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本小说的本意,不是一个人物的故事(虽然这本故事的原型确有其人)。然而也就是这样的人物,让我看到了自己,那个曾经不经意伤害了别人的自己;看到了社会里的人,为了牟取自身的利益而不顾一切底线的人。现在这个社会往往评价一个人的方式很简洁,有钱!没钱!某位企业家亲口对我说过这样的话,“什么样的人才算有本事?就是你能把别人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那就叫做本事。”
一些看似不经意的伤害,于已不利,于人不利。往往一个人,他承受了太多这样的微小伤害,那么很容易走上一条去伤害这个社会的道路。这个社会很奇妙,往往一个人去伤害它,它报复的却是一大片人。不要被这个注重经济发展的社会蒙蔽了自己的认知,不能为了让自己过上有物质的生活,而抛弃了平等.互助.衷爱.善人等本性良知。
有一位禅师,他没有名号,没有庙宇。他有的,是一座不属于自己的山头,一个茅屋,一片田地。然而却有很多著名的禅师向他讨教禅意,但是大多数刚见面就被他请了出去。因为他每见一位已经出了名的禅师他都要提问:“我们的修行是为了了解人生?明心见性?洞察宇宙?还是为了财富?名利?地位?”通常他提出这个问题后,三秒内回答的,他就伸手做出‘请’的姿势,三秒后回答的也是同样。
较为喜剧的是,一次一位颇有修为和名气的大师前来拜访。当他同样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师反过来问他:“我们参悟出来的禅意,是留给自己沉埋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还是将它播散出去,让每一个世人对它感知进行参悟?”
大师走后,他只冥想了几分钟,便拆掉了自己的小茅屋,重新在原地搭建了一个大草棚。我要感谢这位大师,因为不是他,我也不会接触到这位禅师,他也不会真心点化疏导每一位前来的拜访者。
闲暇时我最喜欢的,便是来到这位禅师所占据的山头。因为有免费的新茶,还有野果。这里景色算不上什么,但是有这么一位禅师,这里每天都会出现一两个可爱且有故事的人。禅师每次只会接待一个客人,或许是因为我这半年来每天都出现在这里,他也就准许我坐在旁边当一个旁听者。
某天下着小雨,山里的道路变得泞泥,往往遇到这种情景就没有什么人愿意来拜访这位禅师。倒是我喜欢在小雨过后,去山体上找一种香嫩的小蘑菇。早早带着工具上了山,来到禅师的草棚里小憩一会。等雨停了便一路寻着回去,一顿少有的美味就有了。禅师沏了一壶新茶,我也不客气与他做伴细细品着。
雨没有像预报说的那样只是一场小雨,反而越下越大。正要失望失去了一餐美味,却等来了一个故事。
先说说见到这个人的第一印象,当时雨的气势开始有些磅礴了。在这个时候上下山是有难度的。路难走不说,脚底只要粘上泥,踩在岩石上极容易摔倒。也就在这个时候,有个人却一路狂奔着上山,边跑边跳。雨水似乎没有给他任何影响,山体的泥石也对他产生敬畏。他的穿着也很奇怪,衣裤过于宽肥,脚下的鞋子还是以前的那种老解放鞋。头发乱糟糟地,似是他自己修剪的。看上去只有三十多岁,却感觉他没有一点料理自己的本事。
等他靠近我们的时候,禅师邀他进入草棚避雨,我也翻过一个茶杯并且倒满热茶。看他呢?就站在棚子外面,任由雨水肆意冲刷他的身躯。并不领情我和禅师的邀请,呆呆地看着禅师,最后又呆呆地看着我。
与之对视的时候,突然想到了什么。大概是一年前,当时我一直住在城里,不愿出来走走。只有每天早上出门去菜市口买点东西,也就是那个时候遇见了一个乞讨者。很奇特的乞讨者,穿着破烂脏兮,胡子头发搅在一起,很难分辨出年龄。每天早上都会遇见他,他次次都是在盯着我家的方向看。他也不是一直站在那里,往往我买完菜回去的时候就见不着了。时间久了,怀疑他是不是精神有点问题。甚至有次我半夜路过菜市口,发现他就睡在路边的花坛里。乞讨者往往都会选择睡在花坛边的坐台上,而他是直接睡在花坛里面,就像在躲着别人一样。有次经过他的面前,觉得可怜,顺手递给他一瓶饮料。结果他非但没接,而且就是用现在这种眼神看着我,有些让人觉得生畏,觉得不屑;甚至是觉得他是在瞧不起我递给他的东西。
禅师见他没有进来的意思,便也站了出去,同他感受普雨之下的淋漓。他们二人如此,倒叫我有些难堪了。好一会才又上来一人,这人我认识,以前也算是常来禅师这里的人,是个搞建筑的叫李强。
李强看见禅师在外淋雨,赶忙上前搀扶他,并且让刚才的小子进来。李强想请禅师帮他开导一下这个看似精神有些问题的家伙。李强向禅师介绍着这个怪人,我大概听明白一点,这个家伙之前是打黑拳的,还颇有名气。不过这样的名气也就像黑拳一样,只能存在于地下市场中。
李强介绍他的时候,禅师一直盯着他看。而他呢?一直盯着茶壶,我以为他想喝水便把杯子往他面前推了推,他却始终没有端起。我的热情总是被他冷漠地无视,总感觉对他的印象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