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窦建德之所以拒绝凌敬的计策,除了因为坚信李世民绝非自己的对手外,他还有另外的一条理由。
眼前的战局看似被唐军拖成了消耗战,但事实上对峙的双方都处于劳师远征的状态,谁也不具备长期作战的条件。
而且更重要的是,尽管远在洛阳的王世充已经被唐军打残,但他明显不想去扮演一个待宰羔羊的角色。
就在李世民分兵抵挡窦建德不久,王世充便率残军出城,奇迹般地成功击溃齐王李元吉的军队,连唐军的行军总管卢君谔也被斩于疆场。
所以,如果唐、夏双方在虎牢关消耗过大,那显然便是给了王世充东山再起的机会。
无论是李世民还是窦建德,其实在内心都希望能尽早解决掉对手,然后腾出手来一举吞下整个河南。
此时的李世民和窦建德就仿佛角斗场上的两名剑客。
表面上,双方都直挺挺站在那里,牢牢盯着对面谁也不动手,但实际上,两人都在全神贯注地寻找着对手露出破绽的一刻,等待着那个一剑封喉的机会。
时间转眼便到了五月。
一天,窦建德像往常一样,在大营中翻阅着探马从前线各处传回的消息。其中一条看似不起眼的信息引起了他的注意。
黄河北岸出现了大批唐军马匹。
一个多月来,一直在苦苦寻找战机的窦建德立刻根据这条消息做出了如下两个判断:
一、唐军粮草供给乏力,虎牢关内的存粮已经无法支持唐军战马食用;二、为了缓解粮草危机,唐军的主力骑兵已经撤出了虎牢关,转移到别处补充给养。
尽管窦建德并不把李世民放在眼里,但他从未忽视李世民率领的这支玄甲军。
在他看来,这支部队将会成为影响决战胜负的最大变数。
所以,当得出玄甲军已经走远的判断后,窦建德认为自己期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来到了。
五月初,唐军与夏军在虎牢关外摆开了阵势。经过近一个月的对峙,每个人的耐心都早已消耗殆尽,决战于是成了对阵双方共同的选择。
为了能在这场较量中一举击垮对手,窦建德几乎押上了自己全部的家底。
十万夏军在一个名为牛口的地方筑营列阵,整个队伍北距黄河,南到鹊山,首尾绵延二十里。
夏军这排山倒海的阵势,着实把对面的唐军吓唬得不轻。眼看自己身边的将领一个个对着敌人面露难色,李二公子赶忙拎着打气筒跑到阵前给诸位将军打起气来。
要不说这领导的确是有水平,李世民只是远远望了窦建德的军队一眼,接着便回头对身边诸将断言:“午时一过,敌军定破!”
尽管李世民也为自己的这个论断找了诸如夏军喧哗说明军纪涣散、逼城列阵说明骄纵轻敌等一长串论据,但这些纸上谈兵的理论估计李世民自己都未必相信。
事实上,真正支持李世民下这个断言的,并不是夏军军容如何,而是他从一开始就将对夏军发动总攻的时刻定在了午时。
在那个关键性的时刻到来之前,李世民要做的只有一件事:等。
他要等自己这边的一拨人,要等对面敌军的一个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