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十七年,春,在临江地区发现的瘟疾,至夏,已席卷三国,受害最严重的乃属海国。国土边界有一半为海岸线,加之临江入海口亦在海国,全国终年潮湿,入夏,瘟疾传播速度空前,月余全国各地哀鸿遍野,连国都亦能看到横尸街头。三国皆对此贴出皇榜,能者义士纷纷献策,日渐其效,却未根治。入冬,自海国传来消息,一白衣大夫提交的药方已将其国瘟疾根治,白衣亦被海国君主召见,却未领赏,转至靖国。其所到之处皆传来捷迅,虽未听到消息到达靖国国都,但因口口相传,靖国瘟疾根治也是时间问题。
“皇上,已得到确切消息,那白衣已行至我国境内,自海城消息传来时,臣便已派人前去查探,此人虽曾进过海城国都,却未传来受赏的消息,而此次由靖国转行至我国,期间连靖国国都都未曾踏入,只在边境几座城市几日就行至我国,臣亦提前告知各个关口,对此人多加关注,想必再过几日,便会到达都城。”
“此人竟在几日内,就可将海国如此严重的瘟疾治愈,想必……确实有过人之处。”坐在龙椅上的男子,双眼如炬,被皇冠隐藏的发丝透露些许银色,体型微胖,端坐在上,却感觉天生威仪。而说此番话时,语气竟透露出些许怀疑。
先前说话的男子,为邰国宰相田能,此时,也已察觉出当朝皇上的主要意图已不在治病
“皇上,臣觉得,如将此人直接放任到我国国内,实已不妥,何不让他直接入宫,皇上亦可亲鉴此人所带药方,如此可行?”
一旁的礼部大臣却面露难色,看了一眼已在皇上跟儿前红的发紫的宰相,再偷偷看看了坐在龙椅上的当朝皇上,虽已知不合礼法,但看皇上的态度,此事早已得到首肯。也是,宰相是何等人也,跟随皇上从属地一直到此皇位,期间二人经历,旁人也许不懂,可二人之间,眼神的交流,这宰相亦能推断出皇上的想法。
此时,皇上也许已考虑完毕,抬手轻抚:“对于此番建议,众爱卿可还有其他想法?”
这礼部尚书尚未从刚才的想法中出来,就感觉到自身前上方压下来的视线将他从刚才的想法中拔了出来,刚要说话,在其后方的吏部尚书却抢先一步:
“陛下,臣以为,此事已不合礼法,我国国内选拔的官吏,四品以下者,如无特殊事例,都未能有机会参见圣颜,何况区区一介布衣?”
到这时,这礼部尚书封子新抬头看了一下坐在龙椅上的陛下,后者脸色已经有些难看。
“此言差矣,陛下,臣以为,李大人确实是为社稷着想,此事虽然不合礼法,但,现在实是困难境地,而此人却为解决困难而来,臣也同意宰相的意见,请陛下决断。“
听到礼部大臣这么说,这陛下的脸色缓和了许多。
“其余的众爱卿的意见呢?“
到这个时候,别的大臣也不是傻子,这陛下什么想法,他们也是看的明白。
臣也同意的声音此起彼伏,而先前发言的吏部尚书李铭宗,也明白了自己这场,也是输了。有些不甘的偷偷看了一眼宰相,吏部尚书也随声附和。
“既然如此,那此事便由宰相负责,尽快让此人进殿,以便尽早解决燃眉之急。“
“可还有其他事宜?“
“臣有事禀奏……“说话的是兵部尚书林萧云。
得到首肯,林尚书将近日发生事宜奏折禀上。
通过座下太监传递,陛下打开兵部所呈奏折,感觉还未曾看完,就已经勃然大怒!将奏折摔倒堂上。
“说,这是怎么回事!“
堂下众臣皆已跪地,“请陛下息怒……“
“朕如何息怒,林萧云,你给朕写了这么个奏折,是何用意?“
“臣惶恐,臣无意惹恼陛下,事实是,臣收到来自下臣的消息,在我国境内边城,连接靖国的边境地带,本因瘟疾发生,我国境内大部分边境城市已将城门关闭,边城就是为数不多的开着城门保证流通的城池。可就在前几日,边城知府却受到刺杀,虽当时并未死亡,但因伤势过重,三天后也死在府内,而其知府官印竟也所寻不见。“
还未等陛下询问,其他在堂大臣就已发话:“林大人,这边城可不同其他城市,它可是直接连接我国与靖国的城池,现在出了这种事情,如果靖国的奸细混入难民之中,在无管理者的情况下,我国岂不是相当于打开大门让别人进来了?何况现在连大臣的官印都丢了!“
林大人也是在官场上多年的人物,这个时刻说这些话的人,有几个是真的为了国家社稷着想,不都是想趁此机会,能打压一个人,就可以让自己在朝堂上少了一个竞争对手么。
“回禀陛下,臣在刚接到边城知府被刺之时,就已经着手调查官印之事,只是这三日,因知府受伤严重,未能提供什么有效的消息,只是隐约能推断出他是在夜间审批材料时被黑衣人所刺,现场也未找到任何关于刺客的信息。这几日一直都在查官印所在。“
“你好,一个城池知府被刺,官印丢失,你这都过了多少天才报,你在奏折后面又提了个什么建议,让驻守边城的将军暂代知府之职,林萧云啊林萧云,你在朝堂上这几年是全都喝北风了么!!“
“陛下,微臣也是不得已才提出此建议,边城知府职位虽不高,但是责任重大,臣只是想,应找一个熟悉此地的人暂代知府之职,等到陛下选出合适的人选,再移交职位。“
“你堂堂一个兵部尚书,你不知道我国是文政武政互不干涉么,你给我提这么一个建议,是何居心!“
此话一出,在场的各个大臣恨不得将自己的脑袋钻到地面里。
“林萧云,朕念在你跟随朕多年的份上,延报的事情朕可以先不追究,可是你这个建议,分明有结党的意图。来人啊,先把此人关到天牢,刑部彻查此事,林萧云听候发落。“
“陛下,微臣冤枉啊,陛下,微臣绝无此意,陛下……“
到这时,即便平日与兵部尚书交好的大臣,也不会冒着被牵连的命运替他说话。
朝后,本来邰国陛下是经常会叫朝堂上提出相关问题的大臣叫到后堂继续商讨,可是今天也许是气极了,只叫了丞相一人。
“李大人,今日在朝堂之上,我并无意相悖于你,只是……“
“封大人,无需多言,我明白,按说这礼部之事,本应你来建议,是我冒进了,我还是未能参透圣意。“
“你我乃同期进士,而且拜于同一老师,从前老师就说,如进入朝堂,我还需要向你多学习,至少,在查人观色上,你比我强了许多。“
“此话差异,也许在查人观色这方面,我比你略胜一筹,可是当今陛下看重的,就是你的刚正不阿,吏部尚书这个位置,如果不是你这样的人来坐,现在我国的风气,可能更加不止于此。“
“今日陛下,本就有意要将那白衣入宫询问,我估计可能看上的真真不是那人的医术,有可能又是那多疑的性情催使了。“
“说起多疑,陛下可真的是……虽你我与兵部尚书分属别派,可是这建议,真不应该是浸淫朝堂多年的兵部尚书该提出来的啊,这也难怪陛下起疑。“
“是啊……“(礼部)
后堂之内,陛下的怒气还未消散。
“田能,今日那林萧云,是准备要气死朕么!“
“陛下息怒啊……“说话的是陛下的贴身侍从,大太监从宁。本来气极的陛下还未入坐,大太监边安抚边将他引领至位置坐下。
“你今天也是看到了,那林萧云还声称需要找个熟悉边城的人来入职,我就不相信,这边城竟还没有个合适的人员人选了!“
“田能,此事你事先知与不知?“带着怀疑的眼神,即便是盛怒之下,陛下也是未能打消疑虑。
“陛下息怒,回禀陛下,此事臣真不知。不过,以微臣之见,即便林大人是想将知府遇刺之事处理完毕再上报,此事也许并无他意,只是那最后的建议,着实需要让人深思一番。陛下圣明。“这陛下口中怀疑语气,在他身边多年的田能岂能不知,虽未与兵部尚书林萧云结怨,实际上,对于林萧云,田能在朝堂上时时帮携,可是这种时刻,自然是自保最为重要。朝堂之上的关系,作为陛下岂会不知,问丞相此问题,也是看的出两人交好,如此回答,也是安了陛下怀疑之心。
“既然如此,审讯之事你协同刑部进行,每日进度汇报给朕,明白么?“
“臣遵旨。“
“还有,尽快找到合适人员,我大邰国这么多能者贤人,怎能让一守城将军代理知府,还有那边城守将,一并收押。尽快押回鼎城,一并发落。“
“臣遵旨。“这一难关,又让他田能避过去了,只是他没想到,陛下也没想到,有些难关,并不是他们想避能避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