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驾崩,武帝继位之后,也申明遵守和亲之约,宽厚地对待匈权,与之互通关市,并赠送大量财物。这时,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大量的的匈奴人,往来于长城之下。然而,这一切都是表象,因为在青年武帝的内心深处,先辈们的屈辱是从不曾忘怀的;强悍的匈奴居于汉朝之侧,就好像头上时时悬着一把利剑一样,指不定哪天危险就来了,这如何能让人放心呢?
平静的局面很快就被打破了。首先扰局的乃是大行令王恢。他向武帝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叫聂翁壹,乃边地马邑人。聂壹为人豪迈,行商日久,积累了不少财富,在边地颇有名气。不过既然居住在边城,自然是免不了要受些苦楚的,在目睹了边关人遭受侵略之后的惨状后,聂壹更是义愤填膺,在心里默默地种下了发芽的种子。
得见天颜之后,聂壹毫不退缩,毫不犹豫,大大方方地侃侃而谈,献上了自己的妙计。武帝听得频频点头,欣然采纳。此后,那个奉公守法的商人聂壹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见利忘义的人。他频频违犯禁令,私自出关,同匈奴人交易一些紧俏物品,一来二去,同匈奴的某个贵人“勾搭”上了。聂壹时常在这人面前发牢骚,说汉廷是如何的不好,言谈举止中,表达了对匈奴的向往。匈奴贵人听在耳里,记载心里,随着接触的深入,渐渐地产生了信任。聂壹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便径直对匈奴贵人说,因私自出关的缘故,这马邑的长官经常罚款不说,还侮辱他的人格,实在是受够了,想找机会杀死他,并愿做内应,将马邑城献给匈奴。
多年的合作建立起来的信任关系终于起了作用。匈奴贵人听了,又惊又喜,自思这边城马邑人来人往,客商云集,财富是何等的雄厚,若能取之,必是大功一件,又想聂壹的名声确实够烂,只有向匈奴靠拢才有出路,便不起疑心,欣然应允,接着与聂壹商谈了一些细节。回马邑后,聂壹径直去了府衙,与长官商议如何应对。这人当即从狱中提出一个死囚,斩首后将其悬挂在城头。聂壹则对外宣称,马邑的长官已经被杀,全城已为自己所掌控了。匈奴的探子得知,飞报军臣单于。军臣单于既经不住那匈奴贵人的不断撺掇,又对马邑的财物垂涎三尺,贪心膨胀,战胜了警惕,立时翻身上马,挥军十万,浩浩荡荡,杀奔入武州(今山西左云县)边塞。
这时,汉廷早派出了御史大夫韩安国、骁骑将军李广、轻车将军公孙贺、将屯将军王恢、材官将军李息等五位将军共领军三十余万,埋伏在马邑的近旁。其中韩安国为护军将军,所部为机动力量,护卫着四位将军准备伏击单于。
军臣单于率部侵入汉朝的边塞,距离马邑尚有一百余里,看到牲畜遍野却无放牧之人,颇为诧异,疑心顿起,为稳妥起见,就令人攻打汉朝的侦察哨所。正巧此时雁门郡的尉史(郡中武官)正在巡察,看到敌军,就率部奋起抵抗,可惜寡不敌众,为对方所生擒。
军臣单于知尉史职位不低,一定知道一些内幕,就问他为何牲畜遍野却无放牧者。尉史一开始紧咬牙关,后见单于要取他的性命,心里防线立时崩溃,只好将马邑之谋和盘托出。单于听说汉军在马邑城布下了一个天罗地网,顿时惊出一声冷汗,叹道:“我本来就对此事有疑心,你的话刚好得到了验证,原来这真的是一个大阴谋。”当即下令,全军折返。安全地走出边境后,军臣单于这才松了一口气,看着尉史道:“我得到尉史,天意也。是上天派你来助我,才使我幸免于难。”于是封尉史为天王。
汉军曾约定,单于进入马邑城后,再放纵兵士攻杀,如今单于未到马邑,自是一无所获。将屯将军王恢的职责是领军出代郡,攻击匈奴军队的辎重,听说单于已折返,知敌方兵卒大增,因而不敢下令出击。然而,武帝认为:王恢是本次伏击战的出谋划策者,遇见敌人却不敢进攻,委实胆小如鼠,敢说不敢做,实在可恨,因而勃然大怒,将其逮捕下狱。王恢羞愤交加,便自裁了。
马邑之谋,一次未遂的伏击战,使得汉匈双方从此都撕破了脸皮,拉开了大规模对抗的序幕。
军臣单于回归王庭后,当即下令,与汉朝断绝和亲关系。此后,匈奴的军队攻击汉朝的交通要塞,时常侵入汉朝的边境,进行抢掠,次数之多,不可胜数。但是,匈奴贪婪,还是喜欢与汉朝互通关市,以获取更多的财物。而汉廷也不得不在表面上维持与匈奴的友好关系,与其进行贸易,以迎合他们的心意。
马邑之谋后,武帝知匈奴势大,也知自己缺乏帅才,因而一时不敢再打匈奴的主意。有一天,武帝去平阳公主的府上消愁解闷,酒酣耳热之际,看上了一个歌女,这人唤作卫子夫。于帝王而言,这事本来稀松平常,可不寻常的是,他还看上了一个人,这人是卫子夫的弟弟,唤作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