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9072500000003

第3章 萨尔浒之战【上】

1

杨镐领旨之后,即刻出发到沈阳。一路上快马加鞭,一刻也不敢松懈。待赶到沈阳府,才发现这边的兵马已松弛了许久,粮草不足,更别提战斗力了。

如今皇上钦命经略辽东军务,这又是扬大明国威,也是展现自己的才能的时机到了。

杨镐马上召来当地的文武官员,询问辽东防御的相关事宜。从他们的陈述当中,杨镐发现了一个问题,这里的军务比起之前是越来越差了,虽然还有李成梁父子在,但是很多时候他们的军队并不能顾及到整个辽东区域,只能是负责一个地区。

女真那边已经连下两城,寨子就不必说了,不知有多少个。

沈阳距离清河很近,谁都知道下一个目标必定是这座中心城池。事不宜迟,杨镐赶紧写奏折上报朝廷,把这里的情况仔细说明了,请求朝廷调派兵马粮饷。

万历帝接到奏章之后,与群臣商议:“杨镐所奏的辽东军务情况,大家都知道了,你们说说自个儿的意见。”

“皇上,应该火速从各地抽派兵马增援辽东,并且得抓紧加派粮饷才是。”一老臣禀道。

万历帝点点头:“传旨下去,立即从全国各处抽出部分兵力赶赴沈阳,此事交由兵部早日拟好劄子呈送上来。”

兵部尚书黄嘉善禀道:“臣遵旨。”

只又听得兵科给事中赵兴邦禀上:“皇上,臣以为,除了从各府城调兵之外,还可以降旨叶赫部出兵援助。并且,让杨镐修书送往朝鲜国,也请他们派兵支援,这样的话我们歼灭建州女真,如操左券。“

“好,准奏...”

兵部拟好调兵奏章禀明万历帝,皇上批阅之后准其所拟。朝廷于是往北部调兵约三万,西部调兵两万多,另外东部、南部调兵三万多人,共计八万多兵马。又与叶赫部一万人马联合。

援军从各地出发,前往辽东,集合于沈阳。眼下军队陆续前来,杨镐传来了辽东指挥使丘坦和广宁指挥使汪可受,说道:“本官请二位大人前来,是想请你们修书与朝鲜国主。说明我们此次出兵之意,要他们尽快派兵前来与我大军会合,共同剿虏。”

“下官这就去办。”丘坦说道。

“要加紧送到,我们不能拖延太久。”

丘坦和汪可受领命自下去修书给朝鲜国。

清河城内,金主努尔哈赤正在详细研究着地图,思考下一步行动。此时,四贝勒进来,努尔哈赤抬眼一看,问道:“界凡城那边情况如何了?”

“禀汗阿玛,儿臣已经加派人手修筑,在过一段时间就可以完工了。”

“界凡是我们都城的要道,修筑城墙的同时,一定要派精兵把守。朝廷那边已经派了杨镐来,估计不久就会有动作的。”

“儿臣听说,大明那边从各地调派兵马集结于沈阳,看来是要对我们用兵了。”

“我们这边先准备好,到时一定可以拿下沈阳。”顿了一顿,努尔哈赤又说道:“来,备马,我与你一起去界凡那边看看。”

“是。”

于是父子俩骑马到了界凡城,正看见大批的役夫在辛苦的忙碌着。界凡城的修筑距离完成还有不到一半的工程了,四贝勒是在时刻留意巡视着。

看到工程即将完成,金主努尔哈赤心里欢喜:“皇太极,你做得很好啊!“

“谢汗阿玛,这是儿臣应该做的。”

父子俩下马巡视周围,努尔哈赤边看边暗自点头称许,这时何和礼过来了,禀道:“大汗,辽东那边有新的情况。”

努尔哈赤一听,脸色即刻严肃起来,说道:“走,我们先回去再说。”

仨人策马回到清河城,只见各贝勒和大臣都在,金主问道:“辽东有什么情况?”

何和礼禀说:“大汗,朝廷调派各府兵马,眼下已陆续到了沈阳,据我们的人所报,朝廷调动的兵马约略七八万之多。另外,叶赫部也出兵助明,而且还修书到朝鲜,要他们也派兵来。”

二贝勒一听,急道:“大汗,朝廷这摆明就要灭了我们,应该趁他们军心未整,粮草不足的时候就先发制人,拿下沈阳府。”在场的大臣听他这么说,有好一些也赞同。

努尔哈赤听了,倒是不置可否。只是在沉思着什么,大伙见金主没说话,也互相对视了一下。不敢轻易再提什么建议。

这顿了一顿,三贝勒却先开口了:“汗阿玛,儿臣觉得二哥说得有道理,趁他们现在阵脚未稳时一举突袭才是。要是迟疑不决,错过了时机,待他们都养肥了,就难对付了。“

三贝勒这话也确实在理,金主努尔哈赤并不是没有考虑到,但是眼前的局势,若是兴师动众,敌我力量悬殊,而且对方底细尚未摸透,这就不得不仔细思考一个万全之策了。

2

各路官兵浩浩荡荡,到达沈阳。这时所调动的兵马已大部集结于府城之内,只是一时没有调整好秩序,相互难免会有些不合。将帅之间也多少出现掣肘的,而并非一条心的情况。

杨镐召集各位将领集合所统部到校场集合,面对着这么庞大的一支队伍。杨镐却是非常开心,他觉得这次定能将建州女真一网打尽,不负朝廷的重托。

于是对大家说:“弟兄们,为国效力的时候到了。如今,建州女真的努尔哈赤,不顾君臣之义,竟敢犯上作乱。圣上下旨,剿灭叛臣,一定要将失去的城池夺回。弟兄们,有信心吗?”

“有...”士兵们有气无力地...

“到底有没有?”杨镐看这气氛有点不对,感觉很奇怪。

“有...”这一声才比较响亮些。

长官们回到议事厅中,在场的总督汪可受就进言:“杨大人,如今兵马逐渐到齐,可是粮草还不足,这足以动摇军心的啊!”

杨镐其实也注意到这件事了,微微一笑:“不用着急,本官已经写好奏折,命专人八百里加急呈送京师,请朝廷拨足军饷。”

“这会不会拖延啊?”

“不会,这一次不比以往,陛下如此重视这一仗,粮饷很快就会到来的。”

长官们听得此说,也觉得有道理,于是放下心来。

只听杨镐又说:“如今要入冬了,气候寒冷。沈阳这边更是比其它地方要冷得多,由南部调来的士兵必不习惯,一定得赶制多一些御寒衣被才是。”

巡抚周永春说道:“这一点大人请放心,我已经吩咐下去了。绝对不会让我们的将士受着冻的。”

杨镐点点头:“很好,各路将士集合,只要稍微整饬一下,待粮饷到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考虑动兵了。”

周永春说道:“只是不知道建州那边的情况怎么样,我们这边动静这么大,他们是早已清楚不过了。而我们却对敌人一无所知,这个不妥啊!”

“这个倒不用担心,他们那边就算厉害,人数也是远不及我们的。”总督汪可受说道。

“话虽如此,但是绝不可轻敌,努尔哈赤并非是泛泛之辈。知己知彼,才是上策。

“杨镐点点头:”现在,就等着朝鲜那边派兵过来了。“转向丘坦:”信已经送到了吧?“

“我已经派人加急传送,这时候相信已经到了朝鲜国主的手里了。”

“杨大人,这一仗您是怎么谋划的?”汪可受问。

“本官心中早已有打算了,只不过要等一切准备都做好之后,再与各位大人详加探讨。”

朝廷接到杨镐的奏章,即刻命令户部拨款。但是经过核算之后,扣除必要用度,国库已养不起这支军队。没有足够的粮饷作为后勤保障,又岂能持久?

户部将结果禀报万历帝,因为辽事紧急,万历帝下旨往全国除少数地区之外加征辽饷。

这让原本生活就很困苦的老百姓,在加赋之后日子过得就更加艰难了。可是为了平定叛乱,这场仗是非打不可的。户部拿不出银子,朝廷只好加赋,民怨于是渐渐积聚起来。

万历帝也是深知这一点对百姓极不妥,当前的形势,只能先暂时苦一下老百姓了。待平判之后,再免去赋税,多方补偿。

户部领旨之后,往下级传命,向全国征赋。一时间,民脂民膏被搜刮得更厉害了。老百姓是叫苦不迭,由于天灾频频,所以收CD不好,这又遇到朝廷强征田赋,饥荒之地陆续增加。

即便如此,按时缴纳粮食仍不可中止,必须得撑到仗打完之后再说。全国各地官府征得粮食上交朝廷,户部禀上。万历帝立刻命人将粮饷护送到沈阳,加派兵马连夜赶路。

在万历帝心中,的确是把这一仗看得很重要。但是由于杨镐那边的兵马尚未整饬利索,还在厉兵秣马当中,朝廷只能一拨一拨运送粮饷,为他们提供保障。

杨镐接到朝廷送来的粮饷,加紧整训军马。如此经历了一段时间。

3

乡村之间,庄稼损毁大半,人烟稀少,只是一些老弱妇孺。因为旱涝频繁,百姓早已温饱难堪。这次加派辽饷,更是雪上加霜。到处都能听得到哀叹之声。

这时,一位身材健硕的老人,只见他一身纯白长布袍,手中拿着一把伞,腰间挎着个布裹,缓步而行,却是触目伤心。

只听得身后不远忽然有“哐当”之声,转眼一瞥,一个约莫六旬以上的老人正坐在地上揉着腿。旁边还有已经翻倒在地的木桶,水已倾一地。原来这位老人是挑着水,因脚下不稳,不慎摔在地上,把水都给倾倒了。看他是边揉着腿边叹气。

白衣老翁赶紧上前,蹲在这摔倒的老人面前,关切地问:“这位老哥,您没事吧,要紧吗?”

那老人本来自顾自的揉腿,忽然来这么一问候,抬眼看时,眼前的这位,是双目炯烁,颜色如童。飘长的须发黑白相间,俨然世外耆老。初见之下,不知光景几何,看似六七十,又似四五十。但觉年纪要比自己大许多。

一时间,这老人愣了会,才反应过来:“哦,谢谢关心,不碍事。”

“我帮您看一下吧!”白衣老翁说完,也不等对方同意,直接用手轻轻挽起那老人的裤脚,看见膝盖上已有瘀青一片。老翁往布裹里拿出一瓶药油,为这老人涂抹。

那老人顿觉舒适不少,连声道谢:“谢谢你,好心人。”

那白衣老翁问他:“老哥,我见您面有饥色,怎么...”话到这边并未说下去,同时扶起那老人在旁边的一个小木凳坐好。

“先生有所不知,我都两餐没吃东西了。”

听到这话,白衣老翁便又从布裹里拿出一块大饼和一小壶水递给老人。老人饿得不行,一把抓过,大口大口咬着,不小心呛了一下,连咳不止。

白衣老翁抚他后背:“慢些慢些,别噎着了。这都有,不要着急,先喝口水。”老人喝了口水,气顺了些,继续吃完,才觉得精神许多。

白衣老翁看他缓和了,问道:“这里也很缺粮吗?”

“本来维持温饱还勉强,可是朝廷这田赋一加,上交的都不够,自个儿哪还有剩的啊?”那老人说完,沉沉叹了口气。

“之前我听说,朝廷是拨粮赈济的,忽然这边又变成加赋了?”

“先生还不知道吗?听说辽东那边,有什么建州的外族来犯。为了凑军粮,朝廷那里不够,又只好往我们老百姓这边加赋了...本来收成就不好,这么一来,更难活了。也不知道怎么办,年轻的都逃到别处谋生去了。剩了我们这些个老的小的,只好在这里,挨得一天是一天。”

那老翁听他说“建州”,又听说是辽东那里,心里已多少有数了。白衣老翁软言语安慰了老人一会儿,帮他挑好了水。凡是能帮忙的都尽量帮着做了。

这让那老人感激万分,白衣老翁临走之前还将剩下的干粮和银两都送给他。但是这当会儿,对于连饭都吃不饱的贫苦老百姓来说,粮食才是第一重要的。钱,反倒是其次的了。

白衣老翁继续往前方走,他的方向是辽宁。一路上健步如飞,也不用休息的。只是仅仅数天,就徒步到了辽宁地界。他知道,朝廷从各地调派的兵马,都往沈阳府去了。所以径直往沈阳城走去。

由于现在正处于备战的状态,沈阳与以往不同,戒备非常森严。在这特殊时期,要想进城是不太容易的。如非必要,常人想进城得进行严格搜检,这样做是为了以防万一有敌人的细作混进来。

时值秋冬之际,东北的气候已经是冷得紧。白衣老翁就在沈阳城郊外近山野的地方歇了歇脚,也算是露宿吧!

这边荒无人烟,极为安静。只见他盘膝坐在一颗大树荫下,环视了一下四周,缓缓闭上眼睛静坐。过了片刻,听得在东边有不寻常的动静起来。

白衣老翁睁眼看时,在东边的上空出现一袭圆削而长,头部大尾部细的流星,大约有二十余丈,停顿了一会儿,便划过而去,接着就听见大地有震动的声音。

白衣老翁心中暗自想道:“是蚩尤旗。”又闭上眼睛,继续静坐着,表情严肃。只听他叹息一声:“天命,天命啊!”

到了第二天早晨,白衣老翁并没有进城,而是往清河城的方向走去,这一路过来,发现越是靠近目的地就越感到有一股沉沉的杀机漫在四周围。老翁的意思是想要亲自看看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不由得脚步又渐渐加快了。

4

到了第二年的一月,也就是万历四十七年正月,【按:公元一六一九年】杨镐亲自写了一封书信,派遣手下送到大金。

金主努尔哈赤收到信,拆开来看了一会儿,大贝勒问道:“汗阿玛,杨镐信中都说了些什么?”

“请求停兵议和,彼此修好。”

“议和?”大伙都有点惊疑。

“汗阿玛的意思是?”三贝勒试探地问。

“议和是不可能的,岂非前功尽弃?”努尔哈赤果断有力的声明,“还说他们大军四十七万集结于沈阳,随时可以出发,如若坚持对战,将与三月十五日兵分八路挺进,会攻我都城。”

“汗阿玛,这是真的?”大贝勒问道。

“不知真假,毕竟是还没见着。即便是真的,也无妨。凭你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那汗阿玛打算怎么回复?”大贝勒恭敬地问。

“着人回书,拒绝议和。这一仗势所不免,沈阳必要拿下。”随即下边负责文书的部下立刻按照金主努尔哈赤的意思写了信回复。

杨镐接到回信,细看了一过。总督汪可受问:“杨经略,信上怎么说?”

“他拒绝谈和,这一战是不可免了。”

“既然是这样那就早些准备出兵,以我大明的兵力,难道还不能胜过一个小部落?”

“不忙不忙,待本官作好部署,再出兵不迟。”杨镐显得很有把握的样子。回到房里,杨镐坐在书桌前,好像在想着什么。过了一会儿,拿起笔往纸上快速挥动,写完之后密封好,遣专人加快送往京师。

兵部尚书黄嘉善接到杨镐的奏章,与内阁大臣细看过后,觉得折子中所言非常合理,于是决定上奏皇上,请求批准。

“辽东那边有什么新的消息吗?”万历帝问。

“陛下,臣近日接到辽东经略杨镐的奏折,是关于擒赏的事宜,请陛下御览。”说着双手呈奉奏折。

万历帝接过看了一遍,说道:“很好,这‘擒奴赏格’的想法可以,朕准了,就由卿拟好条格,传与杨镐。”

“臣遵旨。”

“还有,各地兵马都已经到齐了是吧?”

“回禀皇上,所调派的兵马已悉数集合于沈阳府。”

“那好,传朕旨意,让杨镐赶紧准备好,出兵平叛,不要拖太久。这边粮饷有限,经不起太长时间的消耗,让他尽快打算。”

“臣谨遵圣意。”

朝议散后,黄嘉善即刻命人书拟”擒奴赏格“细目,遣人送去,并且让他转告杨镐,必须抓紧时日动兵,不可久拖。

杨镐奏章获准之后,将“擒奴赏格”颁示全军。

赏赐条文颁下之后,杨镐仍旧是不急着出兵攻打建州。这一晃就到了二月,杨镐以为还是得准备充分些,继续厉兵秣马。因为他其实也知道敌人兵不好对付,这也是他迟迟不动手的其中一个原因。

可是朝廷经费受不住这支军队长期的消耗,而且还是这么庞大的军队。结果万历帝常常让兵部那边催着杨镐,赶紧攻打建州。

遵照圣上的旨意,大学士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兵科给事中赵兴邦连连下发红旗,传令辽东经略杨镐,好抓紧动兵。

杨镐每日都能接到传令,也不敢违抗朝廷的意思。于是会同各长官将领商议作战的计策。

总督汪可受问:“杨大人,您的想法是怎样的?”

“本官以为,应当兵分四路...”

“怎么个兵分四路?”巡抚周永春问。

“我们的兵马以会攻赫图阿拉城为目标,将人马分为四路出击。建州那边的兵马没有我大明的多,绝对不会分出兵马来应付我四路人马。我们分进合击,对他们形成四面夹击的局面,他们必然会顾此失彼,这样一来定可拿下赫图阿拉城,迫使他们投降。”

这一战术听上去不错,杨镐又讲得生动而有条理,于是大伙都点点头。

“可是,具体一点的话,兵马如何调配,又分别从哪四个方向出发呢?”巡按陈王庭问。

“这一点,本官早已谋划清楚,听我细说,我们的兵马由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挺进。北面由马林总兵率军一万五千兵马,并叶赫部一万从开原出发,向三岔口进军。杜松总兵率率三万人由抚顺进入,从西面攻打。李如柏总兵率军两万五千经鸦鹘关进入清河,往南面进击。刘綎总兵率所部一万人,会合朝鲜兵马一万三千从东南方向的宽甸趋进。四路大军齐会二道关,一同攻打赫图阿拉城,各位大人以为如何?“

在座的各大人听完之后,觉得这部署不错。纷纷表示赞同。

杨镐接着说道:“此次进军,以西路杜松总兵所部为主力兵,由我坐镇沈阳指挥。在给努尔哈赤的信中,我写着兵分八路挺进,也是借此先迷惑他们,施与震吓。到时等他们发现四路都有我们的兵马,必然失措乱了手脚,届时挫败敌人,不在话下矣。”

总督汪可受说道:“此计不错,各位大人怎么想?”大家也都点头肯定。

“好,既然大家都认为这办法可行,那本官即刻拟好折子,连夜送往京师禀告圣上。只要圣旨一下,我们即可择日出兵了。”

大伙都无异议,杨镐立刻将部署计策以密折形式写成文字,遣专人连夜快马送往朝廷,禀告万历帝。

5

朝廷接到密折之后,准许杨镐所奏。责令尽快完成使命。杨镐既得授意,拟于二月十一日誓师,二十一日出塞,三月初二日四路大军齐聚二道关,一同会攻赫图阿拉城。

好不容易熬到二十日,却遇到天降大雪。杨镐站在书房外看着浓浓白雪纷飞,眉头紧皱,正想着什么。

这时汪可受过来了:“大人,您看,这该怎么办?照这天气,明天是不可能出兵的。”

“我知道...”杨镐语气深长,“看来得改一改日期才行...”

“改期?”

“没错,这情况变化是出乎意料之外,只能是延迟出关了。”顿一顿,“传令四路总兵,速到议事厅,本官有事要说。”

杜松、马林、刘綎、李如柏四位总兵官齐聚前厅,各各表情严肃。杨镐从外边进来,走到主位上向他四位说道:“各位总兵大人,本官此次请你们前来,是想跟诸位商议延迟出兵的事。今日天时,各位也看到了,不利于出兵。本官想着将出关的时日定在五天之后,也就是二月二十五。攻打赫图阿拉城的时间不变,各位大人怎么看?”

“就照杨大人您的意思吧!”四路总兵都同意。

“好,那就定在五天之后动身...另外,为了迷惑敌人,我们可以将南路兵马大张旗鼓,诱他南下。然后西路军悄然挺进,与其他三路合进,捣掉他的老巢,之后的事就轻而易举了。”

“大人此计甚好,就照这方法,攻破敌城,指日可待矣。”汪可受说。

转眼就是出兵之日,四路大军集结于沈阳校场,肃然整齐。四大总兵、副将、先锋官各自坐在高头大马之上,盔甲披身,端的威武。

经略杨镐、总督汪可受、巡抚周永春、巡按陈王庭四位大人立于主校官位上面对着浩荡的队伍,亲自来送他们出城。

杨镐说道:“各位总兵都是久经沙场的勇士,别的我就不多说了。此一仗关系重大,望尔等不负圣恩,完成使命。本官在此祝各位大人旗开得胜,凯旋归来。”

四路总兵说道:“请经略大人放心,必定剿平叛乱,不负朝廷所托。”

杨镐大声喊道:“出发!”

各位总兵也跟着喊了声:“出发!”

自此,四路明军在各总兵的统领下,按照事先部署好的行军路线出兵挺进。

杨镐看着四路大军出城,心中感慨颇多,微微叹了口气。

汪可受走近前:“大人,为何叹气啊?莫不是有什么难言之事?”

“没有,现在本官只是希望他们能早日平定叛乱,那我也好早日向朝廷交差呀!”

“大人觉得我们胜算有多少?”

“不好说,虽然用了声东击西的计谋,但那努尔哈赤也不傻,未必会上当。况且久经沙场几十年,能在东北一带闯出一番天下,此人并不简单,绝对不可小看了。”

“大人的担心是有道理的,现在事已至此,只能期待他们早奏捷报了。”

“不过...”杨镐忽然微微一笑,“却也不必太过担忧,毕竟我们十几万兵马,他们只有几万而已。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汪可受在旁边听着,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行了,人也走了,我们也回去吧!接下来就等他们的消息了。”杨镐说罢转身便行,汪可受等官员也随行其后。

且说四路兵马,各走其道。其中以杜松所部行军要比其他三路快许多。

“总戎大人,我们会不会走得太快了些,照这行军速度,恐怕没到约定的日子就到了二道关了。“都司刘遇节在旁问道。

“走快些好,战机不容拖延。得先打他个措手不及,给那建虏一个狠狠的下马威。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所面对的是精兵悍将。当然,同时也立个首功。这样士气必然振奋,剿灭大金那就易如反掌了。“

“总戎大人考虑得极是。”都司刘遇节说道,“我们差不多就到五岭关了,关了五岭关之后便是浑河。”

“浑河?”杜松顿了一顿,“渡过浑河,我们的大军就可以大展身手了。”

“不过大人,这一路上还是得小心,就怕敌人有埋伏。”

“他们应该还不知道吧?况且我们走得又比较快,恐怕也来不及设伏防备。我想,可以再加快些速度,等过了五岭关,暂时歇一歇,再继续进兵。”

6

“报!”一名大金的前方哨探兵边跑边喊,来到前边衙堂下。跪禀:“禀贝勒爷,昨夜发现南边灯火明亮,有明军行进。”

这事才说完,还没有禀告金主努尔哈赤,过了片刻,又有哨探兵急忙过来;“禀贝勒爷,抚顺那边有大批明军朝都城方向前来。”

大贝勒等接到消息,马上禀告金主努尔哈赤,努尔哈赤说道:“看来明军确实是来攻打我们了,他们,他们特意将南路兵马让我们知道,是想诱我们将大军挺向南边。但西路抚顺关必定有重兵,我们南边已经有守军五百人,就先让他们抵挡敌军。我们先去抚顺攻打西路明军。”

金主努尔哈赤于是下令诸贝勒等现行领兵出城,进军抚顺。

大贝勒代善与其他贝勒商议出兵的事宜。四贝勒说道:“界凡城有我们的役夫一万五千人,而守军不多,我恐怕明军会乘机攻入。”

额亦都也跟着说道:“四贝勒所言极是!”

于是决定先领军往界凡城挺进。到了中午,军队行进到太兰冈的时候,看到有明军的踪迹,分出一千人先去支援界凡。

努尔哈赤领大军前来,在半路的时候,忽然又一哨兵前来禀报:“清河城上边发现明军前来。”

“清河城一带狭隘难走,虽然是有明兵,却不可能很快就到的,我们现到抚顺去迎敌。”努尔哈赤说完,大军继续前进。

明将杜松军马已经到了浑河,要想到达目的地必须过河对岸,杜松让手下的兵前去探探河水深浅。回报说河水不是很深,不遮马腹。

杜松向刘遇节说道:“我先领五千兵马过去,你随后跟进。”

“是,大人。”刘遇节答应着。

杜松下了马,往河心走去。身后士兵们也小心翼翼在河水中走着,待杜松及前边人马过了河,刘遇节便领着剩下的兵马渡河,而主将则在岸边等待。

渡过浑河,大军整好衣甲,准备继续前进。刘遇节说道:“大人,您看,我们已过了河的东岸,正是界凡的北边。界凡是他们赫图阿拉城的通进要道。据说大金在那边修筑城墙用来防守,过了界凡就是马平川,那儿无险可守。我们这时如果能攻下界凡,便能直入捣掉他们的老巢。”

“此计不错,我们先到萨尔浒驻扎,先拿下吉林崖,攻破界凡就容易了。”杜松说完,大军继续前进。

杜松将大军留下两万兵马驻守在界凡城南旁边的苏子河对岸,也就是萨尔浒。自己亲自率领一万人攻打吉林崖,这是界凡城第一险要之处。

吉林崖这边有大金的四百骑兵,忽然喊杀声大起,杜松与其一万兵马直冲过来。大金的骑兵见敌军突袭,立刻冲马上前迎战,界凡城的守卫兵和一万五千的役夫也纷纷赶上前到吉林崖对战杜松兵马。

只见杜松在马背上抡起长枪,左劈右击,前刺后扫,一路冲击。直打得大金的守兵连连败退阵亡。

此时正快速挺进扎喀关的大贝勒接到手下的告急:“明军正在攻打我界凡城...”知道事态紧急,大贝勒更加快兵马行进。同时,努尔哈赤也得到了消息,下令一万五千兵马快速前进,支援界凡。另外亲自率领四万五千人马攻打杜松在萨尔浒的守军。

正在酣战的时候,忽然又有金兵鸣笳声大起。只见金军万骑突至,大贝勒等所率兵马扑向杜松军。到了河的北岸边,金兵分作两队,大金的其中两员大将哈都、哈真率所部兵马直攻杜松。

杜松与敌军大战数会合之后,杜松渐渐占得上风。哈都、哈真与杜松连打几十回合,俩人忽然拨转马头,佯装败逃。引诱杜松来追,杜松果然在后边紧追不舍,一直追到一个小山坡前,哈都等才又与杜松继续对战。这时埋伏的金兵从四面八方涌了出来,直将杜松兵马团团围住。

杜松与手下兵马拼死力战,冲出重围。直奔回萨尔浒。驻守萨尔浒的两万兵马此时正受到金主努尔哈赤所率领的四万五千兵马的进攻,双方混战不已。直到中午,这时天时晦暗,风尘骤起。彼此之间难辨远近。

杜松命令手下点起火把,准备用火枪炮挫击金兵,然而当明军点燃火炬的时候,金主努尔哈赤却趁着此时敌明我暗,下令放箭射杀敌军,结果明军伤亡惨重。杜松被大金赖幕布贝勒射杀,保定总兵王宣、原任总兵赵梦麟也在箭雨重重之时阵亡殉国。

金主努尔哈赤率大军冲进杜松营,尽歼其兵。杜松所部只有极其少数的士兵逃脱,这一战大金大获全胜。

7

明军主力部队被歼灭,大金的士气顿时振奋,金主努尔哈赤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对付北路来的马林军。

这时马林率所部正行进到尚间崖附近,忽然前方的哨兵急急忙忙地赶过来:“报,报告总兵大人...”

“你慌什么?”马林喝住他。

“大人,不,不好了。那个,杜松大人所率领的兵马在萨尔浒处遭到敌人偷袭,如,如今已经全军覆没了。“

马林大惊:“什么?全...全军覆没?”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都司窦永澄再问那哨兵:“消息可靠吗?”

“回大人,千真万确。杜松,还有其他随行的总兵大人都已阵亡了。”

马林这下却是懵了,没想到竟然是这个结果。窦永澄问道:“大人,现在应该怎么办?”

马林没有说话,只是沉默。过了一会儿,才说:“我们不能再继续前进,我们现在距离萨尔浒很近,金兵一定会袭击我们的,听我命令,就地扎营防守。我们将兵马分三处驻扎,潘宗颜,龚念遂你们两位哥率领所部在本大人兵马营两侧驻扎,这样可以相互照应。”

潘、龚二部将答应着,各自率领所部到侧翼扎营,马林命手下就地建立防御线,并环营深挖三层壕沟,将枪炮火器列置于壕外,各有士兵把守。守兵之后又有骑兵围护,而部将潘、龚二部则驻兵于马林大营数里之外,与马林军营形成掎角之势。

这时天色已晚,大金的前方哨兵看见尚间崖中有马林的三部兵马,立刻回来向大贝勒禀告此事,大贝勒得到消息,又向金主努尔哈赤连着三次报告这事。努尔哈赤下令,明日清晨,先率部攻打龚念遂军队。大贝勒代善得令,整饬所部,准备出击。

翌日早晨,马林吩咐部下,准备拔营起兵,继续南进。正在马林军将要收拾的时候,大金骑兵不知从何处冲将过来,直奔明军营地。马林见状,急令撤回防守,在昨日所挖三层壕沟内外列兵布阵,排置枪炮火器。

马林以为金兵是冲着他来,竟没有想到是攻向龚念遂营,来势汹汹。龚念遂一时愣了,但是来不及多想,只能急忙应敌。大金骑兵之后,又接着步兵来袭,明军与金兵相互混战厮杀。大贝勒领兵在前,猛地冲破龚念遂营地,大败明军。面对大金的强势进攻,龚念遂部终未能抵挡得住,只是一会儿工夫,金兵就击败龚念遂所部,只有少数残兵逃出。

大金此次进军,速度之快,大出马林意料之外。大贝勒代善初战告捷,暂且收兵。马林按兵据守,不敢轻举妄动。金主努尔哈赤率部感到马林驻扎大营的地方,见明军掘壕三层,里外均有士兵把守,四围布阵而列,又有枪炮火器。

努尔哈赤正思考着如何攻打的时候,看到马林营地的东边有一座山,一时有了计策。说道:“我们可以先攻占东边的那座山,然后再从山上直冲而下,攻向山下西边的马林营,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就可以打败敌军了。”

决定之后,金主努尔哈赤亲自率领大军全体离营向东而进,来到东边南坡山脚下,准备从这里开始登山。而马林这边自从龚念遂部被击败之后,一直是严密防守着,时刻注意金兵的动向,双方都有所顾虑,就这么对峙着等待时机。

马林见大金的援兵已到,与之前攻打龚念遂营的金兵合二为一,他见敌兵的数量不过是二旗再多四五十人。以为敌人不过这些,有看到努尔哈赤率部向东,部队并不成列,马林当下决定出兵攻打金军。

于是他大声说道:“所有营内的士兵立刻整队,与外营骑兵,火枪队汇合。”

待一切准备就绪之后,马林一声令下:“所有人听令,立刻攻打山脚下的敌兵,弟兄们,冲啊!”明军得令,冲向东边正在登山的金兵们。

努尔哈赤在上边往西向看,见马林营内外士兵整合在一起,直攻而来。说道:“看样子明军是要来攻打我们了。全军听令,不必登山。直接下马与他们徒步对战。”

这时候大贝勒从山的左侧,领军自上而下,命令士兵下马准备迎敌。士兵们纷纷下马,才四五十人的时候,马林军已经冲上来了。

大贝勒说道:“汗阿玛,事态紧急,我应该领兵前进。”说罢立刻策马而上,率军直攻入明军的队伍当中。

大金的哈都、哈真二将率部冲入后营,后营是由金白、窦永澄两位部将守护,见敌军前来,立刻指挥所部迎敌。但没有想到的是,敌兵强劲。明军只有招架之功,看着是渐渐败退。

马林看见后营被围,亲自率领部分兵马来救,与金窦二部将一起对敌将进行前后夹击。哈都、哈真二将见势,拨转马头,暂且回撤,马林任他而去,也不追赶,守住本营。

同类推荐
  • 穿越清朝之铁血帝国

    穿越清朝之铁血帝国

    一个现代大学生,穿越到千疮百孔的末代晚清时期。面对着岌岌可危的中华乱世,百年未有之变局,他是天降的英才,能挽救清朝的命运,还是一个糊涂的人,只能顺应历史而行。一切尽在《穿越清朝之铁血帝国》
  • 穿越——皇帝陛下

    穿越——皇帝陛下

    一个苦哈哈的快递小哥,送快递时因为救人被汽车撞死。死后阎王见他做好事而且阳寿未尽,就让他穿越到异世当了皇帝。但是他醒来才发现,权臣当道、太后专权、内忧外患,稍有不慎就会被废,甚至丢掉性命,这个皇帝恐怕连孙子都不如。更可怕是,太后老佛爷亲自指婚,让他娶一个三百斤的格格为后,他何去何从?不!他不会向命运低头,且看他如何屌丝逆袭,安内攘外,成为千古一帝。欢迎讨论,加QQ号2591765471
  • 新汉无双

    新汉无双

    看点一,这是一部写西汉末年的小说,王莽刘秀轮番登场,赤眉绿林同台竞技。看点二,主角有召唤三国无双的能力,谋臣武将车载斗量,御姐萝莉不可胜数。看点三,本书是游戏里无双的世界观,进阶无双一骑当千,停止衰变容颜定格。
  • 大明宫阙

    大明宫阙

    大明正统年间,明英宗听信宦官王振带领着匆匆召集的二十万大军出击瓦剌也先,但却不料被也先三万铁骑冲破大营,二十万明军溃逃,明英宗朱祁镇被俘。后其弟朱祁钰被扶皇位,朱祁镇虽被放回但被其弟幽居于南宫奉为太上皇,锁灌铅,墙洞递食。八年后,代宗朱祁钰病重,其子也夭折,兵部尚书于谦领大臣欲上疏奉朱祁镇之子沂王为太子,不料竟在前一晚,武将徐有贞联合宦官曹吉祥兵变,撞开南宫拥护朱祁镇重登帝位。至此朱祁钰暴毙,于谦等忠臣被杀,史称夺门之变。上天有好生之德,史料无记,朱祁钰宠妃竟带遗腹子出逃,诞下一子,于朱家,于大明国这终算是福还是祸······
  • 陨石传

    陨石传

    老陈,一个走街串巷的说书匠,热衷于收集编纂先祖留下的事迹,才惹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不朽传奇。解放战争时期,由于特务的重重打压,大部分文献以丧失,其父临终前把残卷传给了他......
热门推荐
  • 恶少和拽丫头的纯爱2

    恶少和拽丫头的纯爱2

    恶少和拽丫头的纯爱,恶少的改变,拽丫头的关心
  • 位面客栈

    位面客栈

    求职无门,生活潦倒的大学应届毕业生紫晟决定写网络小说,他熬夜编写大纲,却不慎睡着。岂料,一觉醒来,却发现穿越到了自己大纲中设定的世界里。作为这个世界的设定者,他可借助位面客栈更改任何设定。命运已经改变,无上际遇摆在面前,紫晟在努力成为至尊的征途中,一点点揭开穿越之谜,原来一切都不是巧合。
  • 惊世重生绝世七公主

    惊世重生绝世七公主

    她,墨纤歌,前世被自己最爱的人亲手杀掉,立誓三生三世不再爱任何人。从小小七公主,到傲世天下的女皇,他一直陪伴在她身边,…
  • 血族殿下星若晨雪

    血族殿下星若晨雪

    她是全球知名品牌——魅颜的董事长之女,本该享受幸福的生活,奈何她天生紫瞳手腕处有一个紫色半月胎记被视为远古恶魔转世所以即便她拥有富裕的家庭却享受不到拥有朋友的乐趣他是血族高贵的殿下,他小小年纪却看透一切导致他性格冷淡,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小小的她——“喂,你怎么是红瞳,你一定也跟我一样受众人排挤吧,没关系我们做朋友好不好”她向他笑着伸出了手。他看着女孩的笑容冰冷的心开始融化了他发誓只对她一人温柔。但是不知为何她离开了,他从未停止过寻找她。许多年后他们相遇了,而她却说不认识他,他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他们的命运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 有女为商

    有女为商

    叶清在家洗澡,不料一朝穿越。穿到一个历史发生分歧却同唐朝极为相似的大庆王朝!穿就穿吧,咱该咱样儿就咱样儿,日子照过不误。顺便把濒临破产的家族拯救过来,顺便发明发明小物件什么的。却不料,只因自己这‘天纵奇才’的商女竟然引来多方的垂涎,这下,平静的日子被打破了,各方算计不断涌来。且看穿越女如何应对,最终守护家人俘获爱情的故事。
  • 世界环保组织(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世界环保组织(人与环境知识丛书)

    世界自然基金会,简称WWF,旧称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1961年9月11日成立于瑞士小镇莫尔各斯。创始人为英国著名生物学家朱立安·赫胥黎,他曾经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一任总干事,并帮助建立了以科学研究为主的自然保护机构——世界自然保护联盟。
  • 凰芐迷影

    凰芐迷影

    天地之初,混沌一片。守护神盘古以灵魂为约,肉身为契,孕育了万物。力量耗尽,差点轮回。剑灵逆炎用千年修为保住了她,自己却陷入了沉睡。盘古虽未死,却失去了记忆,变成了婴儿。她不知道自己是谁,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存在。她目睹了世间所有的一切,却只是冷眼相看。“我是谁?”这样的问题在她的心里已经出现了许多次。终于,她按耐不住,踏上了寻找身份的漫漫长路。【本文纯宠文,无cp=??q??=】
  • 不朽回忆录

    不朽回忆录

    那时,大约已是第六时辰,遍地黑暗,直至第九时辰。太阳失去了光,直至圣殿的帐幔从中裂开。至此希望的火种被暴雨浇灭,而当代再也没有盗取火种的普罗米修斯。继承使命吧,流亡人间的窥视者;或将其抛弃,让它重归为零。
  • 朦胧的感情

    朦胧的感情

    上好的紫玉铺造的地面闪耀着温润的光芒,远方似有袅袅雾气笼罩着不真切的宫殿,檀香木雕刻而成的飞檐上凤凰展翅欲飞,青瓦雕刻而成的浮窗玉石堆砌的墙板,一条笔直的路的尽头一个巨大的广场随着玉石台阶缓缓下沉,中央巨大的祭台上一根笔直的柱子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壁画,与那宫殿上的凤凰遥相对应……
  • 师瑝都市

    师瑝都市

    拳在手,谁与争峰。剑在手,不死不休。君今日独尊都市王者,谁愿与我纵横江山,君临天下。