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613200000223

第223章 清军军议

通州郊外,是一片清兵盔甲和旗帜的海洋。而在逼近京师的方向,无边无际的一片黄土旷野上,则到处是健马急驰的声音轰然响起。驻守在京师郊外的大明官军紧守营寨,坚持不出。

在战战兢兢中,明军莫不是惊骇的看着外面阵阵铁骑,他们迅如疾雷般的由远而近,然后又由近而远,在一片厉声的胡语呼喝声中,耀武扬威,不可一世。

在铁骑轰鸣中,清兵胯下的战马踢起漫天尘土,旋风般卷飞上半天,在风尘中不时露出了一股一股强悍的骑士。他们中有全副披挂的,有精赤上半身的,也有穿上皮革或搭着兽皮的,脸上都冒出狰狞可怖的嗜血狂暴神色,他们背上又长弓箭筒,里面插满长箭,纵横天下的满清悍兵那彪悍的气息扑面而来。

本来,明军大部和通州的鞑子对峙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战场上颇为死寂,也没有什么大的战事。驻守京师郊外的明军也不知道今天鞑子兵发了什么疯,这一股一股的清骑跑到自己明军大营前,呼喝着听不懂的胡语,颇有一股侵门踏户的挑衅姿态。

对此异常,紧守营寨的明军纷纷把自己的脑袋缩的更紧。

“明军昨晚偷袭宛平,我大清勇士卒不及防,损失惨重!也是我大清此次入关以来的首场大败!”

就在今天,这一消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迅速传遍了正在驻扎在通州的清兵大营。倾刻间,这些满脑子“满清勇士天下无敌”的狂燥的清兵陷入一股疯狂的复仇气氛中。

本来在前天,卢象升率领万余明军主动进攻清兵的事儿已是令这些满是优越感的清兵们眼红脑热、躁动不宁。眼下的消息,不啻将一把熊熊烈火投入堆堆枯柴之中,立时引来一阵狂躁、喧嚣。

“绝不能让明人如此猖狂!”

“明人懦弱无能,只能是做点偷鸡摸狗的事!是好汉的,两军堂堂正正的列阵而战!”

“打进明都城!荡平对面的明军大营!”

“摧垮明国军队!”

由此,这些满脑子疯狂的小股清骑,不约而同的骑着战马只扑明军大营外挑衅,他们渴望着有场血的杀戮,他们挥舞着手中寒光闪闪的刀剑,在太阳的直射下是那么耀眼,是那么的令人胆寒。

在躁动恐慌中的明军大营,看着外面这些清骑如此跋扈,卢象升脸色无比严峻,吩咐擂鼓升帐。

······

在整个通州清军上下一片狂躁的气氛中,在清兵大营中军大帐里,却是聚集了满清首领们在举行军议,他们分别是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和硕肃亲王豪格、贝勒阿巴泰、多罗贝勒岳托、多罗安平贝勒杜度人等。

自从昨天深夜,正白旗甲喇章京博尔辉在宛平城受明军偷袭,损兵折将,并且博尔辉本人也在此战中身负重伤,一个甲喇的满清主力战兵只是匆匆逃回一半骑马战士,损失的随军阿哈、披甲人更是无数,一夜功夫,一个甲喇的清兵就被彻底打残。

此次清军入关到处所向披靡,铁骑所向,明军是望风而逃,吃了这个大亏后,顿时引起清军上下轩然大波。根据博尔辉本人的证词:昨夜反叛的汉八旗那支兵马所打旗号是李帅泰所部,在城门前接洽的人员不仅有满洲汉人,还有几个蒙古兵夹杂其中,他们的“旗帜”、口令也均验证无误。

怒火中烧的,身受重伤的博尔辉自己是不能动弹了,但是他吩咐手下心腹勇士连夜是手持利剑到处寻觅李帅泰。后者眼见不妙,马上连滚带爬的逃到皇长子豪格麾下求得庇护。

双方争执不下,只得在军议面前求得裁决。李帅泰向多尔衮发誓说当博尔辉遇袭时候,自己的所有部队都还在通州,并无一兵一马的调动。

豪格也信誓旦旦的声称,昨晚李帅泰所部就驻扎在自己军队旁边,确实没有兵马调动,如果诸位大人不相信,可以拿出所有李帅泰部队花名册佐证,立刻集合点名查数,并无所谓的“六百人”先遣部队。

在彻底大清查后,果然发觉李帅泰部人马只是缺额二百多人,和昨天所谓的“六百叛军”是无论如何也对不上的。多尔衮考虑到“我大清”一直在满洲竭力推行的满蒙亲善,满汉亲善政策,在此时千里出征在外,汉八旗人马对于清军而言还是可以辅助的战力,于是他接受了李帅泰的解释,恕其无罪。

但是因为此事,满汉八旗的关系本来互相之间就有裂痕,那一点点“友军”的遮羞布更已经荡然无存。除了李帅泰的更加卑微如丧家之犬,看到每一个清兵将领都拼命摇着尾巴外,清兵将领们看着汉八旗的将领则如同看到家贼。

至于昨天突然冒出的“友军”人马到底是谁,如今成了一个迷。综上所有情况来看,昨晚清军是摆明中了明军的“间”计。真是一辈子打雁,却被麻雀啄瞎了眼!满清历来善于用“间”,屡次征战对着明国不是大肆收买汉奸,就是派潜伏部队到明国城池里应外合,综上手段用出是屡试不爽!

清军在用间上可谓是尝到了无数甜头,如今轮换到自己头上,受的损失却是痛彻心扉。

清军大帐里,如今议题已经是转为接下来的大军何去何从。在这个议题上,以多尔衮和豪格为首的两派人马正僵持不下。

原来满清自崛起于白山黑水后,讲求强者为王,表面上是欣欣向荣,团结无比。但是内部派系斗争,还是无时或已,即使早先大汗努尔哈赤,亦难以干涉。

在早年的萨尔浒大战中,因为明国川浙军格外死战,满洲八旗损失惨重,甚至发生了努尔哈赤指挥不动其他各旗人马出阵厮杀的事件。

和努尔哈赤的以重赏笼络八旗兵马不同,皇太极上台后更注重的却是“权谋”。在他的纵横连陈下,凡是他难以掌控的势力被步步削弱,而自己掌控的实力则慢慢加强。

在满洲八旗里,早先的头号大敌是大贝勒代善,但在皇太极步步打压下,代善的两红旗势力已经遭到削弱,已经不足为患。如今他最大的心腹大患就是多尔衮。

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其兄弟还有阿济格、多铎,俱为同母阿巴亥所出。多尔衮不说手里掌控两白旗,背后还有勇猛善战的两个兄弟作为坚强的后盾。

如此,在皇太极眼中,多尔衮是作为未来自己的皇长子豪格最大的皇位阻碍。因此历次清兵对外征战,皇太极总是命令多尔衮率部出征,未尝没有消耗其手中实力的度量,此次入关,也是如此。

然而,让皇太极始料不及的是,他越是派多尔衮四处征战,多尔衮越是战功卓著,这么多年下来,多尔衮由于功劳太大,支持者又多,势力始终不减。

皇太极对此忧心忡忡,设计夺了原属莽古尔泰的正蓝旗加以改编,并授予豪格主领以加强实力,他的最大担忧是自己身体不好。眼下自己活着的时候,多尔衮还俯首帖耳,如果自己死了呢?作为自己的长子豪格,会是多尔衮的对手吗?

历史表明,皇太极的判断是极其正确的。在他死后,多尔衮做了摄政王,顺治三年,多尔衮辣手陷害豪格,将其囚禁于牢狱。三月,豪格死在狱中。

在此次入关中,多尔衮出征,豪格又率蓝旗随行,其用意是监视多尔衮,多铎的两白旗。

其实豪格作为皇太极长子,自然一直免不了受到满清各阶层的拥戴与恭维,所以他是幸运的,在皇太极的羽翼庇护下,豪格的路一直走的顺风顺水。如此,也养成了他骄狂和自大的脾性。

然而在屡次征战中,豪格和多尔衮虽然是叔侄,可却比多尔衮年长,面对这个比自己年龄小但辈份高的叔父,他的心里一直不服气,加之多尔衮是主帅,处处节制豪格,二人早就开始积怨。

譬如,在今天,豪格和多尔衮又争执起来。和豪格的决意要尽起大军,一举荡平宛平明军,以此报仇雪恨的提议不同,多年征战生涯的多尔衮可谓是无比的雄才大略和高瞻远瞩,他和自己的异母兄弟皇太极可谓有的一拼。

大帐里,豪格慷慨陈言,滔滔不绝,厉声大喝我大清铁骑纵横明国,未尝一败,如今受了明军的阴招,损失惨重,要是不把明国这嚣张的气焰打压下来,要是那些明国“土狗”官军以为清军好欺负,都纷纷壮起胆子,群起效法,这又如何得了?

所以一定要杀!一定要杀的血流漂杵!杀的明军心惊胆裂,从此不敢窥视清军为大善!

多尔衮则是反驳:明军敢偷袭确实是骇人听闻之至,不过今次我等南下来,不外在乎劫掠明国地方百姓,给明国庞大的身躯上狠狠的捅刀子放血,此为头等战略目标。而胜败乃兵家常事,纵使宛平小挫,於我等何妨!若是在大军南下征战的时候,还有明军不知死活敢来叫阵,到时候雷霆一击,为时未晚!

豪格又道:战必攻城,宛平城是关系清兵南下的战略要点,有此支撑点在手,可以控制住京畿大片地区的作用,如此兵家必争之地不可不取!谅在我大清勇士的万钧攻击下,区区小城唾手可得!

多尔衮则不置可否,认为清兵南下有通州作为基地足以!至于南下,也不一定非得取宛平城,整个华北大地到处是我大清铁蹄驰骋的场所,何愁没有南下的路线?

接着多尔衮又是面露冷笑之色道:“唾手可得?你看得太轻易了,这宛平据无定河之隔,墙高垒深,内设瓮城,这股守城的明军既然敢夜袭,也就敢守城死战!如果这股敢战的明军真的据城死守,再在四周安排警戒,广布暗哨,岂是你说要强攻便可可攻吗?如果明国的城池真的这么好攻陷,那么为何我大清一直拿不下山海关?”

随即他又提高声线,大声道“虽然宛平一时身陷我大军重围之内,但绝无一二日就拿下的道理!宛平近在明国京城咫尺,大部明国援军转瞬即至,我大清仍是毫无机会,如此一来,便成了和明国官军的旷日持久的消耗战!···大违我清兵入关的战略宗旨!”

看着心高气高的豪格极力主战,多尔衮也不得不耐心的分析,据如今清军手里的情报,如今明国形势如此危急,南国朝廷竟态度不明,或战或和,竟然连许明国带兵将领都弄不清,如此做法,岂能让天下臣民同仇敌忾,奋勇杀敌?

如果大清军就在南国京师城外几十里的地方展开攻城,就在他们眼鼻子底下,那些明军不想增援也得增援了,此战没有必胜之理。然而如果远离京畿地带,各处明军各自为战,岂不是各个击破的大好时候?

所以···,满清勇士想要大展杀戮,血腥报复,以后有的是时机,何必徒逞一时之快,然后让宝贵的清兵战士受到不必要的损失呢?

如此一番僵持下来,心高气傲的豪格又是在多尔衮面前碰了钉子。对于多尔衮这种冷静谨慎的作风,他大不以为然,私下认为多尔衮是在保存手中的实力,不想和明军大规模开战,然而这种想法又不能公然说出口,只是口口声声的坚持必须要马上展开对明军的严厉报复!

两方异论僵持的时间拖的越久,多尔衮越是不耐烦,开始还苦口婆心劝说,算是给自己这个大侄子一个面子。他后期看到豪格在胡搅蛮缠,更是气上心头,于是索性摆出大帅的威严,冷冷的一锤定音,说是此事毋庸再议,帐下若有违抗军令,定斩不饶!

随着豪格气冲冲的甩手离开大帐,两方不欢而散。相对此刻的明国京师城里,大明首辅刘宇亮却是在内阁机要办事场所里和杨嗣昌下围棋,顺便商议所谓的军国大策。

同类推荐
  • 大秦的那些事儿

    大秦的那些事儿

    本书绝对是众多讲述大秦帝国历史中最为风骚、最为白话、最为清晰,但同时又是很严谨的一个版本。如果您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如果您是一名秦迷,那么此书您一定不可错过。看过此书过后,你会发现你更能说会道了,聊天的时候你变的滔滔不绝了,你身边的人会发现你很有文化和内涵了,腰也不酸了,背也不痛了,不信你试试。
  • 史记(第五卷)

    史记(第五卷)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编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三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 重生之三国混混

    重生之三国混混

    宅男刘安,为了救一个溺水的小女孩,重生到混乱初起的三国,稀里糊涂的成了汉灵帝的儿子,为了能活下去,他从此走上了一条坑人的混混之路!
  • 三国之子安天下

    三国之子安天下

    既不精通秦汉三国史,又无骑马安天下之勇,我只是个普通人,却在三国混出不平事,华千一个普普通通的名字,却道出了历史的沉淀…后来人,定先时事!华子安,为天下狂!
  • 莫非汉土

    莫非汉土

    1210年,南宋嘉定三年,金大安二年,蒙古太祖五年。这一年,蒙古扩张开始进入高峰时期,到处攻城略地。这一年,金国在外有强敌蒙古,内有各路起义军,被弄得焦头烂额。这一年,南宋还沉浸在暖风吹的游人醉当中,根本不知道他们未来将会迎来一个无比强大的敌人蒙古。这一年,正处于中世纪的欧罗巴各国把人脑子打出狗脑子,根本不知道未来将会迎来一个搅局者。这一年,玛雅人还在无忧无虑的安心生活,并不知道有人已经把目光投放到了他们身上。而就在这一年,有一个穿越者立下了他一生的理想。“我要让普天之下莫非汉土,率土之滨莫非汉人!”
热门推荐
  • 佛说苾刍五法经

    佛说苾刍五法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阳光下的邂逅

    阳光下的邂逅

    阳光下的邂逅,两个人的经历,一个人的回忆,被遗忘在流年里的青葱时光。
  • 蓝梦幻空之公主幻化

    蓝梦幻空之公主幻化

    在这个美丽,繁华的城市里,她曾经是被亲人捧在手心里的公主,但,慢慢的,她失去了一切,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最后,可能包括生命!她开始慢慢变得强大,开始幻化,开始复仇。但,他的出现,却改变了她的一切,那个身影,那个脸庞,那个眼神已经在她深深刻在她的脑海里、、、、、、
  • 上已奇谈

    上已奇谈

    (超现实盗墓,一样的盗墓,不一样的体验),第一卷鬼王墓:三十年前一次神秘的盗墓活动,让我聂家险些灭门,三十年后的我在得知事情原委后决定去解开尘封三十年的往事。一卷残缺不全的古书,牵扯出世人所追求的长生的秘密,一位历史上毫无记载的人,为何频繁活动于各大凶墓中?一切尽在上已奇谈。
  • 剑笛

    剑笛

    七百万年前,一名白衣男子手持一剑一笛大败天下群英。而后莫名失踪,后人取名“孤独剑尊”七百万年后,一名少年手持一剑一笛踏上修仙之路。
  • 究极武魂系统

    究极武魂系统

    一名从地球穿越时空到九洲大陆。在这个大陆上每个人都有武魂。难道他是废物?不他拥有独一无二的升级系统!一路斩天骄强势崛起!(这是我写的第一部小说可能有一些不好的地方请提出来)
  • 世界上没有一个笨孩子

    世界上没有一个笨孩子

    这是一部充满诗意、内容丰厚、主题深远、文字干净、构思巧妙别致的小小说作品集。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母爱的深情与伟大,乡村里那一颗颗泥土般质朴的心灵的隐忍与善良,青春年少时爱在心灵间绽放的羞涩、美丽的火花。爱,是作者心中永恒的主题,我们活着,是因为生活里有爱存在,我们活过,是因为我们在世界上留下了爱……当然,作者的笔触还深入社会的大干世界、生活的方方面面,和一个个小人物的内心深处,让我们在《世界上没有一个笨孩子》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人心的温暖与炎凉,人性的龌龊与尊贵……
  • 选择忘记

    选择忘记

    她走过他的身边,带起了些许门口的凉风。他默默的注视着她听到陆杰介绍自己,刘珩站起来伸出手和他打招呼“你好”陆沁浅浅的笑了笑,算是回应刘珩愣在那里“这是什么鬼,她竟然不肯握我的手,她是嫌弃吗”
  • 异灵师

    异灵师

    有时候,一个种族的灭亡不是因为它的弱小,恰恰相反也许是因为它们太过于强大了。在一千年以前,有一个强大的种族,他们一出生就具有破万法,辨鬼神的能力,寿命也可达千年之久。这个种族人们把他们称之为异灵师。强大的能力和长久寿命的完美结合并没有使这个种族发展壮大,反而人数始终只有寥寥数千人,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未能壮大起来?并且在千年前,这个种族突然在一夜之间神秘的消失,这又是为什么。他们现在是否还存在世上?现在他们又在哪?
  • 这个唯一

    这个唯一

    一次偶然的,意外的相遇,两个人相见。她洒脱,天真,高冷,直爽的个性,遇见了他,高贵,优秀,阳光的个性,化学反应就此展开,只为彼此而存在的那一抹阳光,只为彼此而改变的自己个性。一瞬间的感觉,朋友的激励,撮合,两个人在一起。不被世人看好的爱恋,对的人不对的时间,让这段感情暂时划下句号,那那瞬间起,那化学反应的第一次发生起,他们就已经在一起。这两对人,相识,有着不同的命运,但面对自己的那个对方,他们把这感觉,叫爱,那人,叫,这个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