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依靠集体,个人才能创造出成绩
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所谓竞争,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追求成功并力求超过他人、成为先进者。这种竞争就是自立、自强、敢为天下先。正当的目的、手段和方式下的竞争,能使每个人的智慧、才能和人格得到充分的发展和表现,从而大大提高人生的效率、实现理想。因此,只有在竞争中自立自强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才能有整体的活力和创造力;没有竞争的个体所组成的群体,是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因此,竞争是群体发展和富有创造力的根本机制。
但是,要使个人的竞争性能够正常发挥,必须同时发展群众意识,使每个人都能主动、积极地与他人协作、互助。竞争本身是智慧、才能的比赛,同时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赛。在竞争中,竞争者一方面要不怕强者,不怕嫉妒,敢于争强,力求争先;另一方面,又需要善于同他人协作、互助,增长群体情感和合作精神。事实上,竞争本身就需要互相信息交流以及友谊鼓励和支持,在交际和协作中,人们得到知识,增长经验,提高取得成功的能力,正是竞争激发着人们强烈的协作愿望和行动。
成功者的道路有千千万万,但总有一些共同之处。在“杰出青年的童年与教育”调查中,我们能够看到杰出青年大多数是善于与他人团结协作的人。那些杰出青年在童年与他人一起做了好事时,希望得到教师表扬的占58.78%,希望表扬时先提自己的占36.4%,希望只表扬自己的占4.05%。这说明,杰出青年在童年时能够较清晰地认识自我和他人的关系,了解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并善于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受到同龄人的欢迎。杰出青年不仅与同伴合作密切,与父母和老师也能够愉快相处。调查显示:杰出青年通常对父母交代的事情愿意去做的占91.22%;经常帮助父母做家务的占81.08%;与教师关系平和的占45.95%;对于教师的不同意见,杰出青年有较强的独立性,附和教师意见的只占8.78%;能以相对温和的态度接受老师意见的占72.30%。由此可见,团结协作是许多成功人士的共同特性。
实际上,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民族、国家,都不可能独自拥有人类最优秀的物质与精神财富。随着人们相互依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那种一人打天下的思想多少显得有些幼稚。封闭的个人和孤立的企业所能够成就的“大业”已不复存在,合作与团队精神将变得空前重要。缺乏合作精神的人将不可能成就事业,更不可能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强者。我们只有承认个人智慧的局限性,懂得自我封闭的危害性,明确合作精神的重要性,我们才能有效地以合作伙伴的优势来弥补自身的缺陷,增强自身的力量,才能更好地应付知识经济时代的各种挑战。
每个人的能力都有一定限度,善于与人合作的人能够弥补自己能力的不足,达到自己原本达不到的目的。有一句名言:“帮助别人往上爬的人,会爬得最高。”如果你帮助一个孩子爬上了果树,你因此也就得到了你想尝到的果实。而且你越是善于帮助别人,你能尝到的果实就越多。
有些年轻人却信奉另外一种哲学:财富总是有一定的限度,你有了,我就没有了。这是一种享受财富的哲学,而不是一种创造财富的哲学。财富创造固然是为了分享的,但是我们的注意力并不在这里,我们更关注的是财富的创造。同样大的一块蛋糕,分的人越多,自然每个人分到口中的就越少。如果这样斤斤计较,我们就会去争抢食物。如果我们是在连手制作蛋糕,那么,只要蛋糕能不断地往大处做,我们就不会为眼下分到的蛋糕太小而备感不平了。因为我们知道,蛋糕还在不断做大,眼前少一块儿,以后随时可以再弥补过来。而且,只要联合起来把蛋糕做大了,就根本不用发愁能否分到蛋糕。
合作具有无限的潜力,因为它集结的是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竞争的所得是有限的,因为它激发的是个人或少数人的力量。
合作就是个人或群体相互之间为达到某一确定目标,彼此通过协调作用而形成的联合行动。参加者须有共同的目标、相近的认识、协调的互动、一定的信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合作中,双方的目标是共同的,所取得的成果也是共享的。所谓竞争就是互相争胜,要有输与赢,一方以胜利者的面目出现,欢呼自己的胜利;另一方则是失败者,在人后悄悄地舔着自己的伤口。一方的喜悦是建筑在另一方的痛苦之上。而合作则是以寻求双方都赢为目标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需要精诚团结,在共同的大目标下努力把事情做好。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竞争取胜的社会,但社会需要的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不是相互扼杀,而是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我们的国家才能有希望,我们中的每一个人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韩国“现代集团”的领导者之一郑梦准说:“企业需要发展,不能单靠某个人,只有依靠集体,个人才能创造出成绩。”不仅企业如此,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事情都离不开合作,像足球赛、篮球赛、排球赛等各种比赛项目,都要求队员们保持彼此之间的良好协作。音乐伴奏也是如此,只有配合默契,方能奏出优美的乐曲。
作为新世纪的年轻人,一定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通过群体活动培养自己的协作意识。如果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成功的人,就要放弃自私自利的狭隘思想,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团体意识。
甘于争当“配角”
配角,一个不怎么受欢迎的词语,因为它似乎是“不被重视”的代名词。
生活中几乎没有人能够坦坦荡荡地说出“我愿意做配角”之类的话,尽管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个电视剧中,主角只有少数几个,而配角却有很多。
配角看似是不起眼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它演好。做配角,不仅需要精湛的演技,更需要有过人的胆识、超凡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当你不可能成为主角时,那么,为何不尽全力将配角演好呢?
众所周知,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当他踏上月球的那一刻,全世界人类都在为他欢呼。阿姆斯特朗还说了一句话:“我个人跨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跨出的一大步。”这句话成为当时世界各地家喻户晓的名言。但是,人们几乎把所有的光环都戴在了阿姆斯特朗的身上,而忽略了另一位宇航员奥德伦。他也登上了月球,只不过比阿姆斯特朗晚了一点。
后来,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招待会中,一个记者突然向奥德伦问了一个很特别的问题:“这次登陆月球的过程中,是阿姆斯特朗先下去的,他是登陆月球的第一人。对此,你会不会觉得有些遗憾?”面对这个有点尴尬的问题,奥德伦并没有慌张,而是很有风度地回答道:“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我们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舱的。所以,我是第一个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人。”听了他的话,在场的人都笑了,纷纷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毫无疑问,在这次“登陆月球”的大事件中,奥德伦是个配角,但是不得不说他这个配角很精彩,和主角同样受人们尊重。我们可以这样断言:甘当配角,从表面上看像是遭受了一定的损失,但是从更深层次来看,当配角的人也同样是赢家。因为你的谦让和付出,让整个团队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配角的重要性丝毫不比主角少,因为主角可能靠剧情和人物性格取胜,但配角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演技。现实生活最能说明问题,看看现在的一些影视作品,大凡配角多是由老戏骨来演的。因为和主角相比,配角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只有他们具备了精湛的演技,才能留住观众的视线。事实也证明,好的配角往往能够为作品增添不少活力。
雨果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假如你是一个演员,哪怕只是一个跑龙套的,也会对剧情产生很大的影响。主角有“最优”,配角同样有“最佳”,二者不可厚此薄彼。
把别人放在心上
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或者说,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认为很重要。如果对方感觉到他在你心目中很重要,他一定会对你产生好感——没有人会讨厌一个喜欢自己、尊重自己的人。
有些人自视甚高,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却忘了别人也需要这种感觉。他们在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别人的轻视,于是受到大家的疏远。只有使别人产生重要的感觉,你才会受到他们的欢迎。
如何使对方产生重要的感觉呢?礼貌上的尊重是毫无疑问的,关键是你要把他放在心上,同时还可以采用一些让人产生好感的方法,比如:
关心对方关心的事。他关心自己的利益,关心自己的健康,关心自己的家人……你只要对他的利益,他的健康,他的家人……表现出足够的关心,他就会把你当成自己人。
欣赏对方欣赏的事。他欣赏自己的成就,欣赏自己的能力,欣赏自己的风度……你只要对他的成就,他的能力,他的风度……表现你真诚的欣赏,他一定会欣赏你,把你当成难得的知音。
请教对方擅长的事。自己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事情,不妨向对方求教,既可增长见识,又能得到对方好感,何乐而不为?
“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你。”这是成功学家拿破仑·希尔的一句名言。
你轻视一个人,你就不会把他放在心上,对他的一切都漠不关心。你重视一个人,你就会关心他的感受,关心他所处的状况。当他感受到你的轻视或重视后,也会报以同样的态度。当你想改善和巩固跟某个人的关系时,把他放在心上,无疑是一条快捷方式。
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十多年前是BON电影公司的公关部经理。她面临着巨大的职业挑战,同时又必须面对许多现实的东西,像人际关系的处理、家庭生活的和谐等,但她巧妙地使这些烦琐的事情顺畅起来。
比如,她的下属总会在某一个繁忙的下午突然收到一张上面写着诸如“你辛苦啦”“你干得非常出色”之类的小卡片,或一张精致典雅的卡片。而在她丈夫生目的那一天,她总会努力举办一个家庭小舞会,而且是一个人事先布置好,就这样,在繁忙工作的间隙,她并没有花太多的时间,却给他人送去了一份又一份快乐。
她对这一做法,饶有兴趣地解释说:“大家的节奏都那么快,大部分人都忘了一些最基本的问候,都认为这些是无足轻重的小细节。其实正是这些细小的方面使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不那么紧张,那我就想:为什么我不能做得更好些呢?”
她又说:“一份小小的问候就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真挚和诚意,使他人感到温暖。人与人之间渴望沟通和交流,而这些细小的方面是最能体现出你的那一份心意的。这是对我个人形象、风度的一个最佳传播,当她们看到那张卡片的时候,就一定会想起我,而且在她们心中隐含着对我的那一份谢意,会使她们更认为我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她们总会想到我好的地方,不会注意我的缺陷。”
显然,奥尔布赖特的这一番言论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人与人的关系不一定非要在大事中才能体现出来,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事之中更能体现你的友善。
既懂得工作的重要,也深信生活的乐趣,随时把心中最真诚的愉悦带给大家,这正是处理人际关系的要诀。
维也纳著名心理学家亚佛·亚德勒,写过一本叫做《人生对你的意识》的书。在那本书中,他说:“不对别人感兴趣的人,他一生中的困难最多,对别人的伤害也最大。所有人类的失败,都出自于这种人。”
亚德勒这句话真是意味深长。
生活中很多很多的问题,就是因为一方不把另一方放在心上或者双方互相不把对方放在心上引起的,种种仇视和敌意,也因此而生,并带来数不清的麻烦。如果每个人都对别人多一份关注,多一份重视,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加温馨和谐。
合作与分享共同造就成功
有一则寓言,说有两个穷人没有饭吃,快要饿晕了。这时,一位善良的老人给了他们每人一件礼物:一根鱼竿和一篓鱼。拿到各自的礼物之后,两个人就分道扬镳了。得到一篓鱼的人迫不及待地吃起鱼来,没几天,鱼就被他吃光了。不久,他便饿死了。得到鱼竿的人忍饥挨饿,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当他看到蔚蓝色的大海时,已用尽了最后一点儿力气,也手握鱼竿离开了人间。
后来又有两个穷人,在即将饿晕时也得到了老人同样的馈赠。他们并没有立即分手,而是坐下来商议了一番,决定相伴而行,共同去寻找大海。在途中,他们每天分享一条鱼。经过艰苦跋涉,两人终于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个人开始捕鱼为生,并分别娶妻生子,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总是有限的,只有学会合作和分享,你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日本松下集团的老板松下幸之助访问美国时,一名美国记者问他:“美国人和日本人,您觉得谁更优秀?”这个问题不容易回答,其他记者都觉得提问者过于冒失。不料松下幸之助毫不犹豫地说:“美国人确实很优秀,假如一个日本人和一个美国人比试的话,日本人绝对不如美国人。”得到“经营之神”的夸奖,在场的所有美国人都喜笑颜开。
不料,松下幸之助又继续说:“日本人注重的是集体的力量,他们可以为团体、为国家牺牲一切。假如10个日本人和10个美国人比试,肯定是势均力敌,而100个日本人和100个美国人较量的话,我相信日本人将略胜一筹。”美国记者们听了目瞪口呆,但又忍不住连连点头。
在松下幸之助的公司里,用人也十分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那些特立独行、缺乏合作精神的员工,不管才能多大,一概被松下集团拒之门外。
在国内,蒙牛集团的崛起也是集体力量的结晶。董事长牛根生说:“为了完成蒙牛人‘强乳兴农’的这个光荣任务,管理团队、全体员工都一直在不断地努力,自动自发地工作,不找借口地执行,克服了各种各样难以想象的困难,所以事业才能得到超速的发展壮大。”
正由于集体的团结合作,蒙牛才创造了这样的商业奇迹:十几个人,集资1000万元,只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到2003年,已成为一个产值50亿元的大型企业。如此的发展速度,在世界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历数国内外知名企业,都十分强调团队的力量,注意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日本著名的索尼公司正是如此。
在盛田昭夫创业初期,索尼公司只是一个拥有二十多名员工的小企业。一次,盛田昭夫招来一位名叫井深大的新员工,他是优秀的电子技术专家,有着丰富的产品研发经验。当盛田昭夫表示要对他委以重任,让他全权负责新产品的研发时,井深大的第一反应是拒绝:“我?全权负责?恐怕胜任不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