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这位魏征老先生当真可算是贞观时代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关于他那些直言诤谏的故事,相信大家听得耳朵都快起茧了。
在那个名臣良相一抓一大把的时代,还能混出如此高的知名度,真不是一般的人生赢家~~~
不过您要是觉得,魏征出名是靠着无比正直且死硬的做派往死里得罪皇帝,那就真被忽悠了。
凭他当初曾在李建成手下混饭吃的黑底子,要是跑到李世民这边再那么不知进退,估计坟头草早就不知道长多高了。
确实,贞观时代的魏征曾经多次改变了李世民的主意,其中甚至包括取消封禅泰山这样的重大政治活动。而他之所以能做到这些,除了因为他准确把握了李世民的思维方式外,更重要的是他拥有相当高明的话术技巧。
和大多数的人物传记不同,翻翻魏征的传记,基本就是由一段段各式各样的对话和进言构成,其中甚至直接大段抄录了他几次上疏的原文。
如果我们仔细揣摩一下其中的一些对话就会发现,古人写史书的功力真是不白给。在那个惜字如金的年代,大家之所以会花费精力记下大段的魏征语录,原因很简单,这些话说得实在太有水平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当年李世民玄武门一战成功之后,便开始着手逐个处理原太子府中的一批骨干。轮到魏征时,李世民上来便冷着脸问他:“当初就是你在挑拨我们兄弟争斗,事到如今你又有什么话说?”
面对李世民的发问,魏征丝毫不显慌乱,只是平静而简单地回答了一句:“太子早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
乍一听,这话简直大义凛然得让人不忍直视,可仔细一琢磨,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儿。
太子不听我的建议,所以才有今天的下场。首先,这话的潜台词显然是在说李建成无识人之明,这是当着新老板的面狠踩李建成一脚。其次,说自己早就给李建成提出了制胜之道,这又是在老板面前不露声色地抬了自己一手。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就是,这话表面上听上去又满满都是刚直不阿的忠臣味。
看到了吧,这才是真正的魏征式对答。
难怪就连李世民都曾亲口评价:“人言征举动疏慢,我但见其妩媚耳!”啥叫妩媚?说话让人听上去顺当嘛。
不过值得说明的是,魏征虽然善于把握领导心思,但与当初同样以此功见长的封德彝却有着本质的不同。
尽管对李世民有着足够的了解,但魏征终究没有以此去一味逢迎上意。正如魏征自己所言,他希望自己做一个有表有里的良臣,而不是只求虚名的忠臣,更不是只求私利的奸臣。
正是基于这一点,每当看到李世民举动不妥时,魏征总会想方设法积极进言。个别极端情况下,他甚至不惜冒着惹皇帝不爽的风险,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且总体看,魏征的绝大多数意见还是比较靠谱的。
所以,真实的魏征不是一个古板的礼教卫道士,不是一个只知道在皇帝面前大放厥词的所谓清流。他是一个既深谙帝王心术又敢于坚持原则,既赋有见识又善于表达的聪明人。
正因为有着这些过人的能力与品质,他才最终成为李世民心中那只能够鉴别为政得失的镜子,更成为整个贞观时期的一面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