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城内旦龙城、九州内外聚扬州,满朝文武万万岁、贺得天子笑连连。
人逢喜事精神爽,盘龙殿上早朝前,文武百官议论纷纷!抓了逃亡多年的汪伦、说不定皇帝还会大赦天下,趁着陛下高兴、该奉承的奉承、溜须的溜须,总不会有错。
“早朝…百官进殿…”
连司礼太监的声音都比平日里高出不少,可见传闻是真。
“皇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
“谢陛下!”
“怎么?今日早朝、诸卿家个个红光满面,可有什么喜事?速与朕奏来…”
此时、领头的右相李槐、首先出列站了出来说
“臣闻作夜赤幽营快马回报,逆贼汪伦已然伏法!臣等替皇上高兴、替刘宋江山高兴,终于除之****!皇上万岁、大宋万岁!”
“皇上万岁!大宋万岁!”
群臣蜂拥呼应、好不隆重。只有左相佐世林站着不动、看着李槐的模样,吹胡子瞪眼、恨不得吃了他一般,口中默念
“溜须小人!呸!”
刘隆见满朝文武相贺、原本还假装镇定,此时早已乐开了花,十几年的心腹大患,如同鲠在喉里多时的鱼骨头、突然间被取出,怎能不痛快?怎能不舒畅?
“好好好啊!尔等耳朵鼻子都灵光,不错!让赤幽营的人进来…”
赵九心领神会,立刻喊到
“传赤幽营主司阎大人、副使仲大人进殿!”
朝堂上百官窸窸窣窣、好不热闹。
不一会,赤幽营阎昌宗和仲虎二人来到殿前、行跪拜大礼,仲虎手中还提着一包裹,从中散发出扑鼻恶臭!气氛好生微妙。
“启禀陛下、卑职手中所提正是汪伦人头!献与陛下!”
说罢、仲虎撒手一放,裹布中顿时滚出一颗人头,血迹已经凝固、天气炎热,头颅散发出阵阵恶臭!好生难闻!满朝文武、此情此景,皆已退避三分,全然没有刚才的热情。倒是皇上刘隆、亲下龙椅,走到头颅前,不仅亲手撩发,一睹头颅,观来顾去、全然不管。
“是汪伦!是汪伦!哈哈哈哈…”
群臣此时才不情不愿的围了过来,纷纷向皇帝表示祝贺,期间竟有官员呕吐、形象全无!
“佐卿、你且上前来瞧瞧!”
刘隆说罢、佐世林这才战战兢兢来到跟前,仔细打量一番后
“回陛下!的确是汪贼的头颅…”
皇帝这才满意丢下头颅,吩咐让人把头颅拿下去,回到龙椅,畅快的坐了下来…
“仲虎!你此番立了大功,朕当如何赏赐与你啊?”
“回陛下!全仗阎大人运筹帷幄、赤幽营刘大人和交州刺史范大人都死在汪伦剑下!卑职才顺利砍下这汪贼人头,此功卑职不敢受。”
“诶…!汪贼通神,小小牺牲在所不惜!刘一步殉职、阎昌宗你替朕善后,赐其三品紫薇爵,风光大葬。范长风固守交州多年,竟不知汪伦、有包庇之嫌!此番死于汪贼剑下,朕就不罪不奖。至于你、留在赤幽营太可惜了,影林卫有个副使的空缺、你明天来御前影林卫找丘野吧!”
“卑职、谢皇上!”
“哈哈哈、平身吧!”
“恭喜仲大人啊!影林卫副使终日行走御前,乃三品武将!您现在可是与阎大人平级啊!”
“对啊对啊!恭喜仲大人、前途无量啊!”
又有一群官员贺起了仲虎,此时的朝堂上局势微妙,另有一些人正蠢蠢欲动。
“陛下!范长风一死、交州刺史一职已然空缺,当尽早决定人选、以免南境动荡…”
“李大人说的是、陛下、臣附议!”
“对!”
“对!”
“臣等附议!”
“哦?诸位卿家可有合适人选啊?”
“陛下、臣提议御史冼大人。”
“张大人不妥吧!谁人不知道冼大人乃佐相门生,你们这是在结党谋私啊!陛下!臣提议礼部侍郎许大人!”
“冯大人适才说老夫谋私、谁不知道许大人与李相有连襟之谊,我看你才是结党谋私…”
“你结党谋私…”
“你才结党谋私…”
“好啦好啦、二位大人不要吵!依老臣看、陛下!交州刺史一事、不如就让交州监察史韩同兼任…”
“嗯…何卿言之有理,依卿所奏!”
“可是、陛下…”
“朕心已决、休要再提!一个刺史职位,看看你们争的面红耳赤,朕的老脸都让你们给丢光了!朕今日心情好,不与你们计较!北边近日又有消息传来,不日或起战事!这才是你们该关心的,而不是争让李相还是佐相的人去顶南境的缺!”
“陛下英明!”
“陛下!距离一年一度的扬州才试只有不到半月的时间了,臣以为陛下当着礼部即日起全力追办、且莫误了社稷大事。”
“嗯、李相此言甚得朕心,朕也早有此想法,才命你们二相及齐王做主审,不仅如此、朕今年还要亲自加题,看看这般文人、到底几斤几两。”
“陛下亲往、此乃江扬两州学子之大幸,然微臣不明、众皇子为何也要一同前往?”
“佐相不知!朕的这几个儿子中,太子纵声色惯跋扈、礼王虽孝顺却懒惰、梁王沉美色好酒肉还有那晋王武功虽好却江湖气重,唯一像朕的秦王又仅仅只有十二岁,稚气未脱!全无一朕当年铮铮铁骨的样子,是时候让这些养在宫里公子、出去见见世面。”
“臣愧疚!陛下良苦用心!诸皇子知道后定能痛改前非,脱胎换骨!早日成龙。”
…
早朝散后、百官从盘龙殿出走,工部尚书张久修马不停蹄的赶路,好似在找什么人。
“佐相、佐相且留步!您刚才听皇上说了没?皇上说只有秦王才最像他!”
“张大人此言差矣!皇上明明说诸皇子无一像他…”
“哦…哦…对对对!佐相说得对!下官糊涂、下官糊涂!”
“张大人不糊涂!皇上还说太子纵声色惯跋扈!…”
“诶、对!对!对!皇上是这么说的!”
“那张大人…”
“哦!下官明白!下官明白!下官这就去办…保证从明天开始、整个应天城都知道皇上说了什么!”
“张大人大才!鄙人自愧不如!”
“佐相过奖、佐相过奖…”
“哈哈哈…”
…
早朝已散,坤熙殿内、皇后的寝宫好不热闹,不仅太子在还迎来了国仗李槐!
“父亲且说,今日朝堂上皇上是不是责备了太子?”
“皇后莫急!诸皇子被皇上挨个数落个遍,并没有孰输孰赢。”
“可是外公、听说父皇还在生本宫的气,质儿当如何?”
“太子稍安,皇上近日心情不错,太子多到皇上身边走动,定不会有错。”
“外公此话当真?”
“当真!”
“皇上要带诸皇子去扬州、父亲可知为何?”
“皇上有自己的打算、老夫暂且不得而知,不过这到是太子展现治国才能的好机遇,千载难逢!”
“外公何以如是说?”
“太子细想,皇上亲试、其中必与边境之事有关!”
“边境?”
“北境魏国,新皇登基、魏局动荡不稳,皇上想趁机挥军北上,无奈大宋军队十余载久疏上阵,兵游将散不堪大用!皇上定是要借这扬州才试、一举提拔治国治军能才,故才兴师动众…”
“哦!原来如此!”
“那本宫当如何展示治国才华??”
“适才臣不是说了嘛!要让太子多在皇上身边走动,太子找个适当时机、将臣刚才那番话、如是将给皇上听,劝皇上取才扬州才试、皇上一看太子能有如此大局光,定当对太子另眼相看,且不是机遇?”
“外公说的是!外公说的是!本宫明白!本宫明白了!”
“哈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