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四日清晨的长安城在经历了一夜的沉睡后,再次焕发了生机与活力。
对于身在长安的无数百姓而言,刚刚过去的一夜是平静而祥和的。
而对于秦王李世民和他的众多幕僚而言,却是无比紧张的一夜。
当李世民成功地使李渊发出那道令李建成、李元吉同时上朝的命令后,他便立刻着手展开了最后的布置。
而他选定的终结之地正是玄武门。之所以选这里那也是有讲究的,
一来这里是太子、齐王二人觐见皇帝的必经之路,只要这哥俩选择上朝,那就不用再担心出现猎物脱钩的情况。
二来这里正是大唐皇宫太极宫北面的正门,一道城门将大唐分成了宫内宫外两个世界。只要控制了这座城门,便相当于扼住了整个帝国的中枢神经。
由于守卫玄武门的将领何常早已被李世民买通,所以此时的李世民已经率领着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等十人埋伏在了不远处的树林中。
当看到晨雾中,两个挺拔的身影骑着高头大马缓缓走过了玄武门时,李世民下意识地眯起了眼睛。
没错,眼前走来的正是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
事实上,如果不是大哥李建成的坚持,原本他二人,或者至少李元吉今天早上根本就不会出现在玄武门之下。
因为当接到李渊那道当庭对证的手谕之后,李元吉本能地感觉到,此事定有蹊跷。
自己二哥的这招表面看上去实在太烂了,这几乎就是要拱手将胜利的果实送给对手嘛。李世民啥时候成了一个肯如此轻易认输的人?
所以李元吉当即建议李建成不要轻举妄动,哪怕是冒着得罪父皇的风险,也坚决不要同李世民发生任何纠葛。
一切只要等到自己领兵出征的一刻,大事必然可成。
但不幸的是,李建成最终还是小看了他这个二弟,他始终认为老爹李渊依旧掌握着一切,而他只需要扮演好老爹需要他扮演的角色,便定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于是他拉着四弟,满怀信心地走向了皇宫。他要在那里配合父皇完成对李世民的最后一击。
当二人策马通过玄武门之后,周围的气氛很快引起了李元吉的警觉。常年的军旅生涯,让他对肃杀之气多了一丝天然的直觉。
今天的玄武门实在安静得有些过分,而这安静之中似乎还隐约透出一股危险的味道。
发觉气氛似乎有些不对头后,李元吉立刻拉着大哥李建成,调转马头向着玄武门外奔去。
但可惜一切都太迟了。
早已在此等候多时的李世民岂能放过这最后的时机。他随即举起了那张伴随他征战多年长弓,抽箭、搭弦、开弓,紧接着只听“嗖”的一声,一只夺命飞箭如流星赶月般划破长空,深深地扎进了李建成的后心。
一击毙命!
当李建成栽下马的一刻,所有人都变得有些不知所措。无论对于李世民还是李元吉,李建成突然的死亡都让他们一时间陷入莫名的慌乱中。
第一个从惊恐中缓过神的是李元吉。在经历了短暂的慌乱后,他立刻再次打马想要逃走。
可接下来眼前发生的一幕却又让他临时改变了主意。秦王李世民的马居然在这个关键时刻受惊,一路飞奔着将李世民带进了不远处的树林中。
而此时的李世民显然尚未从刚才的慌乱中回过神。一进树林,他便被树枝刮下了马背。
“大哥,我这就替你报仇!”看到有机可乘,李元吉迅速转身,冲向了被摔得七荤八素的李世民。
就在李元吉几乎就要干掉李世民,完成剧情大反转的紧要关头。尉迟恭的及时出手却又让一切戛然而止。
历史仿佛再次回到六年前的洛阳,如同当年从单雄信的手上救下李世民一样,这一刻尉迟恭再次大吼一声,跃马而出,只一下便将李元吉格杀在了当场。
就这样,李建成和李元吉就此走完了他们那并不漫长的人生道路。
在二人短暂的生命中,他们都曾多次面对过生与死的考验。
但讽刺的是,二人没有死在身为人质的日子里,没有死在逃亡的路上,没有死在战场的搏杀中,却最终死在了与自己一母同胞的亲兄弟手里。
如今在史书中,我们几乎很难看到对于这两位大唐帝国开创者的正面描述。太子建成贪杯、好色,齐王元吉凶残、暴虐,这些几乎便构成了两人的全部。
关于二人的一切都被精心地编织涂抹,留给他们的只有那些黑暗的标签。
然而,李家儿郎又岂会有如此不肖之徒?像李渊那样的精明之人又怎会倚重如此不成器的儿子?
我们虽不需为太子和齐王做什么翻案文章,但却不能被那些精心构抹的污秽模糊了自己的双眼。
是的,在这场残酷的斗争中,建成、元吉没有笑到最后,然而对待失败者,难道我们永远都只有嘲弄和鄙夷吗?
李建成,无论历尽多少沧桑,愿你永远是那风流倜傥的太子;
李元吉,无论岁月如何流转,愿你永远是那鲜衣怒马的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