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4300000031

第31章 龙之迹(1)

龙迹指的是龙在神州大地留下的种种踪迹。换句话说,龙迹就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龙文化在山水、地域上的表现,这样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

形成龙迹者,无外乎三种情形:一是“自然龙”,即因山水地貌天然具备龙形龙态而得名;二是“神话龙”,即因流传有龙的神话传说而得名;三是“人物龙”,即因与某帝王、某人杰的业绩行踪有关而得名。

一龙脉

脉的本义是血管,引申为像血管一样连贯的东西。龙的身躯多取材于蛇,可谓以绵长为特征,那么,从字面上看,龙脉就是龙的绵长连贯的血管了。龙是来自自然界,却不在自然界中生活的神物,其价值和意义主要通过象征的方式表现出来,因而,大凡绵长连贯的东西,都可以谓之龙脉,反过来说,龙脉可以象征那些绵长连贯的东西。

比如,流动的地下水就可以称龙脉。老北京有一则传说:当年刘伯温带人修建北京城,施工时不小心挖着了龙脉,龙王一怒之下带着龙子龙女化装进城,分别把北京城里所有的甜水和苦水都吸入两个水篓里,从西直门拉出了城。刘伯温急忙派匠人高良追赶,匆忙中,高良用红缨枪扎穿了水篓,让苦水流了一地。而那甜水就被龙王父子拉到玉泉山。从此,北京城的地下水就成了“苦水龙”。

龙脉进入风水学是很自然的事。神州大地,山耸水流,山山水水,有走向,有起伏,有转折,有变化,只要一线贯连,就可以称为龙脉。所谓“指山水以为龙兮,像形势之腾伏”。大山大水称干龙,小山小水称支龙;山水之头称来龙,山水之尾称去龙;山峦起伏,顿错有致,“紫气如盖,苍烟若浮,云蒸霭霭,四时弥留;皮无崩蚀,色泽油油,草木繁茂,流泉甘洌,土香而腻,石润而明”者,称生龙。还有什么沉龙、潜龙、飞龙、腾龙、翔龙、群龙、回龙、归龙、卧龙、死龙、隐龙、高冈龙、平洋龙……甚至平坦之地也有龙,“高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

风水学里有许多荒诞无稽的属于迷信的东西,风水师凭着这些东西故弄玄虚、牵强附会、蛊惑人心。如言葬死者于吉龙佳穴,可以荫福子孙,葬死者于凶龙恶穴,将会祸及后代,等等。但风水学也有重视山形地势,尊重自然规律,将小环境放入大环境中做比较考察的科学的成分。比如生活在山间水边的人盖房子,如果不考虑山势水向,若遇灾变,就有可能被倒山压毁,被洪水冲垮。

大概从秦始皇被称作“祖龙”、汉高祖称自己是“龙种”之后,龙就成了君主帝王象征、比附的对象。于是,龙脉就有了另一个喻义,即指那些出过帝王(或有可能出帝王),或能够安葬帝王、护佑王室后裔的山水之脉。于是,就有了当政的帝王花大力气为自己“寻龙探穴”,即为自己也为后代找一块安葬“宝体”的“万年吉地”,也有了所谓的“埋金更名建寺庙、挖断龙脉泄王气”之类的事件。

前者如明成祖朱棣登基不久即差大臣为自己勘选“龙脉宝穴”。几位大臣跑遍了燕京附近的山山水水,先选了“珠窝”、“屠家营”等处,但都因地名不雅而放弃,最后找到黄土山(后改为天寿山),见其山势延绵,主峰耸峙,草木丰茂,三面环顾,南面敞开,且有“龙”、“虎”相护之象,总之是完全符合风水理论的。随即便动工起陵。这样,便有了天安门、故宫是龙头,十三陵天寿山是龙尾,龙尾至龙头一线(也称中轴线)是京师龙脉之说。

后者如战国时期,楚威王率兵攻占了清凉山(南京旧名),听人讲此地有王气,就令手下在龙湾(今狮子山以北的江边)将金块埋入土中,以镇王气。金陵之名便由此而来。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干过同样的事情。至于“挖断龙脉”之事就多有发生了。河南桐柏山有一条岭,相传是盘古创世后设下的龙脉之一。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后,有人告知此事,赵匡胤担心他人得之会推翻自己的江山,于是就派人在此龙的颈部挖了条深沟,以斩断龙颈。从此,此岭有了“断头龙”之名。明朝将亡之时,崇祯皇帝派人找寻并破坏李自成的祖墓,而李自成打到北京后,也欲断朱明王朝的龙脉,但没有攻进十三陵,只烧毁了外围的建筑。还有清代的乾隆皇帝,听人说河南南阳有“王气”冒出,就派部队到那里去“掘龙脉”,结果挖出一条“太子沟”。

像涉龙的许多词汇其词义都有扩展一样,龙脉一词在新时代也有了新的意义。如把新修成的青藏铁路,称为入藏的“龙脉”;把证券市场上的综合指数走势,称为股市的“龙脉”;把由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开创、世代华人不断承续、发扬的中华人文精神,称为“华夏龙脉”,等等。

二龙山

龙山即以龙为名的山。这样的山全国有许多座。

以自然形态似龙而得名者,有山东莱芜市境内的龙山,其山势蜿蜒起伏,犹如一条巨龙静卧在那里,山脚下有一汪明珠般的龙潭,形成“游龙戏珠”的景观。再有广西柳江县境内的蟠龙山,此山从柳江南岸的东台山蜿蜒而来,形如蟠龙。还有四川会理县境内的龙肘山,其山势南北纵列,宛如巨龙起伏,主峰高挺,如蛟龙翘尾。还有福建长汀城中心一山平地崛起,如巨龙盘卧,因称卧龙山。河南嵩山有一峰,形似伏卧之龙,因名卧龙峰,等等。

有趣的是从龙头到龙尾都有山名。如湖南湘潭县境内的龙头山,此山系韶山冲第三高峰。《韶山毛氏二修族谱》描绘其山“拔地而起,昂头独立于千山万壑之中,别开生面……”。另外,广东广州、台湾高雄等地,也都有龙头山。重庆铜罐驿有横卧江中的龙脑山。陕西神木县有龙眼山,其山有二石孔如眼,每当早晨红日从东方升起,光透二洞,犹如龙眼放光,甚为壮观。有诗云:“瞳朦晓日上晴空,一统山河两界中。到此神龙主放眼,内看全汉外全蒙”(《云川十咏》)。四川彭山县李密故里有龙眼睛山。山西平顺县境内有龙耳山,其山九条支脉极像九条巨龙从三面盘屈环抱而来,形成一个近乎封闭的圆圈。福建福州市境内有龙鼻山。浙江三门县境内有龙嘴山,为大陆海岸伸向海湾的一条岬角,俗称“龙嘴头”。广东汕头有龙颈山。宁夏泾源县有龙脊山、龙腹山。福建长乐市有龙腰山。辽宁铁岭有龙尾山。

以神话传说得名者,有浙江桐庐县境内的纪龙山。传说很久以前,纪龙山一带遇到大旱,稼禾颗粒无收,山民们只好举家下山另谋生路。有一天,一条蛟龙来到此山,播下一场好雨,解除了当地的旱情,使山民们重返家园。此后,蛟龙便住在山间洞中,一有旱象,便出洞行雨。山民们为了纪念蛟龙的功德,就把此山称为纪龙山。

再如山东墨城市境内的小龙山。相传南宋年间,住在此山脚下的村民李太王氏夫妇,婚后十年不育,后王氏到村前小河洗衣,感水波晃动、水藻聚拢而怀孕。来年一个雷电交加之夜,王氏产下一个怪胎并脱怀破窗而出,夫妻惊惧不已,随即雨停。到了第三日,王氏朦胧中觉得有孩子吸奶,醒后却什么也没有。第六日傍晚,孩子又来吃奶,正好李太下田回家,见一条小龙,尾搭梁,身伏炕,李太遂挥镰砍去,砍中龙尾,小龙遂破门飞去。

几年之后,长大的小龙变作人形回家探亲,见母亲卧炕呻吟,上前哭问,方知因近年大旱,庄稼无收,父亲已饿死,母亲亦断粮几天。小龙将母亲安慰一番后,走出家门,变成龙形,腾云驾雾飞到玉泉山,带回泉水和供品,王氏吃后精神好转。接着,为了母亲和乡亲吃水方便,小龙决定挖一深井。它在南山上一爪抓了一个大深坑,未出水,又到西面小山上用力一抓,抓出一口更大更深的石井,水从井中涌出,流经家门口,流向东海。小龙一时高兴飞回家中,但却忘了变回人形,王氏见一巨龙在门口张牙舞爪,惊恐而死。自此天井中的水不再外流。后来人们便把小龙称为“没尾巴老李”,将李太王氏夫妇依住之山称“小龙山”。后“没尾巴老李”因屡行好雨而被朝廷封为“九江王”。

还有江西镇江西门外的白龙山——相传此山原名长山,山上有条四脚蛇,经过千年修炼,成了一条旱龙。这条旱龙常变作一位喜欢穿雪白的衣裳的美貌姑娘,人称小白龙。某年在赴王母娘娘的生日宴会途中,小白龙与东海龙王敖广的三太子相识,一来二去,两人有了感情,遂私订终身。

此事被玉皇大帝知道后,认为触犯了天规,把东海老龙王敖广传到天庭,狠狠教训了一顿,要他严加管教。敖广将三太子一关就是三年。期间,三太子与小白龙相互思念不已。后在三太子苦苦哀求下,敖广提出条件:若要见小白龙,每夜五更前不带风,五更后不带雨,无风无雨腾云来去。就在三太子作难时,水晶宫里的锦鸡主动提出为他啼鸣报时,宝马主动上前愿为坐骑。从此,三太子抱鸡笼,骑宝马,三更出发,去长山与小白龙相会,五更不到赶回。此情后被老龙王敖广发现,遂一拳将鸡笼打到一边,形成后来的鸡笼山;又一剑斩了马头,宝马成了个马鞍形,形成后来的马鞍山。当地群众感念小白龙的痴情,遂将长山改称为白龙山。

与帝王行迹有关者,如浙江绍兴城西北的府山,因山势状如卧龙,称卧龙山(或龙山)。相传,越国大夫文种葬于此,故又名种山。后因清帝康熙曾驻跸于此,故更名兴龙山。也有将帝王龙与自然龙相结合的龙山,如重庆市奉节县境内的长龙山。传说当年秦始皇曾挥“长龙鞭”驻跸于此,而其山脊也逶迤横陈,酷似傲龙长身,故名。

与杰出人才有关的山也有一些,如湖北襄阳古隆中卧龙岗和河南南阳卧龙岗。两处卧龙岗,都是既没有什么有关神龙的传说,也没有什么山水树木盘曲如龙,都是因了一个人,一个姓诸葛,名亮,字孔明,有“卧龙”

称号的人。在这里,“龙”指的是人才,“卧”是隐居的喻词。诸葛亮无疑是一代俊杰,他不但博览群书,兼采众长,而且抱负远大,尽管选择“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密”(罗贯中《三国演义》)的古隆中“躬耕”隐居,却常借吟诵《梁父吟》来抒发情感,每每以管仲乐毅自比。于是,刘备“三顾频烦天下计”,孔明“一番知遇英雄心”;于是,“龙”出山了,不在茅庐“卧”了;于是,三国争霸狼烟起,九州动荡风雷疾;于是,诸葛先生羽扇纶巾,鹤氅丝履,眯目掐风,挥手决雨……尽管“出师未捷身先死”,却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总之是成就了一番“龙”的事业。

三龙洞

神州大地有龙洞者多也。

以自然形态得名者,有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宋代学者方凤在《金华洞天记》言:“伛偻踏水入内洞……有形蜿蜒,头角须尾,凡二,屈蟠隐见,爪尖皆白,石如玉,所谓双龙也”。现代作家《圣陶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亦言:“内洞的景物,首先当然是蜿然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这是双龙洞得名的“内洞双龙说”。明代嘉靖年间担任金华知县的郑东白在《金华记游》言:“洞门轩豁如大厦……石盖如砥错,有石乳下垂,如龙升降状”。明代着名旅行家徐霞客在《浙游日记》中亦言:

“……外洞。轩旷宏爽,如广厦高穹……而石筋夭矫,石乳下垂,作种种奇形异状,此双龙之名所由起”。

这是双龙洞得名的“外洞双龙说”。

另外还有“洞口双龙说”:“双龙洞:

洞口两侧分悬钟乳石,形似龙头,故名”(《金华市志》1992年版)。

再有位于福建武夷山脉南段的龙崆洞——因洞内有“龙伞如盖”、“白龙凌空”、“龙蛇漫舞”等景观,洞外又有“龙井”、“龙蛋石”、“龙须瀑”、“龙潭湖”等景观相呼应,故名。还有河北曲阳县境内的灵山聚龙洞,因该洞洞体酷似一条长龙,洞内有聚龙大殿、白龙争雄等多处龙状景观,故名。该洞深处有在考古学上具有重要意义的26万年前绝迹的古动物化石堆积物。这古动物化石,也是龙的容合对象之一。

以神话传说得名者,有江苏连云港龙洞庵西侧的龙洞——传说古有黄龙在此潜踪修炼,后腾飞而去,故名。有位于甘肃景泰县黄河石林中的盘龙洞——此洞中内外温差较大,在春末或初秋时节,山洞之中,早晚有雾气飘出,相传为龙仙居,“有龙必有云,云为龙口之气”,故名。有浙江杭州栖霞岭北坡的黄龙洞——传说南宋淳佑年间,江西黄龙山有位名叫慧开的禅师来此登山求雨,山后一石突然开裂,裂口犹如“龙嘴”,汩汩地喷出一股清泉,一时传说黄龙随慧开飞来,故名。此洞山门两边有“黄泽不竭,老子其犹”楹联一幅,此联上下两句均与龙有关,上联指黄龙喷泉,下联用了孔子说老子“其犹龙耶”的典故。

有的龙洞既因自然形态似龙而得名,又附会有龙的神话传说。如浙江金华的双龙洞,除洞口两侧分悬的钟乳石一青一黄,酷似两龙头(龙身在洞内)外,还有传说——古代婺州一带遭遇大旱,田禾干枯,民不聊生,有青龙和黄龙见状,偷来天池之水,滋田救民,却因触犯天条被王母娘娘用巨石压住脖颈,困在双龙洞内。但青黄二龙不甘不屈,仍顽强地仰头吐水以泽惠一方土地。

以帝王行迹得名者,有浙江湖州市境内的黄龙洞。说法是这样的:南宋初年,宋高宗赵构(时称“小康王”)被金兵追赶,危急之时,一条巨大的黄鳝挡住去路。慌忙中赵构顾不得身份,向黄鳝下跪恳求说:“黄鳝黄鳝,你若能救我逃脱这场劫难,我有朝一日登上九五之尊,就封你为龙。”黄鳝听后,果然让开一条路,并让赵构躲进自己藏身的山洞,并守护在洞口。金兵追到这里后,不见赵构踪影,却见一条黄鳝挡道,就举刀来砍,黄鳝一跃而起,口咬尾击,把金兵打得死的死、伤的伤、剩下的也仓皇逃去。赵构终于脱离险境,后来他在临安登基称帝后,没有忘记黄鳝的救助之恩,就封黄鳝为黄龙,那座小荒山就叫黄龙山,黄鳝藏身的山洞就叫黄龙洞。此传说,不仅将帝王龙与自然龙联系在一起,还说明龙的容合对象是多元多样的,甚至包括黄鳝。

四龙江·龙河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家里盘着两条龙,是长江与黄河”。这是歌曲《大中国》中的歌词。两句歌词说明了一个文化现象:中国人把长江与黄河比作龙。当然,不仅是长江、黄河,在中国境内,任何一条江河,都有龙之比。考其原因,一是龙本来就是水神,喜水乐水是龙的天性,司水理水是龙的天职;二是大凡江河都具龙的形状:蜿蜒而绵长。

中国含龙字的江河,大概有四十多条,这还只是在地图上可以查到的。其中以形状似龙而得名的有云南昆明的盘龙江,其江像一条盘龙,由南向北穿过昆明市。广西柳州市也有一条盘龙江,此江在不足一公里的河段内,共盘踞着数十条形状若龙的狭长石头。最大的一条长约600米,有二人合抱之粗;长在“龙背”上的水草层叠排列,好似龙鳞。从江岸上往江水中看,长龙随着水势涨落或隐或现;若遇天旱水枯之季,江中的石龙可数到八条,故有“八龙现江”之说。

同类推荐
  •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湖南人的性格读解

    本书从近现代历史上的湖南现象剖析湖南人的性格,再结合湖南人的人文地理、经济环境等方面全面解读了湖南人,并提出了湖南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

    你也许不同意摩罗的观点,但你无法回避本书所提出的问题。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被撕裂的痛苦命运是如何形成的?除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以外,是否还交织着自我撕裂的主动选择?在军事上、政治上的一系列失败以后,在一个多世纪的富国强民的峻急追求中,是否引发并促进了国人全面的精神崩溃?中华文明是否发生了彻底的断裂?它又是如何被割裂的?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时,在向现代化的全面皈依中,文化精英们是否产生了自我怨恨的文化心理?它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被释放出来的?其中又交织着什么样的权力博弈?今天的中国人面临着何种处境?未来中国的命运又会是怎样的?我们该如何抉择?如何行动?若要了解这一切,你不能不读《中国的疼痛:国民性批判与文化政治学困境》!若想解答这一切,你不能不独立思考!
  •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湮没在森林的奇迹:古玛雅的智慧之光

    玛雅文明是美洲文明中绽放最早的一枝。玛雅文明是在与其他古老文明相互隔绝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匪夷所思的问题。在天文、历法、数学、象形文字、建筑上,玛雅人都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尤其是在农业上。玛雅人培育的玉米、土豆、西红柿,即使在现在,也是人们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物和蔬菜。然而,让人费解的是,玛雅文明就像谜一般销声匿迹了,它秘密隐藏在中美洲的热带丛林中,没有人知晓其历史的悠久。没有人能说得清,在这千百年的时光里,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当这片土地尘封许久时,后来的人叫醒了它,并开始对它进行“拜访”,退去了厚厚的外衣。
  •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历经沧桑洗礼的古民居应当进入我们关注的视野。 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人类栖身居所的演变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人类从居无定所到结庐而居,这一小步,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今天,面对仍有幸留存在大地上的一座座古民居建筑,一个有历史感的人,不免会想到,那是时间的积淀,是文化的积淀,是先人劳动创造的结晶。
热门推荐
  • 富与贫穷之争

    富与贫穷之争

    本小说讲述了一个尊贵无比的公主和一个豪门少爷之间的爱情。。。。。。。。。。
  • 沧海如尘

    沧海如尘

    神界浩瀚无穷,存在着无数大陆,万族鼎立,群雄争霸,无数天骄之子都演绎着自己的传奇经历,追求那无上的成神之路一位出自北冥大陆小小青山镇的少年,励志成为这片天地的神,为了这一梦想,少年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闯荡成神之路,艰难险阻重重,让我们来拭目以待吧1
  • 恶魔少爷爱上菀

    恶魔少爷爱上菀

    她是因为考进贵族学院,让人羡慕嫉妒恨。在入学的第一天,就被他叫去做这个做那个的,气死人了。如果我恢复身份,一定要整死他。哼
  • TFBOYS之三生有幸遇见你们

    TFBOYS之三生有幸遇见你们

    这是我第一次写小说,可能文采不是特别好,但因为太爱他们,才想写的小说,希望大家不喜勿喷!谢谢!
  • 辰醉锦年by沐霏安

    辰醉锦年by沐霏安

    这是一个温暖的爱情叙事,一个刺激的冒险故事。女主角锦晗穿越到了一个犹如世外桃源的时空,看到了现代没有的和平安乐,以为可以从此逍遥自在,但是身为宫主继承人的她不得不接受三个艰巨的任务,以得到花神的认可,于是同青梅竹马的书辰踏上了奇异的旅程。在这场惊心动魄的旅程中,邂逅了很多各有渊源的人。本书参照了很多山海经的奇谈,带你和锦晗一同领略不一样的温馨故事。无论谁爱谁比较多,爱与被爱都是种幸福。
  • 穿越奇缘之冤家不服气

    穿越奇缘之冤家不服气

    21世纪人类科技篷勃发展,很少人再迷信于鬼神之说的存在……一个废材般的夕子风意外撞见心术不正的道士斗妖,道士想从妖怪身上获得妖力延迟衰老,但必须将这妖怪关在此阵这俩天三夜才可取出妖力……而撞见这一切而震惊世上真有鬼怪的夕子风会怎么做,从此拉开了废材逆袭的序幕……
  • 一个厨子的自我修养

    一个厨子的自我修养

    在修真大陆上,有一个吃货组织,妖魔鬼怪都对这个组织恨之入骨。这个组织吃光了无数的妖怪,妖族迫切的需要野生动物保护法。龙族族长:”龙哥,看在咱们都带个龙字的份上,就放了我吧!“吴小龙:”别他喵废话,赶紧给我割块龙肝,然后滚蛋,对了凤凰那家伙还没来。我等着他的凤髓下锅呢。“吴小龙:”那边那个卖药的过来,把你手里的青莲放下,我要做菜。”炼丹师:”...“吴小龙:“还有那个打铁的,我的菜刀磨好没有。“炼器师:”...“吴小龙:”那个谁,别光看着,去他那个天魔的皮扒了,洗吧洗吧,准备下锅。“大乘期的道长:“好嘞,您歇着,我来就行,是这头吧!”域外天魔:“呜..呜..呜..呜..”
  • 年轻人的青春气

    年轻人的青春气

    沪市的一所重点高中内,一个满脸带着寒意的男孩正在低头刷qq动态,仿佛操场的一切热闹都与他无关。男孩抬头深呼了一口气,大步向教学楼走去,匆匆间瞥见了一个美丽的人影,带给他一记心动。高冷的他因为女孩的毫不在意多了一点点好奇,本以为是彼此间的过客,谁能想到一段纠结的爱恨缠绵就此开始
  • 音乐:悠扬古乐音韵

    音乐:悠扬古乐音韵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与主要机构。包括历朝中国历代音乐发展演变历史,包括宫廷音乐、民歌民乐、礼乐制度等、古代音乐机构、学校,并简单介绍古代音乐名家伯牙、师旷、李延年、嵇康、苏低婆、万宝常、李隆基、李龟年、姜夔、朱载育……
  • 降伏其心(下册)

    降伏其心(下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