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新的工作任务,就立即切实地行动起来。诸如“再等一会儿”、“明天开始做”这样的语言或者这种心理意念,一刻也不能在我们的心里存在。马上列出自己的行动计划,去做!从现在就开始。立即去做自己一直在拖延的工作。如此一来,我们就会发现拖延时间毫无必要,而且还可能会喜欢上自己一拖再拖的这项工作,从而不想拖延,逐步消除拖延的烦恼。
许多人做事总喜欢等到所有的条件都具备了再行动,孰不知,良好的条件是等不来的,工作中很少有万事俱备的时候。我们不太可能等外部条件都完善了再开始工作,但就是在这种既定的环境中,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我们同样可以把事情做到极致!行动可以创造有利条件。只要做起来,哪怕很小的事,哪怕只做了五分钟,也是一个好的开端,就能带动我们着手做好更多的事情。
人最容易也最经常拖延那些需长时间才能显现出结果的事情,因此不论事情大小,都不要放任自己无限期地去拖延。拟定一个完成工作任务的期限,给自己加压,并让身边的人都知道我们的期限,让他们监督我们如期完成。
的确,立即行动有时很难,尤其在面临一件很不愉快的工作或很复杂的工作时,你常常有一种不知从何下手的困惑。但你不必总是选择拖延作为你逃避的方式,如果你觉得工作很复杂,可以运用切香肠的技巧来解决。所谓切香肠的技巧,就是不要一次性吃完整条香肠,而是把它切成小片,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品尝。同样的道理也可以用在你的工作上:先把工作分成几个小部分,分别详列在纸上,然后把每一部分再细分为几个步骤,使得每一个步骤都可在短时间之内完成。
例如,你已经拖延很久,不去打一个你应该但可能会令你不愉快的电话。在这种情况下,你需要采用分段实施法:
(1)查出电话号码,并且写下来。
(2)定出一个打通这个电话的时间。(要求你立刻去打通电话显然有些超出你现有的意志力量,因此让自己先轻松一下。但是要有一个补偿,那就是坚定地承诺在某一时间打通这个电话,并且把这个时间写在你的记事贴上。)
(3)找出一些相关的资料,看看这个电话到底与什么有关,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4)在心里想好自己要说些什么。
(5)打通这个电话。
你在规定的期限里完成一小段的任务,不要去想整体的难度。这样你会发现工作完成的速度,大大超出了你预计的速度;你也会发现,工作比你原来所想象的要容易得多了。而且,做不愉快的工作常常能得到愉快的结果。也可以说,至少在工作完成时你有一种奇妙的满足感。你可以轻松地说:“我已打完了那个难以应付的电话”或“计划已经完成了”。
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开始一个新的步骤时,不到完成,绝不离开工作区域。如果一定要中断的话,最好是在工作告一个段落时。
有时,你拖延一项工作,并不是因为整个工作会让你感到不快,仅仅是因为你讨厌其中的一部分。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应先做你讨厌的那部分。
歌德说得好:“只有投入,思想才能燃烧。一旦开始,完成在即。”“绝不拖延,立即行动!”这句话是最惊人的自动起动器。任何时刻,当你感到拖延的恶习正悄悄地向你靠近,或当此恶习已迅速缠上你,使你动弹不得时,你都需要用这句话来警醒自己,在一分钟之内动起来。
凡事马上行动,现在就做
在一次行动力研习会上,主讲师做了一个活动。他说:“现在我请各位一起来做一个游戏,大家必须用心投入,并且采取行动。”他从钱包里掏出一张面值100元的人民币,他说:“现在有谁愿意拿50元来换这张100元人民币。”他说了几次,但很久没有人行动,最后终于有一个人跑向讲台,但仍然用一种怀疑的眼光看着老师和那一张人民币,不敢行动。那位主讲师提醒说:“要配合,要参与,要行动。”他才采取行动,他终于换回了那100元,他顷刻赚了50元。
最后,主讲师说:“凡事马上行动,立刻行动,你的人生才会不一样。”
聪明人雷厉风行,胡涂蛋拖拖拉拉。一个人应该尽早去做,否则你就会迫于形势而去做某事。聪明人当即就会断定什么该早点干,什么该晚些做,并且干得很开心。立即行动,这种态度还会消减准备工作中一些看似可怕的困难与阻碍,引领你更快地抵达成功的彼岸。
你知道著名品牌肯德基是怎样打入中国市场的吗?
刚开始公司派了一位代表来中国考察市场,他来到首都北京,看到街道上人头攒动的场面,内心激动不已,尽情地畅想着肯德基一旦在中国站稳脚跟后的美好未来。在我们看来那位代表的工作也算得上是尽职尽责了,但回到公司后总裁还没等听完他的“美好遐想”就停止了他的工作,另派了一位代表来北京。
新代表与上一位不同的是,他先是在北京几条街道测出人流量,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走访,然后又对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进行品尝调查,并详细询问了他们对炸鸡的味道、价格等方面的意见,另外还对北京油、面、菜甚至鸡饲料等行业进行广泛的摸底研究,并将样品资料带回总部。
不久,那位代表率领一帮人又回到北京,“肯德基”从此打入了北京市场。
第一位商业代表之所以被解雇,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好的创意,而是他的创意还只是停留在空谈上。后来的这位代表是一位想到就做、马上行动的人,他不但胸怀让“肯德基”驻足中国市场的美好创意,还坚定地通过行动来立即着手实现这一创意。
如果我们认准了一项工作,那么我们就要立即行动,因为世界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懒惰而一事无成。一日有一日的理想和决断,昨日有昨日的事,今日有今日的事,明日有明日的事。对有些人来说时间是金钱,对有些人来说时间是废品,一百次的胡思乱想抵不上一次的行动。
如果你犯了一项错误,这个世界将会原谅你。但如果你未做任何决定,这个世界将不会原谅你。如果你已做了一个真正的决定,就要马上行动。
当你养成“现在就动手做”的工作习惯时,你就掌握了个人进取的精髓。你工作的能力加上你工作的态度,决定你的报酬和职务。那些工作效率高、做事多并且乐此不疲的人,往往担任公司最重要职务。当你下定决心永远以积极的心态做事时,你就朝自己的远大前程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一开始,你会觉得坚持这种态度很不容易,但最终你会发现这种态度会成为你个人价值的一部分。而当你体验到他人的肯定给你的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帮助时,你就会一如既往地用这种态度做事。
忙碌的人不肯拖延,他们觉得生活正如莱特所形容的那样:“骑着一辆脚踏车,不是保持平衡向前进,就是翻覆在地。”效率高的人往往有限时完成工作的观念,他们确定做每件事所需的时间,并且强迫自己在预期内完成。即使你的工作并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也应该经常训练自己。当你发现自己能在短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时,一定会惊讶不已的!
有一位心理学家多年来一直在探寻成功人士的精神世界,他发现了两种本质的力量:一种是在严格而缜密的逻辑思维引导下艰苦工作,另一种是在突发、热烈的灵感激励下立即行动。
当可能改变命运的灵感在世俗生活中喷发时,绝大多数人习惯于将它窒息,而后又回到原来的生活常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照常做什么。他们并没有意识到,内在的冲动是人类潜意识通向客观世界的直达快车。
威廉·詹姆斯说:灵感的每一次闪烁和启示,都让它像气体一样溜掉而毫无踪迹,这比丧失机遇还要糟糕,因为它在无形中阻断了激情喷发的正常管道。如此一来,人类将无法聚起一股坚定而快速应变的力量以对付生活的突变。
沃尔特·B·皮特金有一次在好莱坞时,一位年轻的支持者向他提出了一项大胆的建设性方案。在场的人全被吸引住了,它显然值得考虑,不过他们可以从容考虑,然后讨论,最后再决定如何去做。但是,当其他人正在琢磨这个方案时,皮特金突然把手伸向电话并立即开始向华尔街拍电报,用电文热烈地陈述了这个方案。当然,拍这么长的电报花费不菲,但它转达了皮特金的信念。
出乎意料的是,1000万美元的电影投资立项就因为这个电文而拍板签约。假如他们拖延行动,这项方案极可能就在他们小心翼翼的漫谈中自动流产——至少会失去它最初的光泽。然而皮特金立刻付诸行动了。
很多人羡慕皮特金办事如此简明,然而事实是,他之所以办事简明,就是因为他在长期训练中养成了“马上行动”的习惯。
世间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万事俱备”只不过是“永远不可能做到”的代名词。一旦延迟,愚蠢地去满足“万事俱备”这一先行条件,不但辛苦加倍,还会使灵感失去应有的乐趣。以周密的思考来掩饰自己的不行动,甚至比一时冲动还要错误。
很多时候,你若立即进入工作的主题,将会惊讶地发现,如果拿浪费在“万事俱备”上的时间和潜力处理手中的工作,往往绰绰有余。而且,许多事情你若立即动手去做,就会感到快乐、有趣,加大成功几率。
马上去做(JustDoIt!),亲自去做(DoItYourself!)是现代成功人士的做事理念,任何规划和蓝图都不能保证你成功。很多企业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不是事先规划出来的,而是在行动中一步一步经过不断调整和实践出来的。因为任何规划都有缺陷,规划的东西是纸上的,与实际总是有距离的,规划可以在执行中修改,但关键还是要马上去做!根据你的目标马上行动,没有行动,再好的计划也是白日梦。
日事日清,让拖延去见鬼吧
成千上万的人都拥有雄心壮志,为什么很多人没有如愿以偿,甚至在温饱在线挣扎?原因就是大多数人一直在拖延行动。并不是不想行动,只是想过一段时间再开始,这样一晃就是一生。
工作应该按计划去做,可总有人习惯把要做的事往后推,本来是一些不起眼的工作,不经意间就会越积越多,不及时处理,通常会变得更困难,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精力才能完成。
工作要按计划按要求去做,不要总是相信以后还有很多时间,不要认为这件事在别的时间做会更容易些。要知道:我们没有想象中有那么多的时间与精力。
计划总赶不上变化,新的一天总会有新的工作需要你来做,遗留下来的工作还没有完成,新的工作又扑面而来,这会使你应接不暇,顾此失彼。今天的事情一定要今天做完,拖延只会使新旧工作堆压在一起,令人身心疲惫。
每天都是新的开始,每天都有新的事情要做。拖延不只使人工作效率下降,而且还会使人丧失做事的才能,走向平庸。
具有拖延习惯的人,不到火烧眉毛的地步,往往弄不出一个结果来。日子一久,遇事就不能当机立断,做事也会失去自信,同时也使原本所具有的一切能力逐渐退化了,坏习惯反而越来越多。
拖延是个不讨人喜欢的习惯,不仅使我们失去个人的自信,而且也失去了别人对我们的信任和尊重,同时使得各种机遇的大门不再向我们敞开。
我们为什么拖延?从根本上还是工作消极被动,大家都知道拖延浪费时间,事实上拖延的弊端远不止这些。
有人为完不成的工作找各种各样的借口,有人说情绪不好,有人说状态不对,有人说条件太差。总之,就是在为不做找理由。于是把该做的事放在一边,去做那些比较容易、比较有趣的事。
借口是拖延的温床。借口使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发生了扭曲,做起事来往往就会不诚实,无法将工作做好。
现代社会是一个讲究效率的时代。在这个时代,拖延就是失败,行动与速度才是制胜的法宝。
成千上万的人都拥有雄心壮志,为什么很多人没有如愿以偿,甚至在温饱在线挣扎?原因就是大多数人一直在拖延行动。并不是不想行动,只是想过一段时间再开始,这样一晃就是一生。
成功的秘诀在于形成立即行动的好习惯。不要拖拉,不要告诉自己“明天再说”“以后再说”“下次再做”。坏习惯中拖延的习惯是最有害的。没有别的什么习惯,能够比拖延更能使人懈怠。
拖延是可怕的敌人,是时间的窃贼。它会损坏人的性格,消磨人的意志,使你对自己越来越失去信心,怀疑自己的毅力,怀疑自己的目标,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让人变得一事无成。
拖延是人生的最大杀手,让人在生活和工作中忙乱不堪,让人失去与他人合作的机遇,更让人失去在工作和事业上成功的机会,从而让失败一直伴随着自己。
按时完成要做的事情才是有序的,高效的!要保证工作效率,必须提高执行力,该解决的问题必须及时解决,避免无谓的拖延和挤压。
优秀的员工都是高效的执行者。优秀的员工做事从不拖延,而且还能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在工作中,他们知道自己的职责是什么,知道自己每天的工作是什么,知道自己一小时甚至是一分钟该完成什么。他们会把自己的工作安排得井井有条,今天的工作决不能留给明天。他们深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事一清,也要讲究方法
人在工作的过程中,总要发现、培养一些能提高工作效率的好习惯,一事一清,应该成为这种好习惯中的一种。一个不好的习惯,会让人跌进失败的漩涡;一个好的习惯,只要坚持下去,就能一步步引导人走向成功。
世界上最紧张的地方,可能要数只有10平方米的纽约中央车站问询处。每一天,那里都是人潮汹涌,匆匆的旅客都争着询问自己的问题,都希望能够立即得到答案。对于问询处的服务人员来说,工作的紧张与压力可想而知。可柜台后面的那位服务人员看起来一点也不紧张。他身材瘦小,戴着眼镜,一副文弱的样子,显得那么轻松自如、镇定自若。
在他面前的旅客,是一个矮胖的妇人,头上扎着一条丝巾,已被汗水湿透,充满了焦虑与不安。问询处的先生倾斜着上半身,以便能倾听她的声音。“是的,你要问什么?”他把头抬高,集中精神,透过他的厚镜片看着这位妇人,“你要去哪里?”
这时,有位穿着入时,一手提着皮箱,头上戴着昂贵的帽子的男子,试图插话进来。但是,这位服务人员却旁若无人,只是继续和这位妇人说话:“你要去哪里?”“春田。”
“是俄亥俄州的春田吗?”“不,是马萨诸塞州的春田。”
他根本不需要行车时刻表,就说:“那班车是在10分钟之内,在第15号站台出车。你不用跑,时间还多得很。”
“你是说15号站台吗?”“是的,太太。”
女人转身离开,这位先生立即将注意力转移到下一位客人——戴着帽子的那位身上。但是,没多久,那位太太又回头来问一次站台号码。“你刚才说是15号站台?”这一次,这位服务人员集中精神在下一位旅客身上,不再管这位头上扎丝巾的太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