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长生回到宋山脚下,已是深夜时分。皎洁的月光照得大地一片银白,满天的繁星映衬出浩瀚无垠的夜空,静谧的夜晚显得是那么的和谐安祥。蛐蛐在草丛中唱歌,萤火虫围绕着树林跳舞,田野里传来一两声青蛙的叫声,甚至清江河里偶尔一条大鱼跃出水面,在好奇地窥探着这个水面上的世界,后又迅速地沉入水底。
郑长生沉浸在这美好的夜色中,他索性弃马步行,慢步走上法泉寺。
走着走着,夜色似乎越来越亮,光亮如白昼。
郑长生闻到了一阵清香,这清香好象比青草香味更淡,比台阶两旁香樟香气亦显幽长,好象不是凡间的香气。突然,他看见前面似乎有一个老道士。
郑长生走过去一看,只见那老道士满头银发,面如重枣,慈眉善目,双目似潭,正笑着望着他。
郑长生略一行礼,问老道士:“不知道长深夜在此有何事?”
那老道士笑着说:“郑长生,你不认识我?”
郑长生仔细看了又看,有点面熟,但实在记不起来在哪儿见过。
老道士说:“郑长生,我等了你三十年了。”
郑长生似有所悟,问:“请问道长尊姓大名。”
老道士说出了他的名字:“李耳。”
李耳,老子,太上老君,道德天尊,竟然出现在自己面前!郑长生不相信。
老道士说:“想当年,你为普渡众生,转世为人,历经十劫,今日功德圆满,我特来点化于你,助你脱离凡胎,升仙渡人。”
郑长生想起了张道人说给他听的,心想可能太君真是前来渡化他的人,不然张道人说什么他不配做他师父这样的话呢?
郑长生心想自己修练这些年,天天参拜道德天尊,今日既看到真身,还不快点参拜。于是,跪倒在地,口喊师父。
太上老君用手往郑长生头顶一摸,不知用什么法术,郑长生顿时感觉浑身轻松无比,通体舒畅,头脑一片空灵,双目极光,似可看无限之远。
太上老君用手轻轻一挥,郑长生立即站起。老君说:“我已经助你脱去凡胎,将你点化成仙。你既喊我师父,我还要教你些法术。你随我来。”说完,手把郑长生轻轻一拉,两人腾云升天而去。
郑长生神态自如,紧跟老君,脚踏祥云,徐徐而上,过宋山,过清江,直升入云层之上,往东而去。
不一会,太上老君按下云头,落在实地。郑长生一看,此地亦似曾相识,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奇花异草遍地,彩蝶飞鸟随处,时时异香扑鼻,处处诗情画境。郑长生不禁喝彩:“真是个人间仙境。”
老君摇头道:“此地不是人间,此乃蓬莱仙岛,本是仙境。”
郑长生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我真成了神仙了,还以为做梦一般。
老君道:“蓬莱为我修行授艺之地,你虽已成仙,但没有法术法器,也不好渡人。今日我教你些法术,你好生学着。”
说完,太上老君口念一谒:“开天劈地元始尊,显密圆通真妙诀。屏除邪欲得清凉,看透世间俗物障。”念完手往郑长生眼睛一指。郑长生顿觉双目更清明、更透彻。
老君继续念谒:“蓬莱仙山筑祭坛,登坛敢与天问答。云起雨急何所俱,自信人间有昆仑。”念完又往郑长生手掌一指。郑长生顿觉双手轻灵似无,又似有无穷力量。
老君继续念谒:“修丹练气身轻捷,腾云驾雾亦如却。本是涌泉泥丸处,如幻如真随我住。”念完又往郑长生全身一挥。郑长生顿觉身轻似无,脚踏似空,无身无我,无幻无形。
传功既完,太上老君说:“今日传你三种法术,分别是幻真大观眼、翻云覆雨手和腾云如幻形。有了这三种法术,你可上天遁地,无所不能。前生后世,无所无知。填山移海,无所不能为。”
郑长生急忙拜倒:“多谢恩师。”
太上老君继续说:“幻真大观眼,可视天地万物。世间魔法,无不现其形。有了这双眼睛,看人可看心、观其往、知其后。翻云覆雨手,既可点石成金,也可止杀于无形,可一朝使人贫,又可一朝使人富。腾云如幻形,一日可行千万里,亦可上得天庭求仙,入得地狱收魂。这三种法术,需要配合一定的心法。你需要勤加训练,方可有所成,才能运用自如。”
随后,太上老君又教了他三种法术的口诀。
郑长生把口诀牢牢记住,又对老君说:“师父既收我为徒,我已入道门,请老师赐名。”
太上老君说:“你本同天庭仙官,我点化你是为传播道法,普渡众生。你既得我法术,入我道门,又准你在这蓬莱仙境修行。蓬莱仙境渺渺无垠,无地无天,就赐你渺渺真人吧。”
郑长生忙答:“谢恩师赐名。”
自此,郑长生便安心在蓬莱修行法术,太上老君又下凡去渡化他人了。
待得三年期满。这一日,恩师太上老君来到蓬莱仙岛,命郑长生演练所学法术。
只见郑长生随意用眼一观,山崩石裂,随手用手一挥,飞沙走石,施展起腾云如幻形来,更是如幻如影,一会儿飘渺无形不知所踪,一会儿如烟似雾无处不在。
太上老君欣喜点头,说:“郑长生,你法术已成,可以下凡渡人了。今起封你天职,命你在天宫担责。”
郑长生忙拜谢恩师。
只见太上老君口念偈语,不一会,云开雾散,气象万千,三界众真、诸天帝君、十方神王,以及各洞各山神仙散仙,都驾彩云驾神兽陆续赶来蓬莱仙岛,各执香花,稽首参拜。一时间香烟缭绕,花雨缤纷。
郑长生肃立一旁,见诸多仙神驾临,一个个似曾相识。那些神仙帝君见到郑长生亦不奇怪,纷纷颔首施礼。郑长生忙还礼不迭。
一位女神来到郑长生身旁,拉拉他的衣袖,悄声说:“掌印仙官,你既已完劫,还未到我案前销号呢?”
郑长生茫然不知所语。那女神道:“可能你下世太久,都忘了这些规矩了吧,这可是老君钦定的仙规,可不能轻易破了。待会你到我太虚幻境处来一遭吧。”
郑长生也不知是何仙规,见女神说的料也不会错,连忙答应。
太上老君端座莲座,对诸仙说道:“掌印仙官为渡化世人,甘愿下凡轮回,历经十世,功德圆满。今我收之为徒,赐名渺渺真人,并授其法术,今日功成,可领天职,特请诸仙作个鉴证。”
众仙都恭贺不已,恭贺太上老君又收一高徒,恭贺郑长生功德圆满。
太上老君面敕五老上帝、四极监真,授郑长生渡化神君之职,居蓬莱仙岛弱水西处,可上天入地,招魂收魄,太虚幻境任行走,仙凡事务尽料理。
郑长生跪而受命。
太上老君面向诸位众神问:“诸仙,今渺渺真人初领天职,可有事务着他办理。”
只见刚才那位对郑长生说话的女神开口道:“我有一段尘世姻缘请渺渺真人了断。”
老君说:“原来是‘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的警纪仙子,你司掌‘风情月债、女怨男痴’。还有何尘世姻缘不能自行了断啊?”
那警幻仙子道:“禀老君,这一段尘世姻缘也是仙官渡劫公案。上古时代,女娲娘娘开世造物,捏土造人,始开尘世之初。不想后来水神共工氏和火神祝融氏在不周山大战,怒撞不周山,以致四根擎天大柱倾倒,九州大地裂毁,百姓生灵涂炭。娲皇不忍百姓受苦,冶炼五色石修补苍天,独独弃下一块未用。谁知这石自经锻炼之后,灵通已通,来去自如,可大可小,整天逍遥自在,到处游玩。有一日来到太虚幻境,我见其颇具灵性,便留其赤霞宫中,命其为神瑛侍者。侍者无事,常在西方灵河岸上行走,见那三生石畔上一株绛珠草一株,便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前几日,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我处挂号。谁知这绛珠草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也脱却草胎木质,修成女形,也俗下凡酬报侍者灌溉之德。这一桩风流公案,不知要引起尘世多少冤家因缘。故想请渺渺真人度化神瑛侍者下凡历练,了却此案。请老君恩准。”
太上老君说:“果真是风流公案,我等见过多少旷古奇闻,也不如有此姻缘巧合。既然警幻仙子宣告,渺渺真人就随她去吧。”
郑长生忙答:“禀恩师,长生第一次受领天职,恐处事不周,有违天意。”
太上老君说:“你虽为掌印仙官,但历经十劫,元神尚未归位。有些法术也不甚了了。着茫茫大士一同下凡渡劫。”
只见从诸仙中出来一个癞头和尚,破衲芒鞋,满头乱疮,手敲木鱼,唱诺道:“谨听老君吩咐。”
太上老君道:“你二人此次下世渡劫,了却此桩公案,须遵天职行法,不得干政扰民,更须传播道法,渡化有缘人。”
渺渺真人和茫茫大士忙答:“领旨。”
谁知,此二人下凡了却神瑛侍者和绛珠仙子一段孽缘,却引起一出《红楼梦》的人间悲喜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