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真是个不算意外的意外。
这年三月,身为李世民第五子的齐王李佑在远隔长安千里之外的齐州举兵叛乱。
类似这种王子大臣谋反的事情在史书上从来都是一抓一大把,至于结局基本上也都个死,说多了真没啥意思。那么问题来了,李佑谋反和太子李承乾又有啥关系呢?
必须有关系,不然我也不会搁这里提这茬儿。
讲道理,李佑谋反本身倒是和李承乾半毛钱的牵连也没有。甚至当李佑谋反不成、身死道消的消息传到长安后,侯君集还颇有些幸灾乐祸地对李承乾说,丫离着长安那么远就敢举兵作乱,咱们与皇宫就一墙之隔,一旦起事那还不是手到擒来?
但李承乾和侯君集做梦也没有想到,他们已经再也没有动手的机会了。
因为李佑虽然身死,但他的案子却没了。拔出萝卜带出泥,谋反这种事儿向来不是一两个人的问题。既然事情已经发生,那大家就顺藤摸瓜慢慢往深里刨吧。
很快,一个名叫纥干承基的刺客被牵连了进来。刚开始,大家只是把他简单地当做李佑的一个同党,顺手扔进了大牢,然后按程序判了死刑。
可出乎办案人员意料的是,这个纥干承基其实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太子李承乾的亲信之一。更重要的是,他对于李承乾未来可能的夺权计划也了如指掌。
眼看自己就要人头落地,而太子那边却急着撇清和李佑的关系,对自己没有半点搭救的意思,绝望中的纥干承基决定坦白从宽,戴罪立功。显然在他眼里,自己的命比起李承乾的前途还是重要得多。
就这样,时间最终让李承乾露出了破绽。看起来一切只是个意外,但其实一切却早已注定,因为所有的破绽都指向那两个最要命的字:忠诚。
回望那浩如烟海的历史,我们似乎总能看到这样一条规律,每一个胜利的故事都是一曲忠诚的颂歌,而每一次失败的背后又总笼罩着背叛的阴影。
得人心者得天下!说得更直接点,所谓人心便是忠诚。
看似简单的两个字,却是胜负天平上最沉重的一块砝码。
非常遗憾,这块砝码李承乾没有拿到。
在纥干承基的主动交代下,原本说好的阴谋直接变成了阳谋。
虽然李承乾的所作所为顶多只能算是个预备犯罪,但对于皇权,别说预备,就算动个念头那也足够判个满门抄斩了。
考虑到案情重大,李世民特意指派长孙无忌、房玄龄、萧瑀、李世勣四人会同大理寺、门下省、中书省组成了堪称帝国最高级别的审讯团。而最终的调查结果也很明了,纥干承基所言句句属实。
昨嫌紫蟒长,今日枷锁扛。无论侯君集之前在李世民心中有着怎样的分量,立过多大的功劳,只要和谋逆扯上边,那就是神仙也救不回来的下场。
其实,以侯君集的性格和为人走到这一步也是迟早的事。他是一个执著的人,一个敢发狠的人,但终究不是个洞悉权谋之术的聪明人。
不过侯君集走得倒也并不孤单,陪他一起被处死的还有汉王李元昌、杜如晦之子杜荷等一大批太子党成员。
至于这场风波的核心人物李承乾,虽然最终保住了身家性命,但却被废为庶人并流放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