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350400000007

第7章 云游:三教融合 弘扬道法

自张道人讲述自己的经历后,郑长生诸多困惑便一一化解,原来自己是仙官转世,因要渡化世人才转世投胎,一切因果自有天数。自己若想早日遇到师父点化,便要用功修行,等待时机。原来自己学儒学佛的一些疑惑,在学道后便统一为道法了。自此后,郑长生更用功修习,日夜不遂,自然将释儒道三教融合,刻苦修炼,不断悟道。

一天深夜,在静坐修行时,郑长生突然想到:自己现在修行已经到了一定境界,心静如止水,透明如水晶。师父点化是可遇不可求的,自己不能坐等师父,师父也不愿看到我专门等他的而来点化我的。我要行动起来,既然我最终目的是渡化世人,何不用我现在所学就为民造福呢。这或许是师父点化我必经的过程呢。

想到这,郑长生激动地在道观里走来越去。他似乎悟出了修行的含义:修行不只是自己的修行,自己的修行只是小修行。要在自己修行到了一定境界后能为民造福址,为民谋福利,带动大众脱离苦海,引导大众入道,渡人才是大修行。

主意一定,他决定马上下山,一方面利用他的所学所悟,传法渡人,开化民智,为民造福。另一方面,他觉得,他也想利用远游的机会,拜访名道大师,提高自己的修行。

由于郑长生在武当山刻苦修行人们早就知晓其功力,特别是不畏饿虎的名声早就传播开来,人们都知道武当山有一位得道高人。所以,郑长生一下山,就有许多慕名者前来求道。

人们只知道郑长生修行的是道教,却不知郑长生此时已将释儒道三教融合,成了自己独特的道艺和传教方法。别的道士传教往往都是以神异惊人,或会方术,或会招魂,或会驱鬼。但郑长生传道,往往用三教融合的境界,多以哲理的分析来晓谕未知,安抚人心,告慰心灵,引导世人幡然悔悟于世俗的虚妄,从而使世人不迷执于凡俗世事,透过事物的表象看穿本质,达到思想灵魂的升华。所以,郑长生传道既不故弄玄虚,也不华而不实,完全靠他的点拨与教导,引导人们自行开化,感受大道。所以,喜欢他的人,相信他的人,乐于接受他的教化,自己开悟就快。不相信他的人,认为他没有别的道人那样的神符道咒,也不会呼风道雨,只说他没有道行。他也丝毫不以为意,他知道,一切都是因缘,一切都是注定。修行勉强不得,全在人心。人心到了,自然就会悟道。

这一天,郑长生来到了古城荆州。荆州位于长江边上,商贸发达,人来车往十分热闹。

郑长生信步在江堤上走着,看江水滔滔东流去。江边有一个交易鱼虾的集市,渔民们捕得鱼来便在此交易买卖。

突然,在一个热闹的卖鱼的摊贩前,一个财主模样的人大声叫嚷:“今天怎么没有大鱼了,这些小鱼怎么吃?”

原来是顾客嫌鱼小了,郑长生回忆起自己在青林寺捕鱼的情形,往事历历在目,只是物是人非。他知道物竞天择,大鱼有大鱼的吃法,小鱼也有小鱼的妙处。

可那个财主不依不挠,他继续在鱼摊前叫道:“不行,我今天一定要买到大鱼,我儿子说要吃大鱼呢。”

卖鱼的是个中年男子。他小心地赔着不是:“王老爷,今天捕的几条大鱼先前虽人买走了,这些小鱼也是蛮好吃的。”

显然那个王老爷是他的老主顾,但今天不巧,没有王老爷要的大鱼。可王老爷丝毫不顾及情面:“呸!你还想不想在这里摆摊了,今天我买不到大鱼,你明天就不要来摆摊了。”

见王老爷如此嚣张,旁人悄声说:“看来这个卖鱼的要吃亏了。这个王老爷在衙门里当差,家里有钱有势,说不让你在这里摆摊还不容易。”

正当郑长生想为卖鱼的打抱不平时。只见卖鱼的说:“王老爷,您等一会,我这就江里为您捞一条大的来。”

说完,卖鱼的来到江边,脱掉衣褂,纵身跃入江水中。

江水流得急,混有泥沙,浑浊不堪。下面又有暗礁漩涡。卖鱼的跳入水中后好长时间没有动静,正当围观的人为他着急时,只见卖鱼的从下游数百步外的水中跃出水面,手里拿着一个尺余长的大鱼,跳跃不止。

卖鱼的把那条大鱼给财主后,财主才满意的离开,临走时还放下狠话:“下次给我留条大的,不然的话又要你好看。”

郑长生惊叹卖鱼人高超的戏水术,向他求教如何游水。

卖鱼人见有人求教于他,不好意思地说:“我也不知道什么技术。只是我从小在江边长大,知晓江水的习性。我下水后,遇到旋涡便与之俱入,遇到涌流则与之俱出,完全凭借水本身的力量而不自己用力,也就是顺水之力而不逆水而动。这就是我戏水的窍门。”

好一个“顺水之力而不逆水而动”!郑长生从卖鱼人口里知道了自然之道,就是任何事要绝对地依照事物本身的规律,而不让人为地来改变这种规律,因此,他就能够与水合为一体,他就能驾驭水。可见,人要想在生活中获得自由,就必须绝对地遵循自然规律,而不能用自己的偏好来改变自然规律。这也符合道教养生的法术。

正当郑长生为自己悟通了一种道术暗自欢喜时,他突然听到了前边众人围成一团,里面传来一阵哭声。他挤上前去一看,原来是一名老婆婆在那里哭,手里还拉着一个男子。

郑长生向旁人打听后才知道,这个男子是老婆婆的儿子,但男子嫌老婆婆只吃饭不干活,经常不给她饭吃。并且还怕老婆婆打碎碗,专门用一个木碗给老婆婆吃饭。

在当地喂猫喂狗才用木碗,给人吃饭用木碗显然是欺负人的。老婆婆心想自己养儿几十年,最终落得如此下场,才当众痛哭,要众人给个公道。

围观的众人七嘴八舌地说着,都在指责那个男子的不对。可那个男子满不在乎,向众人骂道:“这是我的家事,谁也管不着。谁要管,就把我妈领到谁家去。“并且做势要摔那只木碗。

见那男子如此不讲道理,众人也都不说话了。

郑长生见状,忙到那男子说道:“你要不要妈我管不着,但木碗千万不要摔了。”

那男子说:“要你管闲事,我的碗我要摔就摔,你管得着吗。”

郑长生说:“木碗才好吃饭,不要摔了。”

男子说:“我留着木碗干什么。我才不要木碗吃饭呢。”

郑长生说:“留着木碗好,等你老了,你儿子才会用这只木碗给你饭吃。”

众人哄堂大笑起来。那男子羞愧得脸红得像关公一样。那男子不服,又想说什么,旁边一个女的急忙拉住了他,对他吼道:“还不快回去,在这里丢人现眼。”显然他们是两夫妻。

两个人刚要走,郑长生拦住了他们,说:“你们现在这样对待你们的妈,是想儿子以后也这样对待你们吗?”

这时围观的人都看不下去了,有几个人显然是他们的邻居,有的说:亏得妈拼死拼活的做,不然你连媳妇都娶不进门。有的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我们等着看你们有什么好结果。有的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上次要不是你妈看着,你儿子早掉进井里了,还不快把妈接回去好生养着。

众人的话说得两口子更加羞愧,两人连忙扶起老婆婆,说:“妈,我们回家去。”

郑长生继续往前走,集市上越来越热闹。

突然前方有人在喊“不得了,要死人了。”

听到这喊声,人们纷纷向一个小巷子跑去。在一棵树旁,大家围成一个圆圈,在那里议论纷纷。

郑长生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个渔民在树上准备上吊,幸亏被人发现了,给救了下来。

有人问:这是什么事,想不开呢?

有人说:唉,出了这样的事,谁也不想呀?

郑长生一打听,才知道:这上吊的渔民姓江,名叫江大富,本是一个老实巴交的人,靠着亲友的接济,才娶了一个老婆,生了一个儿子,已经10岁了,主要靠在长江上打渔为生。前天,3个人又到河里捕渔,结果风大浪急,3个人全部被浪卷入江中。幸亏江大富水性好,从江水中救起了他的老婆,结果儿子却被淹死了。

虽说九死一命,救起了老婆,但儿子死了,别人就在旁边说闲话。有人说:就应该救老婆,因为儿子死了可以再生,老婆死了就没有钱再娶了。有人说:应该救儿子,因为儿子还小,老婆死了可以再娶一个,儿子死了就断后了。还有人说:要么救就都救,要么不救就都不救。这救一个不救一个,还怎么过呀?

就连江大富70多岁的父亲也说他,不救儿子,以后要断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现在老婆整天在哭儿子,埋怨他不该救她,应该先救儿子。

总之,说什么的都有。江大富本来自己死里逃生就不容易了,还拚命救了老婆,可现在里外不是人。不仅外人在说他,家里人也在说他。他一个老实巴交的人,哪受得了这些闲话,一气之下,准备上吊自杀算了。

听了旁人介绍的情况,郑长生心里有了数。

他走到江大富面前,江大富还在埋怨别人不该救他,又要寻死觅活的。

郑长生问江大富:“死很容易,你死了,你想过没有,你老婆怎么办?你老父亲怎么办?”

江大富沉默了。

郑长生继续问:“你这样死了,就一了百了了?你没想过,你一死,别人还不同样说你老婆。如果你老婆也听不过这些话,也上吊了。那是不是说,你救了你老婆,也是你杀了你老婆呢。”

郑长生继续说:“你不供养你老父亲,你父亲肯定要饿死。这样,你一死,把你老婆要害死,你老父亲也要饿死。你想过没有?”

江大富还没想到这一点,一听郑长生说明白这个情况,他“唉”的一声,叹了一口气,也没再要想去寻死了。

郑长生想解开他的心结,继续问他:“你当时为什么救你妻子,没救你儿子呢?”

江大富激动地说:“我当时什么都没想。前天我们正在河中间捕渔,突然来了一阵狂风暴雨,河里风浪大得很,我在江里打渔四十年,没遇到过这么大的浪。大浪一打来,我的船就翻了,我们3个人都掉进河里了。当时脑袋一下子不蒙了,只想逃命。我水性好,抓起一块木板,就往岸边游,看见旁边一个人在水里一起一伏的,我想也没想,就拉起那个人,我们两个人趴在那块木板上,拚命划啊划,好不容易到了岸边。我一看,才知道我救的是我的老婆。我还想下去救我儿子,哪里看得到人,那么大的风,那么大的浪,一点人影都看不到了。”

因为急于说明当时的情况,江大富语无伦次起来。

虽然江大富表述不大清楚,但从他说的情况来看,人们都知道了当时的情况是多么的凶险。俗话说水火无情,在残酷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多么的渺小。

郑长生继续问他:“你当时也不知道你救的是谁吗?”

江大富说:“我哪里知道,我当时只想逃命,谁离我近,我就救谁。如果儿子离我近,我救的肯定是儿子。不过我的老婆肯定也没命了。”

郑长生说:“这就对了,你当时什么都没想,也不容你想。你能够救一个就可以了。你不必自责。大家也不必因此而责怪你。”

听了郑长生的话,江大富的心里才好受了些。这时,江大富的老婆知道消息也赶来了,见到江大富这个样子,两个抱头痛哭。

郑长生对围观的众人说:“大家看,江大富救了老婆的命,可大家还这么说他。他当时只想救人,也没想是救老婆还是救儿子。只要救了命就是英雄。如果想清楚该救谁再去救,也许他自己也没命了。大家就不要责怪他了吧。”

郑长生这么一说,大家也醒悟过来了,纷纷对江大富说:“快点回家,好点过日子吧。今后的路还长着呢。”

听了众人的劝解,江大富两夫妻朝众人拜了拜,感谢众人的救命之恩,然后搀扶着回了家。

郑长生继续往前走着,通过江大富这件事,他又领悟了服从内心、顺其自然这个道理。任何事,都要顺其自然,包括养生术也是一样,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如果你在别人吃饭时睡觉,在别人睡觉时吃饭,颠倒时间,混淆黑白,那就不是养生,而是丧生了。

在街边,郑长生见到了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一副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样子。

郑长生向老人作了一辑,问老人:“老人家,今年高寿呀。”

老人叹着气说:“什么高寿不高寿,今年七十八岁了。”

古称七十古来稀。老人七十八岁,绝对算是高寿了。

郑长生说:“老人家,福气好啊。还叹什么气呢。”

老人摇摇头说:“什么福气啊,我活了一辈子,一点用都没有,活着有什么意思呢。”

郑长生问:“您这么大年龄,为什么还说这样的话呢?”

老人说:“我从小读书,考功名考了十次都没中。后来改从商,把老本都亏完了。后来只好回乡下种田,结果种水稻遇到干旱,种小麦恰恰淹水,好不容易种点红苕,结果被贼人偷的连种都没有了。唉!唉!唉!”老人又连叹了三口气。

见老人这样伤心,郑长生劝解道:“老人家,您有儿子孙子吗?”

老人说:“我有三个儿子,孙子有十几个了。马上就要抱曾孙了。”

郑长生说:“老人家,你说您一点用都没有。您见过活了十年的鸡,活了二十年的猪没有?”

老人笑道:“鸡怎么能活十年,猪怎么能活二十年,他们是给人吃的,养一两年就可以宰杀了。”

郑长生说:“对呀!公鸡打鸣,母鸡生蛋,猪给人吃,他们都有用,但他们不可能活这么长时间,他们就被杀了。”

老人似有所悟,但还是没有完全懂:“他们只是被吃的。能用的牛、马还是活挺长时间的呢。”

郑长生说:“牛本来自由自在,结果被人用绳索套起来。要做一头有用的牛,它就必须天不亮就起来,耕作、拉货、一刻都不能停歇。马也是一样,本来是在草原上自由奔跑的马,人们把它驯服,用来上战场打仗,结果死伤无数,哪里有几条健康的马呢。”

老人说:“那也是呀。这么说,有用的反而不好,象我这样无用的才好啰。”

郑长生说:“世上之人都希望自己有用,希望自己成材。但是,一个人成了材,正是自我毁灭的开始。一个才能超群的人,往往成为众矢之的,而无才无用的人,却能贻养天年。”

老人喃喃自语道:“是啊。我如果科举考中,当了官,说不定朝廷政变时就要被杀。我如果经商发了财,说不定就被强盗惦记。我如果种田收CD好,说不定邻居就妒忌我,那我上次田里的红苕被贼偷也没人为我追贼了,我可能连最后的一点红苕都没有了。难道我现在儿孙满堂,贻养天年,都是因为我无用吗。”

郑长生说:“对。有材者用其才损其福而先亡,无用者得其福而长寿。”

老人听了,有点高兴。不过,他很快又忧伤了起来:“人没有用,活这么长有什么用呢?”

郑长生说:“活得长就是最大的作用呀。您活得长,才会有这么多儿子、孙子呀。这就是最大的财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人才有希望,没有人,国家不象国家,敌人一攻打过来很快就要亡国,一个民族也是一样。如果没有人,还叫什么国家呢?所以说,人才是财富。这一切,都是因为您活得长带来的,您活得长,为国家奉献了这么多人,您才是这个国家最大的功臣。您还要求什么呢?”

听郑长生这么一说,老人高兴地手舞足蹈起来。

就这样,郑长生一路云游,一路传播道义,一路领悟道法,不知不觉他在路上已经云游了两年。两年来,他走过无数的名山大川,访过无数的古刹庙观,与名人隐士研学佛法,与世外高人交流道学,既渡化世人,也提高修行。

由于他形象普通,不修边幅,着道士装扮,又有瘸脚,人们习惯地称呼他“跛足道人”。他也不在意,反而十分欢喜。那些被他帮助、点化、引导过的人,真诚地感谢他,叫他一声“跛足道人”,说明他们视他为亲人,跟他们十分亲近。那些被他戏弄、喝斥过的财主老爷,叫他一声“跛足道人”,似有贬低之意,却也奈何他不得。

在云游的过程中,人们不仅向郑长生讨教道学,更多的是向他学习道教养生之术。郑长生也乐于通过传授养生术进而传播道义,他知道不可能要所有人都信道,都和他一样修行,但道教的宗旨就是造福人们,那通过传授养生术——这一百姓直接受益的道法,而传播道教,有何不可呢?所以,郑长生每到一地,都特意向人们传授养生术。由于他讲的养生术通俗易懂,并且融合了佛学、儒学的相关经典知识,人们喜闻乐见,愿意听习。

一天,郑长生来到了洛阳,他信步在洛阳繁华的街上走时,不时被眼前热闹的场景所吸引。突然,一阵阵“威武”、“回避”的声音传来——原来是官员出巡,按例平民百姓是要回避的。

郑长生正准备回避时,结果却被来往的人群所冲散,正好冲撞到了官员的轿子上。

这下可好,出巡的队伍马上停了下来。郑长生被衙役押解到了轿子前。

轿子前的门帘拉开了,官员走了出来,喝斥道:“你是何人,为何冲撞本官。”

郑长生抬着一看,真是冤家路窄。这个官员不是别人,正是吴士仁。

原来这几年吴士仁搭上了升官发财的快车道——他娶了当今太傅的千金,靠裙带关系三年内连升三级,现在已经是河南府的同知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吴士仁正是耍威风的时候,谁知在大街上被人冲撞了轿子。吴士仁正准备耍耍官威。

吴士仁从轿子里出来,一看眼前的这个瘸脚道士,象是有点面熟,但又不十分确切。

正犹豫间,郑长生反而大方地向吴士仁举手作礼:“吴大人,好大的官威呀。”

先前还不十分确切,但从这句地道的宜都话中,吴士仁确认了眼前的道士,就是先前自己的好友——郑长生。

一想到是郑长生,吴士仁脑海中就出现了郑长生来宜都县衙,想投靠自己时却被自己使人驱赶的场景。但吴士仁转念一想,也许郑长生不知道是自己使的坏呢,当时那种情景,如果自己接纳郑长生,以后朝廷要调查郑长生时,自己岂不是要背黑锅,说我“私通罪臣”。哎,只怕你自己运背,怪不着别人。

想到这里,吴士仁满脸堆着笑,拉起郑长生的手,亲热地说:“我说是谁呢,原来是长生兄。”

郑长生说:“吴大人,我还以为贵人多忘事,不认识我这个有罪之民了呢。没想到一别近十年,还能在这里遇到吴大人。”

吴士仁说:“哪里话,不要什么大人不大人的,多见外。还是叫我士仁吧。”

郑长生说:“不敢,我依然是长生,大人可不是士仁了。我还是叫吴大人顺耳些。”

吴士仁听出了郑长生话中的讥讽之味,但他大人有大量,他现在鸿运当头,就不跟这个瘸脚的计较了。

不过,他还是回击了一下:“郑长生,你不是考中进士了吗,怎么当起了道士,还把脚搞瘸了。”

郑长生心里知道吴士仁是故意问的。但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起了吴士仁最得意的事:“看吴大人的官服,是升任了河南府的知府了吧。”

一问起官职,吴士仁正愁没人说起,他不好自己开口呢。连忙说:“哪里,哪里。区区一个小官。谢主隆恩,本人升任河南府的同知。”虽然话说得谦虚,但语气满是傲慢之意。

郑长生故意说:“哦,这么大的官。可喜可贺。不过,吴大人可要小心脑袋哦。”

吴士仁脸色一变:“什么话,此话从何说起。”

郑长生说:“我云游四方,听说当今圣上喜怒无常,经常喜欢无故查办官员。不过,我看吴大人官运正亨,是皇上身边的红人,应该不会有此担心吧。”

郑长生的这番话说到了吴士仁的痛处。他虽然是当朝太傅的女婿,但太傅持权自重,圣上早就不满,几次想要罢免,只是一时找不到机会。这个可说满朝尽知。他虽然才升了职,但他是太傅的女婿,弄不好屁股还没坐热就要被革职查办了。虽然表面上风光,实则像热锅上的蚂蚁。表面的威风只是掩饰内心的空虚。

为避免郑长生继续说下去,吴士仁连忙转移话题:“你现在出家当道士了,不知修的是哪家法术呀?”

郑长生暗地一笑,知道说中了吴士仁的痛处。但他也见好就收,不继续说了。见吴士仁说起道法,便回答:“道家最擅长养生术。”

吴士仁说:“养生术,那好呀。你看看我能长生吗?”

郑长生微微一笑:“吴大人,依我看来,你不能长生。”

吴士仁一惊:“废话,养生不就是吃得好吗。我现在锦衣玉食,每餐饭大鱼大肉,我吃剩的东西都比你吃的好。还不能长生吗。”

郑长生说:“虽然大人吃得好穿得好,但我肯定吴大人不能长生。”

吴士仁问:“为何?”

郑长生说:“善于养生者,讲究性命双修,内外共养。吴大人吃得好,只能说明身体好。但养生最关键的是精神愉悦,心情舒畅,生活有节。吴大人身居高位,时刻受名利所累,官场争斗复杂,明枪暗箭,须要小心提防。吴大人可能晚上睡不着觉,时常从梦中惊醒吧。再加之吴大人出入有轿,不劳身形,整天大鱼大肉,胡吃海塞,这怎么能长生呢?”

一番话,说得吴士仁张口结舌,再也说不出话来。

而郑长生不知何时已经悄然隐去了。

同类推荐
  • 觅长生

    觅长生

    一个从山村中走出的凡人……偶得一本破旧古书中记载道:修仙者能借天地之气,御剑飞行,修炼有成者可移山倒海、长生不死……---------------------------------------------------------觅长生QQ群:301332746
  • 右目仙

    右目仙

    右目书友群:457290008.我辈修途,不求凡事无愧于人,只愿无愧于心。所修之道,何谓天道,毕生所求,无愧心安才是你的道。当你回首修途,不必执着于过往,尚且还在守护的才是你将来要走的路。喜欢过很多小说,终于自己动笔写了。右目仙我构思了很久,希望可以不输前辈。
  • 罪孽至尊

    罪孽至尊

    “为师见你我有缘便收你为弟子,你有师兄师姐十七个,你便是为师第十八个亲传弟子,从此为师赐你道号十八,你拥有十八世转生大运,若这十八次里有一次能渡过考验,为师就给你恢复十八世记忆传授你法门,若是渡不过---你便好自为之。”
  • 神章:咫尺桃渊

    神章:咫尺桃渊

    我叫做清晃,住在桃渊城外十里之遥的桃渊山上。山呢虽叫做桃渊山,却连一棵桃树也没有,更别说桃子了。这里常年冷冷清清的,除了爹爹以外,就只有旺福趁着进山砍柴的时候与我说说话。哦,对了……除了旺福,还有旺财。旺财是旺福养的一只黑色的狗,唔,据说是黑色的,可惜,我因天生眼疾无法视物。故事,便是从这桃渊山开始。
  • 我欲与天决

    我欲与天决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求仙盛行,七家为最:儒、法、道、墨、本、云、夜。其中,道家与天高,宝藏若河川,求仙寻宝之人趋之若鹜。然而,几乎所有人都空手而归,但却被一个十岁无修为的小道士抱得满钵而归。是阴谋?还是通天本事?且看少年如何登仙化神,解救自己,渡化乱世。
热门推荐
  • 孝道吴许二真君传

    孝道吴许二真君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传奇世界之大战修罗神

    传奇世界之大战修罗神

    国历3100年,魔界之王阿修罗神率领魔族尸王、千年帝王、逆魔之王、机关巨兽、三头蛇王、铁血魔王、修罗王等入侵人间,引来三界大战,人类死伤惨重,为抵挡魔界,战神孟虎、魔神百谷、道神洪联盟天界之王张百忍共同对抗魔界,孟虎、百谷、洪用尽了全身的法力于阿修罗神大战了三天三夜,最终魔界惨败,而孟虎、百谷、洪却在大战中牺牲了,天界之王张百忍将魔界之王阿修罗神封印于天空之城,结束了魔界于人类的第一次大战,而这次战役又称封魔之战。
  • 斩天道剑

    斩天道剑

    一剑斩天,一剑灭日,一人长伴大道,踏天而行。看一个高中生怎么从一个平凡无奇的凡人,成为一个站在大道巅峰的存在,左怀边是倾国倾城,右怀边是沉云落雁。一个有鬼的言情修仙故事,你懂得!
  • 有个地方叫做江南

    有个地方叫做江南

    江南,一个善于隐藏得女子,她生平最痛恨小三的角色,却在无意中成为别人婚姻角色的第三者,她总是想淡忘与他之前发生的一切,无奈爱情来得那么凶猛,那么没有理由,她只能任他牵引走入一个又一个爱情漩涡。邵溢沛的人生也许充满了阴谋,但是仍然感激上苍在他最狼狈的时候赐予他的天使,虽然在前一段感情的道路上他跌跌撞撞、遍体鳞伤,但是这个温暖如四月天的女子,他却也不想再放。当一切归于平静,原来爱情真的在原地,从未离开过。
  • 偶像宣言之圣奈夜偶像学院

    偶像宣言之圣奈夜偶像学院

    我在看完偶像宣言这部动漫后,我就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写一个番外篇!这个番外篇是在月島希良梨和風中宙人结婚后,她们的女兒風中
  • 仙界之路

    仙界之路

    看一位落魄少年在逆境之中,不畏艰苦,勇敢斗争,用自己的智慧描绘出一幅令人震撼的仙界风云,成为世人所崇拜的英雄。
  • 广百论释论

    广百论释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极致奇修传

    极致奇修传

    一块玉佩改变了李恒飞的人生,从一个凡人走上了修仙之路,看他如何主宰自己的命运,破除一个个阴谋,登临万人瞩目之路!
  • 阴婚正妻:鬼夫大人求放过

    阴婚正妻:鬼夫大人求放过

    我叫小雪,出生在阴年阴月出生,被定义为:克父、克母、克夫、克子,命硬之人为了改变我的命数,妈妈找人,给我改了生辰八字,还送到姨妈家寄养,六岁才回家可还是改变不了命运怕收到牵连,叔叔偷偷替我配了阴婚,从此,我的生活,被搞得一团糟喜欢我的男生,无缘无故的遭殃我的脸上,也无缘无故的,长了难看的东西直到18岁……我姐婆家村上,有个高人,帮我破解这一切更因此,我远嫁,可还是躲不过命运……
  • 隔代教育:隔代不隔心

    隔代教育:隔代不隔心

    本书从“隔代亲”入手,以案例的方式讲述了隔代教育和亲子教育之间的矛盾及解决办法、祖辈隔代带孙应该从哪几方面入手以及特殊家庭的隔代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