长在一起,所以,当曹頫作为曹寅的过继子被曹寅从口中衔出的同时,他的口中也衔着雪芹,为此,曹頫宝玉总是把“通灵宝玉”雪芹当着一个包袱狠狠的摔在地下,但却总摆脱不了它,因为贾母即李氏会将“通灵宝玉”捡起强迫他挂在脖子上,因为这是他过继为李氏之子的先决条件,是他应尽的责任。这也是为何每次宝玉发脾气摔打“通灵宝玉”时,黛玉都伤心落泪的原因,并不是说黛玉就是对花流泪对月伤情,有无病呻吟的性情,而是曹頫宝玉在很现实的摔打她的幼子雪芹。

我们来看关于“通灵宝玉”与四位儿女的连接关系:

“万年幸一遇仙缘”指的就是作者雪芹与他的父母那僧那道的相遇,便将他幻变成“通灵宝玉”的过程,所以,不言而喻,雪芹宝玉当然是“通灵宝玉”。

“因人而现,其性质内阳外阴”就是“通灵宝玉”性质的高度概括,它是因不同的人而呈现不同身份,其中包括了阴阳两性,即男人和女人两种不同性别的“合身人”。请看“通灵宝玉”与黛玉的关系:

元春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园。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景象,富贵风流。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本欲作一篇《灯月赋》、《省亲颂》,以志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别书的俗套。按此时之景,即作一赋一赞,也不能形容得尽其妙;即不作赋赞,其豪华富丽,观者诸公亦可想而知矣。所以倒是省了这工夫纸墨,且说正经的为是。【庚辰双行夹批:自“此时”以下皆石头之语,真是千奇百怪之文。】(见《红楼梦》第十八回)

显然,“此时”以下都是元春的内心独白,而批文指出“自‘此时’以下皆石头之语”揭示,元春就是石头即“通灵宝玉”。之前,我已经充分证明了元春是林黛玉,所以,林黛玉即“通灵宝玉”。

再请看“通灵宝玉”在书中与曹顒的链接关系:

缮国公诰命亡故,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庚辰眉批:牛,丑也。清,属水,子也。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马,午也。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侯、猴同音,申也。晓鸣,鸡也,酉字寓焉。石即豕,亥字寓焉。】(见《红楼梦》第十四回)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揭示第十四回的主题是林如海即曹寅的丧仪,缮国公诰命指贾代善即曹寅,“缮国公诰命亡故”即“林如海捐馆扬州城”之同一事件。缮国公之孙石光珠指贾代善之孙贾珠,因为荣国府的人物关系已经经过了冷子兴的演说而有所错位,因此,石光珠即贾珠不是贾代善即曹寅的孙,而是他的儿子曹顒。为什么说“其孙石光珠守孝不曾来得。”呢?因为石光珠即贾珠,即宁国府主持丧仪的贾珍,即曹寅之子曹颙。曹寅亡故,曹颙在家主持丧仪,所以不用“来”,只需在家等着别人来。这既可以算是石光珠这个神秘人物的谜面,也可以说是作者的小幽默。

“石即豕,亥字寓焉。”揭示石光珠的名字所影射的就是比属鼠的林黛玉大一岁,属猪的曹顒宝玉。(请参看《生肖属相揭示曹寅、曹颙的精确年龄》)。将石光珠的名字倒过来就是:“珠光石”。该书除了女娲石当然根本不存在其它别的石头,所以石光珠即“珠光石”,即“通灵宝玉”曹颙。石光珠在书中是只有此一句话的过渡人物,他的作用就是将曹顒与“通灵宝玉”相连接。

请看“通灵宝玉”曹頫:

原来贾政等走了进来,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左瞧也有门可通,右瞧又有窗暂隔,及到了跟前,又被一架书挡住。回头再走,又有窗纱明透,门径可行;及至门前,忽见迎面也进来了一群人,都与自己形相一样,——却是一架玻璃大镜相照。及转过镜去,【庚辰侧批:石兄迷否?】益发见门子多了。【庚辰侧批:所谓投投是道是也。】贾珍笑道:“老爷随我来。”(见《红楼梦》第十七回)

“石兄迷否?”揭示这里所迷的是石兄,那么谁是石兄呢?谁迷路了,谁就是石兄,显然,在这里迷失了方向的是贾政,因此,贾政就是石兄,就是“通灵宝玉”。而贾政即曹頫(请参看《贾政无所作为的罪孽》),所以,曹頫是“通灵宝玉”之一。

以上就是书中所反映的曹寅的四位儿女,即曹颙、曹頫、黛玉、雪芹与“通灵宝玉”的连接关系。四人中没有包括曹寅亲生的女儿福金。因为,她由康熙皇帝指婚,成功的嫁给了平郡王之子,王子纳尔苏。之后,纳尔苏袭平郡王爵位,福金成为曹家社会地位最高的王妃。所以她不能算在无才补天的范围之内,而且她是曹寅与原配所生的名正言顺的曹家小姐,没有任何伪装成分,所以她也不属于经过了伪装的“通灵宝玉”性质。因此,“通灵宝玉”所象征的是没有包括福金在内的,经过了伪装的曹寅的四位无才补天的儿女。

再请看第二回:

【甲戌侧批:甄家之宝玉乃上半部不写者,故此处极力表明,以遥照贾家之宝玉,凡写贾家之宝玉,则正为真宝玉传影。蒙侧批: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情性如一,亦如六耳、悟空之意耶?】(见《红楼梦》第二回)

“灵玉却只一块,而宝玉有两个”是从数量上揭示“宝玉”所包含的人物要比“通灵宝玉”多一个。这多出来的人是谁呢?通部《红楼梦》里有几个甄家呀?当然只有一家,就是“独他家接驾了四次”的甄士隐的家。而甄士隐的名字在第一回中有明确说明,所影射的是“真事隐”而并非他的真名,“宝玉”又是乳名,因此,甄士隐和甄宝玉这两个名字都不是该人物的正式名字,所以一点都不妨碍这个接驾了皇帝四次的人的真名就叫:曹寅。因此,“宝玉”比“通灵宝玉”多出来的这一个人,就是携带“通灵宝玉”下凡的,他们的父亲甄宝玉曹寅。因此,“通灵宝玉”是曹寅四位无才补天的儿女的“合身”,“宝玉”就是曹寅和他四位儿女共五人的“合身”。

第五回有:“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甲戌侧批:非作者为谁?余又曰:“亦非作者,乃石头耳。”】”作者为什么有此一问,目的是什么?作者这是在提示此中隐藏着人物关系的玄机。作者是情种吗?该书写的是作者自己的爱情吗?答案是否定的,该书写的是林黛玉的爱情,作者是林黛玉的儿子,此中当然就不会存在作者的爱情故事。但作者在自问自答中为什么也将自己装进了“情种”范围之内呢?作者耍了花招,玩了个小小的文字游戏。在这里“情种”指的是情人的种子,作者的父母是情人,作者便是“情种”。作者是石头,石头不一定是作者,但石头们都是“情种”。这就是再次揭示,作者是“通灵宝玉”,但“通灵宝玉”不全是作者,它还包含了曹寅其它的儿女们。

第五十六回在宝玉梦境的最后,甄宝玉和贾宝玉他们并没有合二为一,他们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两个异体,表明他们具有各自不同的言语和行动力。这揭示他们的特别之处,是让读者不能轻易的区分他们。无论他是几人的“合身”,“合身法”与“分身法”一样,针对的是读者而不是剧中人。读者需要用一定的方法才能将他们识别,区分开来。而故事里的人一眼便能识别他是谁,就像宝玉梦中闯进的园子,虽说就是自己家的花园,却是不同时空的同一所在,所以他所见到的丫环一眼就能看出他不是这个时空的宝玉,只不过是一个长得也还算干净罢了的人。叫他臭小厮,不理他,说明她们并没有把他当成自己家的宝玉。所以“合身法”只是作者针对读者的一种表述方式,对剧中人无效。

对于宝玉这个“合身”人物的表述方式,可以说是《红楼梦》独特表述手法里最难理解的一种,即使你对“合身人”的性质已有认识,但对于每次出现的宝玉仍需要你的火眼金睛,细心辨别,才能猜出他的真实身份。因此,我在宝玉出场时,尽量标出此宝玉的所属关系。

同类推荐
  • 王的女人惊世三皇妃

    王的女人惊世三皇妃

    她,云璃,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集才华与美貌为一身的将军府嫡女。奈何,一朝风云变,父亲战死沙场,大哥重伤归来……且看她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扭转乾坤!
  • 穿越之三国当曹操

    穿越之三国当曹操

    【数万人收藏,火热三国】一场车祸,穿越到了三国,卷入了纷争大世(我写了新书,换了马甲:三国之剑行天下)。
  • 我的三国之乱世烽火

    我的三国之乱世烽火

    带你走进我的三国,在这个人才辈出的乱世,看各种能人志士各显其才。看看符不符合你心中的三国
  • 三国之铁骑

    三国之铁骑

    现代精英,意外回到三国时代。铁血有木有?看吧!豪情有木有?向下看!官斗有木有?继续看吧!感情有木有?向下继续看吧!感人的情节有木有啊?哥!你看下就知道了!
  • 人间天桥

    人间天桥

    书中以主人公周博洋的成长经历为主线,描述了清末民初的时代变革和社会动迁。小说主人公周博洋从私塾到洋学堂,从北京、上海到漂洋过海,心系国家命运,为理想奋斗不息。辛亥革命胜利后,能够不求名利,急流勇退。在将西方文化介绍给国内的同时,成为将中国优秀戏剧介绍给西方的第一人。他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获得了文豪萧伯纳、桂冠诗人梅斯菲尔德等人的友谊,他创作的戏剧、小说在英美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连当时的伊丽莎白女王和美国总统都成了他的粉丝。最终成功的使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在中西方文化之间架起了一座天桥。
热门推荐
  • 情深缘浅帝君的嚣张妃

    情深缘浅帝君的嚣张妃

    前世:他和她只是有夫妻之名,她一直单恋着他,可他却心有所属,今生,他们又会谱写怎样的爱。“小白”女孩粉嘟嘟的小嘴翘得高高的,女孩在手上枕着头,一颗黑黑的脑袋出就这样出现在风慕白的桌子上。风慕白一张小脸酷酷的拿着毛笔练字,在听到这声叫唤时,用眼睛瞥了一眼韵潇,便自己做自己的事了。只是笔下的字是越写越好。韵潇看着那黑黑的墨汁,黝黑的眼睛转着,只是一个功夫,风慕白的脸上沾满了墨汁。风慕白转身拉着韵潇的手,拿着毛笔就往韵潇的脸上招呼。韵潇到处的跑,脚下一滑就往后倒,风慕白抓着她的手,眼看着就要摔跤,就一个转身,倒到床上了。……
  • 爆笑之学车记

    爆笑之学车记

    事先声明,本宝宝只是来搞笑的!本文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意外。如有雷同,纯属有缘。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有雷同,敬请谅解。还记得那年春天,路过一片片薰衣草园!阳光明媚,处处洋溢着浪漫的气息!突然,我一脚油门,爱车葬送在在美好的河沟中!我要把这难忘的记忆留在我的内心深处!于是我决定要去学车!!把我学车的经历写下来!把我痛苦的经历分享给你们,让你们开心一下
  • EXO伤城

    EXO伤城

    【影视同人】意外是什么?就是我从未想过遇见你们,但我遇见了。我从未想过会爱上你们,但我却爱了。而我,只是难过不能陪你们一起到老。十二个少年们,不曾想过,我会连说我爱你们的资格都失去了。
  • 中国文化博览3

    中国文化博览3

    历史的车轮告诉我们,了解过去,有助于理解现在,展望未来。这套丛书成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读物,感染熏陶,潜移默化,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培养爱国主义感悟,提高爱国主义的思想和觉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 重生女千金

    重生女千金

    我竟然重生了,老天不负我,呵呵,夏玲珑!我要你们付出代价。!!一个都逃不掉。
  •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中国文学中的世界性因素

    本书作者在世界文学视野下,多层面地阐释中国现代文学的演变及其创造性成就,提出了包括中国新文学整体观,中国文学中的忏悔意识、现实战斗精神、现代战斗意识、现代生存意识、先锋与常态、恶魔性因素等命题,在价值论与方法论两个层面为中国比较文学和国别文学研究提供了丰富启示。
  • 黄陵文典(戏剧卷)

    黄陵文典(戏剧卷)

    公元2008年4月4日,时值戊子年清明佳节。由黄帝故里黄陵县组织编纂、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型历史文化系列丛书—《黄陵文典》1—18卷
  • 佛说佛地经

    佛说佛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重生之何处金屋不藏娇

    重生之何处金屋不藏娇

    陈阿娇重来一世,会为了自己以及堂邑候府好好争取的
  • 明代那些人

    明代那些人

    大明洪武十三年,山西大规模移民导致人气骤减。此消彼长,一时间妖风四起,百姓生灵涂炭,人妖大战就此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