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涵有些纳闷,便听胡嬷嬷解释道:“如意是老夫人的闺名,这件东西也是老夫人的遗物。当年老太爷和老夫人白手起家共同创建了刘氏布庄,后来在徐州、青州等几个州县都开了分号,刘氏布庄除了织布、染布的作坊和绸缎庄外还有一批刺绣作坊。当年这些刺绣作坊是老夫人全权管理,那时便命名为如意绣坊,那时这方小印就是掌管如意绣坊的信物。”
听到这儿,姜玉涵不禁吃了一惊,忍不住打断道:“如果这东西是绣坊的信物,那外公怎么会将如此重要的交与我?”
胡嬷嬷接着说,“小姐莫急,如意绣坊在老夫人去世后便由老太爷收归刘家统一管理,这印信也被老太爷收了起来再没有用过。如今老太爷将这枚小印交给小姐,想必其中用意,老太爷在信中会说明。”
姜玉涵一拍脑袋,对了,她差点忘了她还没看信呢。
她连忙打开信纸,只见三页信纸上写的满满当当。
细细往下看,姜玉涵终于明白了刘老太爷的意思。
原来刘老太爷这几年身体已日渐衰弱,他时常想起亡妻和死去的女儿(也就是沈玉涵的生母),但奈何他身体不好也无法来京城看他唯一的外孙女儿,对外孙女儿沈玉涵的生活情况也知之甚少,更谈不上什么爱护。
每每想到此,他都感到愧对她们母女,前几日恰好收到了沈玉涵的来信,他看到外孙女儿对布庄生意有如此不凡的见解,觉得倍感欣慰。
之前对沈玉涵关心甚少让他觉得他得做些什么补偿对女儿和外孙女的亏欠,于是他想到了亡妻的遗物如意小印。
这些年刘氏布庄的生意他大部分已交给两个儿子打理,自己过问的并不多,不过因为沈玉涵的求助,他愿意在织造新布匹方面给予沈玉涵支持。
另外下半年如意绣坊准备在京城开分店,过几个月她的舅舅可能进京筹办此事,刘老太爷在信中交代只要她拿着这枚如意小印,在京城遇到了任何问题,都可以凭印信寻求两位舅舅的帮助。
原来,这枚如意小印是这个用处。
姜玉涵将信的内容简单的跟胡嬷嬷说了,胡嬷嬷又忍不住一阵唏嘘,“想来老太爷心中还是记挂着小姐的。”
是啊,刘老太爷的这封信和随信送来的如意小印,就像是给姜玉涵吃了一颗定心丸。
虽然这枚印章个头小,却有着很深的用意,这标志着刘老太爷对她最大的支持,那她就可以不必那么瞻前顾后放开手脚做事了。
她连忙让胡嬷嬷取来了一截红色丝线,将这枚如意小印拴了起来,缝入了贴身的荷包中。
看着娘亲和大小姐眉开眼笑,柳月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又从怀中取出了一叠银票,说道:“掌柜的还让我带来了好消息呢!”
她将银票在姜玉涵面前打开,五十两一张的小额银票一叠一共六有张,看着娘亲吃惊的表情,柳月说道,“掌柜的说上次大小姐所说的促销手段,很受欢迎,不仅将店里部分的高档布料卖了出去,就连库存也全部都清理干净。掌柜一看卖的这么好,销量节节攀升,又赶紧向京城周边刘家绸缎庄低价买入了一批库存的布匹作为赠品,竟也全部售空。光是这次促销活动咱们绸缎庄就赚了一千多两,刨除掉成本这个月的利润有五百多两,几乎快赶上咱们往年半年的收入了。”
“掌柜的说前几天他拿了一部分钱到徐州进了新货,剩下的一半作为绸缎庄的流转资金,另一半让我给大小姐送来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