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4300000018

第18章 龙之族(6)

起初,“分龙节”活动要在“三界庙”里集体举行,故又称“庙节”。节日前一天,各村寨在庙前举行集体的杀牛祭龙活动,谓之“椎牛”,以祈求龙王爷均匀降雨,保佑毛南人五谷丰登。现在,“分龙节”杀牛祭龙的仪式已不再举行,节日期间除传统的家祭、家宴之外,还举办盛大的对歌、赛歌、舞龙、舞狮等活动。青年男女们则趁分龙节的机会唱歌传情寻找意中人,所谓“五月分龙是端阳,哥妹同来祭龙王。今年哥妹同排坐,明年哥妹进洞房”(据《民族风俗习惯》,漫步中国旅游网2006年3月20日)。

毛南族的雕刻和编织独具民族风格。雕刻有石刻、木刻两种。所刻制的石柱、石碑等,均有栩栩如生的龙、凤、麒麟、仙鹤、寿松和几何图案花纹,深得附近各族人民赞赏。

8.京族

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区的山心、沥尾、巫头三地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

京族的歌唱艺术颇有特色。唱时由一位哈哥操三弦琴伴奏,二位哈妹则边敲打竹梆子与竹板轮流进行演唱,内容多为叙事史歌以及中国古诗词等。京族的传统节日叫“唱哈节”,每年都要隆重举行。“唱哈”也就是“唱歌”,由歌手“哈妹”轮流吟唱。唱哈活动一般要连续进行三天三夜,一边宴饮,一边听唱。

“唱哈”离不开独弦琴,此琴是京族特有的一种弦乐,其音色优柔缠绵娓娓诱人。关于独弦琴来历的传说,使京族与龙有了联系: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位善良的京族青年叫石生,一次偶然的机会,救了龙太子一命,于是龙太子邀请石生去龙宫做客,海龙王为了感谢石生对太子的救命之恩,便把龙宫里珍藏的祖传之宝——独弦琴送给了石生,从此京族就拥有了这美妙的独弦琴。

9.彝族

彝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支系繁多。

彝族有许多自称和他称,其中的他称“罗罗”彝语意为“龙虎”。其由来有两种说法:一是彝族崇拜龙虎而把自己称为“龙虎人”,即“罗倮泼”;二是相传历史上彝族中有个首领被封为“龙虎大将军”,于是就把自己称为“龙虎人”。

支嘎阿鲁(又名“支格阿龙”)是彝人传说中的创世英雄。据彝族史书《勒俄特依》载,支嘎阿鲁出生后,被母亲抛弃,由“瓦娌龙母”将其养大成人。支嘎阿鲁的原名叫“吉支嘎阿鲁”。“吉支”为鹰之意;“嘎”则为“合”之意;“阿鲁”是龙的尊称。也就是说,“支嘎阿鲁”含有鹰、龙、人三种因素。从中可见古代彝人对龙的崇拜程度。

西南民族学院沈五基教授认为:彝族普遍崇拜龙图腾。凉山彝族祀“支格阿龙”为远祖,被奉为经典之一的传奇古诗《勒俄特依》,有专章记述“支格阿龙”的丰功伟绩,奉其为再造大自然的英雄。凉山彝族对龙的崇拜表现在各个方面,凡是认为庄严、美好和崇高的事物(包括自然实体如山岳等)和行为,都用“尔尼”(即词素意义为有龙居)称呼。如果一个人的言论准确有预见性,大家就恭维他,说他长的不是人口而是龙口。“尔比”是彝族群众中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文学形式。“尔”意为“龙”,“比”意为“鸣”,龙鸣虎啸之鸣。“尔比”一词的综合意义是龙的声音、龙的语言。所以,“尔比”是神圣的、荣耀的、崇高的、庄严的,会用“尔比”

的形式说话办事的人是受崇敬的人(据罗洪瓦达《谈彝族尔比的教育思想》,《民族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

彝族以龙为图腾也有来自史料的依据。《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载:“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沉木若有感,因怀孕。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沉木化为龙,出水上。沙壹忽闻龙语;:‘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舐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子;九隆。及后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后牢山下有一夫一妇,复生十女子,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后渐相滋长。种人皆刻画其身,像龙文,衣皆着尾。九隆死,世世相继。”《华阳国志·南中志》

亦载三国时的诸葛亮,在为西南夷作图谱时,曾“画神龙、龙生夷及牛马羊”等。哀牢夷、西南夷,是居住在我国南方的包括彝族在内的各少数民族的远祖。

居住在云南哀牢山区新平县的彝族有“龙树林”的信仰。龙树林通常位于龙潭或龙箐四周,当地的人们相信这些地方之所以能源源不断地流出水来是因为有龙住在龙潭或森林下的土壤里,森林里的树木是“龙角”或“龙须”的化身。“龙”在彝族传统的宗教观念里是水中之王,是司掌水的神,同时还被赋予了农神、寨神、自然保护神、福禄神等文化概念。当地的人们相信洪水、滑坡、泥石流和干旱等自然灾害是龙对人们行为不恭的惩处,如果有人破坏了“龙树林”里的树木,龙将恼怒而不供水。因此,“龙树林”受到严格保护,不准任何人砍伐,甚至放牲畜也不允许。并且每年都要定期祭龙,遇到天旱时还要到有水的地方举行郑重的“接龙”仪式(据郑成军《新平彝族傣族传统信仰与“神树林”》,《中国云南·新平花腰傣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新平公众信息网2006年9月23日)。

彝族每年都要祭龙,逢十二年一轮的马年、马月、马日,则要祭大龙,彝语叫“德培好”节——此俗透视出在彝人的心目中,马与龙具有不同寻常的关系和地位。每个彝寨都在附近的山坡上选有一棵龙树。彝族禁砍龙树和挖龙泉(山泉),禁止在龙树和龙泉旁大小便。祭龙前,要先推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为“龙王”(有的地方叫“龙头”),由龙王带领大家拜龙树、祭龙神。有的地方在山上建起祭坛,龙王领着大家抬上供品,登山拜祭。一般人只能在两个神坛前拜祭,再上就算禁区。只有龙王可以例外。

四川凉山彝族有过荞菜节之俗:时在每年农历四月的第一个属龙日。

过节这天,主要吃鱼肉和荞菜,佐以猪肉、狗肉等。据说,龙的主食是鱼,也食荞菜,荞菜能使龙的鳞片增添闪光。因此,这一天吃鱼肉和荞菜能使人像龙一样勇敢强壮。

云南石屏县哨冲镇居住着古羌后裔彝族尼苏支系,人们称之为花腰彝。花腰彝舞龙神秘而别具特色,这里的龙有雌雄之分,女子舞青龙代表雌龙,男子舞黄龙代表雄龙。舞龙姑娘年龄都在十五岁至十八岁之间,年轻力壮。一条长龙由十二个姑娘共舞,代表十二生肖,也代表十二年。影片《花腰新娘》即以彝族花腰女子舞龙队的成长故事为素材。

10.水族

水族分布在贵州、广西两省区。

据考,水族是从古代骆越的一支逐渐发展而来的。骆越属于“百越”

(战国秦汉时期,对居住在江南及岭南各地的众多越人的统称)一支。《汉书·地理志》应劭《注》言越人“常在水中,故断其发,文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也”。《淮南子·原道训》亦言:“九嶷之南,陆事寡而水事众,于是民人发文身,以像鳞虫。”高诱《注》;:“文身,刻画其体,内墨其中,为蛟龙之状。以入水,蛟龙不害也,故;‘以像鳞虫’。”《战国策·赵策》云:

“被发文身,错臂左袵,瓯越之民也”。据此,学者们普遍认为,百越是崇拜龙图腾的团族。这样看来,水族崇拜龙是有(源的。

水族的节日很多,与龙有关者有农历二月二祭龙、农历三月第一个“蛇场天”祭龙潭等。祭龙潭是一年中较为隆重的节日,村村寨寨都要设祭坛,杀猪、杀牛或杀羊进行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传说从前有一年,大地干旱,河流枯竭,人类面临死神的威胁。有一个名叫桃仙的青年,冒着生命危险,下龙宫请求龙王帮助。桃仙的精神感动了龙王,龙王遂答应救助人类。于是山洞中流出了清清的泉水,人们得救了。后来人们为了报答桃仙和龙王的恩情,就规定每年三月的第一个蛇场天为“祭龙潭”节,并世代相传。

据说水族人早先的房子是用泥巴做墙,石板盖顶,很少用木头。但后来水族人又都喜欢住木楼。其原因相传也与龙有关。

据传很久以前,太阳山下住着一位叫拱祥的人,儿子儿媳早逝,留下两个刚懂事的孙辈。某天傍晚,拱祥上山扳竹笋时,见一只恶鹰抓住一条小红蛇,即将腾空而去。拱祥心里不忍,就将手里的竹笼扔向恶鹰,恶鹰被吓,丢开小蛇飞走。拱祥上前,想看看小红蛇伤得怎样,而小红蛇却化作一道红光不见了。当晚,一条金色的巨龙给他托梦,让其明日一早,到山上某处领谢。第二天,拱祥和妻子带着孙子孙女出发,到达该处已是中午。等了一阵,竹林深处走出一个漂亮如凤凰般的姑娘。姑娘上前向拱祥夫妻施礼,言她是龙女,专程来此感谢救命之恩。之后,龙女领着拱祥一家来到一个深潭。但见潭中红鲤鱼又大又肥,拱祥和妻子正在惊奇,身旁的姑娘却突然遁去。于是,拱祥和妻子就在潭边住了下来,以鱼为食,生活得很甜美。一年后,拱祥回原先的寨子看望乡亲,但见寨中人均饥瘦如柴,就把自己碰到的好事告诉了乡亲,并邀大家跟他一起上山。寨里的人当然乐意,就拖儿带女,跟着拱祥爬上了太阳山,在水潭边住了下来。

可是,人们的好日子没过多久,一个恶人出现了。此人不听拱祥和乡亲们的劝阻,发疯似的捕鱼,吃不完就乱扔,还经常在潭里屙屎屙尿。这样,潭里的鱼就越来越少。于是,恶人又把十挑毒药全部倒入潭内,鱼儿被毒得满潭乱扑,水面上铺满了白花花的一片。拱祥见此情景,伤心的大哭。

恶人把个鱼头丢在拱祥身边,讥笑道:“你要可惜,就啃这个鱼头吧!”说完挑起死鱼走掉了。拱祥捡起鱼头,哭道:“鱼呵鱼,是我害了你们呀!”这时,那鱼头的嘴忽然动了起来,是龙女的声音,她让拱祥找一点包谷面,做成鱼身,每天再采点花露水来喂,九九八十一天后,便有结果。她还让拱祥找些木头来做楼房,不能再在石头房住了。

拱祥就照着龙女的话做。他带着已经长大的孙子孙女每天砍木头,搭房子,找花露水来喂那条鱼。到了九九八十一天,果然狂风大作,雷电交加。这时,拱祥家里用包谷面做的鱼身一抖,变成了活蹦乱跳的大金鱼,再一抖,又变成那个美丽的姑娘,一会儿,又化作一条红蛇,飞到一条金龙身边,并告知拱祥,赶快与乡亲们搬上木楼。拱祥照办。刚搬完,天上就一声巨响,洪水铺天盖地倾泻而下,眨眼工夫,就把整个地方全部淹没。那个恶人被大水堵在石屋里,淹死了。只有拱祥和众乡亲的木楼,随水漂起,没有被淹。从此以后,水族人就特别喜爱木楼,世世代代住在木楼里,过着安稳的生活(据《水族人为什么住木楼》,《九头鸟文化传媒网》2006年9月23日)。

11.仡佬族

仡佬族是云贵高原中部的一个古老民族,大部分散居在贵州省的西北、西南和北部。仡佬族与古代居住在今贵州一带的僚人有着密切的(源关系。

仡佬族与龙的关系表现在“打花龙”和“龙灯舞”两项活动上。

打花龙是一种类似舞蹈的娱乐活动,多在春节期间举行。花龙用细竹篾编织而成,如球状,内装破碎碗片和一二枚小钱,相击发声;由男女数十人聚集于固定的花龙坡上,两人一组对垒,男女老幼均可参加。

仡佬族的龙灯舞只舞不唱,只在高潮时加入吆喝声。每条龙配龙宝一个,水灯十盏(鱼虾蚌蟹灯各二)。龙头多数呈张口状,大的重约二三十斤。龙头巨大,贴金粘银,重彩描绘,舌须可动,外观威武,身长20至40米,7至9节或更多。龙皮多为红、黄、青色,画或贴上鳞甲,腹部两侧以小三角形白(黄)布装饰。每节中空。夜间出头可插点亮的蜡烛。龙灯通常由十一人操纵,一人龙头、一人龙尾,其余九人操纵龙身。龙头前有一童子,舞动龙宝。春节期间玩龙灯,要初三、初八两日先“亮龙排街”,即以“渔樵耕读”四位化装演员为前导,手执道具,缓缓前行,同时表演一些动作。初八以后出龙则省去此项内容。十四、十五夜进入高潮,集中“烧花”(一种土制焰火),同时燃放鞭炮礼花、锣鼓齐鸣。此外,还有“接龙”、“送宝”等习俗,皆取意吉祥(据《仡佬族文化》,《金黔在线》2001年8月28日)。

在贵州道真仡佬族地区还流行一种板凳龙舞,通常在春节期间举行。

舞蹈时以一条板凳扎成彩龙,一人玩一条,三人组队,走“三穿花舞步”,以锣鼓伴舞。

仡佬族的木雕、石雕、剪纸、刺绣等民间工艺也很有特色,而龙,还有凤,是这些工艺品中常见的表现题材。

12.蒙古族

蒙古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区以及河北、河南、云南等地。

建于公元13世纪的元朝,是由蒙古族一统中国的朝代,专制皇帝对龙纹的垄断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的。据《元史·世祖四》载,忽必烈曾于至元七年(1270年)下诏,“禁缯缎织日、月、龙、虎及以龙、犀饰马鞍者”。之后,又于至元十二年(1275年)对皇帝的服饰用龙做出了“天子冕服……匝以云龙”、“衮龙服……升龙四、复身龙四”、“蔽膝……绣复身龙”(《元史·舆服一》)等规定。元朝宫廷中的舆辂、仪仗等也多用龙纹,如“金装雕木云龙”、“青绣云龙瑞草”、“龙头竿绣氅”、“五色龙旗”(《元史·舆服二》)等。

蒙古族的“独贵龙”运动,是中国近代反帝反专制斗争史上坚持时间最长的运动之一,从1858年(清咸丰八年)始到1930年,历时72年。“独贵”在蒙语中系“圆”之意,凡参加“独贵龙”的人到指定地点,围成圆圈形,共商斗争大计。他们在讨论通过的决议上,或给王爷的呈文上签字,均呈圆圈形,“独贵龙”一词即由此而来。将圆圈形以“龙”相称,反映了蒙古族人对龙的认识,出土于内蒙古赤峰市三星他拉村的红山文化玉龙,就呈圆圈状。

通海县兴蒙蒙古族乡,居住着五千余名蒙古族同胞,是云南省蒙古族的一个主要聚居地。其祖先是于公元1252年随忽必烈所率大军进入云南的。元朝灭亡后,留在云南的蒙古将士,为了生存,逐渐向凤山脚下、杞麓湖畔聚集。面对湖水,他们学会了划船捕鱼,并效仿当地汉人,在吃饭时抓把冷饭撒到湖中祭龙。村中每年也定期在龙王庙“做龙会”、“祭海会”,还要划船至湖中将买来的鳝鱼及鱼放生,在渔船上摆香案上供品及念经以取悦于“龙王”。其族的英雄人物阿扎拉,勤劳勇敢,能制伏恶龙及水患灾害,威力无比的龙在有些传说中变成了阿扎拉背箩中的小泥鳅似的东西,哪儿需要水,就把它放在哪儿,让龙帮人们搞好生产,不让其淹田地庄稼、毁坏房屋。又有传说:当年是阿扎拉用草扎了一条龙,用牛鞭一抽,草龙变成了一条活的大青龙,载着阿扎拉和小伙伴们从蒙古草原飞到云南通海的。所以,龙是有功之神。明清以来,村民还为阿扎拉建了庙宇,后坍塌。现在,村中虽无专门的阿扎拉庙,但在村中如中村观音寺仍供有阿扎拉神像,桃家嘴村的北海观音寺中亦供有龙王像和阿扎拉像。村中一些水井旁供有石雕龙王塑像,建有小庙和石神龛供人们祭拜。由于受生产方式及周围汉等民族文化的影响,兴蒙蒙古族的龙文化也延伸到一些文艺活动中,如过民族节日及“做庙会”时,兴蒙姑娘要耍龙、中老年妇女表演板凳龙、划旱船等节目(据马世雯《通海蒙古族与龙文化》,云南信息港旅游频道2006年9月24日)。

同类推荐
  • 论语一日一读

    论语一日一读

    本书以随笔和札记的形式来解读论语,针对当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人处世、工作求学、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的目标和价值等等,提出了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法和参考思路。
  •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流水沧桑:江河之卷

    本书讲述了中国几条主要水脉的历史和现实,其中涉及神话、传说、历史,带您走进孕育华夏文明的中国江河。
  • 长河风·文汇集

    长河风·文汇集

    《黄土谣丛书》作品立足宁夏、纵横西北、放眼黄土高原,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赞美了家乡,赞美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本书编选了作者撰写的论文、评论、评介、随笔、诗词等,是一部思维清晰、逻辑严密、语言朴实的著作。
  • 中国居家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居家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在研究众多经典古籍的基础上,介绍了中国居家风水文化的主要特点,结合居家实践,从庭院、大门、玄关、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餐厅、卫生间、窗户、阳台、楼梯等多个方面,分析了不同居家空间在选址、设计、装饰、规划、营造等方面的居家文化选择。
  • 闲话鼻烟壶(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

    闲话鼻烟壶(20世纪中国著名作家散文经典)

    该书展示一百年来百位散文大家的创作成就,反映出我国二十世纪散文发展的概貌和轮廓。每位作家附小传。
热门推荐
  • 我的世界之时空大穿越1

    我的世界之时空大穿越1

    我的世界大穿越,时空的穿越,主角的命运,还有那精彩的的剧情,一切都由你来揭开,这本书绝对值得你来看。。。。
  • 星若明兮

    星若明兮

    一个身世为迷的少女,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一个控人命运的神明,一段相望相守的情谊。我已等了你太久,久到忘记了自己是谁。我已寻了你太久,久到抛弃了我的一切。当你有什么不明白的时候,就看星星吧,星星系着神明,他会告诉你答案。星若明兮万事清——其实明的哪是星啊是心啊!
  • 三棵桂花树的故事

    三棵桂花树的故事

    董丽说:青春很美,总是不停的犯错,不停的理解错误,然后慢慢的变成一个老人吴昊说:人的一生会犯很多错误,但是有些错误不能犯,犯了用尽一生也弥补不了
  • 网游之武林外传

    网游之武林外传

    鸟语花香的七侠镇,杀得吐血的抱抱兔,到处找不着的狂暴采花贼。精炼老头碎了节操,五霸岗苦寻黑天虎,不知被大马猴拍死了几次。
  • 重生之天下无鬼

    重生之天下无鬼

    夜庭深生前是个大魔头,魂飞魄散之后又在机缘巧合之下重生到了他十五岁那年,只是曾经天才挚友却变成了痴傻儿童,除了挚友智商上的转变,一切事物却都是曾经的模样……夜庭深不由得怀疑自己的重生并非巧合,而是别人的另有图谋……[并非复仇文,拒绝仇大苦深!]
  • 倾世小魔妃,教主大人,耐心点!

    倾世小魔妃,教主大人,耐心点!

    苏若璃一穿越便开启虐人复仇模式,把帝都那是闹得鸡飞狗跳,正当苏若璃玩得正嗨皮时,万万没想到得罪了最不该得罪的教主大人。传言中的教主大人俊美无双,杀伐果断,冷漠无情,然而苏若璃却答道“传言不可信,什么冷漠无情,分明是登徒浪子,专占老娘便宜的流氓。”某教主笑得很是邪魅,动不动就将苏若璃抱起“小璃,这一生一世,我只对你耍流氓。”苏若璃慌了“教主大人,现在是白天,求放过啊……”
  • 时光未老

    时光未老

    西柚的生命中有无数个过客,但她独独看中了他,却也说始终放不下。三年光阴中。过客还是过客,该擦肩而过的还是过去了。她说,我们能天长地久吗?他说,一定可以Iloveyoubutimissyou.----------------------------写给失恋的故事
  • 邪性首席:萌妻,你好甜

    邪性首席:萌妻,你好甜

    三年前,她是令人艳羡的人生赢家,恋人在侧,奉子成婚,三年后,她是漂泊归来的小小编剧,历经磨难,为救父母,一场车祸,牵出一段旧情,他将她抵在角落,囚禁在怀:“许素素,孩子呢?”她茫然的避开眼:“徐先生,你认错人了。”“是不是认错,只有验过才知道。”
  • 逆道破荒

    逆道破荒

    这是一个奇幻的世界,天地间生存着无数抗争着自然的生命,他们各型各色千奇百怪,多则同居,少则独行,其中有着两个强大的种族,主宰着这片大地,他们分别是人类和妖族。地之所载,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神灵所生,其物异形,或天或寿,唯圣人能通其道。——《山海经》妖之始,命之魂,万物共存,人与之生?故事就发生在了这一特殊身份之上...
  • 裁决系统

    裁决系统

    在这个基因决定命运的时代,柳溟从不相信命运。可是灾难还是降临了,先是被面具男疯狂注射基因药剂,接着又被爆炸头老鬼一通乱搞,最后更是获得了莫名其妙的“裁决系统”。对于这一切,柳溟只想竖起中指说一句:“生活就像是XX,既然不能反抗,那老子就去OO”(PS:不要想歪了哦,嘻嘻)正常情况,本书每天两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