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6900000024

第24章 北京,我悲壮地回来了(3)

黄绾特能忽悠,为王阳明招揽了不少学生,能把不识字的都弄来听讲。在这种愉悦的精神氛围中,王阳明等来了朝廷的任命。十二月份朝廷擢升他为南京刑部四川清吏司主事,官阶正六品。命运,有时候就这么有意思,在他二十九岁那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十年过去了,仕途绕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点。相比之下,还不如以前,在南直隶为官不利于仕途发展。此时的王阳明志不在此,传经布道才是他的正业,当官不过是兼职。在黄绾等学生的强烈要求下,王阳明没走,到年关了,过完年再去上任也不迟。幸亏没去,要是去了还得回来。转过年来,正德六年(1511年)正月,王阳明调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工作地点在北京。此消息一出,学生们欢呼雀跃,王老师不走了,北京欢迎你,朝廷为王阳明的心学传播大开方便之门。王阳明就此开始了近两年的讲学生涯。

王阳明、湛若水、黄绾三人组成了学术铁三角,专心在京城大兴隆寺讲学。学生五花八门,来自各行各业,举子有,高官有,普通百姓也有。偌大的大兴隆寺成了百家讲坛,吸引京城大批知识分子。譬如郑一初,弘治十八年进士,颇有气节,不与阉党同朝为官,辞职了。在潮州府揭阳县(今广东省揭阳市)建了一所书院,名曰“紫坡台”,授课讲学。郑一初自撰一联:万卷讲皇王帝霸,格天事业属儒生;四时咏雪月风花,乐地情怀归隐士。本来挺好个事儿,没干几年得病了,绝症,附近著名医生束手无策,只能在家等死。郑一初听说过王阳明,没见过,忽然心血来潮跑到了北京,听老王讲课。听了心学跟打了鸡血似的,人倍十精神,心学照亮了他的残生。两年后,郑一初去世!

广州府南海人方献夫,今天广东省广州市人,与后世康有为是一个地方的。方献夫与王阳明是同事,小老王十三岁,但人家时任吏部员外郎,官阶比他大一级。方献夫挺英伟一人物。正德十五年时,某日方献夫朝见皇帝,朱厚照见他闷闷不乐,就问他为什么不高兴。方献夫回答说,臣在家衣食无忧,但恐后世子孙不思长进,破败家业,不能报效国家。所以,臣为这事儿发愁。朱厚照问那怎么办。方献夫恳请皇帝能给方家下一道御诏,方家祖业永不典卖,违者斩立决。朱厚照呵呵一笑,当即御笔下诏。这一做法,令方家后人恪守祖训,引为美谈。嘉靖十一年,方献夫任内阁首辅,任期八个月。另,名震广东的小吃西樵大饼,就是方献夫发明的。

甭看方献夫官大一级,对老王非常客气,经常跟他谈论学问,从老王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于是,办公室内出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早上老王报到上班见到方领导问安请示,礼仪结束后,方献夫再给老王行师生礼。有学问的人,必会赢得尊重。这一时期,有不少学生拜于王阳明门下,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阶层,主要有黄绾、顾应祥、陈鼎、万潮、萧鸣凤(疑似《金瓶梅》作者)、梁谷、穆孔晖、魏廷霖、林达、薛侃、季本(徐渭老师)、应良等及后来的王艮、聂豹(徐阶老师),不计其数,皆一时名士。

正在王阳明如火如荼讲学时,座下的两位学生王舆庵和徐成之掐了起来。他们争论的内容是士大夫争论了几百年的内容——朱陆之辩。就好像唯心主义的哲学三大终极问题“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一直引人遐想。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在这种哲学问题上较真,等于提前进入火葬场。

鹅湖之会,朱熹与陆九渊的千年激辩

王舆庵和徐成之都是王阳明的学生,王舆庵认为陆九渊学说是最好的,徐成之则认为朱熹的学说是最好的,两人为此掐了起来。掐来掐去,谁也没能令对方服膺。所以,徐成之把这个麻烦的哲学问题抛到当世最大学问家王阳明这里,请他给个公断。

在此,需要认识一下陆九渊,一直说陆王心学,“王”指的是王阳明,“陆”的出现姗姗来迟。

陆九渊,心学始祖,没有他也就不可能有王阳明,他们不可分割,所以学术上才叫“陆王心学”。陆九渊开创的思想流派当时不叫心学,到王阳明这里才正式提出了“心学”的概念,内容上相互联系,承传发展的关系。

陆九渊,字子静,号象山,世称陆象山,南宋江南西路抚州府金溪(今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人。朱熹是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人,两地距离不远,他们都是江西人。江西自古人杰地灵,要不然焦芳怎么唆使刘瑾不要用南方士大夫,尤其是江西人,名人成批成批地产。

说包拯是嫂子奶大的,纯属小说家言,陆九渊真是嫂子奶大的。陆九渊出生时也没啥祥瑞,他爹儿子又多,所以想把他送人。当时,他大哥陆九思正好也生了儿子,令妻子哺育九渊,陆九思的儿子则抱给别人喂养。后,陆九渊长大了事兄嫂如同父母。陆九渊从小喜欢刨根问底,经常有些奇妙想法,但凡思想家都这样。长得像块木头似的,就知道吃零食没什么想法,长大成为思想家的可能性不大。

陆九渊四岁时突然问他爹:“天地何所穷际?”天地的边缘在什么地方?他爹苦笑了一下,答不上来,问题太尖端了。他为这个问题冥思苦想,始终找不到答案,整夜整夜不睡觉,父亲呵斥之:不睡觉瞎想什么?典型的中国式教育。这一问题在陆九渊心中停留了近十年,后他在古书上看到“宇宙”二字,豁然开朗。

三国时期的高诱,师从卢植,跟刘备是同学,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者,是他最早注解“宇宙”(《淮南子注》)的意思——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这位仁兄太伟大了,能把宇宙注解得如此经典,叹为观止。上下四方即是空间,古往今来即是时间,空间与时间的交汇便为宇宙。完全符合宇宙现在的科学定义,即由空间、时间、物质和能量,所构成的统一体,是一切空间和时间的综合。

陆九渊看到“宇宙”二字时恍然大悟,横亘在心中的疑窦顿时解开:“人与天地万物,皆在无穷之中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这年他虚岁才十三,就提出了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思想观点,必须承认他是天才。长大后,陆九渊为这一理论开始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十三岁一直悟到三十四岁,二十余年时间。一出来震惊当世,中了进士,与河洛程学、朱熹闽学分庭抗礼。

陆九渊直接从孟子的“万物皆备于我”悟出“心学”(由王阳明正式提出心学概念),他认为“人心至灵,此理至明。人皆具有心,心皆具是理”(王阳明提出“心即理”)。陆九渊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提出“致良知”)、“宇宙内事是己分内事,己分内事是宇宙内事”(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修养功夫上,陆九渊强调“明心见性”、“知本”、“明本心”(王阳明强调并提出“知行合一”)。

南宋淳熙二年(1175年),朱熹与陆九渊在今江西上饶的鹅湖寺进行了“决战”,史称鹅湖之会。这是永载史册的一次盛会,中国思想史上最激烈的碰撞。笔会由当时著名思想家“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主持,另外两贤是朱熹和张栻(南宋中兴名相张浚之子)。介于理学与心学之间的严重分歧,吕祖谦出面调停,希望双方能够“会归于一”找到相同点,在鹅湖寺开了一次辩论会,辩论中国思想往哪儿走。到场的人有双方代表,理学朱熹及朋友、门生,心学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及朋友、门生,以及左近郡县官吏、学者等,百余知识分子列席观会。

如此庄严阵势,双方不可能寻找共鸣,为了面子也得掐个你死我活。于是,一场激辩开始了。

陆九渊门下朱亨道对这次盛会有记载: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谈到教育学问,朱熹主张“道问学”,他认为治学之方法是“居敬”和“穷理”,二者相互把持运用,强调“格物致知”;陆九龄则说“尊德学”,主张发人之本心,从“心即理”出发,提出“尧舜之前有何书可读?”强调“明心见性”。

双方各不相让,据理力争。鹅湖寺一片肃然,唯有辩驳之声接连不断。乌云密布,剑拔弩张,就差见血封喉了。激烈的争辩持续了三天,最后陆九渊稍占上风,谁也说服不了谁,并未像预期那样“会归于一”,双方弄得不欢而散。

会后,张给朱熹写信问:“陆氏兄弟如何,听你的了没?”朱熹回信说:“他们兄弟俩有病,尽废讲学而专务践履(实践),却于践履之中要人提撕省察,悟得本心,此为病之大者。陆氏兄弟学识非凡,表里如一,确有过人之处。但是,他们盲目自信,研究的范围太过狭窄,已经走入了歪门邪道,自己居然还不知道。”

四年后,双方又爆发了皇极之辨。朱陆之辩,在两位先贤活着时已然白热化,后世为此也争论不休。但,朱理学占了统治地位,陆学一落千丈。这时,哲学上重大而棘手的问题又推到王阳明面前,摆明了要给个盖棺定论,分出好坏。王阳明双眉紧锁,这可不是简单的哲学问题,隐含政治,朝野那些理学分子紧盯着他。老王已经吃过一次亏了,他不想再吃第二次。今年他四十岁,不惑之年,土埋半截儿的人,不求轰轰烈烈,但求平平安安。

王阳明给两位学生写了封和稀泥的信,说朱陆之辩,天下久矣,各有所长,没必要非得争个高下。每种学说不论好坏,修养全在个人格物功夫上,与学说无关。好比电影《霍元甲》里那段经典台词:世上的武术确实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习武的人才有强弱之别。通过竞技我们可以发现和认识一个真正的自己,因为我们真正的对手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徐成之回信,不满意王阳明的回答。你明明是陆九渊的心学一脉,为什么不敢直言?不是老王不敢说,思想这东西很复杂,用黄宗羲评价鹅湖之会的话说是“同宗孔孟,即使意见终于不合,亦不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办法回答。徐成之如是说,明显要老王表个态,这也是天下所有读书人关心的问题。

王阳明,你到底站在哪一边?虽然王阳明讲心学,谁都明白他的思想源自陆九渊,但他又没有公开反对程朱理学。问题来了,八卦之心人皆有之,天下所有读书人都想知道当世学问名家王阳明对程朱理学,也就是官学的态度。事件进一步升级,性质变了,不再是单纯的学术问题,说出来要有付出代价。心学,从这个概念正式提出来没多长时间,而程朱理学作为大明官学已经一百多年了。思想上的事儿,没有小事。备受瞩目的王阳明体会到了成名的痛苦,他必须要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必须要为自己的学说挺身而出。

王阳明回信道:学也者,求以尽吾心也。是故尊德性而道问学,尊者,尊此者也;道者,道此者也。不得于心而惟外信于人以为学,乌在其为学也已!仆尝以为晦庵之与象山,虽其所为学者若有不同,而要皆不失为圣人之徒。今晦庵之学,天下之人童而习之,既已入人之深,有不容于论辩者。而独惟象山之学,则以其尝兴晦庵之有言,而遂藩篱之。使若由、赐之殊科焉,则可矣,而遂摈放废斥,若之与美玉,则岂不过甚矣乎?

王阳明在给徐成之的信中明确了他的态度:陆九渊与朱熹他们学说不同,都可称之为圣贤。今朱熹之学,深入人心,习之久矣,不允许有人质疑。假如有让世人自由选择的机会,为何要厚朱薄陆?王阳明的态度道出了一部分人的心声。在天下瞩目的“朱陆之辩”的权威定论中,王阳明力挺陆九渊。

此论一出,朝野哗然,老王捅马蜂窝了。在龙场驿对苗人你可以随便说,在贵阳书院对学生你可以随便说,在庐陵白鹭书院对乡里你也可以随便说,但在这里你不可以随便说。因为这里是帝都,是北京城,是天子脚下,是程朱理学思想统治的地盘。

王阳明,思想有多远,你就滚多远!朝廷鉴于“朱陆之辩”的断论很快对王阳明、湛若水、黄绾三位邪恶轴心成员做出了“处罚”。湛若水出使越南;黄绾留京,以观后效;升王阳明为正四品太仆寺少卿,工作内容——养马,工作地点——南直隶。即刻上任,不得延误!

同类推荐
  • 徐志摩传

    徐志摩传

    没有人走的路,我偏要去走走;走的人多了,我又想换路走。我也说不清这是好习惯还是怪脾气。二十年前研究徐志摩虽已不属禁区,但仍受着世俗偏见的白眼。那时研究徐志摩的这条路上还冷冷清清。或许正因为冷清,我就毛手毛脚闯了进去,也顾不得谁皱眉,谁拍手,谁白眼,谁欢呼了。尽管路上有杂草、有荆棘,我还是一步步往深处走,想寻找点风光,想采撷几茎有色有香的花卉。后来这条路上越来越热闹了,摩肩接踵,五光十色,我的兴致却反而淡了,想换一条冷清的路走走看。有三分冒险,就有七分诱惑,才可能达到十分境界。
  • 总有一个人,你爱如生命:张爱玲的喜悦与悲伤

    总有一个人,你爱如生命:张爱玲的喜悦与悲伤

    本书用散淡清丽的文字完美再现了张爱玲特立独行的一生,她的年少时光,她迷途般的爱情,她在炮火中的洗礼,以及远渡重洋的漂泊,还原一个不在传说中而在我们身边的传奇,走近真实的张爱玲,体味她繁华背后的苍凉。但愿我们都能在最深的红尘里遇见最美的爱情。
  • 中国大企业家的故事

    中国大企业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明朝一哥王阳明

    明朝一哥王阳明

    在汲取中外王学研究的基础上,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王阳明几起几落的人生历程娓娓道来,力图全景式地展现阳明先生荡气回肠的一生。作者不止步于写一本通俗历史人物传记,而是举重若轻地将阳明心学的三大命题“心即理”、“知行合一”以及“致良知”的形成、发展贯穿其中,使心学思想的脉络有迹可循。
  •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马歇尔(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乔治·卡特莱特·马歇尔(George Catlett Marshall,1880.12.31~1959.10.16),美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陆军五星上将。他于1901年毕业于弗吉尼亚军校,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
热门推荐
  • 水城旧事

    水城旧事

    欧阳悟是一名大学教师,同时也从事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他的朋友韩落霞的班级中有一个问题学生,于是就邀请欧阳悟帮忙,欧阳悟答应了韩落霞,便一个人去了水城。一段水城的经历就这样开始了。
  • 探索黑洞

    探索黑洞

    让我用文字带领你们穿越那无穷无尽的黑洞,去探险,去领会不同星球人之间的友情,那份坚毅
  • 穷通宝鉴

    穷通宝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辗转隔世的爱恋

    辗转隔世的爱恋

    五百年前的一段旷世人妖恋,五百年后的一场平凡车祸。千丝万缕间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秘密?爱恨交缠的一段孽缘,给你娓娓道来,如君错爱请深爱!
  • 亚欧比斯

    亚欧比斯

    冰龙相伴的精灵,一望无际的冰雪埋藏了多少秘密……
  • 金牌杀手妃邪王独宠爱

    金牌杀手妃邪王独宠爱

    她,25世纪金牌杀手一枚,却被至亲之人害死。一朝穿越,她势必要逆转天下,当她虐渣男,打渣婊,收神兽正爽的时候。痴呆的他走进了她的心里,谁知他却是条大尾巴狼。“爱妃,本王还记得十年前的那个吻,咱们再来一次!”“滚蛋!”“好,一起滚!”欲知后事如何敬请期待!《金牌杀手妃:邪王独宠爱》(甜文哦!宠得不要不要的!)
  • 异界大超神系统

    异界大超神系统

    穿越?得到超神系统?别人修炼一百年?呵呵有大超神系统在手的鸿峰只需兑换点就能获得天下。
  •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学会感恩,拒绝抱怨

    没有人喜欢喋喋不休的抱怨者,宽容感恩的人才受欢迎。不抱怨的人是最快乐的人,没有抱怨的世界是最美好的世界。不批评,不责备,不抱怨;常宽容,常分享,常知足。让这本影响世界优秀人士的心灵励志读物,席卷全球600万人的人生哲思宝典,带你逃离抱怨轮回,踏上幸福快车。
  • 命少的千宠

    命少的千宠

    那年,樱花正值繁密茂盛,他和她一场意外的邂逅就注定俩人的一生纠缠不断!【片段一:】男人不屑的勾起一抹邪魅的笑,眼底却冰冷一片,他薄唇轻启声音好听的恍如籁!你不妨说说,能让我少司命信任的人有几个?他淡漠的看着地上颤抖的女人,冰冷的语气放佛把女人打入十八层地般,她身子强烈的颤抖着,浑身狼狈不堪。良久,女人自嘲道,终究,你的心里只有她。男人却已不再看她,英俊挺拔的身影是那样的不带一丝眷恋。女人缩到墙角里抱紧自己,放佛这样她可以寻到一丝温暖。门外,北辰少卿淡淡的看着她,浅叹一声气,老天果然是公平的,早知今日,又何必当初?莎士比亚曾说过,爱情是一种疯病,在少司命眼里,白千千是他的一切!
  • 回首那时的青春

    回首那时的青春

    岁月渐逝,幻想中的浪漫季节,已成为了记忆中的依稀风景,我们的心灵与理想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原来,这个世界并不是童话里的仙境,我们开始怀疑之前一直深信不疑的东西,可又不愿承认生活中的冰冷与残酷。许多往事已不想再想起,偶尔的,有熟悉的歌声响起,仍会荡动尘封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