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4300000016

第16章 龙之族(4)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王士禛在《陇蜀余闻》中的一段话:“貔貅产峨嵋,自木皮殿以上林木间有之。形类犬,黄质白章,庞赘迟钝,见人不惊,群犬常侮之,其声似念陀佛,非猛兽也”。按这样的描述,貔貅差不多就是熊猫。

也许是貔貅容合了猛兽和非猛兽两类动物的缘故,后世的人们便将招财、旺财的功能赋予貔貅,说貔貅喜欢吸食魔怪的精血,并能将其转化为财富;又说貔貅喜闻钱的味道,并能够将其咬回来给主人。还有“貔貅以财为食”、“善纳四方之财”,“一摸貔貅运程旺盛;再摸貔貅财源滚滚;三摸貔貅平步青云”,“若有貔貅神兽帮忙,就能咬住任何生意机会,促成买卖顺利、交易成功”等种种说法。

至于貔貅的形状,也被做成有嘴无屁股的样子,喻其能够“吞万物而不泻”。那些从事股票、期货、金融、赛马、收藏等行业的人,一般都会在公司或营业场所或家中摆放一只加有龙神座的貔貅,且将其头向着门或窗外。

在港、台、澳地区,貔貅常被用为灵物来护身,或作为风水瑞兽来化煞。据说貔貅相貌凶猛,“坐镇在家,霸气十足,妖魔鬼怪见到它,都得畏惧三分,不敢乱来”。一旦有煞气入侵,如尖角煞、暗箭煞及顶心煞等,貔貅则会发挥自己的威力,帮主人化煞,让你“平安顺遂,事业发达”。

若以科学观视之,上述说法难脱“迷信”二字,但从心理暗示、精神鼓舞来说,其正面意义也不能说一点都没有。造神都是为了实用,若没有用处,人们也就不造它了。

浙江、广东等地流行貔貅舞。浙江省龙游县的貔貅舞,于清朝乾隆年间兴起,延续至今。它集驱邪纳吉的期愿和娱乐健身的功效于一体,具有刚柔相济、矫健灵活、起伏交错、造型别致等特点。一般由十只貔貅结队出演,动作有“绕头”、“摆威”、“转葫芦”等十多种,尤以“爬板壁”、“树牌坊”

等绝技为人称道。龙游貔貅舞曾多次外出表演,在全省广场文化艺术暨民间舞展演大赛中获奖。其士元乡瓦桥头村的貔貅舞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多有创新,遂被《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收入。广东貔貅舞是吴川市梅录镇特有的民间广场喜庆舞蹈,具有奇、险、趣的特点和刚柔相济、以刚为主的风格。舞时,先由数十人搭成三层人塔,貔貅踩着人梯登上“塔”顶,在上面表演起舞、采青等动作,蔚为壮观。

二民族

从伏羲的联合九夷、黄帝统一部落、夏禹的会合诸侯,直到秦汉的“大一统”——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地球的东方建立,中华民族经历了一个长达数千年的由融合而形成的过程,而龙,正是这个过程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标志者。之后的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民族团结合作,共同扞卫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56个民族相互依存、彼此促进、共同创造和发展了中华文明。同时,也因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产生了强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而龙,当然还有凤凰等,正是这种亲和力和凝聚力的标志和象征。

在汉族所崇拜的神物中,龙排在首位,其次是凤凰、麒麟等。各少数民族的崇拜物比较复杂,有龙、凤凰、麒麟等神物,也有牛、马、犬、蛇、鱼、蛙、鹰等具体动物。龙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容合的系统,各少数民族所崇拜的具体动物,几乎都可以成为龙的容合对象。也就是说,龙具有容合、统摄其他崇拜物的功能。于是,古往今来,尽管各少数民族的具体崇拜物依然存在,但自从他们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那一天起,他们就或接受龙、认同龙,或欣赏龙、尊重龙。随着龙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图徽标志和文化象征,各少数民族也就团聚在了龙的旗帜之下,成为中华巨龙的不可分离的组成部分。

1.汉族

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其族源是传说时代的炎黄部落联盟。由于炎黄部落联盟是以龙为图徽和标志的,因而从远古到如今,汉族的龙崇拜源脉流续,如大江大河,宏博而精深。一方面,大约从秦汉开始,专制帝王将龙作为自己比附和象征的物象,龙随之被提升到了至高无上、无与伦比的地位,龙的纹像在宫廷中比比皆是,甚至被作为国旗用图。这是龙之所以会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物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也是龙文化中需要认真清理的部分。另一方面,龙崇拜在汉族民间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广渗于各种行当、各个领域。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龙王庙遍布各地,龙灯龙舞丰富多彩,龙舟竞渡年年举行,龙形龙像随处可见。

汉族龙的节日,是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节”。这一天,北方农村普遍流行吃炒豆的习俗,并有“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还有“龙抬头日兆”的俗信,认为这一天的阴晴可以预卜一岁的涝旱,天气晴好主旱,天阴下雨主涝。

传说是很有趣的:一千多年前,玉皇大帝对武则天这位女士穿龙袍坐龙椅看不惯,就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司管天河的白玉龙,即《西游记》中驮唐僧西天取经的那匹白龙马——大概是一路上遍尝了人间疾苦吧,不愿意看到天下百姓因颗粒无收而饿死,就违抗天命行了一场雨,结果被玉帝压在一座山下,并竖碑一通,云:“玉龙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受惠的百姓多么想搭救玉龙啊!可金豆是什么豆呢?一个老婆婆背一袋包谷去街上卖,不小心撒了,看到一地的包谷粒金黄金黄,人们心头忽然亮堂了:这不就是金豆吗?炒一炒不就开花了吗?于是奔走相告,约定二月初二这天,各家各户都炒“金豆”,并将炒开花了的“金豆”,供在当院。压玉龙的那座山原是太白金星的拂尘变的,太白金星人老眼花,见遍地金豆开花,就将拂尘收起。

于是,玉龙重返蓝天,吸卷天河,普施好雨。玉皇大帝得知后,尽管有些生气,将太白金星批评了一番,终究无可奈何。从此,二月二炒包谷花儿的习俗便流行开来。有的还一边炒一边唱:“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在大巴山黄官一带,人们把二月二称为“春龙节”。为了喜迎春龙,山民们全家起大早,将居室内外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趁早吃龙须面,面拉得越长越好,意思是龙须绵长,象征吉祥。吃面时,由年长者率先端碗,站在堂屋中间,面向室外天空,念唱一段“二月二龙抬头,风调雨顺好年头;包谷棒子粗又大,高粱谷子舞龙头”之类的吉言歌诀。中午吃龙鳞饼,饼上有村妇们精心制作的“二龙戏珠”、“龙凤呈祥”等图案花纹。这一天还禁止妇女做针线活儿,因为传说神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

传说和民俗都有它诞生的依据。从节气上讲,“惊蛰”就在农历的二月初二前后。蛰者,动物冬眠也,是动物们对冬季寒冷且食物不足的外部环境的一种适应。春二月,天气转暖,春雷渐渐,蛰居了一冬的无脊椎动物、两栖类、爬行类动物,及许多哺乳类动物都受到了惊动,要从藏身的地方钻出来,活动活动筋骨了。

在龙的容合对象中,不少动物都有冬眠的习惯,如蛇、鳄、蜥蜴、熊等。

随着春天的来临,它们从昏睡状态苏醒过来,要爬出洞穴,眨眨眼睛,抬头看看亮丽的天空了。我们说龙的容合过程具有模糊性,这个“模糊”,既表现在容合对象的多元,即取材的多样性,也表现在容合的结果和容合的对象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代。这便是人们有时既将容合起来的神物称龙,有时又将蛇、鳄、蜥蜴、猪、马、牛称龙的原因。古书上讲的“畜龙”、“豢龙”、“御龙”、“屠龙”、“食龙”等,其龙当然不会是成为神物的龙,而是龙的某种取材对象,如鳄、蛇、马、鱼等等。同理,人们说龙抬头,实际上是说蛇、鳄、蜥蜴等动物抬头;反过来,说这些动物抬头,也就意味着龙抬头。

龙的容合对象,不光有动物,还有天象。云、雷电、彩虹、星象等,都在龙的取材对象之列。所谓龙抬头,还含有地上的龙和天上的龙相感召、相会合的意思,或可言地上的龙已经昂首起身,就要飞升到天上去了,就要变成滚动的云团、叱咤的雷电、壮丽的彩虹、璀璨的星宿了。而云团、雷电、彩虹等都是和雨水密切相关的天象,这也就是说,龙一抬头,“贵如油”的春雨就要普降大地,润泽四方了。

2.壮族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

壮族信奉的神只很复杂,可以说什么神都信,自然神、祖先神、民族英雄神、道教神、佛教神、基督教神,等等,都予以奉祀。其中属于龙崇拜范畴的有南壮信奉的大火龙王、小火龙王,北壮信奉的五海龙王;与龙崇拜密切相关者有雷崇拜、蛙崇拜、树崇拜等。

蛙崇拜具有图腾崇拜的性质,是壮族最主要的崇拜对象。蛙崇拜还有一个神话基础,这便是壮族人世代相传的故事。说蛙是老大雷公与三妹蛟龙私通所生,能呼风唤雨,解除旱象;能口吐大火,把入侵之敌烧为灰烬;还能充当雷公的助手,所谓“雷公举斧劈恶人,青蛙提刀后面跟”。这样的传说,实质上是把蛙崇拜与龙崇拜联系在一起了。因为雷是龙的主要取材对象之一,雷和龙具有同一性,雷神本质上就是龙神,因而所谓“老大雷公”,亦可视为“老大龙公”。而“三妹蛟龙”,已明确称其为龙。可见,从神物产生和神物崇拜的角度看,蛙可以说是一个龙子;蛙崇拜完全可以统摄在龙崇拜之内。

壮族的树崇拜基本上也是龙崇拜。壮族人把村寨附近的一棵大树视为龙村,每年二月举行祭龙活动。每逢水灾或其他重大灾害时,壮族都要举行安龙祭祖活动,乞求神龙赈灾。仪式结束后,还要于寨口立碑竖牌,谢绝外人进寨。

壮族的节日很多,几乎每个月都要过节。而与龙相关者,就有云南部分壮族的农历二月初二杀猪祭龙山,三月初三祭雷神,五月祭龙等。壮族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最盛大、最热闹的节日是三月三歌节。节日期间,舞彩龙、耍板凳龙,是常见的节目。而“敲龙”,则是天等县壮族村民古老的娱乐活动之一。整齐、洪亮的敲龙声,表达和寄托着人们庆祝丰收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壮族的“师公舞”与古老的巫舞、傩舞关系密切,是一种将宗教性诉求和文艺性娱乐融为一体的独特的表演形式。钦州县的“师公舞”由“三师”、“四帅”、“五雷”、“千岁”、“杀妖精”等节目组成。其中的“四帅”表现的是赵、邓、马、关四位大帅带领千军万马镇压恶鬼邪魔的场面,由四人分别戴红、绿、黑、白四种木制面具,各自依次出场后,表演一段四人集体歌舞,继而四个士卒手执三角小红旗与四帅交错穿插,变化队形,时而拧麻花,时而“龙摆尾”,发展到四帅骑到士卒脖子上,穿梭跳跃,最后搭成“人龙”,另有一人持彩球踏着轻快的步伐,引着“人龙”翻滚起舞,群情激奋,声势浩大,显示出四帅的无穷威力(据《壮族吧·壮族概况》百度2006年6月16日)。

龙还被引入壮族民间传统医学,认为人体内有“龙路”,即血液的通道(故有些壮医又称其为血脉、龙脉),其功能主要是为内脏骨肉输送营养。

壮族群众常做一种传统美食叫“龙棒”。此食品实为灌血的肠子,其称呼源于壮语的音译,煮熟的龙棒也确实盘起来似龙,切开像棒。有“猪龙棒”和“狗龙棒”之分。吃狗龙棒还有一个讲究:一般不单独吃,要搭配煮熟的狗肝和网油,构成狗肉桌上常摆的三件:一寸长的狗龙棒,切成片状的狗肝,块状的狗网油。吃时要求一次同时每件夹一块,最好是三件同时吃下,这便是闻名八桂的“里龙三件”。

龙的图案还频频地出现在壮族的工艺品壮锦、壮绣、铜鼓上。

在壮族居住区,和龙相关的景点,首推位于广西龙胜县东南部和平乡境内,以酷似龙之脊椎而得名的“龙脊梯田”——有“九龙五虎”、“大龙抢宝”等以“龙”命名的景观。当地人把“龙脊”四季的景色比拟为:春如层层银带,夏滚道道绿波,秋叠座座金塔,冬似群龙戏水。龙脊梯田始建于元朝,完工于清初,距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是广西二十个一级旅游景点之一。在景区内可以品尝到“龙脊茶”、“龙脊辣椒”和“龙脊水酒”。

3.瑶族

瑶族是一个山居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份,尤其集散在两广与湖南接壤的五岭南北地区。

瑶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原始宗教。部分瑶族(主要是“蓝靛瑶”)信仰道教。寨老中的“龙师”(瑶语称“楼面”或“那曼”),是一切宗教事务的主持者。瑶族崇拜的神灵,与龙相关者有“盘王”即“盘瓠神”(蓝靛瑶称“奔翁”)、“伏羲兄妹”、“神农”(单龙)、“五龙”、“五雷”等。

有关盘王的神话,存在种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盘王即汉族神话中开天辟地之神盘古——盘古与龙有关,明董斯张《广博物志》卷九引《五运历年纪》云:“盘古之君,龙首蛇身,嘘为风雨,吹为雷电,开目为昼,闭目为夜。死后骨节为山林,体为江海,血为淮渎,毛发为草木。”一种说法认为,盘王(盘瓠)与盘古有区别,属于族源神,其形象是一条狗。据《后汉书·南蛮传》、《搜神记》等古籍记载,此狗是高辛王身边的一条既忠且勇的神犬,曾咬敌王敌首立功,高辛封其侯,并妻以美女,子孙繁衍,是为瑶、苗、畲、彝等西南少数民族之祖。——此犬亦与龙有关,在瑶族《盘王的传说》中,此犬被称作“龙犬”,能“像条蛟龙迎风击浪”,能“脱掉身上的毛而变成人”。

盘王是瑶族人民的始祖。瑶人每到一地都要建立盘王殿,以纪念先祖。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有盘王殿数座,位于县城沱江镇的盘王殿由姑婆大山中迁来,坐北朝南,为混凝土仿古式建筑。红墙琉瓦,雕梁画栋,雄伟古朴,金碧辉煌,有“中国瑶族第一殿”之誉。其彩绘约有1200平方米,上有930条龙,608只凤,以及瑶家山水、花草、鸟兽等。

瑶族每年农历二月初二(有的为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祭龙仪式,内容包括求谷魂、祭谷娘、祭盘古、玉皇、神农等,求其保佑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四季平安、钱财顺利。此时要杀猪献供,猪由全寨人出钱购买,祭毕由全寨人分食。祭祀的同时,举行扫寨活动。祭龙扫寨活动,禁止妇女参加,也谢绝外人进入寨子,已在本寨的外寨人,必须等祭祀完毕才能出寨。云南河口大青山地区的瑶族,还过龙母上天节,时在农历七月二十。是日,当地群众祭龙,并送龙母升天。

瑶族在举行祭龙仪式时,要跳祭龙舞。此舞为单人舞,由身穿黄色法衣的主祭人舞蹈。伴奏乐器为皮鼓和小马锣,鼓点随着舞者的步伐变化而变化。舞步有颤身步、摆手步、颤跳步、褡裢步、跳铃步、斩妖步共六个动作。所有动作中突出颤抖,上身扭摆的幅度大,步法多变。

祭龙舞之外,瑶族群众还跳龙虫舞——一种在丧葬仪式中跳的舞蹈。

同类推荐
  • 忍者

    忍者

    在今日,忍者(NINJA)与寿司(SUSHI)、艺妓(GEISHA)一样,已经成为国际通用语。在西方人的眼中,忍者属于神秘的东方文化,可与欧洲中世纪的骑士、黑暗时代的巫师、十六世纪的吸血鬼相提并论,而比起骑士的豪情、巫师的邪气、吸血鬼的阴冷,忍者则显得更为冷峻、敏锐而诡异。
  • 姓名与人生

    姓名与人生

    怎样为个人、公司、产品、商标起名?名字并不像附号那么简单,起名字也不有随意为之。一个好名字有时能决定一个人、一个产品的命运。
  • 亲情哈密

    亲情哈密

    少年时,在地里埋下一颗种子,认真地清除瓦砾砖石,给它以最好的肥料,灌溉以最清纯的水,每日看它在阳光下抽芽、生长,便成为生活中最期待最快乐的事。长大了,忽然明白,原来亲情也是点播在血脉里的一颗种子,我们落地的时候,它便开始生长,渐渐长成一棵树。那棵树的养分,是母亲的第一滴乳汁,是父亲的第一声叮咛,是祖母细细缝就的第一件小棉衣,也是祖父意味深长的第一个故事。
  •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千年传承:舞龙舞狮(文化之美)

    中国是龙狮运动的发源地。舞龙、舞狮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历代相传,长盛不衰,并由此形成了灿烂的龙狮文化。长期以来,大多青年朋友都认为龙舞、狮舞只是春节、庙会、庆典时的喜庆表演,殊不知它历经了几千年的传承流变,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
  • 中华鬼神

    中华鬼神

    历代统治者建造了用来举行国家级祭祀神灵仪的场所,如北京的天坛、地坛、日坛、日坛、月坛等建筑;而广大乡间则是“村村各有庙,户户都有神”,中国神的队伍庞大可想而知。
热门推荐
  • 才子的月光女神

    才子的月光女神

    这是诗词的世界,这是才气的比拼。异世少年魂穿成为一普通孩童,从此踏上成圣之路。而另一个平行世界中,一个懵懂单纯的现代小才女也魂穿同样的世界。他与她的结局究竟是什么?美满还是破碎?
  • 恨你还是爱你

    恨你还是爱你

    他和她的爱恋,刻骨铭心。他们爱的开始是情深意切,还是早有预谋。他爱她至深,她却伤他至深。在种种阻碍之下,他们的爱还能继续吗?
  • 天降萌狐:狐妃狠狠爱

    天降萌狐:狐妃狠狠爱

    现代的女孩苏氏集团继承人,因车祸而亡,可是她醒来了,而且还在。。古代!而且变成了狐狸!乱跑还跑到了龙影城的帝君的神殿了里,那是不可一世的帝君啊,他可是有洁癖的!当众人为小狐狸倒吸一口凉气是,帝君居然……
  • 神魔轮回录

    神魔轮回录

    千百世的轮回,吾于此地等待数万年,你终于降临~~~~没有家财万贯、不是皇亲国戚、我只是一个小山村的野孩子,在懵懂的面孔下,影藏了一颗坚实的心,独自度过千百个孤单的夜晚,我喜欢一个人呆在漆黑的夜空下,仰望星空。。。。。。。《神魔轮回录》是本人第一部小说,因为本人现实中的工作性质弹性较大,所以写作的时间可以自我调整。如果大家喜欢这本小说,给我一些小小的支持与鼓励,我将信心百倍会快速更新章节让所有读者看得过瘾!QQ讨论群:183621865欢迎加入,希望能共同进步
  • 白色微昰

    白色微昰

    红-兵级橙-士级黄-将级绿-王级青-皇级蓝-帝级紫-神级黑-尊级白色-垃级有一个种族有的颜色斗气永远都是白色的他们等级的鉴定方法是右耳的背面
  • 狐狸君上的宠妃

    狐狸君上的宠妃

    她一觉醒来,变成王府不受宠的王妃。却又被某君看上,强行纳入后宫。奴才不忠,别慌……挖眼碾碎,拿去当花肥。妃子挑事,别怕……卸下胳膊,小菜一碟。被皇后设计打入冷宫,呵呵?她可不是吃素的。一场精心谋划的逃宫之旅。一场擒获逃妃的阴谋诡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末世大主宰

    末世大主宰

    能源危机,生物异变,末世来临。守护人类最后壁垒的人类基地,游走在正邪边缘的反叛者联盟,以及操控黑暗妄图霸占世界的堕落者联盟分庭抗礼……林羽墨前世能量核损坏,无缘成为人类战士。重生之后,意外获得一个能升级的能量核,在别人眼中危险异常的变异生物,成为了他升级刷经验的道具,从此开启了他主宰末世的道路……(新书上传,求推荐票求收藏求打赏O(∩_∩)O)PS:读者群153252911(书中人物敲门砖)
  • 兽荒天尊

    兽荒天尊

    神兽大陆以兽为主与人类同存,人类受神兽统治历经万年,魔帝重归这片大陆引发动乱,万物之神临危授命,将统治大权交付于白辰,面对各方暗潮汹涌的杀机,他又当如何面对?危机降临他是与人类共同进退?还是各自为营?一切抉择只在他的一念之间,神兽大陆是否会恢复平静,神兽与人类和平共存?
  • 重生之绝世倾城

    重生之绝世倾城

    新婚之日,他屠她满门,却拥她庶妹为后。那日,她笑了,笑的那般凄凉。她说,轩辕野,司徒菟来世,若我再遇你,我定要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在睁眼,竟是回到了几年前,那时,还未遇见他。她开始了复仇,从此斗庶妹,耍渣男,样样不误,但是谁能告诉她眼前的人是怎么回事?不是说好冰冷的吗?怎么像个牛皮糖怎么甩都甩不掉??他说,在我遇见你之前,我的心没有人,在你来之后,我的世界从此只有你,且看他们携手,共享这大好河山
  • 二战史·苏德争锋

    二战史·苏德争锋

    莫斯科会战和苏军发动冬季总攻后,德军的力量受到很大削弱,冬季作战结束时德军伤亡总数达116万余人,病员尚不包括在内。尽管如此,1942年春,他们尚拥有860万人的庞大兵力。在苏德战场,部署着德军及其仆从国军队近620万人,坦克和强击炮3229辆,火炮和迫击炮约5.7万门,作战飞机3395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