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太极宫。
李渊主持召开大唐皇帝登基大典准备会议后特意留下裴寂,他想听听裴寂对太子人选有何建议。
李渊以唐国公的名义在晋阳树大旗、举义兵后,并没有立即打出“反隋”的旗号,而是提出要“清君侧、抚万民”的口号,这样就为李渊的起兵赢得了合法性,增强了迷惑性,他很快召集了数万人马,对外号称十万大军。这种伎俩虽是中国历史上常见的“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招数,但还是蒙蔽了不少人。为确保起兵顺利进行,他又以“私通突厥”的罪名,把隋炀帝安插在自己身边的两个副将——王威和高君雅两人斩首。随后任命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为左右大将军,各领一支大军分头西进,攻占长安。留裴寂协助三子李元吉镇守太原。自己领中军徐徐跟进,很快入主长安。因隋炀帝的几位嫡子们都已成年,不便驾驭,李渊于是立杨广的嫡长孙杨侑为隋恭帝,遥尊滞留在扬州的隋炀帝为太上皇。同时以隋恭帝的名义,封自己为唐王,监国摄政。
隋炀帝在扬州获悉李渊在长安扶立自己的长孙、十二岁的杨侑为小皇帝后,明白他在重演曹操当年扶立汉献帝的把戏,知道自己永远也回不了长安了。于是决定留在陪都扬州,一心想保全和经营江南半壁江山。但这一决定引起了皇帝禁卫军将士的坚决反对,因为他们的家人都在关中地区,为了家人的安全,他们一心要返回故乡。禁卫军将军宇文化及暗地在背后推波助澜,禁卫军发动兵变,混乱中隋炀帝为乱兵所杀,隋朝随后灭亡。
消息传开后,各路诸侯纷纷称帝。裴寂和刘文静等人也不甘落后,劝李渊以唐王身份建立唐朝。隋恭帝杨侑还是个孩子,根本不明白禅让是什么意思,但这不要紧,裴寂已替他写好禅让诏书,李渊于是正式登基称帝,国号大唐。长安所在的关中地区自古就有“八百里秦川赛江南”之美誉,又经隋朝十多年的经营,水利完好、粮草充足,城池坚固,集市兴旺,为大唐建国初期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厚实的物质和人力基础。
李渊屏退侍女和太监后忧虑地说,裴兄,大典之后朕封你为宰相,主持朝政。你听到群臣对立谁为太子有何议论?你对朕的三个嫡子安排有何建议?
裴寂推托说,陛下,臣近来为筹备皇上的登基大典整天忙得昏天黑地,没听到到群臣对此有何议论,也不知陛下对此有何考虑?
李渊看出裴寂的顾虑,只好先说,裴兄,朕准备在大典上册封大郎建成为太子、二郎世民为秦王、三郎元吉为齐王,你看这样安排是否妥善?
裴寂听后回答道,陛下思虑非常周全。臣以为,大郎建成为人忠厚,又是嫡长子,此前已立为世子,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二郎世民勇猛多谋,犹如卫霍再生,将来可出将入相,辅助太子;三郎元吉英雄年少,足以镇守一方。
李渊不无担忧地说,朕怕二郎心有不甘啊?
裴寂想了想说,陛下,现天下纷乱,远未一统,建国之路任重而道远。臣以为二郎定会深明大义,顾全大局,接受册封。皇上现在立规矩、定名份,正值其时。臣以为如此安排十分妥善。
李渊沉思半晌后叹了口气说,裴兄,朕现在才明白隋文帝为何当初在太子人选上举棋不定,手心手背都是自己的骨肉啊!他们都是我的儿子,可太子只有一个,选谁不选谁朕也很难定夺呵!刘文静前日给朕上书,要朕立二郎为太子,这事你怎么看?
裴寂谨慎地回答说,陛下,立谁为太子是皇上的家事,由陛下一人做主,外人岂能随便建言献策?陛下不问,臣决不吐一字。因为诸皇子与臣等同朝为官,此风一长,朝廷之上必然会形成若干派系,如结成同党相互争斗,滋生事端,势必又会影响朝政,甚至危及大唐的江山社稷。
李渊点头说,裴兄所言不虚。刘文静在太原起兵时就与二郎交往甚密,他已屡次口头向朕推荐二郎为太子,这次又正式上书。我想请你替我与他谈谈,让他以后不要再言及此事。
裴寂问,陛下,刘文静一贯恃才傲物,连我等也入不了他的法眼,臣是说不了他的,此事还得皇上亲自当面敲打他一下为妥。
这时,内侍大太监高鸣手持书信、快步轻走进入殿来说,陛下,突厥毕可汗有紧急国书到。李渊接过书信展开细看后,顿时勃然大怒,他把书信扔给裴寂说,这一定也是刘文静在背后搞的鬼!
裴寂看完书信后说,太原起兵前,陛下曾让刘文静去突厥毕可汗处联络,修好双边关系,购买战马等作战物资,此后也一直由他负责与突厥联系。想不到他竟然让毕可汗出面向你施压,要立二郎世民为太子,这个做法的确太过份了。
李渊愤慨地说,当初让他去突厥议和,是因为他过去与突厥有些联系。本来双方议和是对等的,没想到突厥毕可汗竟要朕称臣,而他刘文静没向我秉报就签字同意了。朕因当时大局未明,起兵事急,也就没有多话。想不到刘文静现在竟还想借突厥毕可汗来压朕,真是岂有此理?
裴寂说,此一时彼一时。陛下即将登基建国,大唐与突厥就是国与国的交往,岂能再有君臣之谓?此事若张扬出去,不仅有损陛下和大唐的威名,也给各路诸侯攻击陛下和大唐资以口舌,此事皇上决不可小视。
李渊想了想说,裴兄,刘文静虽有才干但心术不正,有他在二郎身边出谋划策,朕有些不放心。朕立即手谕,令禁卫军将刘文静秘密软禁起来,他若明事,我可既往不咎。他如不肯认罪受罚,朕定斩不赦。你马上以大唐宰相的身份给突厥毕可汗回封信,有礼有节的和他们说明情况。将来两国的交往也由你全权负责。
裴寂说,臣领旨。
李世民获悉刘文静突然被捕入狱,也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于是急忙赶往太极宫,向父皇询问,想为刘文静求情。
李渊听完李世民就刘文静近来工作情况作完汇报后,怒气难消地问,二郎,你知道刘文静犯下什么罪吗?
李世民说,父皇,儿臣确实一无所知。
李渊说,那好,父皇就告诉你,他犯的是通敌罪。父皇也没想到,他竟会向突厥毕可汗泄漏朝廷建国庆典等重大机密情况,图谋让突厥人插手干预大唐朝政。
李世民说,刘文静与突厥毕可汗有旧不假,当初派他去突厥联络和购买战马等物资也是父皇同意的啊!他既然负责双方联络,偶有书信往来应属正常。
李渊反问道,正常来往?即使需要书信往来,内容也需经朝廷审读,岂能由他想写就写?想发就发?
李世民于是说,父皇,刘文静有罪该罚,但他是大唐建国之功臣,儿臣请父皇酌情从轻处罚。
李渊看了看了李世民,语重心长地说,二郎,为父知道你俩感情很好。他的案子你就不用出面了,让裴寂负责处理吧!
李世民知道李渊还在气头上,一时难以沟通,也就没有再争辩,只是说,父皇,儿臣想去看看他,不知父皇是否准许?
李渊不高兴地说,你最好不去,若真想去就去吧!
李世民施礼后说,父皇,儿臣告退!
长安,禁卫军监狱。
李世民独自一人带了一些食品和一些生活用品悄悄来到刘文静被囚禁的牢房。见刘文静身上并没有带刑具,而是一个人坐在棋盘前在打谱,李世民知道他目前只是被软禁,可见父皇还没有确定要治他的罪。
李世民让狱卒打开牢门,刘文静并没有抬头,可见他已陷入棋局的思考中。李世民为缓和气氛、消除环境的尴尬,淡淡地说,文静兄,你好悠闲啊!
刘文静回头一看是李世民来了,这才转过身来说,二郎,你怎么来了?你父皇知道会不高兴的。
李世民答道,我见过父皇了。
刘文静明白李世民前来是经过批准的,这才笑了笑说,闲着无聊,只得用打谱来消磨时间了。
李世民凑过去看了看问,你打的是什么谱,让你如此忘我?
刘文静指着棋盘说,这是古谱中最富盛名的一局棋,名为“大劫杀”。
李世民走近仔细观看,只见黑白双方两条大龙缠绕在一起,双方都只有一只眼,在相互攻杀中形成了一个“生死劫”,谁打赢了此劫谁的大龙就有了第二只眼,而对方只有一只眼。谱中黑棋提劫,白棋已无适合的动材,也就意味着白棋大龙将被杀。
李世民说,这谱是黑棋胜吗?
刘文静说,我已打数了数遍,其实白棋此前应弃子做眼,也许还有争胜的可能。黑棋在算清劫材后,才敢冒险与白棋开打此劫,因为不开此劫,必输无疑。
李世民假装轻松地说,文静兄,你这次是不是给自己造了一个生死劫?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请你告诉我。只要有一线希望,我将全力保你出去。
刘文静笑了笑说,二郎,不说也罢。昨天裴寂奉旨亲自来审,我把想说的话全说了,他一定会向你父亲汇报。我刘文静一人做事一人担,你不要牵涉进来为好,我不信你父皇会杀我!
李世民着急地问,听你的话音是关系到我的事,你背着我干了什么呢?
刘文静沉思了半天说,二郎,你非要我说吗?
李世民说,你不说我怎么救你?
刘文静这时才说,二郎,你聪颖过人,应该一眼就看出了我被捕入狱的原因所在。我这两天在牢房里仍在考虑太子的事,裴寂在审我时说,谁当太子是你们李家的私事。但我不这么看。圣贤说,帝王无私。帝王是以天下为家,家事也就是国事。太子是现在的储君、未来的皇帝,这是关系到大唐江山社稷和天下百姓的大事,怎么是一家一姓的私事呢?
李世民说,你给我父皇上书了?
刘文静说,是的,我不但给你父皇上书了,我还给突厥毕可汗写了一封长信,请求他以宗主国的身份出面,劝你父皇立你为太子,这样也可以保证合作双方的长久合作。刚建国的大唐有了突厥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就可全力东进,迅速统一天下!
李世民说,文静兄,你虽是为我好,但这么大的事你为什么不和我商量一下呢?你这样做会让我父皇反感的,因为我父皇幼年丧父,从小就敏感多疑,你过多地参与到太子的人事安排,父皇肯定怀疑你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另外,你不该把大唐如此高度机密的事告诉突厥人。我猜测,突厥可汗接到你的信后,很可能会按照你的要求给我父皇发来了国书,甚至有可能用君对臣的口气对我父皇说话,这会增加我父皇的愤怒。
刘文静不解的道,难道你父皇要与突厥翻脸?
李世民摇摇头说,暂时还不会。在太原起兵时,父皇让你作为他的代表与突厥议和修好,我想也只是权宜之计。想不到突厥可汗竟要求父皇叩首称臣,父皇当时为了起兵大局也就免强默认了。我父皇表面随和但内心倔强,突厥让他称臣,他内心肯定不愿意。他最反对别人在他面前指手划脚,过去对隋炀帝是如此,现在对突厥人想必也是如此!
刘文静担心地说,大唐与突厥如果翻了脸,双方下一步就可能会兵戎相见!
李世民自信地说,文静兄,我想一时还不会,但双方决裂是迟早的事。突厥人平日无所事事,一旦遇到天灾人祸就到中原地区烧杀抢劫,这好象已经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与这样的强盗做邻居你不能总委曲求全。当然,要反抗不仅要增强抗争的勇气,还要积蓄抗争的实力,最终战而胜之,只有这样,双方才能长久的相安无事!
刘文静说,大唐现在还不具备与突厥抗争的实力,汉武帝也是在准备多年后才匈奴单于开战的。
李世民说,是啊!你刚才说到突厥会帮助大唐一统天下,其实他们才是最不希望中原统一的人。你想想,他们现在既支持刘武周,又援助我们,就是希望中原的汉人各自为政、相互攻伐,这样一来大家都会有求于他们而无力与他们争雄,他们也可从中渔利。中原一盘散沙对他们最为有利,他们怎么会真心帮助大唐一统天下呢?秦皇汉武的历史他们也不是不了解,如中原如再出现一个强大的新兴王朝,同样会用武力把他们驱逐到长城以北、大漠深处,那么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刘文静听后惭愧地低下头说,二郎,听你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我今天才知道,你才是当今最富雄心和远见的人。不过我还是那句话,你父皇如果不立你为太子,那不仅仅是你们李家的遗憾,甚至是全天下汉家人的悲哀。
李世民换了话题说,文静兄,裴寂走时怎么说?
刘文静说,他拍着胸脯向我发誓,保证把我说的话如实向你父皇秉报,但如何处罚我他是做不了主的,我的生死由你父皇定夺!
李世民听到这里有了某种不祥之感,对刘文静说,我明天再去恳求父皇,但。。。
刘文静淡淡一笑说,二郎,我一直自命不凡,现在才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如你父皇不肯饶恕,也是我自作自受。把你牵扯进来不是我的初衷,所以事前我就没有告诉你,请你原谅。我真心地希望你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也许我刘文静不能陪你继续前行了!
李世民伤感地拉着刘文静的双手说,文静兄,请你不要这样想、更不要这样说。
李世民悲怆地离开了刘文静的囚室后就直奔皇宫而去,结果被玄武门的卫士阻挡住,卫士首领说,皇上口谕,因龙体不适,任何人不奉诏不得入内。
李世民抬头望了望高大威武、戒备森严的玄武门,深深叹了口气后无可奈何的怏怏而回。第二天,刘文静因“通敌”罪在狱中被赐死,但并没有诛连他的家人和部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