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的归宿都是自己
前些天看到一篇发在新浪的文章《文艺女青年的归宿是什么》,这文章真的不聪明,之所以认为它不聪明,是因为作者思想狭隘而保守。在她的笔下,女文青是否幸福只有一个标准:男人。
更准确点说,是嫁一个有钱有貌有才有地位的单身男人。
如果做不到其中的任何一点,女文青就是一个自作孽不可活的怨妇。枉你诗书满腹,枉你貌美如花,枉你著作等身,枉你足遍五川阅人无数,枉你尊贵为所有雄性动物的女神,枉你富有如盖茨、逍遥如老庄,全没用。
只有嫁了一个白璧无瑕、根正苗红、无懈可击的男人,你才有用了。
文章作者举了柴静、安妮宝贝、胡因梦、张爱玲、刘若英等为例。柴静嫁人生娃,但因为嫁的是一个二婚男,惨不忍睹;安妮宝贝嫁了一个二婚男人,惨不忍睹;胡因梦和李敖离婚,习佛修行,惨不忍睹;张爱玲被胡兰成抛弃,嫁了赖雅,赖雅先她而去,惨不忍睹;刘若英呢?先前有一份感情不便告人,后来也嫁了二婚男,惨不忍睹。
按此标准,天底下有哪个女人的归宿能称得上圆满?不被弃,不遇人渣,不被辜负,不嫁二婚男,想嫁的时候,正好就有一个高富帅身披金甲圣衣,脚踏七彩祥云,在万众瞩目之下来娶她,并且老公一定不提早咽气,两人老到都敞着一口牙花子了,还拼着老命打kiss……你遇见过吗?可惜我没那眼福——除了冻结了结局的童话,这种完美现实从来就没有和我打过招呼。
和此文作者不同的是,我相信柴静、安妮宝贝、胡因梦、张爱玲、刘若英都是幸福的。因为她们聪明。而一个女人聪明,便会明白该如何获得,以及如何舍弃。明白如何获得,会让她的生命有尊严和意义;明白如何舍弃,会让她的生命自由和幸福。
简·奥斯汀一生未婚,留下诸如《傲慢与偏见》《爱玛》等旷世名著,临终时说:“我选择了自由……我现在的生活,是我想要的。这是上帝给我的安排,我比我自己想象中快乐很多,多过我应有的快乐。”
弗吉尼亚·伍尔芙嫁给了伦纳德,他养着她,尊重她,支持她,为她开出版社,给予她最好的照顾。伍尔芙也感叹:“最亲爱的,我想告诉你你给了我最彻底的快乐,没有人能和你相比。”然而她还是投水自杀。
可见幸福与男人,没有半毛钱关系。人这一辈子,山迢水远走到最后,都只是“自己”两个字,而能对你的幸福负责的,也只有你自己。
我今年30岁,没有结婚,外表布尔乔亚,内心波希米亚,我厌恶为结婚而结婚的婚姻,不愿意屈从,不愿意苟合。但和大多数这个年龄的剩女一样,我们一点儿也不慌张,旅行、读书、写作、学车、处理工作及家事,一掷千金地为自己买华服和胭脂,在KTV里酣畅淋漓地跳艳舞,和满场陌生男人调侃笑闹,周末开车去深山,拜访令人敬重的学者和诗人,心血来潮时可以下一秒就飞往另一个城市。我们享受当下,存足够的钱,也有足够的能力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男人的有无,渐渐变成了一件无足轻重的事。
我有一帮同样恬不知耻地不愿结婚的朋友,用某种流行的度量衡来归纳,她们都是“四有”女人,有房有车有钱有相貌,还有好头脑和好口才,在滚滚红尘中和男人斗智斗趣斗风光,纷纷玩得不亦乐乎。所以她们不寂寞,也不相亲,从没觉得自己是销售不出去的外贸尾货。他来,我快乐地活;他不来,我照样开心地过。世界如此精彩,为什么非要放弃自由,与一个男人绑在一处?
有一回,在东海的小岛,我和闺蜜在旅行。那是一个夏天的夜晚,我们坐在沙滩上,听着海浪的喧响,远方海港的灯火明明灭灭,我们聊到男人。
我问:“我们努力修炼,就是为了嫁一个更好的男人?”
她说:“不,我们努力修炼,是为了不需要一个男人。”
我真想为她的话拍案叫绝。
后来蒋方舟在《为什么要成为妖孽》中,写过一句类似的话,看到文章时,我特地给女友打电话,说:“有人盗用你的话了。”
她笑道:“挺好挺好,看来我们并不孤独,同类还挺多。”
当然,从前的我们可不是这样。
更年轻一点的时候,我也活得很慌张,和许多女人一样满世界找男人,一听说哪里有一个单身青年,无论优劣,两眼都能泛绿光。现在想起来,那才是真正地惨不忍睹——人生梦想是男人,追求是男人,希望是男人,彼岸是男人,幸福是男人,结局是男人,归宿是男人,生活的全部是男人,终极意义是男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正上下找男人。
那样仓皇失措,和一只饥渴的、急需交配的雌性动物没什么不同。于是有许多男人围在身边,周旋于各种爱恨之中,每一个节日都能收到三四束玫瑰和一两句“我恨你”,但是,纵然如此热闹,我仍然没有觉得幸福。
而今,年纪渐长,渐渐活明白了,我的幸福与柴米油盐酱醋茶,与孩子的尿片、丈夫的性爱、超市的采购、酒桌上的互吹互捧、周末的麻将扑克毫无关系,我只想设置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生,一个自由的、不剧透的、充满创造力的、不囿于成见的人生,在这个人生里,我生存着,而且生活着。
有些人来这个世界,是为了活得好看,而另外一些人,却是为了活得好。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无论选什么,都无可厚非。但我只想做后一种——不凌驾他人的意志,也不努力讨好和取悦,更不轻易投身于第三人制定的评价体系,自由地孤独,温柔地叛逆,然后,获得自我的饱满、丰饶、深沉和慈悲。
罗素有一句名言,我一直奉为圭臬:参差多态才是幸福的本源。我想,开篇提到的文章的作者应该没有读过,如果有,她就不会傻到给他人制定生活准则和幸福模式。幸福原本就是一种私人的感受,任何局外人与旁观者,都无法替代当局者去感受和思考。
那篇文章在朋友圈中转载很多。整个下午,我的手机上一直在重复着这个追问:
文艺女青年的归宿是什么?
我想对这篇文章的作者说,任何人的归宿都只是自己。无论文艺女青年,还是文艺女中年,抑或者文艺女老年。只有寄生虫和菟丝花,才会一心一意地想要去攀援他人,将他人当作自己唯一的支柱、结局和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