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界山环七小山八内海,方位在此间忽变不定,却是终年流云飘雁,金翅灵兽高树妙草那是养的一个神明清奇。却说,有仙气的山是会选来者的,来者不善,来者不慧,来者不缘,仙山上的仙人不会给你使绊子,可是仙山的灵物们会一个不小心,两个又失手,三个就把你丢出去。
不过寻常百姓根本不会闲着无聊去须界山几日游的,在酒楼茶肆间听说书的慢悠喝茶,再来一叠胡香豆,一下午光阴沉浸在上古名士战神仙子的风流姿韵里,天色将晚便同馆里熟客老友们各回各家,有言: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街巷的知百晓知的是城肆里的百事,不骗财不骗色,端的是一副正经朴素姿态。若问,“阁下,敢问须界山?”“”兄台有缘,姑娘有奇遇啊,不用吾等告知于你。“啊?啊啊啊~~~偶能碰上几个修道问缘上了名山的,振振衣袖,抖抖拂尘,飘扬的宽大轻衫活像一只轻灵的大鸟,说的话也是鸟语啾啾,大概也就只能叹一句好风衬道友,好风好气质!
那七小山八内海却也不是真的那么又小又在内里,上不得台面的,事实上小村有小村的特点,小城有小城的味道,小国也有小国的度量。这个以须界山为境的小国便名唤须界国,包含七城,一山揽一城,历史悠久,风俗淳朴,宗家观念自成一套。
比方说吧,须界国现任管理者便是一个年仅九岁的孩童,住在春中寺中。听说是三岁那年间有奇遇,遇上云游下山的上仙,被赞许好筋骨好灵根,十分适宜修道法之门。被上仙亲自称许,他家中人又是大喜又是惶恐,同邻里邻外合伙着一商量,决计送他进春中寺,一是为春中寺清净六根,二是在春中寺可从小开始锻炼修行。于是此后他便一直养在春中寺里头,听说每日平旦便起诵书,修习形体,也挑水捡柴,烧火刷碗,旁人做的他也不落下,小时有样学样,渐大时便是越做越好。这事倒也就成了小国中一桩美谈。
要说他因何成了须界国的管理者,还是有一番话要唠叨唠叨的。
其实,须界国每一任管理者都是春中寺出来的,这小国修道问缘观念很重,而春中寺在深山里头,须攀七百七十七阶台梯才到深深寺院,周围人迹罕至鸟不拉屎听说很能养人心性。
恰巧第一任管理者是一位很有能耐的春中寺人,他找到沟通须界国与外界联系的法宝,自己出去了一回,后又带了些人回来,须界国这才人烟始盛。而上一任管理者因为交换商事出了须界国之后,谁想竟碰上了他甚为心仪的女子,一见钟情,再见倾心,三见互许终身。可那将上任管理者迷得神魂颠倒的女子,却不是个温柔家家好相与的,跟着他回了一次须界国,只说是欣赏这里平淡若世外桃源,然而却是养老的地方,劝说着竟拐着他跑了!一时间须界国的各位很是苦恼,大家无为而治都习惯了,但总归是得找个管事的吧!
后来有人冥思苦想,一记锤子敲在大石板上,不如就去年那个被上仙夸赞好根骨,然后入了春中寺的小子好了!如何?
有人调笑,那可是真正的毛头小子啊,王二铁匠,你喜欢三岁毛孩管事呐。
三岁看到老啊,李福掌柜,而且咱须界小国是无为而治,瞅着哪需要一个真正有野心的人啊哈哈哈。王二铁匠不恼,哈哈大笑。
结果后来草草做了一个民意调查,城中大多数人居然都没意见,大家平常该干嘛还是干嘛,心宽若河海,于是这事就这么定下了。然后,每次庆典就有热心人跑到春中寺把小孩接出来,当个吉祥娃娃供一供,小孩慈眉善目倒也是灵巧可爱。
呐,讲了这么多须界国的事,现在诸位总该知道了吧!须界山是一座名山,是一座很厉害的名山,还是一座传说中修道问缘的名山!而且名山不仅神龙见首不见尾,只活在传闻里;而且名山所在境内的小国也是世外桃源的不能同外界打交道的偏僻模式,这里的居民们总是一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洒脱样,所以现在应该是简单模式?
你内心苦逼地拒绝这么早下结论(▼-▼),相信第一印象的都是****,太早下结论的都是蠢逼!(无意冒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