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44400000035

第35章 军事科技(1)

古代兵器知多少?

 兵器之林

1.戈

戈是古代一种能勾能刺的武器,头上是带钩的刀,装有一人多长的木柄。打仗时双手持握,用来勾刺敌人。

这种武器最初起源于狩猎工具,模仿牛角或鹰嘴的样子,把坚硬的骨角绑在长木杆上,用来延长人的手臂。开始有骨戈,也有尖石做成的石戈,有尖刀没有钩。后来的铜戈在尖刀下面有一个呈直角状的钩子,用来勾勒敌人。戈头中部留有銎孔,用来安装木柄,并在安木柄的地方横穿一根金属钉,加以固定。随着人们作战经验的积累,西周时期戈的形状又有改进,原来尖刀有刃,钩没刃,后来加上了钩刃,并把钩加长;有的还把刀和钩都加上双刃,并在安木柄的地方横穿一个孔,使戈与木柄结合得更为牢固,战斗性能比往昔有了提高。据《考工记》记载,春秋战国时期铜戈的制造标准是戈宽2寸,内长4寸,钩长6寸,铜把长8寸,重1斤14两;柄长为6尺6寸。

戈是从商周到春秋时期的主要武器之一。当时打仗的阵式是车战,每辆战车上有三个人,一个人居中驾驶,左边一人持弓箭,右边一人持戈,分别对付远方和冲到车前的敌人。到战国时期,.由于防身的甲盔越来越坚硬,多用金属制造,戈难以刺透,不如戟、矛作用大,所以戈就渐渐被戟、矛等同类武器取代了。

2.矛

矛是一种直尖形的刺杀兵器。最初人们狩猎时把尖石或骨角绑在木杆上,用来锥剌动物,这就是矛的雏形。到了铜器时代,矛已经有了比较固定的样式:尖刀状,双刃;装木柄的銎筒有的直伸到矛头,有的只到矛的底部;銎筒上都有对称的双环,用来系红缨。《诗经》上说的“二矛重英”,英就是缨饰,挥动起来很美观。最初的铜矛是双刃,短刃,到周代刀刃加氏,并有了三刃、四刃的矛,木柄也加长了。据记载,步兵用的酋矛柄长2丈,兵车上用的夷矛柄长2丈4尺。当时打仗都是短兵相接,面对面刺杀,矛柄越长战斗力越强。

战国时期,坚硬的铁矛取代了铜矛,战斗力更强了,但木柄却比以前短了。到汉唐时期,最长的铁矛柄长1.8丈,一般的只长8尺,有的手矛更短,只长3—4尺,同时还出现了一种两端都安矛头的手矛,称“两头矛”,晋朝和唐朝的矛又叫槊,但形状没大的变化。

矛不论柄长短,都很锋利,特别是铁矛,刺杀效果比戈好。在没有火器的冷兵器时代,铁矛一直是军队中的重要武器之一,有时因士卒全都手持长矛,称为“长矛兵”。但矛的缺点是刃部较长,刺杀不如枪那样灵活,到晋代枪兴起以后,矛的使用逐渐减少了。不过,直到唐宋时期军队中仍有持矛的武士。

3.戟

就是一种可勾可刺的兵器,是在戈和矛的基础上演变成的。最初在商周时人们把戈和矛装在一根长柄上,作为兼有戈与矛的战斗性能的武器,后来便有了戈矛一体的戟。戟实际上是具有戈与矛的综合性能的兵器。

就综合了戈和矛的性能,兼有勾、撞、刺等效能。西周时期的就重1.4斤,柄长1.6丈,下有圆锥形金属套。这种乾的总体呈十字形,不够牢固,因而使用不太普遍。到春秋中后期,使用较多的是把戈、矛装在一个木柄上的戟,为了增强杀伤力,有时还在矛头下面的长柄上联装两三个戈头。后来又采取了加大戈和柄的夹角、加多刀刃的办法来增强杀伤力。

戟最初为铜铸,战国末年以后改为铁铸,还曾有了钢铸。质地坚硬了,形状也有了一些变化。钢铁坚硬而有韧性,不像铜那样脆软,因而铁戟做成了窄长尖锐的样式;伸展出去的刀刺也不再像原来那样宽厚有脊,而是尖长窄薄,更轻便,更锋利了。

戟比戈的杀伤力强,自出现后很快取代戈而成为军士的主要武器,并成为武装力量强大的重要标志,“持戟百万”被看作成就帝业的条件。到西晋时期军士仍然使用戟,并出现了短柄的手戟和双刃戟,在《三国志》中就有很多用戟打仗的记录。但自南北朝时期渐渐退出战斗,只是作为门卫和仪仗队用的武器,样式美观,但成为一种摆设了。唐代以后更少用戟作战,基本上被淘汰了。

4.长枪

长枪是一种刺杀兵器。最初指把竹竿木棍削成尖头用来刺击敌人的武器,后来在头上安装金属刀尖,形制与矛相近。

最早的枪头是铜制的,但很快就为铁枪头所代替。枪的大量使用是在汉代,比戈、矛之类武器出现较晚。汉代的枪,尖刃锐长,与矛接近;三国时诸葛亮制造了2丈长的木柄枪和2.5丈长的竹柄枪;晋代的枪头已变短,比矛轻便而锋利,很快便枪兴矛衰,枪被广泛地使用了。在唐代军队中枪已成为主要武器,分为骑兵使用短柄漆枪、步兵使用的长柄木枪、皇朝禁卫军使用的白干枪和扑枪。以后枪的种类越来越多,形制也日趋复杂。宋代有双钩枪、单钩枪、环子枪、素木枪、鸥项枪、锥枪和太宁笔枪七种。这些枪都是木杆,上有枪头,下有铁礴(即铁套)。骑兵用的枪头侧面有倒钩,杆上有环;步兵用的枪是直刃无钩,如素木枪、鐏项枪;锥枪是四棱刃,锐利无比并不会折断;太宁笔枪刃下有一个小铁盘,铁盘四周有刃,使敌人无法夺去。此外还有专门用来攻城的短刃枪、短锥枪、抓枪、蒺藜枪、拐枪等,枪杆较短粗,便于在城头或地道中使用。专门用来守城的枪杆较长,一般为2.5丈左右,分为拐突枪、抓枪、拐刃枪、钩竿等,便于刺杀正在爬城的敌人。

元代的枪比较特别,可刺可投掷,两头有枪尖,有人称为标枪。明代攻城守城专用的长短枪基本上沿用宋代枪的样式;在战场上用的枪分为三种样式的长枪和铁钩枪、龙刀枪等种类,都比宋代的枪简便实用了,长枪枪头很轻,不超过4两,杆长1.2丈左右,下端不安铁鐏。铁钩枪背有铁钩,龙刀枪下有旁刃,都可刺可砍可叉。清代装备八旗兵和绿营兵的有长枪、钩镰枪、双钩镰枪、虎牙枪、蛇镰枪、雁翎枪、十字镰枪、钉枪等等。长枪刃长7寸到1.1尺,与明代长枪相似,杆长1丈到1.3丈,末端安有铁鐏。长枪形制比较简单,使用灵便,是近距离作战的主要兵器,其它枪使用较少,如钉枪只是在战船上使用,在一般战斗中不用。

到19世纪中叶,近代步枪普及以后,古老的长枪才被淘汰。

5.长刀

长刀就是安有长柄的刀,是一种砍杀兵器,创自东汉时期,此后被历代作为常备武器之一。

长刀的初期形状是短柄刀和佩刀,汉末关羽所用的偃月刀已经是长刀。晋代常见有“七尺大刀”的说法,据说是刃长3尺,柄长4尺,下有铁鐏,步兵骑兵都能使用,都是单刃刀。到唐代始有双面刃刀,称为陌刀,长1丈,重15斤。陌刀在唐代使用很广泛,是军队中的主要武器,曾经有专门的陌刀队,设陌刀将专门负责演练和作战。

宋代最常用的长柄刀有7种形式,分别为屈刀、偃月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掉刀和戟刀,前5种为单刃刀,掉刀两面有刃。元代以后,长刀在作战中逐渐少用,明代只有偃月刀和钩镰刀两种,但只是钩镰刀用于实际作战,偃月刀只是操练比武时使用。清代的满人蒙人军士已不用长刀,只汉人军队使用。在汉人组成的绿营兵中挑刀、偃月刀、宽刃大刀、片刀、虎牙刀等。不过,即使在汉军中也属于次要兵器,并且刀的形制也比以前简化了。

6.剑

剑是古代士兵近距离作战的重要兵器,可刺击可砍杀。最早的剑为铜制,大约是由矛头演变而来的,矛身扁平细长,末端尖锐,两面有刃。

西周时代的贵族大都佩带铜剑,对剑的形状装饰极为讲究。有的剑柄镶嵌金银玉石,雕刻文饰,很是精美。据《周礼》说,周代还按照人的身长规定了佩剑的规格:上制长3尺,重3.12斤;中制长2:5尺,重2.14斤;下制长2尺,重2.1斤。据出土的周代佩剑看,一般为20—40厘米,最短的仅17.5厘米,多是青铜制造。由于质地较脆易折,只是作为佩饰,一般不投入战斗。

春秋以后,随着铁的使用技术提高,铁剑开始出现,但仍是铜、锡、铁合金剑为主,仍然是传统的青铜剑。据化验,这个时期的青铜剑两刃含锡量高,坚硬;中脊含铅,韧性强。这种剑的抗震性强,可以加细加长了。著名的越王勾践用的剑,出土时仍完好如新,光彩照人,锋刃锐利,剑身布满菱形暗纹,是青铜制造的,并且含有少量的镍。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佩剑,已经具有实际杀伤力了。这时,已经有了铁钢剑,质量更高。由于春秋战国时期战争频繁,所需剑之类的兵器很多,钢铁少,仍然是铁剑铜剑并用。据说,当时有名的宝剑有铜有铁,名号有干将、莫邪、湛卢、鱼肠、太阿、龙泉等,并且剑身逐渐加长,长达1.4米,秦代以后的剑都是长剑,并且以铁剑为主了。

据说在汉代从皇帝到百官都有佩剑,士兵以长剑作为重要兵器。但将士们在实际作战中发现,剑虽然两面有刃,在砍杀功能和坚韧度上都不如单面有刃的刀。晋代以后,剑不再作为主要兵器,或作为辅助兵器,或作为防身兵器和佩饰之物了。唐代的剑纹饰美丽,宋代的剑粗短厚背,元明清时期的剑日趋精巧美观,已经以刃长8寸,柄长3—4寸的短剑为主了。

7.弓

原始时代的人狩猎时用石块、木棒向猎物投击,投的距离有限,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将树枝弯起来用绳索绷紧,用削尖头的木棒架在绷紧的绳上,利用绳的弹力将木棒射出,这便是弓箭的雏形。弓箭能在远距离上射杀敌人,这是戈矛之类的兵器所不及的,一直是历代军士的必备常用兵器。

在制弓技术上,春秋时代已有一套完整的经验,选材、程序和规格都有一套规定,据说做一张好弓需要3年才能完成。并按用途和大小分成若干种类,如王弓、弧弓用于守城和车战,夹弓、庾弓用于田野作战或狩猎,唐弓、大弓用于习射。最大的弓长6.6尺,中等的长6.3尺,小弓长6尺。秦汉时的弓都镶有铜饰或玉饰,非常精致美观。有时还有特大的弓,需要强臂力的人才能拉开。唐代的弓分为4种,长弓为步兵用,角弓为骑兵用,稍弓和格弓是狩猎和皇宫禁卫军所用,但只是规格不同。北宋到清初,弓仍是最重要的武器,当时的人说:“弓者,(兵)器之首也。”元代的蒙古兵和清代的八旗兵专精骑射,对弓使用最多。

弓的形制,自先秦以来大致相同,只是弓的强弱和名称不同,有时按官员的级别而规定所用弓的不同尺度和纹饰。一般士兵用的弓比较简单,一种是习射用的。榆木为杆丝为弦,一种是鹿皮为弦。清中叶川后,弓箭逐渐为火枪代替。

8.弩

弩是弓的一种,在弓臂上安有弩机。弩机的外形是一个匣子,匣内有挂弦的钩,钩的后面和瞄准的照门相连,照门上刻有距离刻度,匣的下面有扳机。发射时,先将弓弦向后拉,挂在钩上,对正目标瞄准,一扣扳机,箭就射出去了。这种弩机的机能和现代枪炮的击发装置相同,是抛射兵器的一大进步,据载是战国时期楚琴氏发明的。

据《周礼》说,战国时的弩有4种:夹弩和庾弩较轻便,射程远、发射速度快,通常用于攻守城堡;唐弩、大弩是强弩,射程较远,但发射速度慢,通常用于车战野战。汉化的弩有用臂拉开的臂张弩和用脚踏开的蹶张弩两种,汉文帝时与匈奴人作战,多次使用弩,以少胜多,发挥了很大作用。这时的大弩射程可达千米之外,并且命中率很高。诸葛亮在成都革新弩机,制成一种称为元弩的连发弩,连发弩的弩槽一次可放进10支箭,由一个孔向外发射,扣一下扳机就射出一支箭,槽里的箭随即落下一支,再上弦、再发射、再下落,半自动完成一系列程序,极大地提高了弩的发射速度,但射程较近,杀伤力小,所以没有推广开。晋代仍用大弩,称“万钧神弩”。唐代的弩分臂张弩、角弓弩、木车弩、大木车弩、竹竿弩、大竹竿弩和伏远弩7种,其中大木车弩弓长达12尺,发射时须用绞车拉弓,箭射出时声音如同雷鸣,一次能发7支箭,射程达700步。

宋代的弩有踏张弩和床弩两种,其中床弩最为盛行。双弓床弩前后各一弓,张开时需要7个人用绞车拉开,射程150步;三弓床弩是前两弓后一弓,大的须70人拉开,小的也需20—30人拉开,有的射程可达700步,最远射1.5公里。但这种床弩太不灵便,所以到南宋便不再用,较多地使用踏张弩了。当时韩世忠发明了一种克敌踏张弩,百步之外可穿透盔甲。元人灭宋后搜罗制弓匠人,研造大型的神风弩。明朝初年造脚踏弩、神臂弓弩,又造有轻型的蹶张弩、腰开弩、窝弩、双飞弩。明末以后,弩的使用减少,清朝军队已经不用弩了。

9.箭

弓弩使用的箭,古代称作矢。开始只是一根平直的竹棍或树枝,后来用尖硬的石块或骨、贝作箭头,称作箭镞,增强了穿透力。为了使箭在飞行时保持方向,又在箭杆尾部装上羽毛,称作箭羽,这时的箭才定型了。铜铁出现后,箭镞改为铜铁制造。

战国年间箭的制作技术很完善,箭镞的形状很多,用途也分得很细致:弓所使用的有枉矢、杀矢、鐏矢、恒矢,弩使用的有挈矢、镞矢等,合称“八矢”。其中枉矢和挈矢可在镞杆连结之处绑上火球发射,当时称为火箭。并且已经掌握了比较科学的制造原理,如全箭的重心点在箭杆前部2/5的地方,飞行速度快、射程远、侵透力最大。汉代用的箭基本上与战国时期相同,但箭镞加长,并有了在箭镞上涂毒药的毒箭,即用毒药水浸泡箭镞,一旦射中敌人身体,轻伤也无可救药。晋代的箭镞多用钢制,穿透力很强。唐代箭镞仍用钢制,并分为射猎用的竹箭木箭,战斗用的兵箭弩箭等种类,弩箭箭镞长达7寸,以铁叶或皮革作箭羽,可更准确地保持飞行方向。

宋代的箭有战斗用的点钢箭、铁骨丽锥箭、鸟龙铁脊箭和火箭;教练专用的木朴头箭;发信号用的鸣葡、鸣铃飞号箭等。元代有响箭、鲵骨箭、批针箭。明朝箭镞根据射人、射马和演习等不同用场,设计不同的样式,并有用手或竹筒发射的小型鞭箭、袖箭、筒子箭,技术高的可掷出30步远。清代的箭有尖形的梅箭、棱形的锴箭,都是用桦木或柳木做竿,长3尺,镞链长3寸。10.霹雳火球

霹雳火球是用约2寸粗的竹竿为轴,用碎薄瓷片30片,与3斤火药混合包裹住竹竿,成一球形,两头各留出一寸长的竹竿,外顽涂上麻皮、沥青合成的面料。使用时也是用烧红的烙锥将球锥透,爆发火焰熏灼敌人。这种火球主要用在守城时,从城头向下投抛,熏阻攻城的敌兵。

11.西瓜炮

西瓜炮又称皮炮,也是用于守城。西瓜炮的外壳是用20层坚实的纸做成的,再包两层麻布,内装火药,放入小蒺藜100—200粒,带有细毛钩的火老鼠50只,顶端安4根引信。用的时候点燃引信,抛落敌群中,纸壳炸碎之后,蒺藜、火老鼠遍地散布,有烧伤,炸伤和阻碍敌军人马的作用。

12.毒药喷筒

同类推荐
  • 必知的导弹火炮

    必知的导弹火炮

    本书主要讲了导弹火炮知识。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宇宙神秘现象未解之谜全集

    宇宙神秘现象未解之谜全集

    我们人类太喜欢发问,而发问的结果是发现我们有太多的问题没办法解决。当我们假设完宇宙的开始与完结,中间的部分才是我们最感兴趣的,毕竟我们没经历过字宙时开始,而且我们也不会活到它结束的那一天。中间离我们太近了,且不时有新闻报道说有些穿过“时空隧道”的事情,这就更让人着迷,如果“时空隧道”真的存在的话,谁不想去看看我们的前生呢?而这同时也引出了一些难题,比如我们会和我们的祖先生活在同一时间里,而我们又知道他们的过去,那样,我们可能会干扰他们的生活,而这又是不被允许的。当然,这同样也没难倒我们人类,因为我们人类就是为解释无法解释之事而存在的生物。
  • 交通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交通常识悦读(健康快乐悦读)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身心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系社会稳定。然而,近几年来,危及中小学生生命安全的意外事故和恶性案件时有发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蒙上了阴影,令人痛惜和震惊。由此可见,中小学生安全知识及安全意识的普及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书为中小学生普及一些交通方面的常识,让小读者们更好的了解一些交通方面的知识以及常识!
  • 青蛙王子的爱情(科普乐园)

    青蛙王子的爱情(科普乐园)

    本书依据少年儿童的好奇心理,介绍了两栖动物趣闻,如蛙眼和雷达、下雨天青蛙为什么叫得特别响、青蛙也是魔术师、林蛙为什么冰冻不死等,让读者真正体验轻松阅读,快乐求知。本书语言流畅,内容通俗易懂,再加上或拍摄或手绘的精美图片,读后定会让你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动物世界的美。
  • 神秘湖海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神秘湖海之谜总集(求知探索系列丛书)

    《求知探索系列丛书:神秘湖海之谜总集》分为“五”湖“四”海、形形色色的岛与泉、令人匪常所思的鱼等。
热门推荐
  • 观音菩萨传奇

    观音菩萨传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家有冥夫:我不生鬼娃娃

    家有冥夫:我不生鬼娃娃

    不就是醉酒调戏了一个帅哥,却被一只色鬼给缠上,张口闭口要她生鬼娃娃;不就是去参加好友生日宴,却撞见吸血僵尸,有事没事就要咬她脖子喝她血;还是她暗恋的学长好,至少是个正常人,但他说他是驱魔人,专抓鬼怪僵尸;李艾艾彻底凌乱了,从此开始了她奇葩的人生……
  • 神州志之镜花水月

    神州志之镜花水月

    神州不是一个人的舞台,若真只有一个人,那是否也太过无聊.传奇是那人在那时,那地做了一件不得了的那事.若无天时地利人和,也粉饰不出一个古今称颂的传奇.五段封武,上古武装,天道神兵,天下十军,大陆七圣......称谓之多,不胜枚举,但都说不明,道不尽我辈的风流英姿.小生不才,原执这手中的凡欲之笔,为大家勾勒出一片你心中的传奇!
  • 英雄联盟之英雄榜

    英雄联盟之英雄榜

    英雄大陆,自古传奇无数。蛮族泰尔,因家族的仇恨踏上复仇之路,却意外的发现一个个惊天的秘密,到底该何去何从?小小普通阶战士又是如何一步步超越英雄?让我们一起去探寻英雄大陆数千年的隐秘往事。
  • 独占君宠——娘子好跋扈

    独占君宠——娘子好跋扈

    她是号称‘警中之花’的一代女警,附身慕国公府庶出之女身上,未婚夫与嫡姐勾结,竟将中媚药的她送到陌生人的床上!笑话,岂有人能算计她的时候?治刁奴、打主母、耍嫡姐,成就了她声名狼藉的‘悍女’名号。只是,这种彪悍女子竟是大燕最俊美最神秘的皇子心意的女子?他身份神秘多变,权倾朝野,风华无边,居然肯弱水三千只取她一瓢。她不满,他欢喜。她逃跑,他紧追。他强压,她反扑……主母算计,将她嫁给了大燕国的傻子,本以为嫁过去过安宁日子,谁知——他邪魅把她压倒在床榻上,欣赏着她的不满勾唇说道,“女人,这辈子休要逃了!”
  • 文秘英语对答如流

    文秘英语对答如流

    该书内容真实鲜活,共包括电话、客户来访、邮电通讯、招聘、培训和面试、秘书人际关系、安排行程和会议、日常工作用语、与外宾交流、办公事务英语以及处理紧急事件十个章节。该书内容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互动问答、高频精句、场景会话、金词放送、精彩片段。
  • 炁道

    炁道

    聚元炁,结元丹,成就天地人三才,聚阴阳两仪,得无极之道,是谓炁道。
  • 白帝变

    白帝变

    这里是修者的世界——一个充满了未知与机遇的世界。修者,乃修炼天地元气之人,自古分九等,为:元者、元师、元气师、灵师、灵王、灵皇、灵宗、至尊、大帝!
  • GOGO冒险小队——恶魔图书馆

    GOGO冒险小队——恶魔图书馆

    4位枫林小学6年级1班的学生一次偶然成立了冒险小队,在枫林图书馆里进入了童话世界,帮助了白雪公主寻找魔镜,得知恶魔逃到了枫林图书馆..........详细请看本作品+-+
  • 圣灵大帝

    圣灵大帝

    你想知道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吗?你想知道大家的武器吗?你想知道霸主们的实力吗?想知道就来看圣灵大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