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97800000014

第14章 计定

第二天清晨,众人收拾妥当,在于府门口集合,无心见于谦牵过来三匹骏马,诧异道:“于大人,此去路途遥远,你们不打算搭乘马车吗?”

于谦摇头道:“还是骑马快些,轻装便行,我已经迫不及待要见到一闻兄了。况且我任职于兵部,虽然是个文官,却更喜欢骑马的自在。”

无心问道:“那于沁小姐呢?”

于谦答道:“不用为小女担心,她虽是女儿身,却自幼爱好习武,这点旅途她应付得过来。”

于沁这时有些不爽,说道:“哼,你是在小瞧我吗?”

无心知道犯了于沁的怒,只好赔笑道:“女侠英气袭人,小生可不敢小瞧。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出发吧,路上若有耽待之处还望见谅。”

于谦笑道:“无妨,少侠无需顾虑我们。”无心点头称是,当即翻身上马,带领二人往东而去。

三人连着在路上奔波了几日,由于着急赶路,除了每到一处城镇换马歇息之外,并不多话。这一天将到凤阳府怀Y县,无心在前方带路,并未走入城的道路,而是把于谦二人引到一条小道上,这条小道直通淮河之边。这时无心停马问道:“大人,我们要换走水路了,不知可有不便?”

于谦答道:“没有,一切听从少侠安排。”

无心当即把马匹卖了换钱,在河边雇了个船家,三人登船之后,起篙解缆,顺流东下。于谦眼见坐船顺风顺水,行驶甚速,想到即将见到旧友一闻山人,心中思潮起伏,走到船头,观赏风景。看了一会,忽听得女儿的声音在耳畔问道:“爹,你说这淮河之水为何这般汹涌浑浊?”

于谦答道:“潋潋艳艳天尽头,只见孤帆不见舟。这淮河传说是大禹治水之处,大禹导淮入海,保四方太平,造就不朽神话。如今久不治理,却成了‘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难治之河,中游的水下不来,下游的水又流不出,河水当然浑浊不清、波涛汹涌了。河流尚且如此,更不论国家了。”

于沁知道父亲又在担忧国计民生了,遂顽皮地吐了吐舌头,说道:“既然河水又一次泛滥了,那爹就重新当一次大禹呗。”

于谦严肃道:“胡闹,大禹是先贤,怎么能拿我跟他比较呢。”

两人正说话间,船只突然拐头驶进淮河旁边一条支流,开阔的河岸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起伏的山峦,水流不再像刚才那样湍急,变得平缓起来,越往深处走,河水越清澈。船只顺着河流九转八弯后,进入一个山谷之中,但见此处风和日丽,山明水秀,鸢飞鱼跃,翠绿欲滴,好一片春江水暖的祥和静谧景象。

两岸风景秀美,猿声不断,一路下来,船头两人不由得看沉醉了,都忘了说话。一直在船尾和艄公待一起的无心微微一笑,扬声道:“于大人,我们准备到了。”

于沁从陶醉中清醒,感叹道:“哇,好幽美的山谷呀,这就是你平时生活的地方么?”

见无心答是,于沁则道:“倒叫我有点羡慕你了。”

于谦接着于沁的话说道:“悠悠白云里,独住青山客。这幽筠谷果真是好山好水好风光啊,一闻兄隐居于此,怪不得始终不肯入世,任谁见了此番美景,都会想着待在这里悠闲度日的吧。”

不久,众人看到不远处临河的一座山峦脚下,错落有致的建有许多房屋,无心指着那里说道:“于大人,前面就是安歌书院所在。”

于谦和于沁放眼望去,见到有几十户民居沿河而建,具有明显的徽派建筑风格,这里的民居规模不像一般的村落,虽然不是琼楼玉宇,但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却是一个不少,依山傍水,交相辉映。无心解释道:“这里面有不少是以才入仕、以文垂世者,因为各不相同的苦衷归隐于世,又感召于师父的才学,所以聚居于此。他们都是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的人,没少花功夫在砖石之上,修修建建的,竟也成了不小的规模,令这里热闹不少。”

于谦点头称是,待行船走得近些,可以看到许多渔樵耕读在劳作,突然他看到岸边的码头上有一个身影,辨认之后仰天大笑道:“哈哈,岸边站着的不就是一闻兄么?”

无心也看到了那个身影,瞧见果然是师父不错,便高兴地扯着嗓子喊了一声“师父”,原来师父早已接到他的飞鸽传信,早早来到岸边等候。等船靠岸,艄公把船停稳,一闻山人来到船边扶于谦等人下船,事后拱手道:“于兄,一闻在此恭候多时,你可算来了。”

于谦看见一闻山人脸色红润,气色上佳,除了眼角多出几道皱纹,与十多年前相比容貌几乎没有变化,便调侃他道:“哈哈,一闻兄,你挑的一手好地方啊,瞧你养居于此,十多年没见了,英姿不减当年啊。”

一闻山人笑道:“于兄不也一样么,鬓毛未衰,乡音不改,愈加可靠了。”

不知为什么,只是初见故人,于谦却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惬意,不禁感慨良多,他说道:“一闻兄,看见你尤忆当年啊,那时我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历游名山大川,评点社稷江山,好不痛快!”

一闻山人则淡淡地道:“时光如水,生命如歌,往者不谏,来者可追。”

一闻山人简短几句话,却有拨开云雾见天日的力量,于谦怀念过去的激荡之情一下子就没了,他豪气地说道:“好!不愧是一闻山人,总是看着前方,这几句话也是你创办安歌书院的初衷吧?那书院办得如何?快带我去瞧瞧。”

一闻山人摇扇往山上一指,说道:“于兄请。”众人便在一闻山人的带领下,穿过山脚的村落,往山上而去。

安歌书院建在半山腰,依山而建,前卑后高,层层叠进,错落有致;加以庭院绿化,林木遮掩,以及亭阁点缀,山墻起伏,飞檐翘角,与宁静幽美的山水悠然合一,相得益彰,颇有“骨色相和,神彩互发”之美。

走进安歌书院,里面有讲堂、斋舍、书楼、祠堂在内,外部清水山墻,灰白相间;内部清水构架,装修简洁。远观有势,近看有质。既无官式画栋雕梁之华,也少民间堆塑造作之俗,衬之以打扫院落的书童,给人一种自然淡雅的感受。

一闻山人把众人引至安歌书院最后面的御书楼,此处位置最高,也是书院惟一的三层楼阁建筑,站在三楼之上,远近景色尽收眼底。一闻山人请于谦和于沁在楼阁的茶位上坐下,吩咐无心端来茶水。茶到之后,于谦端起来品了一口,但觉清淡有味,齿留余香,令人神清气爽,不禁赞道:“好茶。”

一闻山人也趁热轻吮—小口,他放下茶杯问道:“于兄,知道我此次邀你前来,所为何事?”

于沁此时正和无心小声说着话,知道父亲要和一闻山人谈论正事了,马上闭口静听。

于谦缓缓道:“一闻兄此次邀我前来必为国是。”

一闻山人道:“于兄说说看。”

于谦忽然正色道:“自先帝去世后,正统皇帝九岁登基,因其年幼,尚不能主事,所以由‘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和太皇太后一起主持朝政,太皇太后垂拱而治,三杨忠心秉政,朝局一时得以稳固。奈何小皇帝长大后宠信小时候陪读陪伺的太监王振,甚至让其出任了司礼监掌印大太监。谁知这个王振狼子野心,不报皇恩,广结党羽,控制朝臣,三番两次干预朝政,意欲攫取朝权。太皇太后贤明有德,三杨德高望重,他们在位时王振还不敢过于放肆,可惜随着太皇太后驾崩,三杨在朝政上相继去位,朝廷之中便没有人能管治王振了。如今王振擅权,党同伐异,败坏朝纲,大耍淫威,世风日下,我大明朝已到了危难关头。”

一闻山人点头道:“于兄所说的没错,其实今天之困局,全是由三杨造成的,在我看来,他们不过虚有其名。”

于谦诧异道:“哦?一闻兄此话怎讲?”

一闻山人道:“三杨昔为台阁重臣,正统继位后又加大学士衔辅政,虽然他们在任辅臣期间,能够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关注民生,但也只能说是各尽其职。我认为他们之过有三:其一,三杨历经四朝,虽然没有结党,但他们长期主持朝政,实际已是垄断朝权,形成了一个权势的小圈子,他们三人心气高傲,容不得他人进入他们的小圈子。长期以往,未能汲汲畜养人才,京官之中除了他们三人,再无其他能人,等到他们年事已高,才想到把正直有才干的人引入内阁,培植外臣势力,可惜为时已晚,新内阁无力,致使权归阉竖。其二,三杨辅政作风和手法一向软弱圆滑,为政不能处以公心,正统初政时王振乱政已渐昭彰,三杨不但未对其有任何抗争,反而多承奉容悦之态,这才助长了王振的气焰,造成今日之局面。其三,民间说‘西杨’杨士奇有相才,‘东杨’杨荣有相业,‘南杨’杨溥有相度,合在一起就是贤相三杨。在我看来,不过是西杨无相业、东杨无相度、南杨无相才罢了。”

一闻山人说到这里停顿下来,轻摇折扇,瞧了一眼对他言论吃惊不已的于谦,继续说道:“如今放眼天下,整个大明朝中能拯救时局的唯有于兄你一人而已了。”

于谦听闻此言更是大惊,许久才道:“这……一闻兄言过了,我此刻虽有救国之心,却奈何于无力影响朝政啊。”

一闻山人没接他的话,却问了另一件事:“于兄,你外派到河N、山X当巡抚,多少年了?”

于谦答道:“算起来有十五年了。”

一闻山人点头道:“够久了,是时候回到大明朝权力的中心了。”

于谦更是诧异,问道:“这可不是随便能做到的吧?如今我京城之中并无熟稔的人脉,也不愿走这买官求荣之道。”

一闻山人看着于谦,折扇轻摇,笑而不语,一副轻松休闲的样子。片刻之后,他吩咐无心道:“你的师兄弟们应该都到了,去把他们叫进来吧。”

无心领命离席而去,一盏茶的工夫后,有五个年轻人跟着他一起走了进来。

一闻山人忽然收起折扇说道:“于兄,我送你一份礼物。”

于谦不明其意,问道:“哦?什么礼物?”

一闻山人反问道:“还记得以前我在寻找有过人之处的孩子,并把他们收入门下的事吗?”

于谦答道:“记得,当时你并没有告诉我缘由。”他想起无心正是因此才拜入一闻山人的门下。

一闻山人道:“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缘由。”他指了指包括无心在内的六个年轻人,说道:“当年我寻找这些孩子并加以培养,就是为了助你破今日国之困局。”

于谦脸上满是震惊之情,没等他反应过来,一闻山人又道:“我门下有六名亲传弟子。”言罢转向站成一排的六个年轻人。

他指着站在为首一名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男子说道:“这是大弟子无良,继承了我‘礼’之道,熟悉礼法,修得一身浩然正气可抗邪魅,有经世致用之才。”

接着他指向第二个短小精悍、目光敏锐的男子说道:“这是二弟子无易,继承了我‘数’之道,精于梅花易数,可观天地之化,推演万事万类,算无遗策。”

紧接着他指向第三个魁梧雄壮、器宇轩昂的男子说道:“这是三弟子无痕,继承了我‘御’之道,骑术无双,马上功夫了得,擅于骑马作战、冲锋陷阵、千里奔袭。”

再接着他指向第四个丰神飘洒、仪表堂堂的男子说道:“这是四弟子无印,继承了我‘书’之道,天生聪慧,满腹经纶,写得一手好文章,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

然后,他指着站在第五位的无心说道:”这位你已经认识了,五弟子无心,继承了我‘射’之道,射术精湛,百步穿杨,尤其武艺高强,居众弟子之首。“

末了,他指着最后一名水灵秀气、明艳动人的女子说道:“这是六弟子无音,继承了我‘乐’之道,所有乐器和诗词歌咏无一不通、无一不晓,有用器乐来控制人的思想和情绪之能。”

一闻山人介绍完毕后继续说道:“我这六位弟子分别从我身上习得一项才能,最后均已胜之于我,有他们来助于兄一臂之力,必然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六名弟子施礼接口道:“我等愿为于大人效犬马之劳。”

于谦难掩心中澎湃之情,他站起身来向六人回礼道:“有如此人物,是国家之幸!是我于某要仰仗六位英杰了!”

一闻山人对六名弟子吩咐道:“你们且坐下来听为师之论。”

众弟子依言在下席坐下,于谦也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他问道:“一闻兄,既然你早就料到国家今日之局面,才有所准备至今,为何当日不曾出面言明呢?”

一闻山人不置可否,说道:“能够预料到又能怎样呢?皇帝无能,三杨软弱,朝廷纵容,王振跋扈,今日之结局是必然之势。况且你不过一区区外派小官,纵使我提醒了你,以你刚正不阿的性子,怕是早就闹到朝廷上面去了,到时候就算你能够全身而退,除了闹个满城风雨,落个诬蔑的罪名外,又能改变什么呢?还不如容我细心准备后招以解今日之困。”

于谦问道:“既然如此,今时今日,我又该如何做呢?”

一闻山人答道:“在朝廷上要想有所作为,最重要的是有权在手。你要先想办法回到京城,回到权力的中心,置身于洪流中乘风破浪,那里才是你施展的舞台。”

于谦面有难色道:“现在朝野上下除了王振同党,不是迎合谄媚之徒,就是默不敢言之辈,王振党徒并不喜欢我,肯定会对我回京之事多加阻挠,只怕要回去也不容易。”

一闻山人不以为然,说道:“虽说现在王振权倾朝野,但有一些人他是绝对不敢碰的,这些人会助你回到政权的中心。”

于谦思索道:“王振有所忌惮的人……一闻兄说的莫非是英国公张辅将军?”

一闻山人冷言道:“张辅是前朝遗老,年轻时尚有所作为,年迈后只是一个苦苦守着自己那点微小家业的怯懦之辈。”

于谦摇头道:“如此说来,我实在想不出还有谁是王振忌惮的人了。”

一闻山人点明道:“是那些驻守各地的藩王。”

于谦诧异道:“藩王?藩王虽然有封地,可手中并无实权呀,只怕是难以撼动王振的地位吧?”他曾随先帝出征,一举歼灭汉王势力后,藩王们实力太减,实权被削,早已没有对抗朝廷之力。

一闻山人笑道:“不需要有实权,只要他们说的话有分量就行。于兄不要忘了,这天下终归是朱家的,藩王们再没权力,那也是朱家的子嗣。而王振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太监而已,他能闹腾,是因为皇上宠信和纵容,顶多就是弄权,但倘若他敢打藩王的主意,那就是居心叵测,难道他还想取朱家而代之不成?如果一个藩王说话的份量有限,那我们就多争取几个藩王的支持。”

于谦疑惑道:“那样不就成了藩王干政了吗?”

一闻山人言辞凿凿道:“太监都可以干政,藩王为什么不可以?当今皇上昏庸的地方在于他是个没有主见的人,无论什么人提的意见他都只会认同,只不过现在王振弄权,混淆皇上视听,对他不利的奏折都被他拦下罢了。而藩王们有自己的渠道与皇上联系,这点王振是干预不了的,况且到时候藩王只是发表下自己的意见而已,这点算不上藩王干政。取得藩王的信任只是第一步,在藩王的帮助下重返京城是第二步,在群臣中培植己方的势力是第三步,最后一步才是设计除掉王振。这些步骤不是几日就可以速成的,于兄还要接着忍受朝廷的乌烟瘴气一段时日了。”

于谦幡然醒悟,神清气爽道:“一闻兄一言点醒梦中人啊!以一闻兄之才,若能施展在国家民治上,必能出相入仕,名满天下,埋没在这山野之间,实在是有点可惜了。”

一闻山人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淡淡地说道:“于兄你是知道我的,我的志向不在于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所谓的名与利,争来争去,在人生百年后不过白纸一张,争那些东西又有什么用呢?大明朝再能守业,顶多也就是数百年基业罢了,最后还不是要改朝换代,为他人做嫁衣……历史从来没有欺瞒过我们……往事越千年,回首白云边……古往今来,世事变迁,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丰功伟绩又算得了什么,只不过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笑,不够痛快淋漓。人生如一场梦幻,还是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长存的大江明月的生活比较适合我。”

于谦见一闻山人出世之心已不能劝回,当即问道:“既然一闻兄如此超然世外,那一手创办这安歌书院,培养出六名弟子来匡扶社稷又是为何?”

一闻山人感叹一声,说道:“我不过是不忍心看到百姓们受苦受难罢了,历来王朝兴与衰,苦的都只是百姓。”

于谦闻言凛然道:“我与一闻兄一样心系百姓,唯一不同的是,不管国运最终走向何处,不管我的名字能留世多久,为社稷、正道献出一切是我的宏愿,‘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是我为人立世的理想。”

一闻山人笑道:“所以我才说放眼天下,整个大明朝中能做这救时宰相就只有于廷益了。也正因此我才会选择助你。”

于谦也笑道:“哈哈,有一闻兄此言,于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有在座六位少侠相助,于某必能济困扶危,剪恶除奸!”

言罢两人相视大笑,笑声中满是豪情壮志,荡漾在现场的每个人心中,荡漾在整栋御书楼之中,相传甚远。

同类推荐
  • 天堂水,龙井茶

    天堂水,龙井茶

    天堂水,故事开始的地方。蓝洁尘趁苏杲不备封住了他的穴道,告诉了他一个天大的秘密:她本是前朝杨氏之后,其姊更是唐玄宗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其实天下根本没有龙井茶,她自己就是龙井茶。得知真相的苏杲已经阻止不了蓝洁尘以生命换来的天堂水。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终,明月缺,郁郁佳城,终有碧血,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一缕香魂无断绝。是耶,非耶,愿化蝴蝶!
  • 衍阴阳

    衍阴阳

    他受师尊遗命,将剑法名扬天下,于是步步为营,恰此巧借魔教之手,先挑赤炼,在挑峨眉,对战少林,却不料剑法大限,又遇正派赶来抢战,终不敌,败伤而逃...
  • 索家武馆

    索家武馆

    当代,传统的技击武术相对没落,武术更多是一种养生健身的东西,也是大环境使然,非军非警非歹非匪的,要那么能打干什么呢?但是,在家长里短的武馆生活里,武者内心的坚毅和对武术的坚持,是不会消失的。另一方面,年轻的武术继承者们,在传统的包袱和时代的喧嚣中间,也会时常找不到重心。
  • 玄剑皇图

    玄剑皇图

    剑小可以决定个人生死荣辱,剑大可以左右江山成败。明朝初建,各方势力纷纷阴谋颠覆它,一个少年一把宝剑,历魔教,经战场.抗外族,破洪荒,斗枭雄,带领着一众武林人士经过曲折艰辛的付出努力将阴谋一一瓦解。江山如此多娇,令多少英雄尽折腰。
  • 侠义之道

    侠义之道

    我想说,每个人都应该写一部小说,当你把心思埋在写小说中,你就会慢慢发现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如果有的选择,你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部小说的主角是我也是你,有且仅有一颗侠义之心,不是龙傲天,没有洪荒之力,没有逆天父母,在这不平世间,能走多远呢?提笔之前,我总觉得我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落笔之后,才知道自己力有余而心不足。一边写一边思考一边成长,渐渐明白,走多远不重要,道路才重要,侠义之道是最艰辛的,路上的各位休息休息,且听我慢慢诉说。
热门推荐
  • 凤凰吉祥

    凤凰吉祥

    凤凰族唯一的女君,惜墨那叫一个得瑟。不过,鸟生不如意之事常有。比如说,一不小心成了剩鸟;再比如说,相亲时认错对象;还比如说,逛妓院时撞上熟人,而且那人还是相亲的错误对象。可怜的惜墨,鸟生从此唧唧歪歪,不再平坦。
  • 浮生石

    浮生石

    万年前,仙界大乱,天道崩坏,后分离出生死两意,自此天道不全,后世开启。万年后,凡世间半步仙人纷纷神秘失踪。东庚最强世家离家发生惨变,后分清池三家。命运的轮盘缓缓转动,偌大的棋盘开始布局,一名少年应运而生,是作为一枚棋子渡过一生,还是冲破命运的梏桎,最终成就无上仙位。到底,是谁在幕后掌控一切,又到底是谁让这历史长河在此泯灭,这名少年又会在这样的乱世之中演绎怎样的精彩人生?“天道命数尽在生死轮盘,阴阳轮回生生不息,但凡能够参悟真谛即可超脱命运大限,成无上至仙。”——上古神秘浮石
  • 眼眸中的那一抹忧伤

    眼眸中的那一抹忧伤

    当当年的误会解开后,赵墨凡终于明白为什么一朵会离自己远去。可是,现在的自己还能把她留在自己的身边吗?
  • 传奇诸侯

    传奇诸侯

    当地球精英的意识和异界的思想在这里闪出火花,剑圣被传送百年,屠龙勇者五百年后已经鲜有人提起,传奇诸侯却让人们在他以后的历史再也绕不过他的名字这一切绝不是武力所能做到的
  • 辛卉卉和她的女儿们

    辛卉卉和她的女儿们

    漫漫人生路,总有一种或者几种花开在广袤的平原,荒芜的沙漠,皑皑的雪山,深不可测的海洋,你家里的阳台,你工作的案头,你背负的行囊,你睡梦的微笑里......这就是爱的花朵,不管土壤多么贫瘠,气候多么恶劣,尽情绽放的花朵,兀自吐露着芬芳,这芬芳冲开重重雾霭,涌动飘散,渗透角角落落。一切的一切都因为这些活了过来,希望又在萌芽,新的花朵不断盛开,芳香又四溢,......
  • 缘系两生

    缘系两生

    一朝穿越,当她断绝希望时,却意外获得一次重生的机会,穿越到了一个闻所未闻的大陆上。重生醒来,发现‘自己’是被害死的,她势必要让那些谋害她的人付出惨痛代价!冷心的她早已不想信‘爱情’一词,却不料有一天自己竟会对一个“断袖之癖”的王爷动了情。情景一:某女说“人妖王爷你不是喜欢男人么?为何我送你的男仆你不要!”某男痞痞的笑了笑“不好意思,我喜欢你这样的。”于是乎,某女怒了!情景二:“原来你这个死人妖还逛青楼,佩服佩服。”某女轻蔑的笑着,狡猾的某男也笑了笑“呵~你才知道,不过这么看起来,我们彼此彼此吧”某女无语了,这是她开的青楼难不成她不能来么?
  • 棋盘上的魔法博弈

    棋盘上的魔法博弈

    似乎是无法观测的因果所导致的,这是一个科技、奇幻和常理共存的时代。在这样的世界中,拥有力量的人都背负了不同的使命,为了活下去而奋斗着。于是,黑与白的两种旗子在棋盘上互相激烈地碰撞、争斗的故事,在博弈者的述说下,展开了。其中,也包括了不想成为棋子的他和她的故事。
  • 末世之武装侵袭

    末世之武装侵袭

    末世来了,李嘉得到了使命召唤抽奖系统。小弟:“老大!丧尸太多了,打不完啊。”李嘉:“来来,给你MAG43圣光之翼大机枪,全驱邪圣光特效,绝对打的丧尸不要不要的。”小弟:“老大不行了,没力气了。”李嘉:“来来来,给你无限体力的极限马拉松这个被动技能。”小弟:“老大,BOSS皮太厚了打不动啊!”李嘉手中黑洞散弹枪上膛:“什么?你让BOSS过来,如果它剩下的有渣算我输。”PS:主角前几章略逗比,后面会慢慢的变化,圣母误入。PS:创建了个书友群,群号码:517340702)
  • 万古剑祖

    万古剑祖

    少年源澈,从贫瘠之地走出,修逆天剑法,得剑仙传承,踩着血海枯骨逆流而上,一剑出而天下惊。剑之巅峰,手中无剑,可以天下万物为剑。一剑之威,天崩地裂,乾坤翻转!
  • 末世重生之抱大腿

    末世重生之抱大腿

    故事发生在伽马星球上的银辉帝国……重生明明是个金手指,萧然却很苦恼。她的异能那么鸡肋,到了后期照样要被丧尸狂虐。听说星火基地的宋首领待人宽厚,实力深不可测……跟他混的人都成为绝世强者了!萧然一心结交人家,万万没想到,好感度刷的却是负值!就在她完全放弃抱大腿伟业之时,宋首领却突然扑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