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老师有个同事,好朋友,叫杨铁,家不在杏红村住,但在杏红小学上班,所以平时经常去项老师家吃饭。也很喜欢玉兰,还经常逗她,和她说点戏乐话,开点小玩笑,玉兰叫他“杨叔”。喜欢喝点小酒,玉兰妈妈给他炒点小菜,就和项老师盘腿坐在炕上喝点。但项老师不会喝酒,也不喜欢喝酒。来客人了不得不倒那么一点,也就一两多,一次就吸一小点,有时人家就说“项老师,你就和酒杯对对嘴唇糊弄我们。”项老师也不言语,笑笑就得了。杨铁老师来了更是这样了,有时甚至干脆一点就不倒,杨老师后来也不让他了,摆摆手,“行了,大哥你别喝了,我自己来”,边说边拿起原粮酒瓶子,自己给自己满上,“吱喽”一口下肚,“吧嗒吧嗒”嘴,夹口菜。有时项老师也不陪他,大家都吃完饭了下桌了,他还自己坐在那喝,还边喝边和大伙唠嗑,不慌不忙的。有时晚上在别处喝酒了,喝多了就住在学校,即使几天不回家,杨婶也不找他。因为他也不太管家里的事,杨婶很能干,好几个孩子都不用他管。
项老师看见玉兰这样也没了注意,就征求杨铁的意见:杨老师说你还是先到七中看看去吧,打听一下那的情况,升学率怎么样,差不多就让孩子去念吧,不然再憋屈出大毛病了就犯不上了。
于是在开学的第一天,项老师骑着自行车去了一趟七中。他看到一名老师,就向他打听这所学校的升学情况,教师不能肯定,说每年都不一样,也要看生源,上一届不错,是考小中专的漏子,重点高中不让收,都归到七中名下了。这名老师问及项老师为何打听这些,他就把玉兰想读书,家里因为妈妈有病困难,不想让孩子读的情况告诉了老师。老师说“读书,涉及到孩子一辈子的命运问题,如果孩子不想读书了,那还好;如果想读,而家长却不允许,将来孩子会记恨你一辈子的。”
项老师回来后,偷偷地跟夫人说了,夫人从内心不愿玉兰去,不只是因为困难,还有玉兰太能干了,她一住校,家里好多活就不能干了,缺了一个好帮手!以前无论玉兰在干什么,即使一道题刚做到一半,只要妈妈一叫,马上就去帮忙的,太舍手了!
玉兰知道已经开学,心里更加郁闷,饭也吃不下。爸爸妈妈一商量,一咬牙,干脆,去吧!
玉兰听到让她去读高中的时候,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其实她早就默默地把自己的被褥拆洗完毕,又手针缝了一个枕头皮,打算装衣服,同时当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