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上朝,陛下竟对此事持赞同意见,也并未提出任何要求,只是对田能说,让他好好选择处所,方便日后,此话自然是在朝堂之后才提及。
“启禀陛下,海国三王子将于明日抵达都城,礼部已按照迎宾的最高规格准备,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最高规格?“语气透露着些许疑惑,摇摆不定。
“启禀陛下,臣以为,现今乃非常时刻,虽说其并非处在太子之位,而海国陛下也身体安康,但是照三王子在国内的声誉来看,礼部依最高规格来款待海国王子也并非太过隆重。“田能站出来为礼部说话是封子新没有想到的,前几日听李大人说田能上门拜访,询问过边城知府一职之选,也给过相应的建议,如今看来,这田能又不知打的什么算盘。
“既然丞相这么说了,而礼部也在这短短几日内,将物品齐集,也属不易,那就按照礼部原先的想法办吧。“
“微臣遵旨。“封子新刚刚退回,吏部李铭宗就上前禀奏。
“启禀陛下,臣有事要奏。“
“何事?“给李铭宗定下的时间也是马上要到了,现今他有事要奏,应该是与边城知府官印有关。
“边城知府已于日前上任,上任后的第一封上报,就告知臣官印已寻回,而所寻之地,竟是那边城守将的府邸。“得到此上报的时候,李铭宗也是颇感震惊,如此说来,这边城守将与刑部尚书林萧云,果然是...
“竟会如此,朕真真是没想到啊,日日朝堂上为朕分忧的大臣,竟会如此联络将领,这林萧云妄图如何,简直是大逆不道。“将李铭宗上奏的奏折摔到眼前,气的陛下扶在龙椅上的手,都止不住的颤抖。
“陛下息怒。“见此况,各个大臣皆跪地,低下头,生怕一个不小心,怒火燃烧到自己的身上。而此时,尚有想法的人都会怀疑,林萧云何必为一个边城的小将领说那些话,再者,只是说了官印在府内巡回,也并未说明杀人者到底是何人。
“陛下息怒,上报后面也说明了,经查实,杀人者,确实是守将底下的一个参谋,而杀人原因,则是因为平日知府与守将之间诸多矛盾,所以守将安排其刺杀知府。但是,本应关在牢内的守将,在第二日押解入城时,却被人提前劫狱,而那个杀人者,也同时被下毒,发现的时候已经死亡。“一波波的消息,震的在场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想法,而上位的陛下,却渐渐平息了下来。
“安排知府,不管死活,早日将守将捉拿归案,尽力抚慰好前知府的家眷,还有那个林萧云,好好给朕拷问一下,他当这个刑部尚书这几年,都干了些什么!“语气当中已不复刚刚盛怒之下的声音,只是在场之人也都好奇,为何刚刚如此盛怒的陛下,竟会瞬时平息了怒火。
而跟随陛下如此之久的田能却是知道,此时,上座之人心里已经另有想法。
“微臣还有一事禀奏。“李铭宗看陛下对于此事已有定论,就将相关另外一事一起禀奏,本以为依照陛下的脾气,这第一件事,就应会耽搁许久。
“还有何事?“此番下来,这陛下竟已经完全没有了怒火,结果从宁递上的茶盏,轻轻品茗。
“林萧云有罪一事,已有定论,现今就是收集其供词,不日就可定罪。可是刑部尚书之职已空缺几日,本来定罪之事,也应是刑部御前禀奏,不知陛下关于刑部尚书一职,意欲何人?“抬头查看了一下陛下的神情,发现并无异色,遂将此问提出。这几日因陛下提出吏部以及丞相共同办理林萧云一事,而刑部又不愿去得罪丞相,整日里有事没事就去他们吏部骚扰,说得好听是汇报工作,说得不好听,不就是因为当日朝堂上的事情给传了出去,让他们刑部还以为我李铭宗故意的。
“此事稍后再议。“
“各位爱卿,朕继位这十几年,在场的都是朕一手提拔上来的,朕自然是相信各位忠于朝廷的心意,朕也相信自己的眼光,绝对不会看错人。只是今日林萧云之事,确实是朕没有想到的。也许在各位爱卿看来,此事应是朕小题大做,或者是另有隐情,依照林萧云此前的种种,如果有问题,也不会等到今日才发现。但是朕在位一日,就不能将任何一点风吹草动放过,宁可错杀百数,也不放过一人。朕相信,林萧云此事,也将是我朝当朝最后一起,对么?“此事在朝堂上,确实已经拖了太久,如果再不找到证据,好好解决此事,往后,还不知会出现多少个林萧云。
“陛下英明。“本就因刚才的盛怒,跪在地上的各个大臣,听到此番言论,更是无法抬头,可是回答的声音,久久回荡在朝堂内,让人不禁怀疑,这个皇宫,竟是如此之大。
“众爱卿平身,退潮吧。“中年对于一个男性来说,应是最光辉的时段,尤其是万人之上的陛下,更应如此,可是今日的退潮二字,却让人听到深深的无力感。
下朝后,除了被留下继续议事的大臣外,其余人都尽可能快的远离宫墙,有的人是怕陛下的怒火其实并未消散,如有不合再烧到自己的身上;而有的却是因为最后的退潮二字,语气中透露出的无力,让人十分的不安。
后堂之内,原以为至少会有吏部的人在,可是没想到,只有丞相一人,李铭宗也是早早让从宁打发回府,有事明日朝堂再议。
“陛下,今日之事...“虽说跟着陛下十数年,但是陛下这阴晴不定的心情,到如今也只是摸到了半分而已。
“刑部尚书一职过后再议吧,朕想着这几日,还是让吏部和丞相多多劳累,分担一下刑部的职责。“
“陛下,臣何来劳累之说,这几日臣也是因那三王子与戚曾之事,暂无空隙分担刑部之事,让吏部劳累了,臣想,再过几日,臣派出去的人回来之后,臣就可以帮助吏部共同行职。“
“三王子之事亦可不论,等到明日其到达之后,见招拆招而已。至于这戚曾,朕正想问这几日有何动态?“突然想到戚曾是由海国而来,并且觐见过海国陛下,那就表明,三王子与戚曾至少是有过面缘,这二人前后脚来到我国,不可不防。
“回禀陛下,臣正要上报此事,昨日夜晚,戚曾向微臣提出,要出府建医馆。而且,臣未经圣意,已经答应他了,估计今日回府之时,微臣家管家应该已经找到二人的落脚之处了。“
“为何会有此想法?“安静的待了几日,一出口就有如此想法,如果不是因为特别的原因,那就更要多番查探了。
“因昨日白天,两人在集市东口的布药处,救下了一个小孩,当时这个孩子正被布药处的人殴打,戚曾身边的人就上前教训了一下那二人,随后才知道,这个孩子是因为他的弟弟妹妹生病没有药,去布药的地方没有得到,偷药的时候被抓住了。而戚曾回府之后对我说的缘由,则是因为他们二人本就是为了救我国百姓而来,可没想到竟让有心之人插了空子,所以才有此要求。“依照今日看来,这布药之处所发生之事,田能应该确实不知。
“朕本以为我国境内,自然不会发生此类事情,可没想到,竟然在朕的眼皮子底下,就有人这么明目张胆的坑害百姓。关于你的决定,朕不会治你的罪,你做的好。“前朝陛下经常微服私询,经过这么多年,朕也应该走此捷径。
“此事已发生几日?“
“回禀陛下,自戚曾入城以来,已有十日,根据得到药方的时间,和各个地方准备药方材料的时间来看,应就是近五日以内。“
“那你尽快调查,看背后主事之人,究竟是谁。“
“微臣遵旨。“看来陛下今日确实也是有些疲累,再加上朝堂上的事情,应该是需要休息了,正要请安退出时,又听陛下安排
“朕虽然感谢戚曾解救了我国百姓,但有心之人不可不防,你应该明白。“
“微臣明白。“
“退下吧。“
“微臣告退。“
待田能退出之后,从宁上前询问今日午膳地点,本以为还会去静妃娘娘处,可陛下选择了其他妃嫔,这也让从宁有些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