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夜深人静之时。
顾随风从柜子里拿出了准备好的东西。
一支上等的狼毫笔,一份朱砂墨,一沓经过裁剪的符纸。
符纸按照《符经》上的严格要求,被裁剪成了两尺长,一尺宽的长方形模样。
顾随风将朱砂墨倒入砚台之中,和水磨好后,拿出一张空白符纸放在了桌子上,符纸的四个角落用镇纸石稳稳压住。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并没有立即动手,而是轻轻的闭起双目,凝神静气,排除心中的杂念后才缓缓提笔,蘸上朱砂墨,缓缓调动丹田内拇指般粗细的灵气,沿着经脉运行到提笔的右手,再顺势将灵气缓缓注入到手中狼毫笔上。
这一步,他做的非常的小心谨慎。
因为狼毫笔虽然是上等的笔,但毕竟不是专门的符笔,顾随风不知道这种笔符合不符合《符经》中特别强调的灵性这个特点。
如果灵气过量输入狼毫笔中的话,狼毫笔可能会承受不住,出现崩坏的局面。
顾随风见一切正常,感受着狼毫笔上流转的灵气,长吁了口气,蘸满朱砂的狼毫笔,落在了符纸上,开始有条不紊的画了起来。虽然事先做了充足的准备,进行了大量的练习,但第一次动笔,他的动作依旧无比的生涩,心中还有些紧张,第一张安胎符刚开始画,就出了差错。
第一次正式的绘符刚开始就以失败告终。
顾随风将画废掉的符纸扔进了垃圾桶中。他没有气馁,而是放下手中的狼毫笔,休息了片刻后,收拾好沮丧的心情后再次动笔。
这次,他格外的注意,动作非常的缓慢,全神贯注。
这次符文画的非常的顺利,但是大概画到三分之一的时候,一丝兴奋,以为自己在写字,竟然将狼毫笔提了起来。
《符经》中特别强调,画符时需要一气呵成,不能中断,如果中断的话,再重新续接的话,可能回导致整张符箓内的灵气不稳。
不过,顾随风看着画得非常完善的符箓,有点不信邪,接着刚才中断的地方继续画了起来。
等他画完之时,整张符文突然之间,光华闪烁,青光不断在符纸上游走,最后,噗嗤一声,整张安胎符突然之间化作了一团火焰,眨眼间被烧成了灰烬。
他不由苦笑一声,第二次的尝试又是以失败告终。但他不是个轻易认输的人,休息片刻,又继续画了起来。这次一直很顺利,眼看就要成功了,顾随风却发觉自己体内的灵气竟然枯竭了。
最终第三次尝试依旧以失败结束。
顾随风长叹一声,放下手中的狼毫笔。他第一次觉得这绘符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他又看来了看桌边的沙漏,发现自己画了三张符,竟然花了两个时辰左右的时间。
顾随风摇摇头,脸上露出坚毅的神情,盘膝坐下开始恢复起体内的灵气来。
一个时辰后,顾随风体内的灵气恢复了大半,他觉得体内的灵气能够支撑他再画两次,所以就不再打坐,而是着手准备第四次的尝试。
这次他吸收了前三次的教训,控制了灵气输出的量,同时保证绘制的符文的连贯性,没有差错。
整个符纸上在顾随风的勾画下,一幅玄妙的图案缓缓成形,就在顾随风画完最后一笔后,符纸上突然散发出微弱的青光,青光过后,符纸又重新恢复了正常。
原本洁白的符纸上,此时多出了一幅朱砂画出来的玄妙的图案,这玄妙的图案上还流转着淡淡的荧光,看上去给人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
这正是《符经》中所描述的符纹绘制成功时具备的特征。
顾随风满意的看着桌子上的符箓,将他取出放在了桌角边,喃喃自语道:“画是画出来了,就是这成功率也太低了点,画了四张才成功一次。之前练习了近千次,没想到在绘制的过程中依旧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看来还是要多加练习。而且还不知道这安胎符究竟有没有效果,如果能够有人让我试验一下就太好了”。
顾随风摇摇头,哪里有这么巧的事情,刚好遇见个动了胎气的孕妇,而且人家还不一定相信你,他把这种想法压了下来,继续开始练习起来。
这一练习,一直练习到第二日的清晨,顾随风才放下手中的狼毫笔。
不过,这夜他的成果还是不错的。总共绘制了二十次,绘制成功的符文总共有七张。
越是到最后,他越是熟练,成功率也越高。
顾随风相信只要他勤加练习,一定可以做到一次性成功。
不过,这一夜还是非常累的,一夜下来,他体内的灵气被消耗一空多达四五次之多。灵气的消耗还是其次,最累人的是对他精神的消耗。
绘制符纹时,要求全神贯注,一气呵成,丝毫不能有差错,一夜下来,他已经是头疼欲裂。
顾随风看着桌子上摆的整整齐齐的七张散发着淡淡红光的安胎符,自语道:“看来还是体内的灵气太少了些,如果自己的灵气再多点的话,不要浪费那么多时间恢复灵气的话,相信自己一夜下来,能够绘制出更多的符箓”。
他将七张安胎符收好,开始闭目养神起来,很快,因为绘符造成的疲劳就被一扫而空。之后,他又投入到紧张又忙碌的学习生涯中去了。
时间就这么悄悄的溜走。
顾随风进入杏林医馆已经有了半年的时间。
他每天的行程非常的紧密,陪同胡杏林坐诊,负责进行记录,读各种各样的医书。
虽然,他还没有一次坐诊过,但医术却已经小有所成了。
而来看病的青石镇的老百姓们也都知道,乐善好施的胡老先生多了个俊秀的徒弟。
如果白日里还有些闲暇时间的话,他就教顾云读书识字。
而顾云也很争气,这半年的功夫,已经能够自己阅读一些书籍,一些常用的字基本上完全认识。
胡杏林见此,大为夸赞顾云,在为顾随风讲授药材的时候,顺便也带上了顾云。按照胡杏林的说法是打算将顾云培养成专门负责抓药的伙计。待他百老归天后,顾随风坐诊,顾云负责抓药,将这杏林医馆在青石镇中继续经营下去。而顾云在知道胡老先生的打算后,学得更加的卖力了。
到了夜晚,顾随风先是练气,然后是绘符。
半年的努力,顾随风丹田内的灵气,已经有拳头般大小。
不过,他也遇到了一些麻烦,就是丹田内这股拳头般大小的灵气,增长的非常非常的缓慢,无论他如何努力,每日也只不过增长一缕头发丝般大小。他很着急,照这么下去,他猴年马月才能将自己的丹田中都充满灵气呢?
这让顾随风很是费解。他阅读了很多胡老先生珍藏的医书,都没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只好先将这个难题放在了一边,专心致志的绘制起符箓来。
经过他上百次的练习后,安胎符已经绘制的非常熟练,基本上能够做到一气呵成,一次成功。
这带来的后果,就是现在他的安胎符已经快接近百张了,却从来没有用过一次。
安胎符绘制的非常娴熟之后,他又开始尝试绘制其他的符箓。半年的时间,他已经能够绘制《符经》中他所能看见的符箓中的一大半,而且成功率接近了三分之一。
所以,他现在不光有安胎符,什么止血符、催生符、止小儿夜啼符、镇瘟符、化鲠符等等乱七八糟的符箓多达几十种。
顾随风决定等到将所有的符文都绘制熟练后,如果还不能解决体内灵气增长缓慢的问题,他就要离开青石镇,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他相信在这个充满神奇的世界,一定会存在着和他一样的人。
只不过,这青石镇太过偏僻而已。
有了这个打算后,顾随风开始调整起他的计划,加大了对顾云的培养。
不仅教他读书认字,还开始监督起顾云和他一起跟在胡杏林身后,学习起医术来。
胡杏林见到顾云也开始学习起医术来,只是微微叹了一口气后,没有多说什么,仿佛明白了顾随风的想法,对顾云的教导也是非常的用心。
这一日,坐诊结束后,胡杏林回到后院休息,顾随风在前厅教导顾云识字,突然从门外走进了一个身着华贵衣服,肥头大耳,大腹便便的中年人。
这中年人一手捂着喉咙,一边嘶哑的叫着:“胡大夫,在吗,胡大夫在吗?快救救我”。
顾随风赶忙放下手中的书籍,朝着顾云说道:“快去请师傅过来”。顾云非常机灵到后院去请胡杏林了。
顾随风将富态的中年人扶到椅子上坐了下来,稍微打量了一番,心中微感困惑,因为看中年人的衣着打扮,应该是青石镇子上比较富裕的人,而他们杏林医馆,从来没有来过这类人,这种人一般都是去青石医馆的。难不成是师傅的好友吗?
看着不像,从此人对师傅的称呼中看,应该不像师傅的好友,顾随风否定了自己的猜测。
这些想法,在顾随风的心中一闪而逝,他就被眼前的中年人给吸引了过去。
他想趁师傅没来之前,看能不能先诊断出病症。有了这个想法后,顾随风开始尝试询问病症,“这位病人,你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
那富态的中年人,一挥手,一脸痛苦的回道:“你又不是胡大夫,就算告诉你,又能有什么用,不和你说了,一说喉咙就疼”。
顾随风还想再努力一番,胡杏林在顾云的搀扶下,来到了前厅。
胡杏林一看来人,不由一惊,连忙上前招呼道:“这不是石老板嘛,怎么到了我这医馆”。
“哎呦,胡大夫,你可要替我想想办法,我现在可是痛不欲生啊”。
这叫石老板的人一见胡杏林进来,立马走上前去,哭诉了起来。
“快请坐,快请坐,石老板,你赶紧和我说说什么情况”。
“事情是这样·····”。
石老板当即向胡杏林讲诉起了自己的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