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6800000022

第22章 中编2011年高考古诗词鉴赏(10)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更深”承继上片的“向暝”,时间已经由傍晚推移到了深夜,“照壁孤灯”又与上片的“一庭凄冷”形成呼应,这两点说明本词是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为线索来写的;“人去”照应上片的“伫听”,写出词人伫立之久,也可见诗人郁积之深;“寂静”是人去后的环境描写,更加烘托出时间之晚,与上片的寒声相衬,虫都不鸣,雁又不见,人也就无法再伫立下去,于是回屋,由室外转入室内,而室内是否有点人气,温暖一点呢?“但照壁孤灯相映”,但,只有;除了孤灯投射在墙壁上的自己的影子外,更无他物,即使回到了屋中,也只能形影相吊。如此孤寂,情何以堪?于是周邦彦像所有诗人词人一样,想起了曹操的“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虽然“一醉曾将万事齐”(赵嘏),但“一醉一百年”(何梦桂)却只是个虚无的梦,梦和醉都总有醒来的时候,一旦酒醒,其后果却是“借酒浇愁愁更愁”(李白),正如抽刀断水一样,徒劳而已。酒醒而夜未尽,这才是最难熬的时候,“如何消夜永”,词人最后以一句无奈的发问将孤独之情推向极致,此类表达很多,如冯延巳“消息远,梦魂狂,酒醒空断肠”,戴复古的“酒醒愁难醒,春归客未归”,均困于无奈的孤独愁思中不得解脱,而东坡独能学渔夫之洒脱,“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饮酒品醉趣,醒后赏美景,无论醒醉,都一笑置之。

本词以时间的推移(由向暝至更深)和空间的转换(从室外到室内)为线索,上片先写景营造出一片凄冷的环境,再从听觉和视觉方面写寒声阵阵云遮雁影,将凄冷孤寂推进一步,下片则写词人形影相吊借酒浇愁的情景和酒醒无聊的孤独无栖的情态,更将思家不能归、盼信又不至的愁苦孤寂推向了极致。

4.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3分)

(2)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1)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每点1分,共3分)

(2)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4分)

5.趣味链接——周邦彦的词与官运升沉

话说周邦彦某次正在李师师家一边饮酒,一边谈论着歌词和声律等问题,徽宗恰巧也来到李家,周只得躲到床下。徽宗回宫去后,周邦彦据徽宗与李的事填成一首《少年游》词,谁知,徽宗因此龙颜大怒,以“职事废弛”的罪名,下令将周邦彦贬离京城。

过了几天,李师师又把周邦彦的新作《兰陵王》唱给徽宗听:“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惜,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萤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这首一共有着三叠的长调慢词经李师师一唱,音节和声容都达到了极致,徽宗当即不由大喜起来,连忙命人把周召回来,并任命他为大晟乐正,后来周还官至大晟乐府待制,也就是说,周已进入专管国家音乐机关的最高领导层里去了。

十七、课标全国卷

1.入选理由

周朴的《春日秦国怀古》为咏史怀古题材,其写法化用自祖咏的《望蓟门》。本诗运用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通过一个望字统领全诗,先写荒郊泾水绕远村的大环境,继而写牛马啮草尽、耕田见古碑的近景,以及云和积雪、烟伴残阳的远景,通过这一幕幕哀景,表达出诗人满腹的哀情,想秦国昔日的强盛,看唐王朝今日的衰退,“不堪回首”之情便油然而生。咏史怀古诗所表达的情感大体不外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借古伤怀三种,表现手法主要是融情于景,以景传情。而命题人也多从这两个角度设题考查。

2.真题再现

春日秦国怀古

唐·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③。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④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④原,同“塬”,黄土高原地区因冲刷形成的高地,四边陡,顶上平。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试题解析】考查诗歌中诗人的情感态度。在解答这道题时,关注诗歌的题目,本诗属于怀古诗,怀古诗在课本中多次接触,一般是借古讽今、借古伤今、借古伤怀等,再要看诗人生活的时代,从注解中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在晚唐,当时唐王朝逐渐衰落,怀古为伤今。还要看诗中能传达情感的关键词“消魂”,在抒发一种哀情,再从景物的特点荒凉、暗淡中也可以体味出表达的情,诗中春草的若有若无,被犁过的田地里只看到古碑而没有长出庄稼,傍晚积雪的苍山、残阳、黄沙路,都很荒凉,给人悲凉之感。想到秦国当时如何强盛,现在却只留残碑,必然想到唐朝的衰败,分析时要结合这几方面展开。

【参考答案】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

【试题解析】考查诗歌表达技巧中情景关系的分析。问题中要求分析情景关系,要理清用的什么样的景,如何表达出情,“一望欲消魂”,一望的是眼前的景,消魂是触动的情,因此就属触景生情,情由“望”字引起,由景触动。二联三联着重描绘眼前之景,“春草尽”、田地荒凉、“古碑破”、“苍山晚”、“绿树昏”等景都寄寓着诗人的感情,属于寓情于景。而景描绘得苍凉,属于哀景,从消魂中可知情的哀伤,因此是写哀景抒哀情。

【参考答案】①触景生情;②寓情于景;③写哀景抒哀情。

3.深度赏析

人世几回伤往事

——周朴《春日秦国怀古》赏析

解题:从诗题中我们可以判断,这是一首怀古诗。怀古诗是由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借以抒发感慨或抱负的诗。这类诗的主题一般都比较严肃沉重,思想情感则以苍劲悲凉为主。春日点明季节,应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秦国则是要凭吊的古迹,给人的印象如贾谊《过秦论》中描述的“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的虎狼之秦,而非“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的秦朝。

“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首联所写景象与“春日秦国”给人的印象大相径庭,“荒郊”常与野外一词连用,考古专家探访人文古迹称为野外作业,可见古迹通常所处的环境背景,“荒郊”一词不仅勾勒出了诗人所见的秦国故地所处的大的环境背景,而且还交代了诗人“欲断魂”的原因,为下文写景抒情奠定了感情基调。“望”在诗词中有特殊的意蕴,其所望境界一般都比较阔大浑厚,诗人的情感则多以苍劲悲壮为主,尤其首联中的望字更在结构上起统领全诗的作用,例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望长城内外”的望,祖咏的“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望蓟门》)一句与本诗的用法简直如出一辙,也许周朴的首联正化用自祖咏。全诗从“望”字着笔,一二句是望的背景,三四五六句是望中所见,三四句为近景,五六句写远景,极有层次感,最后两句是望中所生发出的感慨。“泾水”一词在注释中已经注明,最重要的信息是泾水古属秦国,我们大体可以猜测,泾水与秦国的关系,就相当于黄河与华夏民族的关系,是秦国起源和兴盛的重要保障,虽然泾水依旧旋绕曲折,但滋养的已不是赫赫的秦国,而只是依傍在一个无名而荒僻的小村庄,这种今昔对比的巨大反差进一步烘托了诗人的“消魂”情绪。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春草”若有若无,但并非韩愈所感受到的“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春意生机,而是牛马多在此放牧,将一片生机消尽,进一步渲染“荒郊”的环境氛围,“原田耕破古碑存”与杜牧“铁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一样,意在点出古迹的一种标示和见证,这样才能打通古今,思接千载,抒发借古伤今的感慨。颔联近写古迹遗址的荒芜,昔日的车水马龙变作了今日的牛马放牧,曾经的辉煌宫殿化为目前的原田古碑,这种沧海桑田的变化使诗人顿生一种兴亡无定的感慨,诗人此联虽只是对秦国遗址景色的客观描绘,但上承首联的“消魂”,又向下暗示尾联的“不堪”,情寓景中,真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以萋萋青草的意象反衬古迹的荒凉冷落是怀古诗常用的手法,如温庭筠的“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过陈琳墓》),如杜甫的“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蜀相》),都是以丽景写哀情,是反衬,而周朴却是以哀景写哀情,用春草的生机消尽暗示秦国的辉煌不再,是正衬。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颈联将视野由近处推向远方,“和”与“伴”意思相近,都有相依的含义,但各自又有不同的意思。“云和积雪”的“和”有相互辉映之意,积雪生寒,与云相映,更增寒意;“烟伴残阳”的“伴”则有遮掩之意,残阳本身就给人一种视觉上的模糊感觉,加上晚烟的遮挡,更加重了这种昏暗感,“苍山晚”、“绿树昏”的视觉感受是“云和积雪”与“烟伴残阳”共同造成的,“和”、“伴”二字运用得新颖而传神,可见诗人炼字的功力。颈联虽然描写的是古迹的远景,但却将笔调伸向了现实,“晚”、“昏”都是对现实政治的某种象征,注释中的878年极其关键,诗人生在晚唐,此时的盛唐气象已荡然无存,昔日强大的唐王朝也已经气息奄奄,大有日薄西山之势,这一转非常巧妙,为下文抒发感慨做好了铺垫。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行客”照应首句的“一望”,“数里黄沙”不仅写古迹的荒凉,也暗示出诗人生存之路的艰难,国势日颓,个人的命运又怎能安顺?“不堪”呼应首联的“消魂”,“思秦原”最后点出“秦国怀古”的主题,使整首诗完美地合上,而其中蕴涵的怀古伤今的情怀却缭绕于读者的脑际,令人叹惋深思。

本诗运用触景生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手法,通过一个望字统领全诗,先写荒郊泾水绕远村的大环境,继而写牛马啮草尽耕田见古碑的近景,以及云和积雪烟伴残阳的远景,通过这一幕幕哀景,表达出诗人满腹的哀情,想秦国昔日的强盛,看唐王朝今日的衰退,“不堪回首”之情便油然而生。

4.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西塞山怀古①

唐·刘禹锡

王濬②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③,山形依旧枕寒流。

从今四海为家④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注】①西塞山,三国时吴国的西部要塞。②王濬,西晋龙骧将军,建造大型战船以伐吴。③往事,这里指东吴和六朝破亡的历史。④四海为家,指国家统一。

(1)这首诗开头四句叙述“王濬伐吴”这一史实,运用了什么手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

(2)这首诗结尾一句写景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作简要赏析。(4分)

【参考答案】(1)运用了对比手法,一“下”一“收”,一“沉”一“出”,写出了吴国的“金陵王气”,在王濬大军摧枯拉朽般的攻势下不堪一击的这段历史。诗人借用典故,怀古慨今,暗示江山一统、四海一家是历史的必然这一主题思想。

(2)诗人以景衬情,感慨不尽之意寄于言外。往日的军事堡垒西塞山,如今已荒废在一片秋风芦荻之中,破败荒凉的西塞山恰似那些割据一方的藩镇,最终逃脱了灭亡的命运。其讽刺入木三分,而诗人对割据一方的藩镇势力的警告可谓义正辞严。

5.相关链接——咏史怀古诗的鉴赏方法

一、咏史诗的概念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班固的《咏史》是我国是诗歌史上第一首以咏史为题的诗,真正奠定咏史怀古诗传统的是西晋左思的《咏史》八首。这组诗借咏史来反映寒门知识分子和世族门阀之间的矛盾。这种叙述历史与抒发情怀的结合,成为咏史怀古诗词的传统,被后世诗人传承沿袭。

二、怀古诗的特点

方回云:“怀古者,见古迹,思古人。其事无他,兴亡贤愚而已。”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4)语言:含蓄蕴藉。

(5)意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吴钩、乌衣巷、淮水、柳营、后庭花。

(6)表现手法:运用典故、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即事议论。

(7)思想感情:吊古伤今、昔盛今衰、怀才不遇。

(8)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同类推荐
  • 随机应变大考试

    随机应变大考试

    我们青少年处于兴趣爱好非常浓厚的阶段,同时也处于提高智力和学习知识的重要时期,兴趣爱好直接影响到各科学习成绩,同时还会影响到今后职业选择和能力发展。总之,兴趣是智力的火种,是求知的源泉,是成长的动力,我们青少年应该把智力、知识和兴趣培养很好地结合起来,使自己处于最佳的成长中。
  • 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

    学生理想信念的教育

    学生德育是指学校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思想、观念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使广大学生形成社会所需要的道德品质。学校德育教育的目标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它不仅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德育工作的基本过程。
  • 开阔眼界的成语故事

    开阔眼界的成语故事

    《开阔眼界的成语故事》辅导皇子,教他读书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他怎样一个正直的人。假使像秦末赵高教导秦二世那样,传授给胡亥的是严刑酷狱,所学的是杀人之术,那么,教导的意义何在,岂不是间接在草菅人命吗?
  • 军事枭雄故事会

    军事枭雄故事会

    本书用轻松的笔法,简明扼要地叙述了军事史上的枭雄们的一些鲜为人知、发人深省的故事。全书透过数千个新颖独特的故事,多侧面横看战场百态,众领域纵览军史风云,鸟瞰战史上奇人奇事,细玩军史上奇情奇趣。可谓备正史之信,具稗史之奇,存野史之趣。
  • 植物资源学

    植物资源学

    本书较全面地阐述了植物资源的概念、分类系统、基本特性、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和方法,重点论述了4大类25个亚类植物资源,较详尽地介绍了这些资源植物的形态、生境分布、主要化学成分及用途、采收与加工方法,同时介绍了其近缘科属中的资源植物和其他重要种类。
热门推荐
  • 奈若何如兮

    奈若何如兮

    奈若何兮,古语,意为无可奈何。奈若何如兮,我赋予它的含义是假如有如果,如果勇于抗争,是否还是没有办法,只能这样。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的失去了勇气,也就多了更多的无可奈何。如果再见到那个人,你是会笑着打招呼,还是掩面转身?花奈若还沉浸在和男友分手的悲痛中,却意外的和毕业生人称完美学长的叶如兮相识了。叶如兮英俊帅气,气质高贵,多才多金,还没毕业就已经自己开了公司。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第一次对一个女生感兴趣的他和花奈若将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他是如何宠溺自己爱的人,两个人从校园走入社会又经历了什么?这是一段属于花奈若和叶如兮的故事也是一个属于我们那些年和青春有关的故事。
  • 爱是你心尖的微笑

    爱是你心尖的微笑

    mai从模特到演员再到史上票房最高女主角,一步一个脚印。我一直在蜕变,你知道吗。我相信一见钟情,我相信你的微笑就是我的良药。
  • 谁拾走了你生命的麦穗

    谁拾走了你生命的麦穗

    人生在世,总有很多追求,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顾此失彼。有多少人曾经遇到过自己最大的麦穗时,他却没能摘下,等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却发现一切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于是,在患得患失中,我们不断地在寻寻觅觅,却最终给自己人生留下不少遗感。
  • 古武高手在都市

    古武高手在都市

    他是神秘古武者,是令各国忌惮的杀手,为任务踏足都市,桃运征途从此开始,意外进入校园,从此结识我的校花俏老婆!
  • 带你超神,带你飞

    带你超神,带你飞

    天帝一直昏庸懦弱,刚刚达到天境大圆满的修罗神——罗修认为拥有可以除掉天帝的实力了,不料却被元始天尊、菩提老祖和广华三人所灭,不但肉身被毁,而且元神法力被封印,罗修逃到人界。在人界,罗修继续努力修炼,他的故事又会怎样呢?从未恋爱过的“大神”将怎样实现“带你超神,带你飞”的誓言呢?……
  • 邪帝追妻:绝世倾城妃

    邪帝追妻:绝世倾城妃

    “王,夫人在下三界被人皇强抢入宫了。”“带足人马,不能丢了吾妃的面子。”帝君斜倚在塌上懒懒地道。一日之后,玄武国皇帝被一女子痛打一百巴掌后女子领着三千人马,扬长而去。她是战无不胜,杀伐决断的天才女将军,却被阴谋杀害。他是死亡之域的帝君,黑暗冰冷,任何人只能臣服在他脚下,却因为遗落的死神之镰与她纠缠在一起。“再进一步,你死。”男子浑身散发着慑人的气息。女子舔舔唇吧唧一声,强吻了眼前那张绝世的容颜。“这样,你还要我死吗?”
  • 江湖客

    江湖客

    这个江湖有袁长风三剑斩龙,有老苟一剑六千里,有个老不死占据一座城号称“天下无一”,又有儒生为天下生民谋,亦有佛陀普渡众生,当然也有道家一心修行.....
  • 萧红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萧红作品集(4)(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古玄界

    古玄界

    浩瀚世界,道统万千至尊大能者不尽其数强大如万古巨人挥手摘星月,天才有神禽幼雏初啼起风云………虚空外飞来一物,通体乌黑,似石非石,状似婴孩。此物体遇数界而不入,行至此界,遁入其中消失不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