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微的不爽转眼间就被抛之脑后,下面,就要看陈侃的选择了。
陈侃对于王临渊的述说,听的很仔细。
毕竟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而这时候选择文道与武道,则是自己修炼的起点,一旦跨出第一步,要是在后悔,浪费的就是自己宝贵的时间了。
陈侃稽手为礼,轻轻的发出了自己的疑问:“请问文道天赋到底是什么?”
王临渊对于这个问题,早已有所准备,但是奈何这个问题涉及了方面太过广阔,而且单人们现在的研究,也说不出一个完全正确的答案,只能照着前人的说法,与自己的看法结合而成,进行回答。
“文道的天赋自古以来众说纷纭,上古之处,最开始的文道修炼者一般都是武道天赋不足之人,他们的身体只能容纳他们吸收一口天地元气,在那个时候,他们被所有人歧视,嘲笑为手无缚鸡之力的废物。”
王临渊说到这里,眼中仿佛出现了那时候的景象。
虽然有先贤提出众生平等,但是众生何曾平等过。
有人出生百阙皆通,身奏钟鸣礼乐之声,修炼起来,一日千里,让凡人只留羡慕,生不出嫉妒之情。
也有人天生不能容元气与体,只能日夜操练那唯一一口元气,默默苦修。不弱于他人的强度。
直到此时,王临渊也不敢想象,从那第一个这么做的人,到第一个成功的人,这些文道之士到底遭到了多少人的嘲笑与不屑。
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在这一条完全看不见光芒的道路上迎来光明。
可以说,武道自古以有,文道,自人才有。
“直到第一个文道大成人的出现,他做了一件影响至今的事情,就是造字,他就是仓颉,人类文字的创造者。他夜观月亮星空的轨迹,日看野兽飞禽的足迹,俯看龟背纹理,脚踏山川形貌,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最开始的文字。在创出第一个字开始,他就成为了我人族,文道的第一人。”
王临渊一边说着,嘴中带着深深的敬佩,在传说中,仓颉造字成之日,举国欢腾,感动上苍。天空中,把谷子像雨一样哗哗地降下来,吓得鬼怪夜里啾啾地哭起来,即古籍中所说的“天雨粟,鬼夜啼”的现象。
“后来开始,人们以为只有创造大功德的人,才能文道有成。只是再后来,有孔圣创儒道,墨子造墨门,人们认为,开一家学说,也是文道修炼之法。”
眼中浮现了诸子百家,争鸣万国的情景。
为自己主张,有人不惜游百国,抛生死与脑后。
看着陈侃消化掉了自己所说的内容后,王临渊继续慢慢说道:“而诸子百家初定之后,一些杰出的门人也文道大成,有人发现他们的共同点,都是对先辈的学说要么有开创性的发展要么就是做出极大的改革。”
那时候,这个说法的提出,让原本因为那些自认为学了屠龙术的人开始静了下来,很多人抛弃了原来兜售自己学说的目标,选择静下心来,仔细对自己的学说钻研,研究。
这也让纷乱的天下变得略微平稳一点。
王临渊说了这么多,只想说一点,“其实天下这么久了,大家对于文道如何修炼到大CD没有一个很确定的看法。那么怎么知道修炼大成的天赋是什么。”
“只不过在实践中发现,要是一个人能写出一篇好文章,吟出一首好诗词,对文道的修炼大有裨益。所以很多不怎么明白文道的人,认为有文采是文道修炼的必要条件。”
说到这里,陈侃很鉴定的说道:“我选择武道。”
听了自己师傅的一番话,他对文道的了解也算是有了一定的认知。写一篇好文章,吟一首好诗词对文道修炼有帮助,但是自己的文学修养自己很清楚,写个打油诗还可以,但是要写出那种王师嘴中的好文章,好诗词,那恐怕必须是传世的那个档次的诗词,自己几斤几两,还是清楚的。
要是有那个水平,他早就不混法律这行当,做个文人多好。
每天也不用累死累活的加班,写出几句名句,就可以天天躺在什么空间里,什么朋友圈中,吃一辈子功劳簿了。
假如你要说,你不是地球人吗?抄几篇李杜文章不就可以了吗?
大兄弟,你真的太耿直。
首先不说不是自己的文章有没有用,但是单这么多这个世界的人去过地球,那李杜文章可能在这个世界并不是什么秘密。
所以试图吟几首苏轼的词就想超神的人,还是先回地球睡一觉吧。
王临渊对于自己徒弟选这条路,他也并不感到奇怪。毕竟,关系到自己终生的大事可不是随便儿戏的事情。
这又不是什么玄幻小说,那种明显不适合自己的路,硬要走上去,最后什么几十万年都没有人走通的路,主角最后走成功了。
那就太假了。
那样选择的人的脑子也太让人叹息了。
毕竟世界上哪来这么多奇迹。
在还没有绝望之时就把希望寄托在奇迹之上的人,可能这辈子也只能期待奇迹了。
不过前面自己也有一瞬间考虑,要是自己的徒弟不知道自己的几斤几两,选择了文道之路自己应该怎么办。
可能是拉下老脸给他找几个厉害的大儒,再用自己的面子托付几个武道高深之士做个守道人,虽然可能他一辈子都混吃等死。
但是做个米虫可能比修炼武道,风雨里搏杀出一条未知的路来的轻松的多。
不过既然他选择了武道之路,那么王临渊作为当今天下武儒的数一数二之人,也必须教教他了。
“其实武道也是需要看天赋的。”王临渊笑眯眯的看着自己的徒弟。
陈侃顿时紧张起来,一个人天才流开局,和废材流开局,相差真的很大。“王师,我的天赋怎么样?”
王临渊的回答倒是很平淡,不是什么废材,也不是什么天才,“一般一般,中等偏上。”
只是这个回答怎么能满足陈侃。
作为一个熟知各种套路的人,心中早就开始思考起来,要是天赋差,自己的师傅肯定会说出来,你的天赋差,要么顾忌自己的面子和心态,说一句,还可以,不可能叫一句话,中等偏上。
那么中等偏上这句话,就需要好好思考一下。
到底是什么意思。
是不是因为自己天赋太好,老师怕自己骄傲,所以说个这个词?
心中的戏还在演的时候。
王临渊面无表情的阻止了。
语气很无奈,“你的天赋真的只是一般。”
刚刚说完,看着陈侃表情从阴晴不定到一脸悲伤,又加了一句,“一个男生心里戏这么多,很容易成为言情小说的男二号的。”
然后也不再顾陈侃的表情,开始讲解武儒的修炼要领了。
————————————————————————————————
东海之上。
三人正御光而行。
其中一人突然停下了身形。
另外二人也只能停下身下的神光,看向她。
只见那人满面冷意,这天下间绝大多数女子的美丽来自身上一些特别的地方,有的是因为那完美的五官,有的是因为独特的神采,甚至有些被称之为美女的五官单独分开来看并不好看,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大自然的造化下,结合在一起在一起,却是给人分外赏心悦目的感觉。
但此刻突然停下来的这名女子,却是身上的每一处都散发着美。
她的五官容貌无论是单个单个的论,还是整体来看,都是一等一的俊俏,那身姿仪态,站在那边,不看脸,都感觉到一股别样的魅力。
只是她此刻眼中隐含怒意,神情有些过分冰冷,就算是不认识的人都会知道她的心情不太好。
那本来如天上人般的容颜,因为这红尘中的情绪,更美了三分。
但是面前的两个人却完全没有在意这些。
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师妹(师姐)生气了。
本来世间没有剑阁这个宗门,只是他们的师傅留下的名头太盛了,不知道为什么,就出现了这个名字。
而在剑阁中,谁都知道,他们的师尊是最大的。
可是他们的师尊……
所以平常说话最多,也最被大家遵守的是他们的大师兄,也就是那位被外界称为老先生的人。
原因也很简单,对于剑阁的绝大多数弟子来说,他们的一生修为都是他们大师兄教的。他们的大师兄,只是名义上的师兄,实际上和师傅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不能忘记,这是绝大多数情况下,而现在是几个绝少多数的情况。
十七师姐(师妹)发火的时候。
就算是他们师傅,也要哄着她。
原因也很简单。
十七师姐是剑阁二代弟子中仅有的几个女弟子。
而且她当时入门的前后,剑阁都千年不曾收一个弟子。
这也意味着对于排在前面的师兄们来说,这位师妹是他们看着长大的,视若亲生的妹妹般,对于后面的师弟来说,在他们入门的时候,这位师姐已经名震天下。
他们如同她的亲弟弟一般,
更何况这位师姐(师妹)平常冷淡,一般的事情都懒得开口,只有在大是大非的事情上她才会说几句话。
她的发火次数比剑阁的门徒数量少的多的多。
所以她一旦发火,就意味着这件事情不是什么小事情,这可让整个剑阁的上上下下都要头痛万分。
而现在,不用说,这位十七师姐(师妹)又再次发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