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4300000041

第41章 附二庞进的意义(2)

历史终于有揭开迷雾的一天。最近,美国华裔学者张绪通博士撰文揭开了西方财团策划消灭中医的惊人内幕。他文章中所提及的美国人HansRuesch撰写的文章《洛克菲勒药品帝国的真相》(TheTruthabouttheRockefellerDrugEmpire:TheDrugStory),文中清楚地告诉中国人,美国的洛克菲勒药品帝国早在1927年就开始对中医做手脚了。张绪通博士说:“美国人坦白地说,洛克菲勒及其家族以学术基金会的名义,捐了一点钱给中国的医药界,美名其;‘帮助中国实现中药现代化、科学化和国际化’,目的就是要中国人对自己的中医药学术的根源与体系产生怀疑,以至于厌弃。然后打出‘拯救中医中药’的美名,以‘中医药现代化、科学化’为幌子,达到彻底操纵、把控中国的中医药及其市场的目的。”美国人还写道:“洛克菲勒过去一直对中国有着特殊的兴趣,由于美孚石油公司几乎是‘中国油灯’用油的唯一供应者,因此他把钱用来设立中国医药基金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扮演着‘伟大的白人教父’的角色。洛克菲勒基金会投资达四千五百万美元用来‘西化’(实际是摧垮)中医。医学院校被告知,如果它们想从洛克菲勒慷慨的赠予中得到好处,它们必须使五万万中国人民信服地把他们经过多少个世纪检验的安全、有效却又廉价的草药扔到垃圾箱里,让中国人民赞成使用美国制造的昂贵的有致癌、致畸作用的‘西药’,当这些药致命的副作用再也掩盖不住的时候,则需要不断地用新药来替代”。

文化摧毁的背后是经济侵略。如果鲁迅、胡适、梁启超们了解了这卑鄙的一幕,他们还会那么卖力地传播西方文化吗?

还有,“五四”时代,有人大声叫喊:汉字不除,中国必亡!取消汉字几乎成了一个时代的主旋律。新中国建立后,国家设立了一个专门机构叫“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就是要做这个工作的。要不是王永民发明了“五笔字型输入法”,汉字可能真的就被消灭了!因为“五笔字型”汉字在联合国的电脑输入中速度较快,输出的文本最薄,原来古老的汉字也可以与国际接轨啊!有人说,是王永民救了汉字,王永民是真正热爱中国的科学家!

后来,“文字改革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这其中的微妙使多少民族文化工作者悲喜交加!

但是在其他领域,包括我们的民间社会,全盘西化的速度超出人们的想象,看看我们的下一代,他们吃什么穿什么、说什么话唱什么歌、过什么节信什么教,就知道我们还有多少民族文化的传承者!特别在“知识界”,一些人恨不能换了自己的骨头!一个没有民族文化的民族,还有多少生存的空间呢?

其实,在对中华文化的自我消解中,有对中国文化一知半解的人,有把中华文化的源与流搞混了的人,当然更多的是西方培养出来的一些以“接轨”和“国际化”为借口的“学人”。什么是中国文化?一些人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又一轮“打倒孔店”的思潮潜在运行着。当年,被称为民初大儒的康圣人康有为,到西洋转了一圈回来也曾一时昏过头,他说中国要发展,男人必须三个月换一次老婆!“五四西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胡适,为了张扬他的西化观点,一会儿说《尚书》是假的,一会儿说《孟子》是真的,可他没有仔细看一看,正是《孟子》中大量引用了《尚书》,那么到底谁真谁假呢?胡博士的学术口号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那么对待严肃的中华元典,他为什么就不小心求证一下呢?中华元典《礼记》里说:“爱天下人先爱妻子”,是民初大儒康圣人没读过《礼记》吗?所有理由都难于解释,唯一可解释的理由是:中国知识界的浮躁从“五四”就开始了!

中华文化之源,或者中华文化元典里,《尚书》、《内经》、《诗经》、《周易》、《老子》等等,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说是“道法自然”、“敬天法地”。

道、天、地——人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律。就是在人际关系上,元典里也讲父慈子孝、君仁臣忠,这是互为因果,双向负责,共同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孟子》给“忠”的定义是“教人以善谓之忠”,《郭店楚简》里说,“忠”就是“恒称其君之恶者”,敢于批评皇帝、领导、上级,这就是“忠”!“孝”是什么?《荀子》说:“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所以,中华元典文化里就没有“愚忠”、“愚孝”这一说,而“打倒孔家店”时把这算到儒家的账上,实在是栽赃陷害!其实,“忠”和“孝”的变质是在西汉“三纲”之后,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从“阳为阴纲”演变而来,变成了单向度的,这是中华元文化的异化、退化、变质,消极意义上升为主流观念,结果是中华民族的创造性思维一代不如一代,到今天成了一些人全盘接受西方的价值观念的根据。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民族文化一旦消失,民族还会存在多久?

西方的逻辑思维探寻世界,是单向的,它一直向物质细部解析;可中国的“道”思维,它是综合的、辩证的,矛盾双方互为依存。比如中药里边,巴豆致人腹泻,但巴豆壳却能止泻;甜瓜蒂使人呕吐,但瓜肉却解除呕吐;蓝蛇的头能毒死人,但它的尾巴却能解毒;还有杜仲皮,血压高的人服了能降血压,血压低的人服了能升血压……这些中药及其验方,里边包含了丰富的辨证思想,这是中华文化的精粹,而西方的形式逻辑主义对此却难于解释。“降压灵”和“升压药”矛盾而相反,统一是不可能的,而中医却偏偏将矛盾的双方合谐为统一体,那么在哲学思想上谁高谁低?

中医的经络学说也给西方的高科技出了难题,他们从解剖上找不到经络实体,但可以测量到,而且经络疗法治病又是眼见着的事实。对此,西方人接受了针灸,但对针灸的理论他却失语,到底谁高明呢?

承认西方科技可以使人致富,从开矿技术到制造业、从改良遗传到高速列车、从空间技术到超级航母,但我们不能无视这把剑的另一面利刃,它在疯狂制造财富的同时也残害着人类自身,也在破坏着人们的生态环境。其负面效应,来自西方的大量报导使人们欲哭无泪。请看:当今环境下,全球雄性动物快速雌化,美国鳄鱼生殖功能退化,其阴茎变得弯曲而不能性交;非洲雄豹睾丸滞留腹腔发育不全;北极熊出现雌雄同体现象;五十年来,全球男性的排精量减少了一半,发达国家百分之二十的妇女失去怀孕功能;更可怕的是臭氧层出现空洞,空气中过剩的二氧化物成倍地在生物体内复制雌激素……到了如今,西方的高科技头脑才想起了一位中国老者的“天人合一”理论,可我们自己却在加倍地重复着西方发达国家的悲剧,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问题出在我们自己身上。我们自己淡忘甚至抛弃了中华元始经典。而中华元典曾指示我们的先祖,脚踏实地的走着一条“道器并重”、“力智同源”的道路,他们因此而“钻木取火”,而“构木为巢”,并发明了衣裳、车船、弓矢、栽桑育蚕、培育五谷,于是,有了饮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从而使中华民族在一段时间里引领着人类文明史的前行。

在这里,有良知的“学人”,都可以看清楚:中华民族之火,不是谁从天神那里偷来的,他们住的房子不是上帝造的伊甸园,他们的身体更不是上帝所造而是生于泥土,他们认为“先有天地而后有万物,先有万物而后有男女”。那么,在东西方的元文化里,谁给人类文明史的解释更客观真实呢?答案是一目了然的。

我之所以崇敬庞进先生,他对中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其志存高远,而他主持的龙凤研究是切切实实地做着寻根探源的工作。他先后出版了八部有关龙凤研究的专着,他认为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志,是吉祥嘉瑞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具象化的一个代表。他把龙的基本神性概括为“八性十六字”,即喜水,好飞,通天,善变,显灵,征瑞,兆祸,示威;并由此而提出了与龙相对应的六种文化心理:敬畏、飞离、合和、悖逆、彰力、求吉;他赞美凤凰,称其有秉德、兆瑞、崇高、示美等神性,有造福众生而负责献身的品格。中国向来有以凤凰比喻、象征人间贤君良才的传统。由此可见,龙凤彰显着中华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使世界文化之林生动而多彩。庞进还说,世界是多元的,文明是多样的,全球化不是西方文化的一元通吃,而是各种文明的多元集优。所以,庞进的学术意义绝不是对一个什么“图腾”的研究,他的着力点在中华文化的大底盘上。西北大学的炜评教授给庞进先生赠诗;:“妙笔如弦奏国风,腾龙起凤自从容。春来信步层楼上,笑看桃花别样红”。这是学人对学人的鼓励,也是东方文化学者的自信和张扬,如果那些所谓的“学人”都能以良知和清醒对待祖国的元典文化,那么,新世纪中华文化的复兴是自不待言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是天地、阴阳、虚实的相互作用造成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动力,这种动力不是牛顿说的“上帝踢了地球一脚”的“第一次推动”,而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而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是《周易》所言“天地变化,圣人效之”……庞进的庞字是广厦里边一条龙,这条龙放在中华元典里它是热力四射的能量之源,放在“五四西文化运动”里边它就是一条死蛇。在这里,我要告诫的是,龙文化研究切忌西方的思维模式,不要解析它,而要圆融它,不要孤立它,而要综合它。以前,有些“学人”数典忘祖,现在有些“学人”是既不数典更不知其祖,有甚者甚至认异类为祖!其实,排精量减少一半只是初步的报应,再不警醒,人类也会上演美国雄鳄鱼一样的悲剧。

对人文知识分子而言,历史考索的角度、文化持论的立场、文艺批评的理论甚至文学创作的方法,如果继续“去中国化”,非洲雄豹的命运必然会降临到他们的头上。

注:文中相关事例引自吕嘉戈编着的《挽救中医——中医遭遇的制度陷阱和资本阴谋》一书。

(此文首发于2006年6月26日《中华龙凤网》;收入《孙见喜评论集》袁太白文艺出版社2006年版)

同类推荐
  • 歧亭古镇杏花村

    歧亭古镇杏花村

    “杏花村”是一个美丽的名字,歧亭镇杏花村更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本书是一部介绍麻城市歧亭古镇杏花村风土文化的书籍。
  • 论语一日一读

    论语一日一读

    本书以随笔和札记的形式来解读论语,针对当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人处世、工作求学、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的目标和价值等等,提出了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法和参考思路。
  • 越剧

    越剧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其声腔优美清婉,表演真切动人,无论是音乐、唱腔、表演,还是布景、道具、服装,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成为广受喜爱与赞誉的戏曲艺术瑰宝,如今已享誉全国,蜚声海外。
  • 伟大的西北

    伟大的西北

    《伟大的西北》是抗战期间蒋经国游历考察大西北的见闻。对西北的开发和建设进行了初步的思考,提出了要种树蓄水、改善交通、治理风沙、振兴农业、发展教育等主张,并鼓励青年到西北去进行开发建设。今天重读书中对“开发西北”的积极倡导,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蒋经国“一个中国”观念的形成脉络。
  • 中国的修养

    中国的修养

    国学是研究中华传统学术精神及其载体的学问,是对中华民族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进程中形成的,具有永恒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思想体系、文化观念与学术方法的总结。本书主要向广大读者讲授国学的修身精神,对国学中关于“人的修养”的问题展开详细的讨论,教读者学会自我修养、自我完善、自我锤炼,提高个人修养和德行。
热门推荐
  • 凯源的日常生活

    凯源的日常生活

    凯源盛世的大旗要继续飘扬~作为一只凯源汪,开始发糖啦
  • 千年彼岸之恋

    千年彼岸之恋

    她爱那地狱之花—彼岸花。一日惊奇穿越,遇见相爱之人。原以为生活会这样幸福到底,却遭歹人下毒,深爱着她的夫君愿救妻子,甘愿尝彼岸茎根之毒,以换她平安无忧。她不愿让他备受寂寞,奔他而去......千年以来,他们如彼岸花的叶与花,千年生长相错,不能相见,一千年一千年的等待,他们的爱情终究突破一切,待他们相见之时,他们终能相厮相守,白首不相离。
  • 真龙帝尊

    真龙帝尊

    姬晨穿越到武力为尊的苍穹大陆,成为一方帝国的皇帝。内有诸侯虎视眈眈,外有强国气势汹汹,看主角如何凭借着一方帝印,觉醒真龙血脉,逆天崛起,掌控不世强国。你仙门林立,朕有百万雄狮!铁蹄所到之处,唯我真龙帝尊!
  • 璃凝宫:复仇之路

    璃凝宫:复仇之路

    她,冰冷,她,任性,她,可爱。骄傲的她们是高贵的公主.....她们拥有着令人羡慕的容貌........十年后,她们影藏身份,进入世界第二的维亚贵族学校,眼里的血腥的怒气爆发。接下来的事情超出她们想象,她们遇到了别人眼羡的白马王子,他,沉稳,他,多变,他花心,他温暖。冷酷帅气的他们是天之骄子,他们相遇,会擦出怎样爱情的火花呢?
  • 凤楹歌

    凤楹歌

    身为大陆第一美人和魔教第一魔头的女儿,她出生很彪悍,有公主娘亲教主爹爹还有皇帝舅舅女皇小姨外加另一个皇帝便宜爹。被劫持多了太女娘亲皇子爹爹,还成了三国公主,从小溺宠无限,拜师天下双谷之一的卧龙谷主,又被师傅和一堆师兄师姐宠爱着成长。原以为自己会走向修二代白富美傲娇公主的成功之路,不想被误伤灵力爆体肿胀成胖子,从此失忆成了农家村姑小门派的弟子。狗血不断的遇到很多美男,原以为可以左拥右抱美人在怀,哪里知道帅哥们喜欢断袖。好吧,还是努力修仙,想起来了,她爹还重伤被封在血阵等着自己去救呢。
  • 梦官之战倭寇

    梦官之战倭寇

    梦中天宽地远,官场沉浮艰险,之乎者也之士,战意从此弥漫,倭人远远近近,寇仇不共戴天。杀伐决断,还我河山。一腔胸中碧血,且看沧海浩瀚,只因中华有我,贼寇谁敢向前?凭英雄血,秉赤城热,有壮士歌,红尘往复,当立新国。一介穷书生,他行走在明帝国的一个小县城,然后,在血与火的考验中,他激扬其吞天沃日的巨浪……
  • 幽冥启示录

    幽冥启示录

    “人如蝗蝻,蚕食天地,且欲求不满,时时为祸,一朝轮回,便是既往不咎。”罗生门语。读者群:561147620
  • 不过只是死去

    不过只是死去

    对于人这种有趣的生物来说,重新振作自己的方法无非有两种:一是看着那比自己还要卑微的东西,寻找那一份垫底来给予慰藉。然而第二种,却是抬头仰望那远远超越自己的伟大,狠狠的踢醒那还懦弱不堪的自己。相较于如何去漂亮的牺牲,我会选择简单的活下去。因为卑微的自己,会用自卑来当做跳板,以求飞的更远罢了。
  • 许你余安

    许你余安

    兜兜转转的相遇,只是为了让你余生安稳。从十六岁的相爱,到二十一岁的背叛,再到二十九岁的相逢,她记忆中的青涩少年只是个痴呆儿。为了找回曾经的少年郎,她走过青春的每一个街道,重温每一个场景。总有一日,他醒来,忆起一切。她灰暗不堪的人生也暴露在阳光下。“你说你爱我,我信。”“我说我爱你,你却不信,唯有许你余生安稳”
  • 中外智谋文学故事(下)

    中外智谋文学故事(下)

    为了让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朋友,参够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最优美的文学名著篇章,我们精心选编了这本《中外文学名著故事总集》,它将世界公认的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名著,一一改编成故事形式,文字尽量通俗易懂,内容尽量保留精华,以使广大读者可以通过最简捷的形式,畅快阅读中外文学名著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