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琅琅稚童读书声,穿过屋外正茂盛着的槐树树荫,传出这小小的学堂。
学堂外传来微弱的机械转动声和哗哗的水流声,是皇朝工部新研制出的新型水车,正从河流中输水进一亩刚开好的田。新研制的精巧机械核心是钢铁做的,让水车可以更长久的维持农忙时节的繁重输水工程。自从新型鼓风机诞生与冶炼技术提升后,黎阳的钢铁资源多得吓人。
身为一名读书人,门外的一派太平盛世景象让他沉醉。但老儒生也不敢过于怠慢,他是这所公立学堂的老师,不仅是每年上报的童子试成绩关乎自己的饭碗。单凭老儒生读了大半辈子书读出的道德修养就不会让他做出这般有辱斯文的事。这误人子弟的事情,万万不可,万万不可……事关一众孩子的前途,他可没胆子承担后果。
放下了手中的书,老儒生看着台下一张张稚嫩的面庞,露出和蔼的笑容。“好了,孩子们,告诉先生,你们今天读书读到了什么?”
一双双小手举了起来,孩子们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红晕。
老儒生一捋颌下雪白的长须,惬意地眯起双眼。“那就一个个来吧,子轩,你先开始。”
“是!先生。”名叫子轩的孩子站了起来,对着大家施了一礼。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聚集过来,子轩显得有些拘束,“子轩认为……”
断断续续的说完了自己的观点,子轩向先生投去了期待的眼神。
先生正捋髯沉思子轩刚刚充满童真,却意外地触及要点的说法,见到子轩紧张的样子,不禁失笑,“子轩不错,小小年纪竟然就如此聪慧,以后一定是翰林之材。”
“先生!先生!翰林是什么?”
“渊明也想知道~”
“应远也想知道~”
“翰林啊~翰林的故事,那就说来话长了~”先生摸着白胡子,眼神一下子变得深远,似是陷入了很久以前的记忆。
“先生!”见到先生又开始习惯性地发呆,虽然大家都很喜欢这个平常笑呵呵的先生,但是先生这种在关键时刻就发呆的行为实在是太吊一众孩童的胃口了。
“啊~又失神了。”先生试图笑着糊弄过去。“那我们继续讲课,轮到谁了?对了,功高!”
“先生~”一片不满的稚嫩嗓音。
“唔~不可,不可”先生摇头晃脑地说道,“不过~”
孩子们纷纷抬起头,清澈的眼睛亮着某种的光芒。
“上完课还是可以的。”
“好诶!”一片欢呼。
认认真真地发表了自己的感言,等到最后一名孩子坐下。先生笑呵呵地摸着他那雪白的胡子,“大家都讲得不错,但是先生想问你们,善是什么?”
孩子们面面相觑,先生有时候说的话他们真的不懂。先生说得善,似乎比他们心中认识理解的善更难理解,也更复杂。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这世间啊,其实还有很多善恶难分的事。先生希望你们以后很多事啊,你们都还要自己以后去看,去分辨,它们,是善?还是恶?而从中,你们又能真正认识到,善恶的概念又是什么?”
“先生,你说的话我们好像听得懂,又好像听不懂。”
“哈哈哈……”先生和蔼的微笑,“那就是听不懂了,懵懵懂懂,就是不懂。不过不懂没关系,只要想懂,一定能懂。”
“来来来,先生就跟你们说说,先生认为的善是什么。”
“善,就是善!善是一种定义,善是人对于自身的美好愿景和一个要求。怀揣恶意,自欺……违背了心中的善,那便是做恶。”
看到底下的孩子还是一脸懵懂,先生摸着胡子大笑,“就是你们想去做一件好事时,就去做了,这就是善。”
“哦!”孩子们恍然大悟。
“先生说得可不一定对,所以你们不要全听进去。以后你们还会经历很多事情,但是希望你们在面临选择的时候,能想起先生的话,不要违背了心中的善。不要去做一个,连自己都瞧不起的人。”
孩子们愣愣的,心中仿佛有一道光照进来……
先生摸着胡子,心中感叹,“人之初,性本善……这书说得真好啊。人啊,只要活在社会中,就一定会有善,也一定会有恶。善,不仅是自己认为的善,还是别人认为的善,或者,是别人认为的恶。不管初时心中的善多大,只要经历了善恶不分的事多了,总会把那名叫“善”的棱角磨的圆滑。性相近,习相远呐!没有人教导,不,是在经历事情后,自己产生的认知改变了自己。这人呐,就变了。无它,人生多艰,致人心多变啊。所以说,道贵以专啊。能一条道走到低,撞得头破血流也不放弃的傻子,真是让人又敬又佩。只是这样的傻子,在以后了就少得多了。”
先生心中不禁升起万千感慨,回过神,发现台下,一双双眼巴巴的小眼神,正可怜兮兮地看着自己。
“诶?都看着我干什么?我这老脸上没花,不好看的。”先生没正经地说道,却发现没有笑声附和自己。干笑了两声,在一个孩子的小声提醒下,先生这才恍然大悟。
“哦!故事,故事。故事是吧。你们是要听翰林的故事呢?还是上次没讲完的呢?”
“一起听!”
惊人的异口同声。
“啊~”先生依旧慈祥地笑着,但是怎么看都有种不甘心输掉了的感觉。“学聪明了,真不愧是我教出来的。”
台下的孩子们一脸人畜无害,我们是祖国下一代纯洁的花骨朵,先生的表情愈发僵硬。
“你们这群小鬼,知道全讲完要多长时辰吗?”
先生拍案而起,到最后已经维持不出伪装,撕破脸了。
然而,已经被他教坏的一群小孩根本不怕。
“先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是你说的,上完一课,就给我们讲一个故事,你可没规定我们只能选一个的。”
先生不禁扶额,这群孩子现在变这么贼了,不好对付了,以后的日子难过咯。
“咳咳……”清了清嗓子,先生无奈地开讲了。
“我们上次讲……讲到哪来着?”
“先生,是天兵城决战。太祖指挥麾下黎阳大军与百国乱战时期最强国大楚的天兵城决战。”
“啊!想起来了。那一战啊……”先生的目光又变得深远,仿佛已陷入那战火纷飞的一刻。
“大楚本身是百国最强,无论是国力,军事都是上上等,尤其是他们本就是百族中最强的龙血一脉,魂境武者几乎占了当时全体魂境武者的一半,我黎阳的人族武者在扫平百族国家后,已经没有强者,根本没有任何优势。那一战,事实上,黎阳军的兵力根本就劣于大楚军,是一场从理论上来说,根本不可能打赢的一战。”
“全靠当时号称人屠的霸仙大将军以千骑飞彪骑开蜀,靠这样的神来之笔,打断了大楚的后路,直接将决战战场逼至大楚都城——天兵城!”
“但是大楚都城内依旧有一百大戟士守城,每个都有先天境武者的实力,而且率领他们的是当时春秋江湖十绝之一的剑绝,大楚皇叔,剑阁阁主傲惊邪。而大将军手下人马,却在长途奔袭后,已经是强弩之末,不足七百。大楚闻听音讯后,火速杀回。我军在追逐大楚退军时,每一刻都悍不畏死的冲锋,步步血战,鲜血染红了中原到蜀地的道路。即使这样,九天九夜的追逐后。双方终于到达天兵城时,剑阁阁主,当时十绝之一剑绝的龙血族皇叔,已抵挡了大将军率领的飞彪骑冲击城门一天一夜。在大楚赤火龙骑军到达一刻,油尽灯枯,战死城门口。而天兵城,仍旧未破!此时,黎阳军十万,大楚军十二万!在这关键时刻,太祖使用了还未完全研制好的终极兵器。”
“终极兵器!”听得目不转睛的孩子们惊呼!
“是的,由人族先贤研制出,人族以一族对百族的底蕴,又称第一战争武装。”先生喝了口水,继续说道,“而这号称第一毁灭兵器,皇朝最强的终极战争武装。即使是史书也只是出现过三次记录,却不曾记录名字的神秘存在。”
“据说那一日,终极战争武装发动时的光芒照亮了方圆万里,天地一片大光,没人能看清笼罩在耀眼白光中的第一兵器真容。随后,天兵城,连同天兵城附近的山脉,被第一终极武器,一击——一分为二!整条山脉被第一终极武器破裂成一道大峡谷,那就是今天西南部边疆,大楚遗址地的天兵大峡谷。据说第一终极武器发威后,天兵城被破,大楚军士大乱。在帝师观星锦图带领极北之地的北冥一族一万生力军入场后,更是成为压倒了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使最后一任龙血帝皇拼尽全力,终还是败了。”
“号称百族最强的大楚一败,中原再无可挡黎阳人族之兵的种族。从此除人族之外,百族尽贬为妖。人族至此称霸中原之地,建立惟一皇朝,驱百族于蛮荒,功盖千秋万代。”
先生讲到这里停了下来,看见孩子们一个个听得热血沸腾,小脸红彤彤得,煞是可爱,不由地一笑。这般热血之事,他当初看着史书了也是热血沸腾。但是其中一句千里尽埋骨,万里血漂橹。万户空无人,血泪浸满衫。却透露出一丝当时那一场生灵涂炭的战争的景象,是多么的可怕。
先生摇着头,好像这样就能把脑海中能想象到最可怕的尸山血海的景象甩出脑袋。
“翰林制度,就是人族黎阳皇朝正式建立后,定下的人才储备制度。一开始是由地方举荐人才,进去帝都翰林院进修,然后择优选择人才担任官员。到了现在,翰林制度已经改为经过全国统考的的选拔,县试童生,郡试秀才,州试举人以及最高等级的殿堂国试,考中就是进士。还有,经过上届老首辅改革后,翰林并未取消,而是改成进士并未做官,在翰林院研习经义的地方。又分为大黄门与小黄门,进大黄门选地方官,进小黄门选都城官,当然,这也不是绝对。”
先生有些得意地说完,发现没有惊叹声,朝台下瞟了一眼,然后就看到一张张昏昏欲睡的小脸。“呃哼!”尴尬地咳了一声,惊醒了一堆小鬼头。
“接下来,我就给你们讲讲一些关于翰林的故事……”
故事!孩子们立马有了精神,一个个神采奕奕地看着先生。
“咳咳……”先生清了清嗓子,“你们听过榜下捉婿没有?这是一个叫王武阳的读书人,他啊,就是在国试录取榜出来的时候,被当年的首辅大人看上了,要他当他的女婿……”
这是一个叫“二进首辅府”故事。是讲武安三年,一个叫王武阳的新晋进士,被当朝首辅看上,被榜下捉婿。结果这书生竟然拒绝了,当时惊呆了一堆人的下巴。原因是这书生在进京赶考时,在元宵节的花灯会时,遇到了一位张家小姐,并且两人一见钟情,相谈甚欢。两人最后在月下相约,书生高中进士后,必上门求亲。谁知一向和蔼的首辅听到书生拒绝竟当场大怒,放出话来,要是书生不答应,他就让书生一辈子呆在翰林院中,在官场上不得寸进。那书生也是个倔脾气,言明了自己绝不负张家小姐,还斥责了首辅。言明如果朝堂是这样的朝堂,那他宁愿一辈子呆在翰林院中。还即兴作了一首诗,大笑朗诵而去,以明其志。结果当晚,那张家小姐竟哭哭啼啼地跑到了书生居住的客栈。交谈过后,原来张家小姐的父亲竟然要把她嫁给别人。书生大惊,连忙安抚下了张家小姐,表示自己第二天便去提亲。结果到了张府门口,他竟发现,这是首辅府邸!
因为先生高超说书技巧,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不知不觉,就到了正午时分,此时离下课已经过去了半个时辰。
“那个呆书生,到了这时才发现,首辅大人的女儿,正是他在元宵花灯会上的那个张小姐。他只好硬着头皮上门,向首辅提亲。老首辅当然不会给他好脸色看了,一阵冷嘲热讽后。书生为了张小姐,硬生生忍了下来。再三恳求后,老首辅依旧不答应。他说“汝等凤凰之辈,不是只饮醴泉之水吗?”。那正是书生写的明志诗中的一句,“不求丹鸟醴泉志,只求半蒲弱水饮”。言明之下,就是书生你去找你心上人吧,我们高攀不上你们这样的凤凰男。场面一下子就僵了,书生不知如何是好。躲在帘后的张小姐也急了,直接跑了出来,说明了一切。首辅这才明白,答应了这门亲事。后来这件事情在永安城成了一个佳话,就连老皇帝陛下都听说了,在大婚当天,亲自送了一幅亲笔书写的“天作之合”的过来。再后来,就是一些精明的商人,把这个事改编成了一个说书故事,也就是现在村里茶馆经常讲的“武阳二进首辅府”。”
“哈哈哈哈哈,先生说得如何?”故事讲完,先生习惯性地摸着胡子大笑。
“先生说得真好!”台下的小鬼头都给了好评,先生听好,笑得更开心了。
“故事真好,就是老首辅真不是东西。”
“嗯!”先生正喝着茶,听到这话差点一口喷出来
“一听就知道他是在故意戏弄王武阳大人和张小姐,真可恶”。
“对啊对啊,我听说书的李叔说,老首辅好像在王武阳和张小姐遇见那天就知道了他们的事,然后因为养了二十多年的女儿就这样被一个不知哪里跑来的臭小子拐走,恼羞成怒之下,所以才故意整他。”
“李叔好厉害,这么秘密的事也知道!”
“才不是呢,据说是永安城的人都知道,李叔也是听说的。”
“呃哼!”先生不知为何涨红了脸,大声地咳嗽了一声,台下立马安静了下来。
“今天的课就到这里结束了,各位回去要好好温习,知道吗?”
“是,先生!先生慢走!”
先生满意地点了点头,起身向门外走去。孩子们正打算坐下准备收拾课本回家了,先生突然在走后,探回半个头。
“另外先生要说一句,前任老首辅乃是一位不可多得之人,那种事他是不会做的。”
先生说完这句话就跑了,留下一群满脸茫然的孩子。
先生走在村尾的学堂向村头家的小路上,咬牙切齿地念道,“有鸟名凤自东来,其志凌霄其鸣惊。落于永安梧桐住,何惧树下凡尘多。弱水三千何其阔,凤凰只饮醴泉水。不求丹鸟醴泉志,只求半蒲弱水饮。”
凤凰又称丹鸟,凤凰高洁,非梧桐不落,非竹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蒲是葫芦,葫芦又称蒲芦。而弱水就是传说中的一种水,连羽毛都没办法浮在上面,泛指女人。王武阳这首诗想表达的意思就是我来永安效忠国家,就不怕你暗脏的手段。天下女人无数,但是我只爱我的心上人。这念完这首当年名动永安城的《明志歌》,先生像个孩子一样气呼呼地说道,“什么狗屁!”
忘了说,先生姓张,名齐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