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词滥调:答“爱情”二题
根本谁也没准备好,我们就被宣布进入了IT时代。
真是糟糕,连“IT”是什么还不甚了解,赶紧去学习。不承想盯的解释竟有多种,谁也不服谁,比较通行的阐释为“网络”,就是说,我们进入的是网络时代。电脑操纵一切,电脑掌握一切,电脑领导一切,网络变成了无上权威的上帝。
我却更真切地找到了自己的解释。对这个一手遮天的IT,我的直译是一个“变”字,一切都在变——生活内容,生活节奏,价值观念,社会风气,道德,人心,品行,世界观,方法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人际关系……最浅显的例子就是到银行取个工资,也都变得需要电脑批准,废话少说,你必须无条件地跟着变,谁都得被他提溜着脖子踢踢拖拖朝前走,这个上帝呀,真是太厉害了!
幸好,从小就被灌输唯物辩证法,知道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从宏观到微观,大千世界无时无刻都处于变动之中,所以接受起来也不难。难的是价值观念,几十年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路,不可能再跟着时尚走来走去,就像不可能再跟着狂热的小青年去摇滚,去蹦迪,去追星,去“不求白头偕老,只求一时拥有”。尤其传统的爱情观是已经刻在心上、融化在血液里的宗教,很难再皈依另外什么信仰。所以,我的回答很可能是陈旧的老房子、老家具、老酒什么的,被现在的年轻人看不上,有自知之明,自嘲为“陈词滥调”是也。
为情困多少
问:你认为,恋爱中的女人,感性(情)和理性(智慧产生的判断力和冷静)的百分比应该是多少才最合适?才可以活到理想状态?
答:我认为这个问题是无法回答的——感情,尤其是爱情,怎么可能用技术语言的百分比来衡量呢?这比南辕北辙还不可解说。
如果把我逼到墙角、非要我回答的话,我想我会这样表述我的立场:“对我个人来说,爱情是生命的太阳,宁愿为之粉身碎骨而在所不惜。所以,在真正的爱情面前,我会义无反顾地百分之百地投入,不会给自己留下哪怕百分之零点几的空隙。”
此话怎讲?
我基本上是个传统型女人,出生在一个恪守诗书礼义的知识分子家庭,在主流意识形态中完成教育,所以观点守旧,更接近于上一辈人。即使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我仍然认为:真爱应该是忘我的、无私的,应该是没有任何猜忌、任何不信任、任何保留的,应该是不留空隙的。
人说“男人为建功立业而活,女人为寻觅爱情而生”;人说“女人是感情动物,在爱情面前是白痴”;人说“错爱是女人最容易犯的错误”;人说“恋爱中的女人最低能”……是的,这些我都承认。我不是女权主义者,不认为这些构成了对女性的诬蔑,如果有谁坚持说这是大男子主义居高临下的狞笑,那么我承认自己就是这么一个弱智女人。
而且,如果让我重新选择的话,我依然会“虽九死而犹未悔”。
因为我是一个“爱情至上”教的忠实信徒,我信奉生活的意义就在于有爱。在人生的盛宴上,我不追名,不逐利,不慕香车宝马、花园洋房、穿金戴银、吃香喝辣,我径直走上前,毫不犹豫去端起的,一定是爱情这杯美酒!
所以,一俟我寻找到了真爱,我会敢作,敢当,敢爱。我会变成一幢屋宇,为我的爱人遮风挡雨;我会变成一块盾牌,为我的爱人接矢受箭;我会变成一篷火焰,为我的爱人取暖做饭;我会变成一条小溪,为我的爱人洗涤风尘;我会变成最高贵的凤凰、最美丽的孔雀、最温柔的鸽子、最勤劳的蜜蜂、最忠贞的鸳鸯,为我的爱人生活幸福……前提条件只有一个:“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对我来说,爱也许是一种宿命,逃不脱如来佛的手心!
但是,这可仅仅限于我自己!就整个女性而言,我要大声疾呼:在爱情面前、必须保持绝对的清醒和聪明!
此话又怎讲?
因为这是一条充满荆棘的路,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太惨烈了。很可能欢乐只是瞬间而苦难将伴你终生。更可能呕心沥血一辈子,得到的却只是一缕清风!
有这样一件逸事:著名老作家严文井养的一只雄性大猫,有一次为了爱情,“蹭”地从三楼阳台就跳下去了,以至于把腿都摔断了。目睹了这惊心动魄一幕的文井先生,叹为观止,冲口而出:“人不如猫!”
不加入攻击男性的队列,我不是说男人都不好,都是白眼狼,都没有堂堂正正的勇于为女人撑起一片蓝天的责任心。但是在今天,显然的,提不起个儿的男人成排,成连,成阵势。更产生了一个专门吃软饭的男人集团军,或大言不惭地躺在女人怀抱里享清福,或怯懦孱弱地藏在女人背后躲艰难,或卑鄙无耻地哄着女人为他做这做那。知识男性中,这种人也屡见不鲜,有的更因为借助知识的光芒而强化了对女性的迷惑,因而更具有欺骗性。
所以,恋爱中的女同胞们,即使爱得死去活来,即使热得熔化在了一起,也必须持有百分之百的理智!最要紧的,是要分辨出究竟是真爱,还是掺杂着利益上的或是不良企图层面的成分?一定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一定要留出退路,不然,铸成大错,悔之晚矣!
两个答案百分之百互相矛盾,互相冲撞,还是等于没回答,很抱歉!
爱情最怕什么
问:有小青年干脆嘲笑这个问题,说“都什么年代了,还说这么迂的话?这还有什么可讨论的——爱情最怕没钱!”你愿意回答这个问题么?你认为爱情最怕什么?
答:要问爱情最怕什么,先要解释她都怕什么?
——怕的太多了!
我有一个完全违背“阶级论”的观点,即认为:人类的最基本矛盾,就是男人女人的感情纠葛。由此构成了人类生生不息的繁衍、进步和发展。
所以,爱情可说是人类世界的基石。这基石要是动摇了,整个大厦就要晃动、就要坍塌,就要产生绝望的灭亡之感。
从这个意义上说,爱情不够强健,她什么都怕:
——首先怕男人对女人不在意。女人呕心沥血把生命都给他了,而他呢,得来这些太容易,所以反而不在意。这样的话,仅能够凭借着爱情的翅膀飞翔三天,到了第四天早上,就得从云天上呜乎哀哉跌下来……
——相对应的也怕女人对男人罗嗦没完。女人最易犯的错误,就是以为男人爱自己不深、不够。越重感情的女人,越希望男人每天都围着她转悠,每时都对她说甜蜜的话。这样的话,到了第四天晚上,男人就已经烦死了……
——爱情更怕自私。男人女人都以自我为皇帝,用自己的神经强迫对方痛痒,以自己的意志主宰对方心灵,要求对方无条件成为自己的奴仆,招之即来挥之即去,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样的话,说什么地久天长,到了第五天头上就得散伙,须记住,世界上只有影子永远不会反抗主人……
——爱情更怕欺骗。感情再好,爱情再炽,只要有一句假话,得,完了,信任的大堤从此坍塌了……
——爱情还怕柴米油盐的消耗。琐碎的烹牛煮羊给日子堆积起一层又一层油渍,繁复的相夫(妻)教子把心灵都磨出了老茧,岁月的潮汐天天年年,生活是诗又根本不具备诗歌的意境,于是,爱的趋于平淡就宛如日落月升……
——爱情还很怕第三者的侵入。第三者最危险,第三者的势力无比强大,第三者不光是他或她,还是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说来爱情本是二人世界的小夜曲,但当孩子的因素、老人的因素、住房的因素、经济的因素、医疗的因素、工作的因素、人际的因素,当然还有情感溜号的因素……都来电闪雷鸣波尔卡时,爱情不是奢侈品还能成为什么……
所有这些叠加起来,都已经把爱情吓趴下了,是的,人生的苦难首先体现在必须在爱情的沼泽地里跋涉。可这些还不是最难的,爱情还有最惧怕的呢!
是什么?
忠诚——爱情最怕不忠诚!
两棵缠绕在一起的树,如果不合力伸向蓝天,就谁也长不直。一个屋檐下的男人女人,如果没有了相互的忠诚,就谁也走不好人生之路。梁山伯祝英台、焦仲卿刘兰芝的故事是太古老了,那一年我到福建东山岛“寡妇村”采访,见到好几位现代“王宝钏”,她们从黑发油亮的大辫子,直等到白发稀松得遮不住额头,还在忠贞不贰地等呀等!相隔了五十年,有的还真等来了她们的情哥哥,人们像过节一样簇拥着一对对老鸳鸯入洞房,老新娘子的脸上羞出了一片落日熔金……
爱情是世间忠诚度最高的情感,她对男人女人的要求是最严格的,隔山隔水隔着岁月都可以容忍,只是不能隔心——做作,表演,虚与委蛇,表里不一,戴着假面具跳舞,口不对着心表达,说一句话转上九道弯,做一件事费十八个心眼,得,全完了,没有忠诚有何资格侈奢谈爱!苍天在上,爱情是晨光中莲花蕊上晶莹的露水,忠诚是她的依托,稍有风吹草动,花倾珠摧,麻烦会像黑云一样猛扑过来,酿成一场无穷大的灾难!
且听他们的慷慨悲歌
——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演讲
一
日益发展的高科技技术已经使当今世界变得越来越反神秘化——昨天,我还在地球另一端、遥远的北京家中,陪伴着我年迈的父母双亲吃晚饭,今天,就站在这里发表讲话。这种事若是在一百五十年前,简直是惊世骇俗的狂想,但对今天的我们来说,却并不感到特别惊奇。“地球村”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不错,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大家园。
之所以提到一百五十年前,是因为就在那时,第一批华人登上了美利坚大地。虽然今人爱用“白驹过隙”或“弹指一挥间”来形容时间的飞速流逝,但是这一百五十年可是一个长长的历史隧道,仅就华人在美创业史来说,就发生了极其不可思议的、覆地翻天的巨变!
记录下这些珍贵的历史,不仅对华人是意义重大的。它对美国的建国史,对人类文明史来说,也是一个贡献。
二
全世界的华人中,从来就不缺少先行者。已经有了许多的白纸黑字,不断丰富着这部令人骄傲的历史。而在这个轰轰烈烈的进程中,摆在众位面前的这部“美国新生活方式丛书”,也做出了一个方面的独特贡献,这就是…“当代”二字——是的,我们的感情寄予在正佑护着我们的头顶上的这片朗朗青天!
这就是说,在我们之前,无论是在美还是在华、无论是用汉语还是英语写就的文字,多是个人的小说创作,虚构和淡化、美化的成分占了绝大的比重。而像我们这套集体多人的,完全纪实的,全方位、多角度、不走样地记述各人在美酸、甜、苦、辣、咸的大型丛书,是第一部。因而,它具有开创性意义,它是美华文学史上第一套大型的社会纪实散文丛书。
据我们了解,它也是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召开首发座谈会的第一部华文书籍,为此,我们作为来自中国的编辑和作家,深感荣幸!
三
前面提到我年迈的父母。他们双双是知识分子,上个世纪40年代毕业于北平中法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开国元帅之一的陈毅先生,就是从那所大学走出去的。我父亲如今已经离开工作岗位在家休息,在本书早期的编辑工作中,他帮我做了大量拆阅工作。常常的,他的拆阅被稿件的真实叙述所打断,手上举着剪刀,就那么忘情地走进了另一片世界。
望着这么一个动人的剪影,我慨叹:真实永远是文学的第一生命。在真实面前,文学的种种技巧都显得黯然失色。我也就越来越对本书产生信心——在中国大陆每年出版的十万种图书中,我们这套丛书会以实实在在的内容,无愧于为它掏钱的读者,肯定会引起中美读者的热烈反响。
四
众位可能不深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和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美国人民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广大中国读者的关注热点之一。同时,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观念全球化、心理全球化——全世界处处无所不在地飘动着“全球化”大纛的今天,很多中国人的观念,早已十分自觉地在世界的多元格局中激越地跳荡。
特别是青年一代,更是渴望像所向披靡的IT一样,迅速打通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民族的、宗教的、人种的、医学的、哲学的、历史的……所有壁垒,极早地做成一名世界公民。他们的梦正瑰丽,急迫地想了解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丝丝缕缕,点点滴滴,来反观自己的昨天、印证自己的今天和憧憬明天。他们尤其希望了解美国最新的社会发展情况,以增大其辉煌成功的可能性。
在他们背后,还站着数量更为广大的、心情更为急迫的他们的家长、亲戚和朋友。众所周知,中国有十三亿人,他们都可能是我们这套丛书的读者和受益者。
五
下面我将要谈到本书的编辑过程。但在此前,我先要讲述一件使众位惊奇的事:
我是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老北京”,但我却从来不是四合院中的居民。我住的是一座美国人建造的欧罗巴式的大院,院子里有十几座哥特式风格的小洋楼,有茵茵的绿草地、摇曳的花朵和繁茂的藤萝架。这座奇特院落的名字叫“协和大院”,是20世纪10年代,用庚子赔款,与北京的协和医院一并建造的,顾名思义,它是当年在协和医院工作的美国大夫们的家园。
今年春天,就是在这片阳光灿烂的绿草地上,我阅读着从美国飞来的一篇篇来稿,大约一共有三百万字之多。我读得很慢,有时被手上的当代美国社会生活所吸引,有时抬头看着眼前的已历尽百年沧桑的美式小洋楼,一腔思绪飘浮在这奇妙的重合里,似梦似幻,亦假亦真。
六
本书的八十位作者全部来自美国。
其中,有极少部分是土生土长的美国华裔,有一小部分是从台湾和香港来的技术移民,多数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从中国大陆来的留学生。除了少数几位,基本都不是作家,而是工程师、教师、商人、公司职员、艺术家、打工者、家庭妇女……他们之中,有白发有黑发,有的爱吃西餐了,有的依然钟情于中国的饺子。
他们是三百万在美华人中的一分子,像美国山桂花一样散漫于美利坚辽阔的土地上,各自风姿多彩地烂漫着。文学写作不是他们的职业,却也成为很多人的生命存在方式和表达方式,成为支撑他们心灵的精神慰藉。
其实他们写得挺苦的,在疯狂的工作和沉重的生存压力下,还坚持着以信念铺纸,以血泪做墨,一笔一划地,用我们中华老祖宗传下来的方块字,记录着他们的生活真实,执守着他们对土地、对生存、对世界、对内心、对人类的思考。呕心沥血!
他们为的不是名,不是利,不是身分、地位、绿卡、成功、面包、洋房、汽车……而只是想让世界倾听到他们的声音。
站在他们的这些文字面前,我恍然置身于惊涛拍岸的大境界,千堆雪浪花打湿了我的头发、脸颊、衣衫。但我知道,我身上最湿的部位,是我的眼睛!
七
五百多年前,中国明朝有一位著名的清官、忠臣,名叫于谦,曾留下一首中国老百姓妇孺皆知的诗《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我觉得华人在美的创业路程,就是“千锤万凿”,就是“烈火焚烧”。同时,也有许多先驱者“粉身碎骨”,为后人铺下了越来越坚实的路。
从修路的苦仔,到今天的科学家、艺术家、政治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美华人经过痛苦的蜕变,逐步完成了生长的过程,终于张开了美丽的翅膀,向蓝天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