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大大帮忙给过吧,新书无法建立~~)
我不否认自己是一个不够勤奋的人,但不承认自己是一个不努力的人。
夏末秋凉,九月的天气,很微妙,没了那份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消褪七八的盛夏燥热,但也不至于觉得阴冷,温凉应该是最恰当的形容词了,只是并没有高中时代三流言情小说里面,那道在你单薄的青春里打马而过的明媚忧伤。
给自己倒了一杯开水,茶叶是从华仔那儿顺手打劫过来的,看着包装不像是地摊货,其实我并不怎么喜欢喝茶,抛开那点附庸风雅的无耻念头,我也只是单纯喜欢泡茶,看着茶叶一点点被泛着热气的开水铺卷开,在杯子里打着旋,慢腾腾上升,就像人生一般,温温吞吞,不急不躁。
有时候会觉得,时光还真是不经用,还没来得及把打架通宵翘课表白通通来一遍,你就已经要长大了,当你猛然发现那个非主流还是主流的中学时代其实早就被甩在身后,还是很老远的那种,会不会一身冷汗?
大概只有在看到学生证上那个12级的入学标志时,才会惊觉,大三这两个字居然有这么重的分量,而你却已经后知后觉踩在了那个单薄青春的尾巴上。
曾经跟一个小伙伴说过,我是一个性子懒散的人,所以不否认我是一个不够勤奋的人。
而懒散除了个人天性这点非自然因素外,更大的原因应该是来自于自我感觉越来越清晰的个人视角和格局观,比如每天都会觉得自个儿越来越帅,再比如很多人看到这儿肯定会说,脸呢?
每个人生活的圈子都大小不同,但总体而言,我觉得个人主义者会占据远超平均线的数量,牺牲自个儿幸福大家的好孩子自然有,但我不认为谁都有扶老奶奶过红绿灯的大奉献意识,为了一个游戏胜负都能争得脸红脖子粗的场面实在太常见了,因为我就经常干。
胜负心,说到底还是那点个人主义心理主导的结果,不至于说你死我活的那种严重地步,但甘愿做配角的终究不多,谁都想让自己成为焦点,可舞台就那么大,没那么多位置留给每个人去翩翩起舞,也就慢慢有了你看我不顺眼我觉得你太高冷装逼之类的各种小情绪,有碰到过不少这类只忙着自我感觉良好的孩子,从开始的不肯退让一步到后面觉得无关痛痒,甚至是有些索然无味,这种态度逆转多半要归于我的懒散性子,往清高了说,或者算是足够理性的自我定位。
我不反感热闹但又喜欢安静,我确定每个人都会有双重性格,但是我并不适应自己时常看待周围会不自觉采取的冷眼旁观态度,那种对身边的热闹提不起太多兴趣的感觉,会让我觉得自己是不是太恶俗了,也许会有心血来潮的小幽默,但我都不知道下一刻自己是不是会突然就来个毫不相关的冷笑话。
应该不少孩子见识过我这一面了,回想一下,的确有太多时候都习惯把自己放在观众席上,甚至是连给一个旁白的念头都欠奉的那种,只是简单的做一个旁观者,倒不是说不知道怎么登场,只是找不到那份兴趣,就像是一个喜剧演员,他要讲一个笑话让台下的人笑,就必须要自己先带头大笑,再或者台下很多人都笑了,尽管你觉得毫无喜感,但也得跟着一起笑,因为左右都笑的很欢,你必须站准队伍,那样才不至于显得鹤立鸡群。
可事实上我通常的反应并不是跟着旁人一起笑,也不是保持缄默,反而会很突兀的站起来,再来一句,不好笑。不过我并不是一味愤世嫉俗的个性,理性还是有的,所以后来我又逐渐学会了沉默是金的道理,甚至再后面当我意识到大概需要一个无关紧要的暖场角色时,我会很乐意站起来讲一个笑话。
对我来说,在很多方面个人兴趣度会占主导地位,比如看到一句有意思的影评或者一个萌妹子,我能一眼记住很久,而对于不感冒的东西比如专业课,那就只有雷打不动了。
我从来都不是走在潮流前线的人,世界杯竞猜满天飞的时候我还在闷头睡觉,没看过四娘的《小时代》系列,估计会挺个性的《后会无期》也兴趣不大,这不是我要刻意让自己站到大众的对立面,只是我对感兴趣的东西会很花心思,而那些兴趣缺缺的一般都会保持距离,这也一直是心底处事的一个原则,但其实这让我的视角范围缩小很多。
电影历史、潮流八卦、我喜欢关注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博杂但不会去刻求深入,尤其喜欢历史,所以之前一直对那些翻遍二十四史还能把三国从头说到尾的孩子挺欣赏,甚至是有点盲目性的仰之弥高,可是当我自己尝试了下伪历史风格,并且还写了点让自己觉得也挺牛逼哄哄的东西,我开始意识到不论是应对什么场面,都没有要去刻意抬高自己或是旁人的必要,又想起曾经那个有了一点成绩就眼高于顶的自己,所以就自我提醒,要学会低姿态,不至于小心翼翼,但多少要心怀几分敬畏。
从某种意义上说,好像我不自觉把自己代入成了曾经明明很反感的中庸主义者,觉得那是历经浮沉的人才该有的心态,可现实却总喜欢颠覆你的世界观,我意识更倾向极端,不肯留太多空余,却偏偏行事喜欢选择折中,我反感玩游戏应该有不短的历史,以前觉得那些整天活在游戏里的人简直就是污染大气的存在,该拖出去吊起来打,可冷笑话是,两个月前的我一度觉得lol是生活里仅剩的乐趣。
后来我又告诉自己,得有一点小胸怀,不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
大概也正是因为缺了这份小胸怀,以前不少以为可以记住很久的脸孔,现在就算列表里有备注也很难一一对号入座,说不上感伤,只是小遗憾多少还是有点,现在会学着去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不喜欢制定目标,觉得那是让自己画地为牢,顶多会在心底默认给出一个短期目标,然后也不知道哪天就丢身后了。而事实上这让我在面对很多问题时会毫无头绪,所以决定给自己来个远大点的目标,本学期考试前蹲图书馆次数得突破个位数,不过目前来看,难度系数还是有点偏高。
我不承认自己是一个不努力的人。
不苛求学业成绩,可以摆在第二或者第三的位置,但绝不会当成首要目标,这是两年前我踏进大学校门时在心底给出的小原则,也曾因为这个看起来多少有些叛逆色彩的观点跟家里长辈争论过几次,因为一直都觉得大学是个挺神圣的地方,我不想以后回忆起来只有一堆单调的分数,加上那会儿十足的愤青思想,一股子跟好孩子水火不容的莫名傲气,所以现在回头看,好像的确是走了条看起来****透顶的误区。
不过我依旧没有回头的打算,青春这东西,要么好好珍惜保存,要么使劲折腾挥霍,平平淡淡,以后回忆起来只有一片模糊的空白,那太悲凉,把第一的位置留给了个人兴趣喜好,花了让自己都佩服的力气去网文圈折腾,灰头土脸过,意气风发过,却从没放弃后悔过,现在回头看看,还是挺喜欢那种肆无忌惮的感觉,也喜欢那个不服输的自己。
我觉得自己算是一个努力的人,但肯定不是足够努力那种。
我认为现在自己对待很多已经能足够淡定,肯定不是漠然不关心,应该是能看的更清楚,更理性,所以剩下的就是让自己学会强大起来,可摆在眼前的二级我都会觉得艰难,果然任重道远。
这样看来,好像我的确是能对自己有一个很有清晰的视角和定位,只是我更清楚自己不太愿意走定式的偏执性子,所以很多有意识想改的东西十有八九是改不掉了,但我也喜欢甚至是有些不要脸的欣赏自己的某些偏执,因为这让我在不少原则上不至于被旁人左右,即使是父母长辈。
看《致青春》的时候,最开始觉得主角肯定是那个全身女神气质的阮莞,中间才知道给女神盖住光环的郑微是主角,可到了结局看到全场顶着**丝男招牌的老张在女神墓前说出那句满天星的花语,我又感觉这个毫不起眼的配角一下子光芒万丈。
……丫,咋有点懒得写下去了,太久没像这样坐在电脑前静下心来了,其实这个时候我脑子里在想,当初那个夸我字写的很漂亮的同桌,还会不会记得我给她抄过很多上课笔记,而且是连每一个标点符号都会很小心翼翼去写好的那种。
又想起之前在广州,一次吃宵夜忘了带钱的经历,某孩子说那样的我才够真实,当时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她那句话,我想一般人碰到那种事大概会说两句老板人真好或者自己真幸运之类的话,而我选择了一个让自己觉得也挺有意思的方式说出来,其实就这是我所谓的心血来潮的小幽默,可我确定以后再有相同的经历,自己多半会一笑而过。
如果要矫情一句,其实就和致青春的结局一样,多数人的人生,哪儿有那么多只如初见,剩下的也许只有那些不再清晰的惊鸿一面。
我并无意在自己身上贴上各类不属于的现在年龄的成长标签,多大点的孩子,整天成熟啊幼稚啊什么的挂嘴上,究竟是得有多恶俗啊?
很简单的想法,希望在时间把自个儿完全沉淀之前,多少朝着我意识到的方向提升一点,强大一点,或者说优秀一点。
大三了,好好学习,好好游戏,好好睡觉,少一点愤世嫉俗,多两分安静理性。
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