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为抓住了实质。地头力就是这样日新时新的学问和做事做人的道理和方法。地头力之微,关系一个细节的处理技法品质;地头力之大,实为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根基,是造就自由、整体人的必由之路。推而论之,地头力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之命脉。修炼地头力,可以在日益浮躁的环境中,打下一根笃行实操的桩。
现在太多的厚黑术流行,能够得势于一时的功效,让许多人趋之若鹜。岂不知,在你得心应手驾轻就熟的同时,那些厚黑术也驾驭了你,你自己也就被“厚黑”了。即便你的术不是那么“厚黑”,是一种可以带来安定的技,如果你过于依赖它而不是发展它,那么你也就成了你的技艺的奴隶,被它奴役驱使而不得你的整体。而只有在你能不断发展它的时候,它才被你驱使,才会成为你安身立命的根基。这个从奴役者转化为根基的过程很有意味,却通常不为人们所认识。
擅长于以钱开路的黄光裕,曾经陶醉其中,毕竟三次冲顶中国首富。这个聪明的潮汕人深知,个人利益与本体利益是有差距的,故此每当大生意来临,他就会祭起钱的大旗,迎风招展,往往无往而不利。谁知道,那些驾轻就熟的伎俩把他变成了奴隶,反过来驾驭他、奴役他。而且还不止如此,它在他那里种植下一棵茂盛的自以为是的大树,让他从此缺少了敬畏,缺少了对正当事和正当人的敬畏。这样发展下去,早晚要翻船,早翻比晚翻好。黄光裕被拘押这么长时间,国美还在健康成长,说明黄光裕也还有些道道。公司还有生机,人也还年轻,挫折和失败来得及时。
黄光裕本来地头力很强,他曾经总结自己成为首富的经验在于“敢想、敢做、敢坚持”。这些成功的招数,看上去好像是地头力,却把他送进了监狱。这其中蕴含的道理发人深省。地头力是形神意力合一的一种突破力量。黄光裕的“敢想、敢做、敢坚持”,看上去具备地头力的“形”,由于金钱量的堆积还显得有点“力”,但是却缺乏“意诚心正”的“诚”和“正”,缺乏地头力的魂魄。
现代人在财富之外,终于认识到了生态。只有从大生态的观念上,照看你的人生和你的公司,才不至于出大错。大生态的观念,也就是中国国学中“天人合一”、“天人一也”的思想。寻求人的发展,发展人,是一切发展的基础。发展人,就是造就发展天人合一的整体人。造就整体人,正是中国古老的教育传统。这是中国精神的渊源。
有着“整体人精神”的地头力,让郭为逃脱了黄光裕那样的无知。在创造财富的路上,他同时把一个自由的、追求极致的整体人作为目标。一刻接一刻的变化,一刻接一刻的挑战,一刻接一刻的危机,一刻接一刻的心得,一刻接一刻的创造力。或许正是从整体人这个思维层次上,郭为才能把地头力看做各种能力生长的母体。
陈东升:战略“在变在整”
学者教授们常常把战略说成是英明决策,是目通万里、思接千代的产物,一下子就能确定10年战略、5年战略或者2年战略不动摇。而陈东升不这样看。他所理解的战略,是在一刻接一刻的动态中把握的。时常有这样的情况,一个看上去只是技术细节的问题,却可以演化成一个总体战略的调整。
陈东升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搞中国500强企业评价时,我们这些专注研究的人员还取笑他不务正业。可也正是这样的不务正业,让他有机会切身感受到企业的魅力:把看上去不可能的事做得有声有色。他禁不住这种诱惑,他开始创立企业,开始了他的泰康系布局:古人的钱、现在的钱、未来的钱通吃。
1993年他创立嘉德拍卖,刚开始没有经验不知怎么做,他就走进香港拍卖行,扛着摄像机到处拍。香港拍卖行的老板压根就没看出这个摄影的小工将来会成为中国最大的拍卖行老板。他摄像是为拿回来给他的团队学习。因为不懂操作,画面抖动得厉害,看个两分钟就必须停一下。然而,现场感受拍卖行的实操,还是给他和他的团队上了最重要的第一课。
1994年他创立宅急送。当时中国人对快递还没有什么概念,创业之初,宅急送是什么都送,包括送鲜花、送烤鸭、帮别人搬家等,甚至还代人送过小孩。随着时间的发展,快递这个行业越来越成熟,宅急送的主营业务逐渐变为以企业为客户的项目物流,服务于电讯、医药、服装、汽车等企业。2007年,宅急送的营业额达到13亿元,成为所在领域的业界老大。
1996年陈东升又创立泰康人寿。泰康的成长经验是模仿,用陈东升的话说,就是要“找最好的葫芦画最好的瓢”。“最好的创新就是率先模仿”,“率先模仿是后发理论的核心”,这样的名言早已在业内流传开来。在创办泰康后的5年时间里,陈东升先后走访了21个世界顶尖级的跨国保险金融集团。大到公司架构、营销模式、人才管理,小到公司的装修风格、服务设施,陈东升对它们进行了全方位的模仿,真可谓“左眼看平安,右眼看友邦,两只眼睛看世界”。
泰康系成型赢在战略。陈东升把握战略有一套说法,他将其概括为战略三层次。
第一个层面,战略要在技术细节的变化中寻找突破。没有什么是既定的事!一切都是见微知著。
银行销售保险在西方有50年的历史,银行就是卖一次性简单产品。中国国内的保险业在创新,银行开始卖期交产品,比如5年、10年、20年。泰康看西方没有卖,计算下来也赔钱,就没有行动。而竞争对手大张旗鼓地开始卖,市场偏偏又接受。结果泰康人寿行动晚了半年。做产品的方向,看上去是个技术问题,实际上是个战略问题。错失时机,在产业布局上就要吃亏。
他能把宏大的战略回归原点,把战略概括为“细节变化”和“整体效应”,一下子就把战略给搞活了。从地头力的角度看,一刻接一刻的细节变化,就构成了战略的“在变在整”或“求变求整”。
从这个角度把握战略有些味道。很多事都是技道一体。技术细节在一刻接一刻地变化,挑战在一刻接一刻地翻新,危机在一刻接一刻地涌现,处理掉问题的办法,一刻接一刻在变化,战略也在时时翻新。有时一个细小的变化,往往透露着重要的整体信号。战略实际上是重在“变化”,重在“整体”。地头力意味着在当下的现场无止境的变化和突破。
第二个层面,战略不能在技术层面晃悠。有些公司选择了一项主业,可是一年没赚钱,这些人就撑不住劲了,把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上升到战略的高度,赶紧去转型。本来一两年的盈亏,不是战略方向上的问题,是在实现战略方向的过程中出现的枝节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就去转型,你以为别的行业就是那么容易赚钱的?哪一个行业的哪一家成功企业,不是头拱地解决了许多看上去根本不可能解决的问题而笑傲江湖的?
这个战略视角让我想起我们山东农村老村长常说的一句话:“别人赚钱的生意别轻易跟,自己赔钱的买卖别轻易丢。”在老村长的眼里,这个世界很大,能人很多。一种根深蒂固的谦卑,让他悟到不能把眼望向浩大的世界,而要专注于自己的营生。只有这样,才可以度过那些看上去足以毁灭你的磨难或挑战。
第三个层面,战略岗位定价说。
他研究发现,全球公司对CEO的定价要比对二把手、三把手的定价高出去很多倍。因为一把手对战略负责,而战略关系到一个公司的生死和可持续性。哪怕是一把手没有切入具体运营,但是“战略定价”的铁律,还是会让他的薪酬木秀于林。
他的“战略定价”说,清楚地说明了企业家或CEO的关键现场。这个现场,就是见微知著,一刻接一刻地了解变化,一刻接一刻地应时而动,一刻接一刻地追求极致,一刻接一刻地提升整体效益。在这个关键性的现场或地头上,只要企业家倾注了他们全部的心血,才会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如果他稍一放松警惕,不把企业当做命,不勇于进取了,那么他和他的企业终将被淘汰。
郑春影:追求一刻接一刻的极致
伽蓝集团创始人郑春影读到我的《答案永远在现场》后,买了300多本送给他的管理层,还在每一本书的扉页上题字:“去现场找到答案”。这还不够,他还请我去参加伽蓝集团开年战略会议。在集团开年的大会上,上午由他来主讲2010年总体战略和文化建设,确定2010年的管理理念为“答案永远在现场”。下午由我来讲开发地头力。
2001年郑春影在上海起步,经过8年时间已经是年销售额34亿元的化妆品公司老总。该公司持有“自然堂”、“美素”、“雅格丽白”、“医婷”4大中国驰名商标。郑春影还有一个野心,他认为西方的化妆品是针对欧美人特点研制的,大多不适合中国人。在中国的水土上,一定可以培养起适应中国人“天人合一”美学思想的化妆品牌。
郑春影一身静气,坐在那里全程参与我的培训,对地头力情有独钟。郑春影强调一个人的“品质、意愿与能力”的总体能力,我强调“心智、激情与能力”的开发地头力公式,其间名词上的差异挡不住意蕴上的一致性。郑春影认识到,帮助他实现野心的,唯有在中国土地上茁壮成长起来的地头力。
在与伽蓝集团550名美丽使者互动的过程中我真切感悟到,专注中的男人很美,专注中的女人很美,专注中的人很美。一个人只有在全神贯注做好一件事的过程中,周身散发着一种“静气”,才会调动周身的每一根神经,抓住万缘俱足的触点,把事情做好。一个人只有在脚踏实地做事的过程中,强身健体,激发潜力,驾驭广域能量,才有强大的地头力。
这也是一个人通往自我解放的道路。在语言的尽头,生命才会发光。一个人或一个组织,都有一个如何安身立命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很玄,也可以很实。对企业人来说,安身立命无非是把握住这样三个点:做好一件事,从头到尾做好一件事,坚持做好一件事。这三个点看上去普普通通,没有什么神奇的东西藏匿其间,而实际上却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与广域的能量同频共振并驾驭能量的最基本的因素。
郑春影很看重一个公司的整体能力。为此,他在2010年把公司文化建设放在了特别重要的位置上。领导很容易发现高管和员工团队办事效率不高,或者地头力不强,但是他们却很少问,地头力不强是不是公司的场域出了问题?郑春影能够把场域的建设当做重中之重,说明他已经有了这种自觉。他对员工与公司整体能力的追求,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可持续的工程。
罗红:把握住生命的节律
在地铁看到罗红的自然景物摄影,照片细腻、大气、有力度,我以为罗红是一位非凡的女性,没想到在2010年10月30日稻盛和夫经营哲学青岛论坛上看到的罗红竟然是一位性感型男。
除了稻盛和夫以外,罗红无疑是全场最引人瞩目的明星。他登台之前,先展示了他的“南极之旅照片集锦”。画面上的企鹅,或憨态十足,或柔情似水,或斗志昂扬,或天真烂漫,所有人都被可爱的企鹅打动了。他的照片呈现出一个魅力四射的物种,呈现出一个美丽灿烂而又生生不息的星球。联合国授予他全球气候英雄称号。在少有中国人出没的舞台上,他赢得了世界的尊重。
罗红拍企鹅的经历很动人。一般摄影记者都是去一号营地,他偏要去没人去的二号营地。一大早挑开帐篷,企鹅正在帐篷口注视着这个“外星鹅”。罗红兴奋了,一下子连拍了12个小时。第二天就累趴下起不来了。第三天保健医生建议他往回撤,他不甘心,把巧克力硬往肚子里填,稍有点力气后就再次奔向了美丽的企鹅。
企鹅虽然很美丽,但是也很吵闹。它们不断地发出像汽车打不着火的声音,几千只企鹅同时发出这样的声音,让人焦躁难受。为了避免厌烦的情绪滋生,罗红开始调整心态,告诉自己企鹅在这么恶劣的情况下生长、延续生命,它们是多么伟大。慢慢地,他开始对企鹅有了一种敬畏之心。他定心了,企鹅的喧闹便成了一种美丽的旋律,像美妙的音符一样在耳边流淌,企鹅生命的节律就在他的相机中活起来了。
稻盛和夫对这种自然的节律极为看重,他能够很自然地与自然的节律连接。一棵树、一棵草、一块小石子甚至一粒尘埃,稻盛和夫都能从中看到生命的节律。看到这些照片,老先生在台下不住地鼓掌。在稻盛和夫看来,人的良心是与广域生命连接的桥梁。能够与宇宙的节律连接,一定也会与人的节律连接。
确实,罗红用他的执著把握了企鹅的节律,也把握了人的节律。
罗红是个有故事的人。他18岁开始到影楼当学徒,可是不久影楼的老板对他爸爸和哥哥说,这个小子不适合在这里干。他哥哥一愣,问:“他办错了什么事?”影楼老板赶紧说,不是他办错了什么事,而是他太努力、太出色,什么活他都能做得漂亮,哪里找这样的专才与通才!继续在我这里干,会耽误他的前程,他应该有个更广阔的舞台。于是,家里给他投了资,让他自己当起了影楼的老板。他一度认定自己一辈子都要从事摄影了。然而,命运却给他打开了另一扇门。
1992年罗红妈妈过生日,他想买个蛋糕表达对母亲的爱,可是转遍了全城也没有买到。他顿时觉得这是个很大的市场,没有人做这个事,他就自己来做。“好人,利他”,“好利来”的蛋糕品牌也就因此而诞生了。对母亲的爱和孝敬,促使他迎来了事业的一个转折点。
后来,当好利来规模扩张到拥有七八十家分店的时候,他觉得自己是“土八路”,不懂管理,应该引进西方的管理。于是他从麦当劳、肯德基空降了很多管理者到好利来,可惜却不成功。
现实让罗红觉醒。麦当劳、肯德基都是伟大的企业,但是,每一个企业的价值和它的精神都是不一样的,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节律。他自己,他的员工,都怀有灿烂的梦想,公司无非就是实现员工和自己梦想的平台,不能让自己和团队的生命白白地耗去。深刻的内省,让罗红捡回了他和团队的人生梦想。
罗红当着全体员工做出了郑重的承诺:我以我的人格向你们承诺——我将用我的一生,来帮助大家成长,帮助大家实现自我价值,在好利来获得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丰收!
稻盛和夫先生对罗红的演讲很兴奋。他极其郑重地对罗红说:“罗红先生,我看了您拍的企鹅、黑天鹅和蛋糕的照片,听了您发自心性的演讲,我认为您的这一切都是与生俱来的,也就是说是天生之才,天才!真的,罗红先生,我是这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