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华兹相信杜敏夫是一个好设计师,便邀请他到自己的公司工作。谁知杜敏夫竞大叫起来:“宁可饿死,也不做服装设计师。”史华兹只得暂时作罢。
后来,史华兹一次又一次地拜访杜敏夫,终于使他接受了邀请。尽管杜敏夫脾气古怪,很不易相处,但史华兹却以包容之心,真心实意地接受他。后来,杜敏夫设计出了许多极具创意的时装,帮助公司一举打开了市场。现在,罗兰奴真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服装公司。
闻名全球的时代华纳公司创始人罗斯,年轻时曾在一家殡仪馆任总裁,后来才投资娱乐业,并收购了多家电影、唱片及艺术公司。作为一个外行,要经营一份专业性极强的事业,难度可想而知。但他能够运用内行代他经营,所以他的事业做得很成功。
罗斯求贤若渴,千方百计地将各种人才网罗到华纳旗下。即使暂时用不上,他也要请进来,这个部门不行,就调到另一部门,而且绝不轻易解雇人。
有一次,罗斯收购了大西洋唱片公司,并希望该公司总裁厄地根继续担任原职。厄地根听说罗斯出身于殡仪业,顿生轻视之心,打算挂冠而去。罗斯求贤心切,他特地邀请厄地根的一位好朋友,一起去拜访厄地根。厄地根以为罗斯是个大老粗,用法语对朋友说:“我不可能与这些人共事!”罗斯也学过法语,立即用流利的法语回敬道:“我将保证你拥有现在的一切权力。”
罗斯的诚意终于使厄地根改变主意,决定留在华纳效力。
还有一次,罗斯收购了美国电视传播公司。他亲自拜访该公司原总裁史丹,劝他留任。罗斯打听到,史丹有一个关于有线电视的全新计划,却因资金不足无法实现,至今引为憾事。于是,他对史丹说:“请你以你的想象力来告诉我,在未来五年内,要建立所有的有线电视系统并实现你的梦想,大致需要多少资金?”
史丹一闻此言,立即决定加盟华纳。日后,史丹在实现梦想的同时,也为华纳的有线电视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其实,大部分都怕别人敬,不怕别人贬低。正像有些人说的:怕表扬,不怕批评。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这是因为,要把事情做得漂亮是很难的,马马虎虎对付却很容易。你把他看低,他正好拣容易的做,马马虎虎对付你一下。你把他看高,他拗不过你的好意,只好勉为其难地往好里做。
所以,在生活中,为了让对方的表现合乎你的期望,最好是敬着点,千万不要随便贬低别人。否则,他的表现可能像你所说的一样糟糕。
有时求败就是隐藏实力
社会无处不充满竞争。人们在每一场竞争中都希望自己成为最后的胜者。而人的一生要参与的竞争几乎不可胜数,要求自己每一次竞争皆能胜出,绝不是最佳的处世策略。有时候,适当表现自己的无能,适当让自己失败几次,让别人也胜出几回,也许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好处。
追求胜利是人上进的表现,可是在社会生活中,事事求胜却不一定是好事,有时候,“求胜”反而是“失败”的前奏曲!
有一部电影的主要情节是这样的:
男主角为了查案,想办法进入某一帮会,该帮会的规矩是欲加入者必须接受该帮会三名“高手”的挑战。结果男主角先后“摆平”了前两位“高手”,最后碰上帮主,两人在经过十数回合的交手后,男主角俯首认输。女主角知道男主角功夫高强,对他的认输大惑不解。男主角回答说,如果他打败那位帮主,自己就要取而代之,成为帮主。可是当帮主不是他所愿,也无助于查明案情,何况他也不一定能带得动这些人,为了收服这些人的心,还得花很多心思,这对查案无益。因此他不求胜,反而故意求败,给了那位帮主及全体“弟兄”面子。自己因为坐上了第二把交椅,接近权力核心,反而更容易了解案情的来龙去脉!
这虽然是部电影,可是情节却相当合乎社会生活的法则,这就是:你的胜利是别人的失败。失败者的心情极端复杂,他可能真正臣服认输,但也有可能在心底埋下一粒复仇的种子,若卷土重来,两人光明正大再度对决则无大碍,怕就怕他在背后射冷箭。此外,胜利也会为你带来很多人际关系上的变化及负担,或许,这也算是为胜利所付出的代价吧!
在社会生活中,事事求胜的人是不明智的。但也不是说凡事都要做个失败者,而是说胜败与否你需要考虑:
这个“胜利”对你来说意义如何?
为了这个“胜利”,你将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打败对方,将产生怎样的人际效应?
“失败”和“胜利”相比,何者价值更大?
有了这些思考,该求胜就求胜,并且也要有承担求胜之后所产生的种种负作用;如果没必要求胜,那么就求败吧。不过,求败也要有一些技巧——不可不战而败,那会引起对方的不满与怀疑,反而对你不利。你必须“假装”拼命,然后再“狼狈”地落败,否则对方就会觉得自己的胜出不够仗义、不够光彩、不够豪迈,甚至有被“赐胜”的感觉,这样的“求败”是不会收到好效果的。想要求败都求不得!
求败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隐藏实力,别人永远搞不清楚你到底有多少斤两,而这就是你在必要时求胜的最好本钱!事事都胜,容易引起别人的嫉妒,有时反而会影响你追求大胜利,所以宁可小事求败,大事才去求胜。
放下身段更能提高身价
对于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来说,放下身段和大家一样平和相处,非但不失身份,反而更能引起大家的尊重。比如说公司老板经常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经常与员工在一起,在员工食堂就餐,就能使员工更愿意听老板的指挥。
瑞典前首相帕尔梅是十分受人尊敬的领导人。他当时虽贵为政府首相,但仍住在平民公寓里。他生活十分简朴,平易近人,与平民百姓毫无二致。帕尔梅的信条是:“我是人民的一员。”除了正式出访或特别重要的国务活动外,帕尔梅去国内外参加会议、访问、视察和私人活动,一向很少带随行人员和保卫人员。只是在参加重要国务活动时才乘坐防弹汽车,并有两名警察保护。有一次他去美国参加一个国际会议,人们发现他竟独自一人乘出租车去机场。
1984年3月,他去维也纳参加奥地利社会党代表大会,也是独自前往的。当他走入会场的时候,还没有人注意到他,直到他在插有瑞典国旗的座位上坐下来,人们才发现他。对他的举动,与会者都啧啧称赞不已。同普通群众打成一片是帕尔梅为人的重要特点。帕尔梅从家到首相府,每天都坚持步行,在这一刻钟左右的时间里,他不时同路上的行人打招呼,有时甚至与同路人闲聊几句。帕尔梅同他周围的人关系处得都很好。在工作之余,他还经常帮助别人,毫无高贵者的派头。帕尔梅一家经常到法罗岛去度假,和那里的居民建立了密切的联系,那里的人都将他看做朋友。他常常在闲暇时间独自骑车闲逛、铡草打水、劈柴生火、帮助房东干些杂活,以此来联系和接触群众,使彼此之间亲如家人。
帕尔梅喜欢独自微服私访,去学校、商店、厂矿等地,找学生、店员、工人谈话,了解情况,听取意见。他从没有首相的架子,谈吐文雅、态度诚恳,也从不搞前呼后拥的威严场面。这些都使他深得瑞典人民的爱戴。
帕尔梅平易近人,他同许多普通人通过信件建立了友谊。他在位时平均每年收到1.5万多封来信;其中三分之一来自国外,为此他专门雇用了4名工作人员及时拆阅、处理和答复,做到来者皆阅,来者均复。对于助手起草的回信,他要亲自过目,然后才能签发。这一切都使他的形象在人民心目中日益高大。帕尔梅首相府的大门也永远向广大人民开放,永远是人民的服务处。在瑞典人民的心目中,帕尔梅是首相,又是平民;是领导人,又是兄弟、朋友,他是人们心目中的偶像。
放下身段,绝不会使高贵者变得卑微,相反,倒更能增强人们的崇敬之情。这样的人把自己的生命之根深深扎在大众这块沃土之中,哪能不根深叶茂,令人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